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国王与饼
许多年前,英格兰有一个贤明的国王叫做阿尔弗雷德,他对国家的贡献无人能比。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称他为阿尔弗雷德大帝。
在那时,作为一个国王,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几乎随时都有战争,除了国王,没有人能领导军队去作战。于是,他一方面要统治国家,一方面又要打仗,真是非常忙碌。
有一个叫做丹麦的凶猛的原始民族,穿过海洋来攻打英格兰。他们人数众多,而且勇敢强壮,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战必胜。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他们将成为整个英格兰的主人。
后来,经过一场很大的战役之后,英格兰军队被打败了,并溃散而逃。每个人都不得不竭尽所能地逃命。阿尔弗雷德国王也匆忙出逃,一个人穿过了树林和沼泽。
到了傍晚时分,国王来到一个樵夫的小屋前。他又累又饿,于是请求樵夫的妻子给他一点东西吃,并给他一个地方睡觉。
那个妇人正在炉子上烘饼,她同情地看着这个衣衫褴褛的可怜人,他看起来真是饿极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就是国王。
“好吧,”她说,“如果你能看着这些饼,我就给你一些晚餐吃。我要出去挤牛奶。你一定要看好了,在我离开时别把饼烤焦了。”
阿尔弗雷德国王很愿意帮忙看着那些饼,但是他有更为重大的事要考虑。他怎样才能把他的军队重新召集到一起来?他又怎样才能把那些凶恶的丹麦人赶出国土?
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饼,也忘了自己是在樵夫的小屋里。他的脑海里在忙碌地制订着明天的计划。
没过多久,那个妇人回来了。饼在炉子上冒着烟,它们已经被烤成焦块了。啊,她是多么生气啊!
“你这个懒鬼!”她叫了起来,“看看你都做了什么!你想吃东西,却又不想干活!”
我听说她甚至用一根树枝抽打国王,但我很难相信她的脾气竟然有那么坏。
国王一定会笑他自己竟然被人这样责骂,他太饿了,以至于对失去饼的关注更胜于那妇人愤怒的言语。
我不知道那天晚上他究竟有没有吃到东西,也不知道他是否没吃晚餐就上床睡觉了。但是没过几天,他就重新召集起他的麾下将士,在一场重大的战役中击败了丹麦人。阿尔弗雷德国王与乞丐
有一次,丹麦人把阿尔弗雷德国王赶出了他自己自勺王国,他不得不在河心的一个小岛上躲了很长一段时间。
一天,除了国王和王后,还有一个侍从之外,岛上所有的人都外出打鱼去了。那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只有乘船才能到达。大约到了中午时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来到了国王的门前讨东西吃。
国王叫来他的侍从,问道:“我们的屋子里还有多少食物?”
“我的主人,”侍从说,“我们只有一块面包和一点酒了。”
然后国王向上帝感恩祷告了一番,说道:“把一半面包和一半的酒给这个可怜的人。”
侍从照他的吩咐做了。那乞丐感谢了国王的仁慈,又继续赶路了。
下午,出去打鱼的人们都回来了。他们打了满满的三船舱的鱼,并且说:“自从住到这岛上来之后,今天打的鱼比以往任何一天都要多。”
国王很高兴,他和他的臣民比以前更加充满了希望。
当夜晚来临之后,国王久久不能入睡,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后来,在恍惚中,他看到一束很强的光线,就像太阳光一样。在那束亮光中站着一个黑头发的老人,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书。
这一切都像一场梦,然而对国王来说又是那么真实。他惊讶地看着,但是并不害怕。
“你是谁?”他问那个老人。
“阿尔弗雷德,我的孩子,要勇敢,”那人说,“我是今天你把全部食物分了一半给我的那个人。要有坚强和乐观的心情,听我说吧。明天一早就起床,把你的号角吹响三次,要很大声,让那些丹麦人都能听到。在九点的时候,会有五百个人围着你,准备跟随你去战斗。勇敢地前进吧,七天之内你的敌人就会被打败。你将回到自己的国家,和平地治理着它。”
然后光线消失了,那人也不见了。
到了早晨,国王起得很早,渡河到了大陆上。接着,他把号角大声地吹响了三次。当他的朋友们听到时都很高兴,而那些丹麦人却充满了恐惧。
到了九点,五百个最勇敢的士兵站在他的周围,准备好了去战斗。他把在梦里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告诉了他们。当他说完之后,士兵们全都大声地欢呼,并说愿意跟随他,奋勇作战。
于是他们勇敢地出发去打仗了,终于打败了丹麦人,把他们赶回到其自己的地盘。阿尔弗雷德国王的后半生,贤明而安稳地管理着他的臣民。P3-7
经典的美丽是永恒的,轻轻擦去岁月的尘埃。经典作品的光芒俞加明亮。孩子们走进经典的故事,分享故事中的情感。经典也就成为他们的记忆和呼吸。伟大的经典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花园。
对历史的叙述,始终是对未来的勾勒。这套丛书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扩充了我们对于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思考。在感动和愉快里,在琳琅和灿烂中,我们看到了编者和译者真诚而勤恳的职责,看到古老的过去依然照耀着遥远的未来。——儿童阅读推广人,徐榕
后记
二十年前,当我还是小学生时,偶尔在儿童书刊上读到了几则欧美小故事,一则是《华盛顿砍樱桃树》、一则是《国王和蜘蛛》、另一则是《斯巴达三百勇士》。每则都只有几百字,但很开眼界,够味。
这些小故事没有说教,寓庄于谐,在默化里见精神,每则故事都告诉我们,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这些素质:要诚实,不打诳语,做错了,要承认;要坚韧不屈,有信心决心,用中国成语说,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故事说得都相当朴实、明了,告诉读者如何做人,又如何做好人。
这些故事印进了我的脑海,打下了印记。
但我不知这些故事的出典。
也就是这个时候,记得有一天父亲带我去拜谒儿童文学大师,八十高龄的陈伯吹先生。陈先生和父亲谈述往年创作生涯的甜酸苦辣,在谈话里,我也就请他作了解惑。他指出这些故事都是采撷自英译本《泰西五十轶事》的。还说自己二十年代做学生时,教师就用它,还有《泰西三十轶事》当英语课本的。这两本书是当时中国学校教授英语的常用课本,后来出版的一些英语课本,如林汉达先生、林语堂先生所编辑的中学英语课本,也分别选入其中不少文章。
陈伯吹先生要我找原著来读,说这样能更受益。
我找了好久,跑过几家旧书铺,询问几位藏书家,都不见收藏,但都曾有过。丁景唐先生就说了,这两本书是他在大学一年级读英语的启蒙课本,但用后就丢弃了。当年《泰西五十轶事》、《泰西三十轶事》,因为作为教科书,被大小书坊印刷数量之多如漫天飞雪,可是现在有哪家收藏呢?
还是在图书馆,我找到了它。
我读了这三则故事,也读了其余四十七则。
读后很有心得,通过故事的情节起伏,或可窥测东西方在对启蒙儿童文化的认同、人性的价值取向的一致性:要把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有悖做人常识和道德的行为,压抑和消灭在潜意识状态中。这部书就是教人怎么做人的启蒙读物。我想,这大概是它得以在西方风行一个世纪,又被当年中国学校选为课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因而当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陈宁宁先生前来约我译写,我就允诺了。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我和余翔共同完成了这部译作。本书遵照信达雅译作的规则,但并非全是循规蹈矩句句相应的对译,由于中西文语法的差异,亦不会拘泥于原句建构,若干处有所调整。
上海蒲公英工作室提供原著版本及大部分图照;陈晓老师和陈惟浩同学参与了英文和译文的审订。是为记。
盛仰红
对于现在的孩童们来说,一千零一夜很远,中世纪骑士很远,莎士比亚很远,詹姆斯·鲍德温很远。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以出版儿童礼品书而著称的拉菲尔公司,精选了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目本等国家的传说故事,加上《爱丽丝漫游奇境》、《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朗费罗诗歌故事》等文学名著,以及《圣经童话》、《丁尼生诗歌故事》、《狄更斯小说故事》、《鲁滨逊漂流记》等文学名著的改写本,陆续出版了一套精品图书,打造了当时风靡世界的“拉菲尔儿童礼品书屋”。
詹姆斯·鲍德温编写的《泰西五十轶事》、《泰西三十轶事》取材于西方著名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是传诵不绝的珠联璧合之作,为世界儿童所共享。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詹姆斯·鲍德温的这两本书曾以英语教材的形式影响了众多的中国读者,兼有“读本”和“课本”的双重阅读价值。
遗憾的是,“拉菲尔儿童礼品书屋”丛书从未被译介到中国,《泰西五十轶事》、《泰西三十轶事》也渐渐被中国读者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在拥有五十六万册1949年以前出版的外文图书的上海徐家汇藏书楼里,它们和时间一样静默,它们是珍本典籍,是积淀的精华,依然芬芳隽永,依然闪烁着原初的和永恒的光芒,依然能够孕育新知。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以“徐家汇藏书楼双语故事经典”丛书之名,选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问世的二十二个经典版本进行编辑和翻译,采用中英文双语对照的形式出版,沉睡中的“拉菲尔儿童礼品书屋”和詹姆斯·鲍德温被重新唤醒,高贵也俯身地走进现今孩童们的阅读生活里;它们超越了遥远的时空,历久弥新,因而获得了永恒的意味。
经典,是被无数的阅读证实过的,是文学、艺术和思想的“肩膀”。这二十二个读本,不仅内容经典、插图精致,还蕴含着文化的理念和价值。文学的叙述,童话的想象,哲学的思考,使这些读本展现了宏大、开阔的精神世界,适合小学和初中学段的孩子阅读,并帮助他们发现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
经典的美丽是永恒的,轻轻擦去岁月的尘埃,经典作品的光芒愈加明亮。孩子们走进经典的故事,分享故事中的情感,经典也就成为他们的记忆和呼吸。伟大的经典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花园。
对历史的叙述,始终是对未来的勾勒。这套丛书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扩充了我们对于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思考。在感动和愉快里,在琳琅和灿烂中,我们看到了编者和译者真诚而勤恳的职责,看到古老的过去依然照耀着遥远的未来。
儿童阅读推广人徐榕
2013年10月
《泰西五十轶事》由詹姆士·鲍德温编著。
《泰西五十轶事》的五十个故事大部分属于最后一类。因此这些故事是著名的,广为人知的。有些故事具有历史价值,有些故事能够说明某些崇高的道德真谛,另有一些故事仅仅是想象的产物,预期目的只供娱乐。有些故事必须追溯到占老的源头,曾经流传在许多地方的文学作品中。
《泰西五十轶事》为“徐家汇藏书楼双语故事经典”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正文包含中英文双语,取材于西方著名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是传诵不绝的珠联璧合之作,为世界儿童所共享。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詹姆士·鲍德温的这本书曾以英语教材的形式影响了众多的中国读者,兼有“读本”和“课本”的双重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