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登高远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祁玉江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总是千方百计,利用点点滴滴时间,在精读了几部名著、完成了作者的人生历程四部曲中的三部——《艰难岁月》《走出大山》《踏石留印》的同时,见缝插针,有感而发,又创作发表了30余篇散文习作,总算有所收获,心里多少有些踏实和慰藉。现在,作者把它们收拢在一起,共计33篇,冠了个书名——《登高远望》,祁玉江著的《登高远望》分仰望、回眸、注视、远眺、纵览、附录六个部分集结出版,以飨读者。

作者之所以采用《登高远望》这个书名,一是顺水推舟,沿用了集子中的其中一篇同名作品,省得苦思冥想;二是人生渐渐迈入老境,想问题、看事物,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好比站得愈高,看得愈远。

内容推荐

祁玉江著的《登高远望》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集,作品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共分为仰望、回眸、注视、远眺、纵览等辑,收录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美丽风景的欣赏,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文笔流畅,真情感人,具有一定的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可读性强。

目录

仰望

 觐见心中的那棵杜梨树

 父亲的那些故事

 只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谷溪

 一部荡气回肠的生命史歌

回眸

 即将消失的村庄

 村人

 我的高中

 贫困与饥饿

 我的买买提兄弟

 想起刘招

注视

 高山出平原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红红的苹果,灿烂的笑脸

 再唱南泥湾

 清流不息定痰泉

 又回敝乡

 回访英沟

远眺

 汉水两岸菜花黄

 秋染南盘龙

 夜观天象

 又见满山桃花开

 登高远望

 翻越雀儿山

 川西藏东青南六日行

纵览

 挥毫泼墨抒胸臆

 陕北正月天

 马骥泡馍

 树的哭泣

 开学了

 掏小蒜

 下雪了

 踏秋小记

附录

 祁玉江谈创作

 后记

试读章节

觐见心中的那棵杜梨树

在我记忆最深处,一直珍藏着一棵杜梨树。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它,但我知道,它是那么粗壮高大,那么伟岸挺拔。每每想起它,我总是心旌摇荡,肃然起敬!

这棵杜梨树矗立在延安麻洞川金盆湾脑畔山梁上,与父亲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年少时,在乡下,我就听父亲讲过它,而且不知讲了多少遍,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早已烙下了深深的印迹。我多么期盼有朝一日能够走近它,领略它血染的风采,虔诚地叩拜它,并送上我深深的敬意!

六十八年前的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二十三万大军进犯陕北,狂妄叫嚣三天要占领延安,一举剿灭毛主席及其党中央。当时,我军在延安及其边区仅仅只有三万人。在大敌当前、重兵压境的危难时刻,我英勇的教导旅和警备三旅等五千余名将士,面对数倍于我军的强大敌人,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奉命开往延安以南,西至富县茶坊、牛武,东至延安县(今宝塔区)临镇、金盆湾一线去阻击,任务是阻击七天,确保党中央、毛主席顺利安全撤离延安。时任教导旅一营一排排长的我的父亲,在旅长罗元发的率领下,主要固守东线,严防敌人从汾河上游的金盆湾、松树林一带进入延安。在几百里的正面防御线上,几千人马要阻挡二十多万大军谈何容易?其困难和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东线则压力更大。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图谋,誓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我东线指挥部经过仔细勘察地形,缜密研判敌情,决定构筑三道防线。即最东南的官庄、临镇一带为第一道防线;中间的麻洞川、金盆湾一带为第二道防线;北面的松树林及靠近川口一带为第三道防线。并在当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下,构建起了较为坚固的防御工事,以逸待劳。三道防御工事,既各自为政又前后照应,步步为营。3月13日,一场关乎党中央生死存亡的延安保卫战终于打响了。敌人在飞机、火炮的助威下,分别从宜川、洛川两头攻击推进,没想到却遭到我军的顽强抵抗。直到16日才突破我军的第一道防线,进入金盆湾地区。我军金盆湾防御阵地主要设在该村绵延几里的脑畔山梁上。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敌我双方拉锯似的反复争夺卧牛山主阵地,敌人抢占制高点,但均被我军密集的火力强压下去。敌人前进不了一步,我军更不后退半步,就这样,相互僵持着。

陕北的3月(农历二月),春寒料峭,冷风沁骨。父亲说,每到夜晚,敌我双方都偃旗息鼓,抓紧抢修毁坏的工事,研究调整作战部署。漫山遍野都点起了一堆堆篝火,一方面御寒,另一方面防止对方偷袭。天上的星辰和地上的篝火竞相辉映,蔚为壮观。经过七天七夜十三次激战,3月19日,胜利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所下达的光荣而艰巨的阻击任务。在我军准备结束战斗节节撤退时,恼羞成怒的敌军向我卧牛山最高一个据点发起疯狂反扑。父亲凭借工事旁边一棵粗壮高大的杜梨树,将仅存的弹药向敌群倾撒而去,掩护战友们快速撤离。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不知山巅情况,不敢贸然继续猛冲。当敌人从望远镜里看到杜梨树后肩挂红色执行带的我的父亲时,顿时狂叫着,倾其所有炮弹向杜梨树和我的父亲发泄而来。其中一颗炮弹不偏不倚命中了杜梨树粗壮的躯干,顷刻,树干被炸开了一道口子。一块从杜梨树躯干上反弹过来的弹片击中了父亲的左臂。顿时,殷红的鲜血染红了父亲厚厚的棉衣,洒湿了弹痕累累的土地,映红了粗壮高大的杜梨树……

之后几十年里,父亲每当讲起那场惊心动魄七天七夜的延安保卫战时,他总会意味深长地提到那棵救他一命的杜梨树。他说,它是那么粗壮高大,那么伟岸挺拔,就矗立在金盆湾卧牛山山巅战壕前;它是一棵英雄树,也是一棵神奇树,更是一棵与他生死之交树!假若没有它的掩护,没有它的躯体中弹抵挡,他早就没命了!

六十八年后孟冬一个天晴日朗的下午,在几位文友的相伴下,我终于走进了金盆湾,攀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卧牛山,去觐见我心中的那棵神圣的杜梨树。支书张锁三和村长贺海生得知我是老红军的后代,要去寻访父亲当年战斗的足迹时,显得很是激动和热情。因为他们也是老红军、老游击队员的后代,对于那场战役、那些战斗、那棵杜梨树,很是熟悉(想必一定是父辈们给他们所讲述的)。

在锁三、海生的引领下,顺着羊肠小道,拽着草木,我们向金盆湾的脑畔山攀。那山坡较为陡立,很是难行,走不多时,大伙便浑身冒汗、气喘吁吁了。而我的心却怦怦直跳。想到马上就要目睹旧战场,见到那棵向往已久的杜梨树,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攀登起来竟然不亚于身后的几个年轻人,似乎没有一点劳累的感觉。约莫二十分钟,我们登上了一个小山峁。这是卧牛山最前沿的一个小山丘。支书张锁三说,这是金盆湾防线的第一道防御工事,再往上行,还有第二道、第三道呢;从这里穿山越涧,可以直达最北边的延安嘉岭山,是古时候汾河川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之一,(P3-5)

后记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不知不觉,2015年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即将度过。每当回首逝去的时光,我总会因为时间对自己的吝啬、时间走得过于匆忙而感叹和惋惜!

是的,无情的时间,日复一年,年复一年,一刻也不会停息。任凭你怎么抓它,怎么挽留,就是抓不住、留不下。它就那么任性地朝着历史无尽的时空一步一步远你而去。

就在这忙忙碌碌、极其短暂的一年里,在工作余暇之际,我依旧没有忽视和停止文学创作。总是千方百计,利用点点滴滴时间,在精读了几部名著、完成了我的人生历程四部曲中的三部——《艰难岁月》《走出大山》《踏石留印》的同时,见缝插针,有感而发,又创作发表了30余篇散文习作,总算有所收获,心里多少有些踏实和慰藉。现在,我把它们收拢在一起,共计33篇,冠了个书名——《登高远望》,分仰望、回眸、注视、远眺、纵览、附录六个部分集结出版,以飨读者。

我之所以采用《登高远望》这个书名,一是顺水推舟,沿用了集子中的其中一篇同名作品,省得苦思冥想;二是人生渐渐迈入老境,想问题、看事物,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好比站得愈高,看得愈远。

感谢贺会珉、肖志远同志对我这部集子付梓出版所做的贡献。特别是贺会珉同志,从每篇习作的收集、编辑、校核、设计、协调,到最终出版发行,可以说加班加点,付出了艰辛努力。在这里,我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这本集子,是我迄今为止所出版的第15部散文集子。质量和效果究竟如何?还祈广大读者和诸位方家斧正!

祁玉江

2015卑11月16日匆匆于延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