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贤相韩琦在47年官宦生涯中,襄赞三朝,亲手扶植起两位皇帝,助持经济、军事、民生、科技、文化的发展繁荣;对发扬民主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朝野起到扛鼎作用。韩仲义、韩中清编著的《三朝贤相韩琦》即为作者在了解到三朝贤相韩琦的道德文章、辉煌业绩后,萌生创作念头而著就的。记述了韩琦的生平事迹、高尚品格和为官之道,旨在让广大读者喜欢琦公并学习琦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朝贤相韩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韩仲义//韩中清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北宋贤相韩琦在47年官宦生涯中,襄赞三朝,亲手扶植起两位皇帝,助持经济、军事、民生、科技、文化的发展繁荣;对发扬民主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朝野起到扛鼎作用。韩仲义、韩中清编著的《三朝贤相韩琦》即为作者在了解到三朝贤相韩琦的道德文章、辉煌业绩后,萌生创作念头而著就的。记述了韩琦的生平事迹、高尚品格和为官之道,旨在让广大读者喜欢琦公并学习琦公。 内容推荐 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殁而名存。 他过世千年,仍有这么多人敬仰铭记。 他襄赞三朝,亲手扶起两位皇帝。 他化解内宫各种矛盾,一次次避免兄弟阋墙、宫廷喋血的悲剧。 他为官为相47年,哪里急难险重,哪里就会有他奔忙的身影。 他公忠体国,勤政爱民,殚精竭虑,两袖清风,垂范青史。 看看这本韩仲义、韩中清编著的《三朝贤相韩琦》吧,又一位诸葛武侯走进您的心中。 目录 1.天赐良缘 2.一代重臣韩国华 3.龙眼树下的“弃婴” 4.庵堂认母 5.露尖的“小荷” 6.位卑不舍大义 7.犯颜直谏不计得失 8.党项人溯源 9.临危受命 10.实干兴军标本兼治 11.决战好水川 12.强军固本攻防结合 13.艰难的议和 14.主导“厌历新政” 15.短命的新政 16.三年转三任 17.施政在定州 18.韩大人不能走 19.情系昼锦堂 20.三履尼姑庵 21.接母亲魂归故里 22.立储国之基 23.立储一波三折 24.调处两宫矛盾 25.无谓的“濮仪之争” 26.不畏权贵惩贪恶 27.鞠躬尽瘁话十年 28.功成名遂激流退 29.化解边关危机 30.钦命大名府 31.韩琦与王安石变法 32.心系情牵“君臣对” 33.只思民尽适守鬓忘霜侵 34.身退未敢忘忧国 35.辉煌诗歌成就 36.一代巨星陨落 37.绵延不绝的情思 附录: 1.大宋王朝记略 2.优良家风 3.韩琦后裔宋氏三姐妹 4.韩琦生平年谱 后记 试读章节 另一个说:“少跟他废话,我教他长长记性!”说着,一把抓住韩国华的手腕。扈从想动手,被国华制止。 韩国华淡定地说:“泉州是文化古城,你们别辱没了她的好名声,我劝你还是规矩点儿!” 泼皮说:“嘿,口气还不小啊,今天让你知道知道马王爷几只眼!”说着,就去攀韩国华的腕子。韩国华从小随父亲练功习武,功夫十分了得。只见他腕子一翻反抄无赖的手腕,一下攀到背后,这无赖杀猪似地叫起来。另一个又胖又壮的家伙不甘心,冲上来与他搏斗,韩国华飞起一脚,把他踹出好远,摔倒在地上。上前一脚踩住胸脯,另一个被攀住腕子的无赖还在号叫不已:“爷爷饶命,爷爷饶命!”二人连连告饶。群众中爆发出一阵掌呼声: “好啊,这俩小子作恶多端,早该有人管了!” “先生好身手!想不到一个文绉绉的人有这两下子。” “太好啦!这俩小子横行乡里,无法无天,揍他,踩死他!” 扈从高声喊:“乡亲们,这位是我们的韩知州韩大人!” 群众一听是韩大人,有跪有拜有叩首,齐呼青天大老爷。韩国华摆摆手,止住群众的呼声。两个泼皮一听是知州大人,扑通跪地连连求饶。国华对扈从说:“泉州是历史名城,人文荟萃之地,不允许流氓无赖撒野。去,把他们押送巡捕房(今天的派出所),好好管管这群流氓无赖!” 众人又是一阵掌呼。两泼皮沮丧地走了。 小姑娘匍匐在地,边哭边叩谢大人搭救之恩。 韩国华说:“姑娘,起来吧。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小女子叫蔡连理。” “嗯,蔡连理,‘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好名字!蔡连理,快回家吧,家里人会惦记的。以后离这种人远点儿。” “大人,”连理泣道, “小女子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无家可归呀!呜呜。” “啊,是这样……”韩国华思忖片刻说,“既然如此,那就去我府上做点事吧,你愿意吗?” 连理喜极而泣,一迭连声地说: “多谢老爷的大恩大德,我愿意,愿意!” 连理姑娘被带到泉州北楼韩府,刺史大人命婢女带她去洗浴更衣。当她再次出现在老爷、夫人面前时,立时满座皆惊:啊,她长得如此亭亭玉立,而且气度不凡!一家人无不喜爱,夫人胡氏拉着连理的手说:“哎哟,这姑娘长得真俊,我喜欢,跟了我吧!”连理叩头谢恩。刺史大人问她身世,她立刻悲从心生,泣诉了自己的经历。 ……连理时年16岁,晋江十一都南塘乡(今晋江东塘镇)张塘村人。其父蔡植松,曾随其舅父经商,常贩货往返于漳州泉州之间,结识了漳州商贾孙潜。彼此相交日久,义结金兰,成为至交好友。孙潜见蔡植松人好,便将其表妹郑素芬介绍他为妻。于太宗淳化二年(991年)生下连理。连理天生丽质,聪明过人,从小知书达理,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珍爱有加。 不料祸从天降,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蔡植松得悉岳父病危的消息,当即将连理托付给连理的婶娘代抚,与妻郑氏急忙赶赴漳州探视。不料,船行至中途忽遇强盗打劫,搏斗中不幸双双落水身亡。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连理父母过世未久,蔡家又遭遇火灾,大片房屋化为灰烬,所有财物化为乌有。唯一亲人婶娘也不幸罹难。这时连理举目无亲,无奈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听完连理姑娘的泣诉,在座无不掬一把同情泪,尤其胡夫人更是伤心,连说:“啊,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经历这么多磨难,真是上天不公啊!好啦,你跟着我吧,我看谁敢欺负你?!” 国华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印象甚好,一见面便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和力;既然夫人说要,国华不便相争,只好随缘。 从此,蔡连理在韩府住下来。生活安逸,锦衣玉食,连理日渐丰满,越发显得娇媚动人。她聪明勤快,上和下睦,很快赢得合府上下欢心。韩夫人刁钻刻薄,喜怒无常,其他婢女下人无不惧怕她;只有连理能逗她开心,哄她满意。她又摔又砸,大发雷霆,只要连理一到,说上三言两语,立刻转怒为喜。 P2-3 后记 在一次朋友集会中,我的老乡、资深记者韩中清讲起他参加“世界韩氏恳亲会”的盛况,说到三朝贤相韩琦的道德文章、辉煌业绩,听了颇受感动。于是萌生创作《三朝贤相韩琦》的念头。我们先后搜集到韩中清:《昼锦堂一韩琦后裔溯源》,郭胜强等:《宋庆龄祖籍在安阳》,郭旭东等:《韩琦传略》,韩琦:《安阳集》,河南文物局:《安阳韩琦家族墓地》等相关书籍;又在网上查阅、下载《宋史·韩琦传》、《韩魏公集》、《韩魏公家传》等大量相关资料。由本人执笔,进入紧张的阅读、构思、创作过程。成书后,两次将全稿传送中清,他提出中肯的意见;当我感到力不从心时,他鼓励我坚持写下去…… 本人出版过“北洋军阀系列”等十几部不同题材的长篇,这一部是最劳心劳神、刻骨铭心的创作!琦公的公忠体国,他的勤政爱民,他的清正廉明,他海纳百川的情怀,每每令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他从21岁步入仕途,到68岁溘然长逝,从地方到中央更换过十几个地方,担任过几十个职务。哪里出现急、难、险、重往哪里调,无论调到哪里,无论做什么,无不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把事做好。每当他离任时,地方官民万人空巷、哭声赢野,殷殷相送,感人场面无以言表。他在世时不少地方为他立“生祠”,他死后纷纷为他立祠堂,建庙宇,每到其生辰忌日,人们成群结队焚香祭悼。他是世代官宦之家,薪俸都不低,但每因救灾济贫,倾囊相助,以至于死后无钱丧葬。政府出人出钱为其修坟立墓。 仅举一例足见其亲民爱民的拳拳之心:他写《喜雨》、《初雨》、《苦雨》、《久旱喜雨》、《岁旱晚雨》、《喜雪》等诗歌多达十几首!他在《闵农》中说:“人无粒食何堪命,天作阴寒亦似愁……几时膏泽充民望,喜看来年十倍收。”在《病中望雪》中更有炙心之痛:“日日颠风喧病枕,曾无片雪飞虚空,方嗟大疾被囚缚,敢请上帝前民丰。人嘱哀翁略外事,心存众瘼能宽中,纷纷盈尺谅旦夕,和霁迎得春融融。”没有心系万民的磊落情怀,是写不出这样的好诗的。正因他“只思民尽适,守鬓忘霜侵”(韩琦《寒食》),“吾心尽欲医民病,长得忧民病不销”(韩琦《药圃》),为思“民尽适”,为“忧民病不销”,他早早地白了须发,一身病痛。爱民之心力透纸背,感人至深! 据资料统计,在他47年官宦生涯中,在京城为官约24年,在边关为将约15年,其他是在内地为官。他最大的功业是襄赞三朝,亲手扶植起两位皇帝,助持了经济、军事、民生、科技、文化的发展繁荣,对发扬民主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朝野起到扛鼎作用。其次是抗御西夏、防御契丹,攻防结合,宽严相济,打造坚固的钢铁长城,赢来几十年安定祥和的边关环境。 他不贪恋高官厚禄,不奢求富贵荣华,屡次辞官辞相,把官位让给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一生举荐过许多贤才良将,既不图回报,又不求感恩。其心似水晶一样晶莹,像清泉一样清澈。在成书过程中,让我每每想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和“人民的好总理”、光耀千秋的周恩来!琦公当之无愧地与之比肩。 愿广大读者喜欢琦公,学习琦公! 在成书过程中,人文在线编辑范继义、樊新乐鼎力帮助,特此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