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夏泽民、王延安主编的《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作品集》完美融合了80、90后的时尚个性气质与西凤酒品牌中“凤”文化的吉祥和如意。本书包含了《秋风吹彻的关山古道》、《闻香识故乡》、《姥姥家门前没有桥》、《列车上的微笑》、《路遥的平凡世界》、《村里的供销社》等文章。

内容推荐

夏泽民、王延安主编的《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作品集》所收散文“青年”特色明显,体现了青春时尚、乐而美的文化精神和以一颗不老的心对待生活、享受简单快乐的情怀。所有入选作品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生动鲜活,又追求时尚,宣扬简单、快乐的小乐美生活格调,文字优美,反映了当今时代青年精神面貌,彰显了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涵。

目录

秋风吹彻的关山古道 叶梓(江苏)

闻香识故乡 杨广虎(陕西)

靖陵之殇 吴朝(陕西)

姥姥家门前没有桥 祝宝玉(安徽)

酒宴 张亚宁(陕西)

庄东那片地 秋子红(陕西)

丝路瞭望 张天乐(陕西)

在民歌中取暖 林文钦(福建)

哦,那山 郭孟收(河北)

列车上的微笑 崔彦(陕西)

为父亲买酒 蒋波(山东)

当嵇康成为一个父亲 杨雷(湖北)

少陵原归来 王劭华(陕西)

老槐 白霜亮(陕西)

穿越梦想 郑长春(陕西)

在格尔木听花儿 徐樾(江苏)

夜外滩 刘宏伟(北京)

路遥的平凡世界 周琦(陕西)

等风 张文香(陕西)

白诗杜鹃香牛背 贺晓祥(陕西)

玉米:立在根上的修行 刘汉斌(宁夏)

成为一棵丁香树 唐淑惠(陕西)

露水天地间 杨犁民(重庆)

村里的供销社 徐海元(云南)

酸菜飘香 屈长谊(陕西)

卧病的姿态 溪汪(吉林)

有风的村庄 史鹏钊(陕西)

童年琐忆 乔厚民(陕西)

父亲的山,母亲的河 刘卫涛(陕西)

向上的炊烟 米抗战(陕西)

生命的姿态 君竹(陕西)

缅怀母亲 张秀军(陕西)

父亲的故乡 费城(广西)

拜谒路遥墓 李浩(陕西)

一面镜子 任龙(陕西)

去阿拉木图,做个陌生人 王飞(陕西)

我在美国写春联 岳红记(美国)

母亲的酒柜 徐祯霞(陕西)

奶奶的梦想 穆红燕(甘肃)

延安游记 赵雨晴(陕西)

岁月如酒 杨雪艳(陕西)

瓦下阆中 秦延安(陕西)

我的家乡柳林镇 周俊鹏(陕西)

与市府为邻 王俊义(陕西)

母亲的麻花辫 徐风(山东)

“扯” 秦锦屏(深圳)

味道 肯朵洛娃(陕西)

西安有你一个家 张皎雪(陕西)

老罗其人 张玉梅(陕西)

童年瓜趣 赵刚(陕西)

那片林海 水静莲香(陕西)

家乡枣树 马卫民(陕西)

读你千遍不厌倦 袁靖(陕西)

雨后漫记 王勇(陕西)

心若向阳 徐俊霞(山东)

浮生似梦醉也歌 霓羽裳(陕西)

荷塘童趣 卜庆萍(山东)

藏獒追上来 谢恩主(陕西)

父亲的茶缸 张彦虎(陕西)

潮老头的幸福生活 程龙(陕西)

出席古人的饭局 李晓(重庆)

家乡的柿子树 杨欣(陕西)

狗三爷 苏扬(陕西)

匠心独“韵” 雷文华(陕西)

舌尖上的大唐 周碹然(陕西)

盛夏陪你看草原 宋伯航(新疆)

搪瓷杯熬粥 江泽涵(广东)

井眼 杨崇演(浙江)

长安“三条龙”的情谊 陆观(陕西)

承受生命之轻 张慧(陕西)

纯朴的心 段路晨(陕西)

有种忽略揪心疼 张亚凌(陕西)

开心榴莲 林纾英(山东)

故乡的井 李娟利(陕西)

完美 陈石头(陕西)

只将诗思入凉州 张建林(陕西)

渭河半日游 唐兆武(陕西)

读画记 胡忠伟(陕西)

深山寻友 李小米(重庆)

清清汉江水 张宁(陕西)

家乡的稻草垛 黄文斗(陕西)

花园林场 李种(陕西)

父亲和酒 王琪(陕西)

老家 陈刚军(陕西)

英语老师 吴昌勇(陕西)

未名章 邓跃东(湖南)

看水泵 王小洲(陕西)

肥瘦 歌者(陕西)

梦里栀子香 朱蓉(江西)

外婆的山野 王向力(陕西)

戏有情 雷小军(河南)

寒衣 费兰馨(陕西)

舞打 黎峰(陕西)

美的过去和未来 刘岚(陕西)

烤肉 高杨(陕西)

家书里的历史与情怀 仵埂(陕西)

走近太行山 张艳茜(陕西)

抗战寻踪谒太行 姚逸仙(陕西)

河山 高勇(陕西)

让我震撼的两幅照片 韩红艳(陕西)

试读章节

秋风吹彻的关山古道

叶梓(江苏)

乾元二年(759)初秋的一天,莽莽关山的古道上,有一队人马,艰难而吃力地行走着,仿佛一座移动着的小小村庄。这一小簇在连绵山峦的映衬下显得微小而且疲倦不堪的身影,除了杜甫,还有他的妻子杨琬,儿子宗文、宗武,三弟杜占以及家仆杜安。

这是一道首伏宁夏尾落甘陕、自北向东南逶迤而下的高耸山岭。它在古代的名字不叫关山,而叫陇坂、陇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过汉中之后巍然屹立的第一道屏障,也是关中文化与陇右文化的一道文化分界岭。在杜甫到达之前,这条野草丛生且有野鹿出没的古道,已经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出陕入陇的唯一通道,那些被放逐的官员、失意的文人、奔波于生计的商贾都是经由这条古道到达比秦州更西的金城、阳关、玉门关以及更加遥远的西域。

这一次,杜甫携家眷悄然抵临,如同一位孤胆英雄的决然选择,没有给自己留下一条回头路。当然,杜甫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首先,他是回不了家乡的。按理,一介文人,若碰上一个乱云飞渡的苍茫世道而且怀才不遇的话,倘或能在家乡寻一处归隐之地,习诗作画,游历山水,大抵是最好不过的归宿了,而这条可供古代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选择的道路,对杜甫而言是行不通的,因为早在华州任上的那次回乡之旅,就让他目睹了家乡的种种变故,并且发出了“他乡胜故乡”的苍茫一叹。其次,长安也是待不下去了。官都辞了,即使回到长安还能做什么呢?况且,长安十年的辛酸经历,早已让他烦透了这个地方。那么,此际的杜甫该何去何从呢?

这时候,长安以西的秦州小城进入了他的视野。

也许,杜甫早在在长安期间就曾在《晋书》里读到过关于秦州城的相关描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诸州,皆夹路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予途,工商贸贩于道。”当然,如此路不拾遗风化淳朴的太平盛世,在安史之乱之后肯定是不复存在了,但由于巍巍陇山的阻隔,远离中原的战乱和长安的动荡,相对而言,这里还算一处可以避乱的地方吧。除此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里还有一位他的族侄杜佐。因此,杜甫的此次西行,多多少少也有点投奔的意思。这也正是他在秦州城里写下的第一首诗里就坦率言及“因人作远游”的缘由吧。

当然,我们不妨如此推测一番杜甫的心态:这个令人绝望的王朝,只是阳光灿烂的天气遇上了暴风雨,只有等这场暴风雨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那么,在暴风雨里,我得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避避——暂时避避,也是人生以退为进的策略之一。其实,不管是辞官说,还是其他诸如被动罢官以及投奔亲友甚至想象奇特的杜甫怕热因此西行纳凉之说,公元759年的秋天,杜甫像一支开弓的箭,被一双看不见的手射出去了。

初秋的关山古道,在大山深处蜿蜒曲折,时而朽木当道,时而乱石坠落,杜甫一家人走得极为艰难缓慢。可能是因了山高风寒,一片又一片的落叶,时时飘落在那架吱吱呀呀的马车上,车轮碾过时发出的声音,像是来自大地深处的叹息。这反倒勾起了杜甫内心深处积蓄太久的忧伤与孤独。经过数日的行走,终于抵达了秦州地界。不知他在关山深处看到了那通兀立于乱草丛中的秦州界碑没有,反正几十年前翻越关山的另一位诗人卢照邻看到了,而且还写了一首《入秦州界》的小诗。诗中所说的“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的美丽景致,估计杜甫同样能够看到,但风景依旧心绪一定迥异,疲惫不堪的杜甫不一定会有心思和雅致去留恋这些怡人的秋景,而是因为更远处隐隐传来的胡笳声,令人不禁陷入深深的不安、迟疑与胆怯之中。偶尔,与杜甫不期而遇的马帮以及他们嘶哑的喉咙里随口喊出的歌谣,让他心里又泛起一丝温暖的涟漪。毕竟,相对太平富庶的秦州城就在前方。

哦,一场秋风一场寒。

在渐渐转寒的秋风里,杜甫一家人终于在点点秋雨加剧着寒意的苍茫暮色里,隐入了秦州城。

【原刊于《西安晚报》2015年2月13日】P1-3

序言

时尚,醇香绵长

屈胜文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美丽的“西凤传奇”也在这里诞生。两千多年前,陕西人张骞打通了中国通往西方的道路,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陕西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文化大省,陕西应当在文化建设上努力创新,自觉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新要求,作为繁荣文艺创作的方向。

《西安晚报》在60多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着对文化品位的追求和对自己风格的塑造,坚持用有限的版面空间,培育一代又一代文学新锐,许多陕西著名作家的文学之路,都是从《西安晚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作品开始的。晚报培养了一大批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界的作家,而因此它也有了“文化的名片,作家的摇篮”之美称。

为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用文学创作展示这个新的时代,特别是展示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新常态、新作为、新成就、新面貌,并引导广大文学青年深入生活、创作出反映时代、讴歌人民的文艺精品,《西安晚报》和陕西时尚六年品牌营销运营有限公司在2015年联合举办了“时尚六年西凤酒”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

此次散文大赛从2015年2月开始,历时近一年,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热烈反响,收到上千篇参赛作品。作者来自北至吉林、南到广州的全国各地。作品中,有在校大学生初出茅庐的青葱文字,亦有身在大洋彼岸的访问学者的思乡之作。这些散文主题鲜明、视角新颖、生动鲜活、文字优美,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彰显了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涵。这些作品,正像这次活动的品牌合作方“时尚六年西凤酒”一样,醇香绵长,同时又青春时尚。

本次征文活动中,众多热情的读者和热心参与的作者,给活动增添了许多闪光的亮点。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篇篇真情洋溢、挥洒自如的文章,更多的是广大读者对《西安晚报》的殷切关注以及热切期望。

对于此次征文大赛,西安新闻网设立了专题板块展示应征稿件,《西安晚报》副刊择优刊发,同时举办了三次采风活动,组织散文名家和文学爱好者赴延安、凤翔、山西武乡采风,采风活动也为这次征文催生了许多精彩文字。在这次征文活动告一段落之时,我们特邀国内多位著名散文作家、著名评论家担任评委,从参赛稿件中精选出一百篇佳作结集成书,以飨读者。

(作者系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总编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