1 董明珠:市场不相信眼泪,商场不同情弱者
有两匹马各拉着一辆货车,一匹马走得很快,一匹马走得慢吞吞。主人见状,就把后面马车上的货物搬了一部分到前面的马车上,后面的马笑了:“原来越努力越受苦!”没多久,主人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何必养两匹?”于是,就把懒马拉出马棚,准备宰了。这时,懒马哭了,它向主人求饶,但主人不为所动。
自己不努力,等到被淘汰的时候又哭泣,试问:“你的眼泪流给谁看呢?”流眼泪除了告诉别人你是“弱者”,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董明珠曾表示,市场不相信眼泪,商场不同情弱者,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董明珠的强者姿态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她从销售员做到CEO(首席执行官),堪称传奇。她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营销模式,把营销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例如,她创造了“淡季返利”、“区域销售公司”等,把格力电器推向了成功的巅峰,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1990年,三十多岁的董明珠南下,进入当时的海利空调器厂(格力空调前身)做业务员,几个月后,她被派到安徽开拓市场。到了安徽之后,她发现上任丢下了一个烂摊子:一位经销商拖欠了42万元的货款。这原本不是她的责任,但她认为作为公司的一员,就要对公司负责,而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结果她在上司的委派下,用了40天的时间,硬是把货款要了回来。从此,董明珠给自己立下铁律,必须“先款后货”,这也成了格力日后独树一帜的销售政策。
然而,当时的格力只是一个小品牌,董明珠坚持“先款后货”的销售原则,让她的工作很难开展。不过,在安徽淮南一家电器店的老板被她感动了,签下了一张20万元的单子。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订单,董明珠投入了很多精力。她多次登门拜访,为店老板出谋划策,让老板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员工,先试用空调,再传播出去。通过口口相传,这20万元的产品很快就给销售出去了。
之后,董明珠利用这个成功案例,再去游说其他经销商。有了这个“典范”,淮南市场的局面迅速打开。接着,芜湖、铜陵、合肥、安庆等市场也被董明珠拿下。到了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了1600万元,占公司全年销售额的12.5%。
董明珠的强者姿态,也是格力电器强者姿态的真实写照。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电器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巨无霸”。董明珠和格力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强者;只有把企业变强大,企业才会有未来。
董明珠曾表示,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要想长久地活下去,就必须盈利,尤其是那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地盈利才能让企业走得远一点儿。她说:“无论你过去创新过多么好的盈利模式,无论你打造过多么好的产品,如果你不能与时俱进,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不按牌理出牌的女人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空调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评价这位女上司的:“一个从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是对的。”
董明珠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隆冬时分积压的1.9万台空调。当时,商家处理积压品的做法往往是降价销售,但董明珠却坚决反对这么做。她说:“不行,正常产品降价有损形象。”结果,她出人意料地把积压的空调分摊给每个经销商,解决了空调积压的问题。
在生活中,这位“铁娘子”手段也特别“狠”。她规定,上班时间不准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50元,第二次罚100元,第三次走人。大家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有一天,离下班还有10秒时,董明珠发现有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她毫不客气地罚了每人50元,这让大家大吃一惊。董明珠说:“只要违反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有一天,一个年销售额高达1.5亿元的经销商,来到格力空调厂,要求给他特殊待遇,言语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睬他,反而把他从格力电器经销商的名单中开除了。所有的人都为董明珠捏了一把汗,因为她还没坐稳销售经理的位置,居然这么轻易就扔掉1.5亿元的年销售额。董明珠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要给我下马。”
P4-6
尚旭东老师在《管理就是带团队》之后再出新书,可谓字字珠玑,致力于为读者献上一本用心血酿制的“干货”。读之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西安求索文化公司董事长 方波
“管理之难莫过于管人,管人之难莫过于管心”,尚旭东老师的新书必将成为管理者的案头常备书,有助于管理者获得领导力方面实用、可靠并且有效的信息。
——金彩山酒业董事长 孟现波
领导力的修炼,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修炼,也是带领团队一起进行的人生修炼。每个需要发挥领导力的管理者都有必要认真读一读尚旭东老师的这本新书,在属于你的人生舞台发挥出独特的领导力。
——山东华夏基石公司董事长 李进山
相较于科学来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尚旭东老师正是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员。当代中国的经理人确实需要更多的管理实践经验来引导自己走向优秀和卓越。
——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培训中心
该书具有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优点。全书从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给出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真相。
——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志灵
前言 老板就应该对团队“坏”一点儿
我曾看过一本美国畅销书《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这本书的主题是教女孩子跟着感觉走,做个有理想、有主见、有胆识的人。看完之后,大受启发,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女孩看,还很适合企业老板和管理者们看,尤其是那些总喜欢做老好人的“好老板”、“好管理者”们看。
所谓的“好老板”与好女孩一样,只能让自己“上天堂”,而不能带领一个团队、一帮员工“走四方”。“好老板”有着一副菩萨心肠,对待下属仁慈无比,不会逼着员工进步,更不愿意对员工施压,整天扮演着“红脸”角色,于是,员工在一片安逸祥和的氖围中得过且过。老板累得要死,员工闲得要命,结果企业“英年早逝”。这就是“老板不‘坏’,团队难带,企业发展不快”的真实写照。
史玉柱曾在自己的书中提到,有一次他在飞机上与马云谈论“企业家一定要是‘坏人”’,谈得很投机。他们都觉得当“坏人”其实挺受用,前提是只要自己不要想着去做坏事,要努力多做点好事。史玉柱说:“我们‘坏人’做企业,一样要努力解决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不是说要给员工无休止地涨工资,这样做会破坏公司的管理,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向员工提供利益,做到有利益大家共享。”
事实上,企业界的“坏老板”比比皆是,如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华为集团的任正非、海尔集团的张瑞敏等。
华为集团的任正非说:“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说:“伟人首先是‘恶人’。”他管理海尔,就是从当“恶人”开始的。
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我不承诺你发财,不承诺你升官,你在这个公司里面有很多的磨难、委屈、不爽、呻吟,这是我的承诺……公司不是花钱请你们来学习、来享受的,是请你们来做事的。”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在《对话》节目中,曾坦言自己办企业时,拍过不少桌子,骂过不少娘。
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会对着没有完成任务的员工骂粗话。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认为,“制造好产品不能靠民主,得靠有能力的暴君”。苹果公司的员工都被他洗脑了,都开始接受“企业暴政”了。
上述所谓的“坏老板”,并不是说老板没有道德和良知地胡作非为,而是指老板敢于变革,敢于冒险,敢打敢拼,有坚强的神经,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敢于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所谓“狭路相逢‘坏’者胜”。
我在之前出版的图书《管理就是带团队》中曾写道:“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即使每天工作24小时,也无法代替团队的作用。”因为如果没有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没能激发出团队的激情和干劲,单靠管理者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推动企业发展的。对管理者而言,没有什么比带好团队更重要。如果你不会带人,你就只能自己累到死;如果你不会带人,企业就无法实现长远发展。所以说,管理的根本在于带团队。要想带好团队,管理者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员工,都应该“狠”一点儿、“坏”一点儿。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优秀是逼出来的,高效是拼出来的,严格是大爱,纵容是毁灭,只有敢做“坏”人,企业才有好命。
有句话说得好:“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要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那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老板积极给员工制造不适,让员工将不适视为一种习惯,将不适变得舒适,员工才会越来越强,企业才会越做越大。“带”字当头,带出人心,带出业绩!
尚旭东著的《老板不严团队难带(优秀是逼出来的高效是拼出来的)》从目前最优秀企业家的做人之道、生意之道、企业转型与发展之道为主线,与读者分享团队管理的种种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本书以不一样的视角,为读者带来精彩的团队管理智慧,可读性强,值得所有老板、管理者、创业者阅读。
有一次史玉柱在飞机上与马云谈论“企业家一定要是‘坏人’”,谈得很投机。事实上,企业界的“坏老板”比比皆是,如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华为的任正非、万达的王健林、海尔的张瑞敏等。“坏”并不是没有道德和良知的胡作非为,这里的“坏”是指敢变革、敢冒险、敢打敢拼,更敢闯,有更坚强的神经,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敢于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所谓狭路相逢“坏”者胜。 尚旭东著的《老板不严团队难带(优秀是逼出来的高效是拼出来的)》从目前优秀企业家的做人之道、生意之道、企业转型与发展之道为主线,与读者分享团队管理的种种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这些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坏”,这种“坏”体现在老板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员工,都极其的“狠”,因为他们知道:严格是大爱,纵容是毁灭,只有敢做“坏”人,企业才有好命。本书以不一样的视角,为读者带来精彩的团队管理智慧,可读性强,值得所有老板、管理者、创业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