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断舍离(人生清单)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日)山下英子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断舍离(人生清单)》是山下英子畅销书系“断舍离”第一本笔记形式作品。本书采用人生清单的形式过好人生并非断舍离首创,但在人生整理中比较罕见,清单能帮助人们理清最重要的事、最亲近的人。书中的“舍”字腰封锁扣设计,拆舍掉才能阅读本书,内文双色预留笔记本式空白,思考人生今年就涂这一本。

内容推荐

《断舍离(人生清单)》是一本心灵励志类图书。“断舍离”概念源自冲瑜伽的“断行、离行、舍行”,由冲瑜伽创始人冲正弘提出,后来在其学生山下英子的努力下普及到世界各地,其所著相关图书已累计发行超过300万册。作者山下英子在本书中以“明天就是生命的终点”为假设,关注“如何活在当下”,倡导通过断舍离式人生整理“活出更美好的人生”。本书也是山下英子断舍离系列书籍中本笔记形式的作品,附有大量图表,可以让读者边读边动手实践,从周围的人际关系和物品着手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人生的谢幕离不开断舍离

 生活中,周围的物品真的适合你吗?

 “断舍离式”人生的临终

 ● 放手不需要的物品,人生更快乐

 ●“轻松”的生活,是基于对人生问题的分析

 ■ 断舍离的基本准则

 结束“想要更多”的欲望,活得简简单单!

 在物资充实的日本,活出充实的每一天

 ● 因为“物资充实”反而感到“烦恼”的人

 ● 明明已经够了,人们却“想要更多”

 ■ 断舍离式·思维丰富度观察笔记

 拥有的太少就难以幸福——这样的价值观正确吗?

 比起“过多”,我们总是优先考虑“不足”

 ● 判断“过多”还是“不足”需要“信念”

 轻松、舒适地度过今后的人生!

 人生各阶段的交替之时,就是“断舍离的好时机”

 ● 随着年龄增长,人会更容易被物品所支配

 ● 轻装上阵,人生旅程才能舒适

 人生的停滞是因为物品和思维的淤积!

 无论何时都要将“舍弃”放在位

 ● 我们都对舍弃物品充满恐惧

 ● 消除心中的淤积,让心灵流动

 ● 无法舍弃是因为不信任自我

 ■ 通过“舍弃”来加速人生的新陈代谢

 随着年龄增长,更加灵活地应对自己的烦恼!

 掌握“不强迫他人的思维方式”

 ● 别改变“他人”,而应改变和他人的“关系性”

 ● 不用改变“他人”和“自己”也能解决问题

 ■ 如何专注于和他人的“关系性”

 抛开借口,作出决断,实际行动。

 以“小小的成功”为契机,今后要活得更有朝气

 ● 放弃整理,就是“放弃人生”

 ● 放弃整理要通过“舍弃物品”来克服

 ■ 通过“整理物品”来恢复人生的勇气

 请体会活在“当下”的含义。

 请停止思考衰老和死亡

 ● 无解的问题:死亡的意义

 ● 能够活到今天,就应该心存感激

 ■ 你脑中的“印象”是基于事实吗

 舍弃不需要的物品,心才会从容。

 “做减法”,今后的人生才会顺畅

 ● 通过舍弃得到内心的充实和从容

 ● 做减法的能力是生存动力

 ■ 现代社会成立的基础是“做加法”

 从小被教育不许浪费的小孩,长大后房间总是一团糟。

 “浪费”的陷阱

 ● 你是否像尊重物品一样尊重你自己

 ● 遭报应这样的观念毫无根据

 ■ 你的心里是否有个害怕“浪费”的小孩

第二章 为了毫无悔恨地面对死亡而必不可少的实践练习

 反复问自己“要还是不要”“快乐还是不快乐”。

 度过愉快的每一天所必需的10个断舍离

 ● 舍弃“必须做某事”的想法

 ● 培养解决烦恼的能力

 ● 重新审视思维的枷锁,维持“自我认知”

 ■ 随着年龄增长务必注意的10个“断舍离”

 为了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断舍离”必不可少。

 “物品”的断舍离

 ● 物品堆积会危害生命

 ● 淤积现象随处可见

 ■ “物品的断舍离”是指让生活空间更舒适

 专 栏

 “衣物”“餐具”“书籍”“食品储备”……

 难以断舍离的物品

 ● 不穿的衣物堆积如山,想穿的衣物几乎没有

 ●“餐具”会为自己的生命“补气”

 ●“我希望别人认为我是这样的人”:这样的印象体现于你购买的书籍中

 ● 冰箱内部才是重中之重?食物堆积的本质

 选择和取舍交往对象,度过充实的人生!

 “人际关系”的断舍离

 ● 首先应该意识到“和那个人难以打交道”的原因

 ● 通过整理人际关系来减少压力

 ● 将待在一起会“心情舒畅”或“心情郁闷”的对象列出来

 专 栏

 “无法舍弃的我”就是“不愿被舍弃的我”

 ● 比起和他人的关系性,和家人的关系更容易引起问题

 面对大量蜂拥而至的信息,不要浪费时间。

 “信息”的断舍离

 ● 必要的信息自然会来到你身边

 ● 不要因为不必要的信息陷入内心的混沌

 ■ 随着年龄增长,就越不应被“信息”所迷惑

 比起今后后悔“当初没做这件事就好了”,倒不如现在“幸好做了这件事”。

 “对后悔的恐惧”的断舍离

 ● 思考和行动哪个在前

 ■ 断舍离和“后悔”的关系

 专注“现在、这里、我”,寻找“能够做到的事”。

 “烦恼”的断舍离

 ● 源自生活的不安和烦恼

 ■ 断舍离式·烦恼的思维地图

 物尽其用,钱尽其值。

 “对金钱的不安”的断舍离

 ● 担心无法拥有而总是不安

 ● 信赖自己就能摆脱不安

 ● 幸福并非取决于金钱的多少

 专 栏

 重新思考“工作”“家人”和“照料”。

 你的第二生命更应敢于冒险

 ● 找寻能够给予你充实感的“工作”

 ● 不要犹豫,只需思索和行动,自立和自由也会随之而来

 ● “照料他人、被他人照料都是理所当然”的想法是一种执念

 不要勉强抑制怒气,找准“模式”来寻求对策。

 “愤怒情感”的断舍离

 ● 通过审视和验证价值观来减少愤怒

 ● 希望别人更理解自己,却事与愿违时的愤怒

 ■ 不要被“愤怒”的情感支配人生

 不要等待,自己先行动起来。

 “对他人有所期望”的断舍离

 ● 等待就表明对他人有所期望

 ■ “经常被他人辜负自己期望”的理由

 与其浪费时间烦恼,不如马上行动!

 “借口”的断舍离

 ● 正因为麻烦,所以才要行动

 ● 从“想做”到“做”的语言转变

 ■ 从“借口”中“领悟”

 你说的话甚至会塑造你的人生。

 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

 ● 改变每天早上的口头禅

 ● 改变话语就能改变自己

 ● 越是期望高,越难以实现

 ■ 改变语言会带来好运

 “自我”和“自私”截然不同!

 “自私”的断舍离

 ● 勿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

 ●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容易倾向“自私”

 ■ 生活中你会选择哪种“基准”

 专 栏

 锻炼“自我”,活出自己的人生

 ● 把握“饮食”“人际关系”和“时间的使用方法”三方面来塑造自我

 ● 自我的确立是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

 ●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受限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

第三章 编写人生清单

 坚持你的道路,就能看到未来。

 尝试编写自己的年表

 ● 着眼过去,明确未来的构想

 ■ 通过“自己的年表”,从过往人生中寻找对未来的启发

 ■ 来尝试编写“自己的年表”吧

 由简到繁。

 “今后想做的事情清单”的魔法

 ● 想做的事应该从日常琐事开始

 ● 不要因为“花钱”而封闭心门

 ■ “今后想做的事情”清单

 每一天都值得感激。

 用感激的心情度过每一天

 ● 日常生活就是由各种值得感激的事情连接而成

 ■ 将感激的心情意识化

 为了愉快地度过余下的人生和有限的时间。

 收集“中意”的物品,生命会更闪耀

 ● 如果周围都是你中意的物品,那一定会心情大好

 ● 人生要用“加分法”才能更充实

 ■ 我“中意”的物品

 对有缘人想要传达的讯息是什么?

 明确你想要留下的东西

 ● 留下思念而不是垃圾

 ● 想要留下的不必多,却要好

 ■ 重要的东西也要“心情舒畅地”放手

 值得珍惜的人,都是能够保持内心坦然的人。

 为了“以防万一”,要好好选择紧急情况时的联系人

 ● 选择能够让你保持自我的人,作为人生之友

 ● 能够接受真实的你,才是人生之友

 ■ 选择自己的“VIP”

 在人生的第二阶段,重新审视和伴侣的关系。

 对伴侣的看法要坦白和诚实

 ● 现代社会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

 ■ 你和伴侣有没有想法上的分歧?

 我所期望的“后那一刻”。

 将“自我”坚持到后那一刻

 ● 为了确立“自我”

 ■ 拿出觉悟和勇气

 和社会的关系也有终结的那一天。

 明确和自己相关的信息

 ● 和自己相关的信息该由谁、如何处理

 ■ 手机和个人电脑中的信息

 ■ 贺年卡中的信息

 ■ 公共养老保险的信息

 ■ 个人养老保险的信息

 ■ 信用卡的信息

 虽说不用在意自己的后事。

 即使是少量财产、即使家人关系和睦,也可能产生纷争

 ● 不引起财产纷争的解决方法

 ■ 我的财产笔记

 什么都不做而悄然辞世就是佳选择吗?

 在人生的终点,该怎样谢幕

 ● 思考人生临终的含义

 ■ 思考自己的临终

 从“天国”传达给“这个世界”的讯息。

 首先设想一个能代表自己的“讯息”

 ● 在“天国”的我如果能够俯瞰“这个世界”

 ● 死亡并非结束,而是永恒

 ■ 我这个人

后记

试读章节

反复问自己“要还是不要”“快乐还是不快乐”

度过愉快的每一天所必需的10个断舍离

舍弃“必须做某事”的想法

无论是谁,心中都有叫作“信念” (有时候却是“固执”)的蓝图,我们都是按照蓝图的规划来生活。诸如“我必须被周围的人喜欢”“我一定不能将自己的意见放在第一位”“还能用的物品一定不能扔掉”“我必须要比别人优秀”“我一定不能辜负父母的期待”,我们心中总是排满了许多“必须做某事”。

这些都会造成情绪上的压力。

如果这些信念不符合个人的生活方式或时代背景,变得不合时宜的时候,大可以舍弃。因为当你想着“必须做某事”的时候,你其实并不想那么做。

当你意识到自己被某种信念所束缚,那就应该选择一种对人生更加有益的信念。这样才能让身心充满朝气,愉快舒畅。

培养解决烦恼的能力

我们常常询问别人“该怎么办才好”,却很少询问自己“想要怎么做”。这可能是一种思维的惯性。

向他人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却不自己思考问题的根源。我想怎么做,我应该保持怎样的状态,对于这些问题从不自己思考探索,甚至未曾意识到这些问题被自己回避。然后又慌张地向他人寻求解答,六神无主,总想着“别人会怎样为我解决问题”。在碰到能够完美解答自己问题的人之前,一直陷入烦恼的旋涡中不能自拔。

拥有“烦恼的能力”,也就意味着拥有“思索的能力”。“断舍离”就是从物品的取舍着手,针对自我来训练这一能力。通过反复训练,便能明确自己烦恼的根源,只要明白了根源,那么让自己烦恼的“巨大怪兽”也会变身成“可爱的小兔子”。

重新审视思维的枷锁,维持“自我认知”

在第二章中,我将介绍如何度过无悔人生的具体方法。

这将是针对“物品”“人际关系”“信息”“对后悔的恐惧”“烦恼”“对金钱的不安”“愤怒”“对他人的期待”“借口”“自私”这十个细节的断舍离。

“断舍离”的目的不是“舍弃物品”,而是“通过选择来找到对自己重要的物品”。随着年纪渐长,人们会束缚于各种“枷锁”,感知自己“现在是否幸福”的探测器也会变得迟钝。为了避免这一点而将探测器磨炼得更加敏锐,这就是本章的目的。断舍离将这样的探测器称为自我认知。

当你思考对自己而言某件物品“是否必要”的时候,“思考”的探测器就得到了磨炼。此外,当你思考对自己而言某件物品带来的是“快乐还是不快”的时候,“感觉”的探测器就得到了磨炼。

“自我认知”是生命中原本就具备的智慧。现代人的自我认知变得迟钝不堪,实在是一种浪费。

那么从接下来的部分开始,我们一起来磨炼“自我认知”,进行实践训练吧。

为了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断舍离”必不可少。

“物品”的断舍离

物品堆积会危害生命  有了它更方便,没有它也不会觉得困扰——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物品堆积如山。另外,对于贴上了限量版以及珍贵标签的稀有物品,我们从不使用,甚至束之高阁。这样的“便利商品”和“稀有物品”自然也有与之对应的价格,我们为此支付的昂贵金额一直留在记忆中,因此总是无法舍弃。

对于即使已经不需要,也不怎么喜欢,感觉厌倦的物品,因为“昂贵”这一理由而舍不得扔掉——这就是人类可悲的习性。房间杂乱无章,再加上物品堆积如山就会更加烦恼。虽说不扔,但物品既不会向我们扑过来,也不会危害我们的性命,总之就先摆在那儿。但实际上,当物品堆积如山的同时,灰尘也会越积越多,当你置身充满霉菌和螨虫的环境中时,你作何感想?甚至一不小心就有物品掉落,或者有被物品绊倒的危险,可以说这样的环境已经威胁到你的生命。当你长期因为整理无方而烦恼不已的时候,这些不需要的物品就已经危害到了你的精神健康。

我所居住的房间,是一个有害生命的环境吗?

抑或是一个治愈自我身心,永远给予我支持的环境?

在自己家里却感觉沉闷、呼吸不畅的话,那么居所和你自己都需要一些新鲜空气。请问你有何感想?

淤积现象随处可见

假如把“物品”换作是其他事物来考虑会怎样呢?

“信息和知识的淤积”……被蜂拥而至的各种信息牵着鼻子走,学到的知识只是停留在脑中,却不去进行实践。

“情绪的淤积”……害怕表达自我,不向他人敞开心扉,将真正的情绪锁在心里。最后会演变成“谁都不能理解我”的忧郁感。

“身体上的淤积”……吃得很多,排泄却不顺畅而感到苦恼。

……

P40-45

序言

人活在世,有可能明天就因故去世,也可能在很久以后寿终正寝,但无论如何,直到死亡的前一刻我们都必须活着。

“人终有一死……”

从年轻的时候我便开始学习瑜伽和佛学,这样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

但是亲人去世才让我切身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父亲、姐姐和姐姐的孩子相继离世。我总认为他们走得太早。

是的,年轻人和身体健康的人有可能突然殒命。卧病在床或者年事已高的人却可能长久地活下去。生死超越了健康、疾病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要素,它位于另一个次元。那是人类认知范围以外的世界。

正因为如此,不到死亡的那一天,我们都不得不活下去。这就是我们的宿命。这样简简单单的觉悟,才是面对死亡应有的态度。

那么直到死亡的前一刻,我们又该如何活下去?

与昨天相比今天该怎么活?与今天相比明天该怎么活?与“曾经”相比“今后”该怎么活?

所谓“断舍离”,是我将“有助于人生”的行法哲学——瑜伽的智慧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产物。

对我而言“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点”。至于因为后事而给家人添麻烦,这样的事情则是“无可奈何”的。

其原因在于:我关心的重点在于“如何活在当下”。所谓做好死亡的准备,其实完全等同于“活出更美好的人生”。努力过完这一生,那么迎接你的必将是没有悔恨的人生终点。

本书是断舍离系列书籍中第一本笔记形式的作品。设想自己在未来不确定的某一天死亡,要如何度过剩下的有限时日,用“人生清单”的形式倒逼现在,让自己的人生过得轻松而不留遗憾。要想归纳自己的想法,首先全部记录下来或许更有效。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考虑未曾意识或注意到的事物。

让我们通过本书来一起思考、一起实践:心情舒畅、愉快生活的方法,以及怎样度过属于你的人生。

是的,思索面对死亡的态度,就开启了美好人生的大门。

山下英子

后记

人在一生当中,一定会遇见注定要相遇的人。

并且不会早一分,不会迟一秒。

这是哲学家和教育家森信三先生说过的话,是对我影响深远的名言之一。

可以将这句话中的“人”替换成“物”或“事”。也许我们没有注意到,在相遇的瞬间,我们被赋予的都是最好的人、事、物。

但是现代社会中的人、事、物全都处于过剩状态。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事物是什么”便迎来了人生的终点。

一直坚持摆脱过剩状态的我,希望自己的人生到达终点时,能够彻底摆脱各种多余和浪费。死亡,就意味着对自己的“肉体”以及“与社会的联系”进行断舍离。

实际上,我未曾想象过自己的死亡。不论想象与否,人终有一死,就算想得再多,也无法预测哪天会死,会以怎样的方式死去。所以我决定“停止”对“死亡”的思考,而专心致志地“活在当下”。

所以《断舍离·人生清单》并不是写给他人的,而是为了自己今后人生能够“活得更好”而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一份整理清单。通过这份清单,可以好好“整理”自己的记录和记忆、自我的思考和信息。

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想要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

这些都是我对自己的提问,我希望将这些问题与大家分享,而编写了本书。

让我们一起尽隋地享受人生这场美好的旅行,直至它的终点。

因为面对旅行,我们总是能坦然地敞开心扉。

因为面对未知的相遇,我们的心总是跃动不巳。

旅行中,请不要忘记带上这本书。

山下英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