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代文明大百科(精)/文化生活百科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多米尼克·拉思伯恩编的这本《古代文明大百科》借鉴了所有的历史和考古传统,既包括早期的,也不乏新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一直是西方文明的关注点,但本书还增加了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内容。这两个文明的历史更为久远,拥有发达的农业、广阔的城市中心、成熟的文字以及丰富的文献。第二部分以更广阔的视角概述了古代世界文明,涵盖中国、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和波斯等地。

内容推荐

多米尼克·拉思伯恩编的《古代文明大百科》采用独特的方法对古代重要文明进行了探索,将历史上著名的版画作品和权威的现代解说相结合,再现了古代文化,对所有研究早期历史的人来说,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本书重点介绍了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依次按照不同的主题详细阐述了这些古代文明的不同重要侧面。通过对插画的精心布局,将政府、社会、战争、宗教、劳作、科技、贸易、休闲、建筑、饮食、服饰和日常生活等主题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此外,书中还专门加入了大事记、地图,以及对同一时期世界其他文明的整体概括。通过本书,你不仅可以与引人入胜的古代四大文明做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还可以对塑造古代世界的各种文化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阅读本书,你将一览古代世界的全貌!

目录

前言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埃及

 美索不达米亚

 古希腊

 古罗马

其他文明

 引言

 公元前500年的世界

 公元元年的世界

 公元500年的世界

术语表

插图中的古代世界文明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试读章节

木器、皮革和纺织品

木匠、细木工、造船木工和木雕者会使用埃及当地以及进口的木材。埃及本土生长的树木包括枣椰树、棕榈树、无花果树、柽柳和金合欢。这些木材主要用于制作家具、棺材和雕像。棕榈树和金合欢可以用作屋顶龙骨、柱子以及造船,但是对于大规模的建筑和上等棺材,古埃及人则使用从黎巴嫩进口的雪松。他们还从黎凡特进口松木、杜松和柏树,从热带非洲进口乌木。除了木匠以外,古埃及还有其他一些匠人,比如制革和纺织工,他们制作的皮革和亚麻用来做衣服以及其他很多成品。

埃及与近东

从前王朝时期开始,埃及就与西亚和黎凡特建立了贸易往来。在前王朝时期的墓穴中,已经发现了来自阿富汗巴达克山的天青石、安纳托利亚(以及附近的埃塞俄比亚)的黑曜石、西亚的白银、美索不达米亚的石制圆筒图章、叙利亚和巴勒斯塔地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的储物罐。从黎巴嫩进口的雪松木材更是尤为重要。物品交换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从前王朝末期以及早期王朝时期的奢侈物品上,可以看到这种跨文化接触的痕迹。有人认为文化迁移,尤其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兰的文化,是古埃及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国家的催化剂,同时也催生了以后的文字发展以及泥砖建筑。在稳定的王朝时期,埃及与近东的贸易十分繁荣。

埃及与努比亚

古埃及的南部以(阿斯旺)第一瀑布为界,而努比亚是指阿斯旺以南的尼罗河谷地,直到苏丹的第四瀑布(不过有时也远至苏丹的喀土穆)。整个法老时期,埃及与努比亚的往来从未间断。在政治更强大的稳定期,古埃及控制着努比亚,尤其是下努比亚地区,即第一瀑布和第二瀑布之间的区域。古埃及人最关注的是开采努比亚的金矿,不过努比亚人也是埃及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进行贸易的中间商,控制这些交通要道对古埃及人来说十分重要。在中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开始在努比亚修建巨大的泥砖堡垒。到新王国时期,古埃及的统治者开始在努比亚建造岩窟神庙,其中最壮观的就是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贝的岩庙。

埃及与蓬特

有一个地方,古埃及人称之为“蓬特”,他们与此地的联系至少长达1500年之久,即从第五王朝(约公元前2500年)到第二十王朝。不过,托勒密时期(公元前305年之后)的文献中仍会提及蓬特。蓬特的具体位置不为人知,有人认为它位于厄立特里亚或索马里,也可能在阿拉伯半岛上。不管蓬特位于何处,古埃及人造访的唯一目的就是贸易。与往常一样,比之古埃及输出的物品而言,我们对于他们进口的物品更为熟知。蓬特是古埃及珍贵物品的来源地之一,尤其是芳香的树脂。人们一般认为这种树脂就是没药,不过有些学者认为是乳香。古埃及从蓬特进口的物品还包括黄金、白银、琥珀金、天青石、乌木、象牙、锑、用作眼影的孔雀石、药草、投掷棒、奴隶、鸵鸟蛋和鸵鸟羽毛、动物毛皮、牛、狗和野生动物。

P52-58

序言

19世纪,研究古代文明以及发表相关成果的潮流日渐兴起,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两地。有些学者开始研究并翻译历史和文学等文献,同时对图书馆所藏的这些古籍加以评述;还有些人以探险的方式去寻找和记录古代遗迹和物质遗产,如若可能,还试图将发现带回来进行研究。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古器物,有些属于奇珍异宝,有些则只是凡品俗物,但都经过了细致的分类并贴好标签。图书馆里的很多藏书都与早已消失的文明有关,艺术、政治、诗歌、宗教、科技,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戴维·罗伯茨(David Roberts)和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Lawrence Alma-Tadema)等画家的绘画和版画作品十分细腻,能够唤醒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想象。这些主要发现的展出以及相关的媒体报道激起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另一方面,爱德华·布尔沃-利顿(Edward Bulwer-Lytton)的《庞贝城的末日》(The Last Days of Pompeii)以及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的《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以史为鉴,警告世人我们可能面临的末日境况。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研究古代文明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羽翼日渐丰满,不过很多颇具才华的业余人士知名度依然很高。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一场席卷文明领域的革命非比寻常,其繁荣之势一直延续至20世纪中叶。这场革命既可以看作是当代西方试图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统治世界的结果,也可以看作是反映这一进程的一面镜子。在谱系图中,有的文明被其他文明所“侵吞”,不同的文明之间建立了关联,并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这既解释同时也证明了西方的胜利。在当时看来,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革命;但从后来人的角度看,这显然并非故事的全貌。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聚在一起总是很奇怪,他们的意见往往不合。这种分歧过去和现在都大量存在,但对于课题研究和职业发展却至关重要。不管我们觉得这一时期的考古技术多么原始,历史假设多么简单,问的问题多么基本,当时的专业和业余人士都充满激情,致力于发掘和保护古代文明的遗迹,以此促进知识的进步,加深对不同文明的语言、社会、宗教、政治体系的理解。简言之,就是对全部历史的了解。另外,他们的研究也为学术文献设立了道德标准。尽管后现代主义者支持历史观与历史评判的相对性,这一道德标准仍可以用来校准从虚构到事实这一尺度。历史学家目前仍用这一尺度衡量彼此对历史的重构,他们使用“可能”和“大概”等词语来填补自己研究中的漏洞,从而支撑自己的研究。

本书借鉴了所有的历史和考古传统,既包括早期的,也不乏新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一直是西方文明的关注点,但本书还增加了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内容。这两个文明的历史更为久远,拥有发达的农业、广阔的城市中心、成熟的文字以及丰富的文献。第二部分以更广阔的视角概述了古代世界文明,涵盖中国、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和波斯等地。曾几何时,“古代”历史主要指古希腊和古罗马,只会顺便提及波斯、非洲、日耳曼等相邻国家和地区的人和物。现在,我们想研究罗马和汉民族当代体系的异同,或是各个大洲古代城市化的不同形式和结果。“古代”最初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及向中世纪欧洲单一民族国家的过渡为终点,本书仍按照此法划分,但向前追溯时却更为广泛。目前,我们仍以文献的存在作为历史与史前的模糊划分。我们将追溯到能够找到文献的最早时期。我们并不会对古代历史进行等级划分,而是尽量呈现文明本来的面目。

为了表示对早期开拓者的敬意,本书的大部分图片都选自19世纪和20世纪相关著作中的插图。其原因是一位优秀的插图画家可以得心应手地将细节融入画中,但这些细节在照相底片中却很难显示清楚(详见“插图中的古代世界文明”,308~311页)。现代学术著作确定了这些图画中哪些部分是准确的,并具有启迪作用,同时解释了我们如何以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这些图画在重述过去的同时,也勾起了古代文明已在我们头脑中所形成的印象,这也是我们从古代世界继承的遗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