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行走》是一位文学评论大家、旅游达人刘火亲笔所写的旅游随笔集。作者喜欢一个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五湖四海,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在独自的旅行中,作者将亲自经历的所观、所闻、所感、所念等一一用笔记录下来,经过精心整理加工,形成了这本集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旅游手记。
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本书能开阔你的视野,扩大你的知识面,为你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旅游爱好者、文学爱好者,本书值得你拥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独自行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火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独自行走》是一位文学评论大家、旅游达人刘火亲笔所写的旅游随笔集。作者喜欢一个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五湖四海,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在独自的旅行中,作者将亲自经历的所观、所闻、所感、所念等一一用笔记录下来,经过精心整理加工,形成了这本集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旅游手记。 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本书能开阔你的视野,扩大你的知识面,为你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旅游爱好者、文学爱好者,本书值得你拥有! 内容推荐 《独自行走》的作者刘火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就独自一人旅行。也许,独自一人,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吧。你想,拿着一张地图,按照行前大致的方向、大致的目的地,随心所欲地往下一站走,确是一件惬意的事。虽然途中有太多的劳累、挫折,以及前途不可知和无助的窘境。不过,这不就是人生吗? 独自行走,便是一人。无论长途大巴还是火车,窗外时时地变化着不同色彩和不同的风景,虽说好看,毕竟独自。独自,就得承担起一人在旅途中的孤单和沉寂。 旅途中,人与人的沟通在千平等、在于相互尊重。出门在外,真诚便是路。 独自的旅途,人是放松的,思绪是繁杂的,思想也无禁忌。 目录 想跟陌生人说话 记录历史与人心的标语 错过松山 畹町旧桥 无人识得博物馆 结账单上的诗行 知青,知青 拜谒弘一大师 睡了一晚热炕 戴安娜之死 名厨之死 穿过动物的通道 望门投止 清冷塘坝 牛佛肘子 古镇风流今何在 延安听酸曲 浓阴中的麦积山石窟 惊艳大堡礁 镜头中的悬空寺 但丁的故居 喂牛的女人 采莼菜的小姑娘 又见土墙房子 路过蛇口 西藏的三十一个小时 撼人心魄的血经 书声中的和顺 旅途中,你会购物吗 了了有何不了 喧嚣的新市镇 感悟南疆 春到黔西 祥和的龙华 战争与和平,不是教科书上抽象的名词 海拉尔要塞上的坦克群 在高黎贡山和怒江间穿行 我从平遥归来 镇长家的酒窖 自己给自己的短信 变身塔前留影 第二次坐高铁 流水绕孤村 台北故宫的《怀素自序帖》 途中不敢醉 跋:从不写游记到写成一册游记 试读章节 错过松山 从腾冲到芒市,要经过一个地方,那就是松山。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松山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松山这个名字,第一次在我的记忆里留下是因为看《凤凰卫视》的某期节目。在那期节目里,我才知道,在滇西龙陵县的一个山地,由于中国军队1944年三季度开始的大反攻,松山成了日军阻碍中国军队打通整个滇西的要塞。这个要塞,中国军队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付出了惨重代价才攻下。于是,我记住了松山。在腾冲到龙陵的崇山峻岭和深壑峡谷穿行的泥土石子路上,我一直在想,也一直在看,车窗两旁的某个山头,是不是就叫松山,会不会看得到松山的某些战场遗址。我一上车就问,看不看得到松山,长途车会不会在松山停下。由于答案是否定的,我也只能在心中幻想。从车窗外崇山峻岭蓊郁森森的原始森林中,我尽力地搜索着从书本上看来的记忆。 松山由大小十多个山头组成,其主峰海拔高达2267米。这里山高谷深,地形险绝,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地区的咽喉要地。日军自占领怒江西岸后,松山与龙陵、腾冲形成掎角之势,其战略地位变得非常重要,进可攻,退可守,牢牢控制了滇缅公路和怒江战场的主动权。中国远征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和收复整个滇西,有两个攻坚仗是必打的。一仗是收复腾冲县城,一仗是攻克松山。于是中国军队1944年6月4日对松山发起进攻,但是,直到9月7日,也就是说苦战了96天,松山才被中国军队攻克。战斗为什么这样艰苦?据说当时对于松山防务,日军总司令在报告中无不自豪地称道:“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而且,这个报告还称,该工事“可坚守8个月以上”。日本军队是很有战斗力的,日本军人是极其顽强的,加之松山是崇山峻岭,依托建造的特殊工事,日军负隅顽抗是很自然的,但毕竟日本军队的兵力不到3000人,而中国军队动用了远征军第71军和第8军中的3个师近10个团的兵力。可以说,中国军队的兵力是日本军队的兵力的数倍,而且还用了96天的时间!据说,到中国军队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发起总攻时,日军能站起来射击的士兵只有三个。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在整个松山攻坚战后中国军队打扫战场时,只有一个日本兵是活着的。被中国军队收复的第一个县城腾冲(1944年9月),大致与松山差不多。据说,收复后的腾冲的每一片树叶都有三个弹孔。 松山一仗,作为侵略者一方的日本军队在松山被全歼.这是日本侵略者咎由自取。松山一仗也让中国军队取得了整个滇西战场的主动,不仅为全滇西的收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军队和中华民族取胜的信心!不过,战争如此残酷,如此惨烈,中国军队没有想到,日本军队也是没有想到的。据说日本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些人来到松山。 偌大的中国、众多抗日战争胜利成果的享有者(我也是其中之一),谁知道在崇山峻岭里有一个叫松山的地方.以及与这个地名相关的往事:鲜血与烈火、肉体与生命、记住与忘却交织的往事。对于战争,尤其是对于侵略与反侵略这样的战争,在正义与非正义之间,在战争与和平之间,话题很多,但不容易讲清楚。路过松山之前,在和顺的“滇缅抗战壮士墙”前,我不仅庄重地留下与壮士墙的合影,而且我还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了一行文字:“战争唤起了一个民族的团结与力量。” 错过松山,但却没有错过对松山的一些思考。在崇山峻岭和深壑峡谷泥土石子路上穿行的我,一直盯着窗外的大山、盯着窗下的峡谷、盯着蓊郁的森林,还有盯着滇西高原的蓝天白云,对于战争与和平,对于中日之间若干世纪以及国共两党近一个世纪的关系,不得要领。 P10-12 后记 跋:从不写游记到写成一册游记 大约是二十年前吧,我写过一篇《不写游记》。开篇是这样的: “自卑地说,不写游记是由于游历太少,或者说是缺乏对游记文学的研习。如果不从自卑的角度讲,因为一向以为游记绝大多数于人于世太浮华,或者已近乎太无聊的缘故吧。” 《不写游记》发表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青年作家》(期数失记),后收于我第一册散文集《缅情清苦》(1996年)。在这篇随笔里,我对一些人游历名山大川特别是出国归来时的感想写成了“一种资历、一种炫耀”发出了批评,而且指出倘若游记成了某些人“虚荣心的标志”或者成了某些“名人的专利”,那我宁肯不读也不写。现在想起来,当时写这篇《不写游记》时,出于年轻人的莽撞和冒失,自然也出于生活在一个离省会很远的小县城里的自卑和不服气。谁会想到,我后来(1998—2005)会在一个市里的旅游部门工作,一待就是七年!旅游不再是我的奢侈,而是我职场的职业要求,说得俗一点,很长一段时间,为旅游服务成了我谋生的平台与场景。但是,真正的旅游则是在我离开旅游部门之后的事。 于是,我成了背包族。我把我一年15天公休假分成两段。一段放在上半年的四月或六月,一段放在下半年的八月或十一月。旅行工具主要是火车和汽车,不是时间仓促或路途太远,是不会坐飞机的。毕竟,自费旅行得跟自己的钱包商量。有时,单位的同事和朋友们问起,为什么旅行不约上一两个人,那样会相互有些照顾。我回答不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突然就独自一人旅行。也许,独自一人,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吧。你想,拿着一张地图,按照行前大致的方向、大致的目的地,随心所欲地往下一站走,确是一件惬意的事。虽然途中有太多的劳累、挫折,以及前途不可知和无助的窘境。不过,这不就是人生吗?或者说,这大约就是人生的另一种版本。 我自然不都是一人自游在外。欧洲之行便是供职于旅游部门的一次公费出行,到延安到井冈山参观,也是职场的工作所为。不过,让我兴奋的是,国内独自一人、境外拼团前行,无论独自,还是拼团,原来不相识的陌生人(如去澳大利亚、去新西兰、去柬埔寨、去越南),旅程结束时,大家便成了朋友。一人独行,也不像朋友们担心的那样风云莫测。旅途中,人与人的沟通在于平等、在于相互尊重。出门在外,真诚便是路。其实,在《不写游记》里,我并没有对游记失去信心,而是我对游记的一种期许。我在那文里最后写道:“我当然相信,毕竟有那么些真心诚意描摹自然神韵和自然中感悟的人生游记;我也读过,那些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自然的相互倾诉,领悟人、自然、历史共同相交相融时的真谛的著名游记。”但愿这册《独自行走》里的文字能完成这样的期许——哪怕就只有那么一篇两篇。最后,我要把深深的谢意献给朱丹枫先生和天地出版社的编辑费明权先生,得益于他们的厚爱,这小册子得以印行。 2012/8于宜宾田坝村八米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