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钮锐评(破坏大过创造的时代)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钮文新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中国经济不能指望消费

(2013年4月8日)

没有出口,没有投资,就没有消费。

中国试图通过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终于看到有学者站出来正式提出了这一问题。在博鳌论坛2013年年会“中国改革议程: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分论坛上,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明确指出:“我不同意巴舍夫斯基女士的说法,首先她提到中国需要从投资转化为消费拉动型的增长,我们必须要理解中国消费在过去30年当中增长非常快;其次,如果中国有一个消费拉动型的增长,就会出现像美国这样的危机。”

不错。美国所谓的“次贷危机”实际最终引爆“消费泡沫”。当时,美国的穷人买了房,而在房价上涨过程中进行重复抵押,目的就是腾挪出现金,并以此作为消费的用度。这就是巨大的“消费泡沫”。美国正是依靠这种“消费泡沫”的不断吹胀去拉动经济增长。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消费在GDP中的占比高达73%,美国居民的储蓄率低至0,甚至负数。这是否正常?

尤其在整个国家资产负债比率不断上升、总体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总利润不断降低——财务报表不断恶化的过程中,如果强行拉动消费,结果一定是消费增长越快,财务恶化越快;返回头来,财务恶化越严重,消费制约越大。这一点,经济学论著中早有定论。但是,我们中国的许多学者不问青红皂白,居然以美国消费占GDP的73%.为依据证明中国消费占比过低,我认为,这不是盲目,就是糊涂。

糊涂学者的大致推理逻辑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在结构转型主张之下,继续靠出口和投资的增长不行,那只有靠消费了。殊不知,没有出口,没有投资,就没有消费。因为,消费是想要钱的,没有生产,钱从何而来?像美国一样靠“吹泡”赚钱?那中国经济比美国死得更快,因为人民币根本不具美元地位,中国更不具美国的金融势力和实力。

正如林毅夫所说,中国必须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中国未来还有哪些比较优势,并依此来判断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在林先生看来,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技术创新、工业革新和结构转化”。

中国人真有钱消费吗?不错,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老百姓的储蓄高达40.6万亿元。但按照银行存款“二八定律”计算,中国80%的人仅仅占有20%的储蓄,即8.12万亿元;按14亿人口计算,80%是11.2亿人。也就是说,11.2亿人口仅拥有8.12万亿元储蓄,平均每人7250元。

算算吧,这是何等可怜的数据。这样的人均储蓄额何以支撑一个“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拉动”的国家?更何况,多年来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已经蚕食了老百姓多少购买力?多年来财富效应的萎缩趋势,已经弱化了中产者多少消费能量?无视如此严酷的现实,一味拉动消费,想耗光中国老百姓储蓄账户上的“最后一滴油”吗?用不着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不管储蓄账户总体是否增长,只要老百姓消费能力被继续蚕食下去,中国危机必到无疑。

有人说,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大力度控制物价。那就“控”吧,只要你有这个本事。但我怀疑,因为你没有办法抑制“成本上升”。现在还不承认这些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成本因素吗?现在还不承认是成本上升推高了货币需求吗?如果还不承认,那必然用紧缩货币的手段抑制物价,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中国经济“滞胀”。对不起,在我看,“滞胀”就是危机。就是从美国开始的危机,到中国的危机结束,中国经济必遭国际金融资本洗劫。

我痛恨这样的情况出现,希望中国政府明智。

P11-13

书评(媒体评论)

我多年来,一直认同文新弟对中国经济的诸多分析判断,文新的诸多研究成果也是我思想的营养与启迪,期盼老弟有更多大作问世。

——姚景源,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前总经济师

从国际到国内,从宏观到微观,钮文新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帮助投资者分析问题,而且具有明确的国家利益立场,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新闻评论员。

——邱晓华,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前局长

中国学者要讲实话,要有更多一点锐气,而不是人云亦云,希望钮文新带给经济学界更多的思考!

——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院研究院,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国内外经济风云多变,中国应当怎么办?需要中国经济学人更多的独立思考,钮文新带着问题每天发表观点和评论,经常能带给人们一些有益的启发,希望坚持!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我希望中国学人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文新评论带有独立思考的特点!

——向松怍,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目录

第一章 可怕而可悲的技术进步?

 食品价格为什么总涨?

 中国经济不能指望消费

 看懂CPI的背后

 城里人下乡与股市机会

 楼市要活不要火

 房价泡沫的关键所在

 房价涨跌怎么看?

 “水”是一篇大文章

 中国农业之殇

 个税调整留了“后手”?

 让国资为国民养老

 防止有分配无收入

 不仅加薪,还得减负

 用电不骗人

第二章 实体经济的春天还是冬天?

 关注民营企业境况

 向实业资本致敬

 钱从实体经济流出

 保护传统产业优势

 保卫中国能源战略

 中国在出口需求

 3.35万亿元贸易顺差去哪儿了?

 我挺王石

 对董明珠能不能宽容一些?

 当心中国好公司变型?

 别逼着企业“逃废债”

 云南大山里的“高科技”

 股市与振兴实体经济

第三章 破坏大过创造的时代?

 破坏大过创造的时代?

 中国经济死穴:金融短期化

 电商造孽中国经济

 取缔余额宝!

 “回应挨骂”

 莫为他人做嫁衣

 商品市场别玩火

 经济学家的悲哀

 中国经济中有“圈套”吗?

 不要给“一带一路”添堵

 中国经济状况不容撤火

 中国经济切忌青黄不接

 中国财经媒体悄然之变

 夺回经济舆论主导权

 舆论必须懂得中国利益

 宏观经济现在就是拐点

 宏观经济见底回升?

第四章 经济改革怎样落在“点”上?

 了解中国经济的本质

 中国经济内需为重

 制止中国经济恶性循环

 金融不纠错,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难改

 产业政策得失如何评价?

 中国经济该由“双轮驱动”

 重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产能与结构问题怎么办?

 去产能不要搞“大跃进”

 必须强力扭转中国经济恶性循环

 改革是探索、是创新

 经济的关键在于良性循环

 法治之路是创新之路

 重新定位金融改革

 紧缩货币会摧毁改革红利

 股市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发展是硬道理

 国企改革不能上行下效

 兼并重组的重要意义

 谁是“权威人士”?

 未来20年的经济动力渐渐清晰

序言

新闻从业的路上有很多需要感恩的师长,在《学习》杂志社的时候,我的直接领导——总编辑于绍文(现任经理人传媒董事长)和记者处处长魏春江(后任《人民论坛》秘书长)应当就是。他们对我没有太多空洞的教导,却给足我发展空间。遗憾,那时我只是名摄影记者。在经济报道上也有两位恩师,他们都是《中华工商时报》的创始人,一位是已故老社长、老报人丁望,还有一位是我的部门主任杨大明(现任财新传媒副总编辑)。我记得那是1992年,《中华工商时报》要开办“证券版”,但挑不出一个懂证券的主编,怎么办?丁望总编辑在编委上说,让杨大明的“市场部”去干这件事,因为他那个部门有个学数学的钮文新,让钮文新去干。

就在这样的安排下,我开始专业从事证券报道,开始越来越系统地学习经济学知识。因为干的时间越久,认知越深,越觉得证券市场与所有经济事务的相关性越强,正如我经常告诉我的同事,搞清利率、汇率、税率、市盈率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看懂股市。真该感谢<中华工商时报>给我们一群人创造了一个宽松、充满激情而又更加贴近市场的工作环境,你在那儿干得好,总能获得赞扬和激励,恐怕也正因如此,让后来的《中华工商时报>变成了中国第一批“市场化财经媒体”总编辑的摇篮。同时,《中华工商时报》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责任感、使命感贯穿我的新闻生涯——从记者到主任,从编委到总编辑。丁望老爷子的一句话今天依然是我的座右铭:真话不一定能说,所以可以不说,但我们绝不说假话。20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倒是觉得,没有不能说的真话,就看你基于怎样的初衷和依据怎样的原则去说。我认为,只要心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你所说的实话、真话就没什么“异味”,所有读者都能看出你用心良苦。

这不是说大话、说空话,也无所谓给谁“拍马屁”,而是我们这代新闻人身上特有的品性。无论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政治新闻、国际新闻,他们至少应当是为“社会正义服务”的工具。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新闻报道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各色利益的属性,那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我的原则就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优先,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无论全球经济格局如何演变,国家间利益争夺始终客观存在而且只会日趋剧烈的必然选择,尤其是美元霸权延续、全球金融食利者阶层不断加厚的过程中,以实业为本的国家,其经济利益必然受到严重挤压。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真实写照。

谈谈“老钮锐评”这套丛书吧。说实话,这是知识产权出版社编辑蔡虹女士抬爱的结果。2016年9月蔡虹找到我,希望知识产权出版社能够为我出版这样一套丛书,这真是让我大喜过望,是很意外的惊喜。但我也很惶恐,一来时间有限,我除了提供原稿,实在没有很多的时间投入:二来也担心我一个小学生是不是担得起人家出版社破费心思。但蔡虹很坚定,很快选题就获得批准,而且整个过程中,基本没用我操心,她们从我2007年到2017年年初——近十年的2000余篇文字评论当中遴选出了几百篇并分为四部分,作为我本人有代表性的观点呈献给各位读者。当全套丛书的目录呈现在我面前时,我惊呆了,抛开个人因素客观去看,甭说,还真挺吸引入的。我知道这项工作有多难,因为这件事我一直想做,但一直也没做成。所以,我特别要感谢蔡虹和她的团队,没有她们的努力,也不可能有这套丛书。

当然,这里也有我自己的努力。我来到CCTV证券资讯频道工作已经快10年了。作为频道的执行总编辑兼首席财经评论员,每天都要面对观众。让我可以问心无愧的是,10年间,包括到现在,每天夜里和早饭之后我都坚持阅读大量国内外新闻,进到办公室,要从当天的新闻中选择一条,撰写1500字左右的评论文章,这个习惯几乎雷打不动,除非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我涉猎的新闻内容十分广泛,国际、国内、宏观、微观,股市、债市、外汇、楼市,等等,几乎涵盖所有经济热点和冷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可说的?为什么说了10年还算不乏新意?关键靠读书、学习、思考,更关键的是“沙盘推演”。

多年的数学训练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逢事拒绝人云亦云,而是依据当下的客观条件,并按照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重新进行推演。这个过程让我受益良多。因为,条件不同,结论不同,个性彰显自然而然。比如在通胀问题上,我一直不敢轻易使用“通货膨胀”一词,而只讲物价上涨。因为在我看来,物价上涨的诱因很多,尤其对于中国,货币超发往往不是物价上涨的原因,而是物价上涨不可控所导致的结果。比如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土地财政,如果货币供给不能满足房价上涨需要,那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就无法充分实现;再比如美元贬值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鉴于中国商品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所以国际市场价格必然传导到国内,并导致原材料价格高了,生产成本增加,这时央行必须满足输入性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货币需求增加,如果不能满足生产成本上升的货币需求,那企业生产就会停滞,国家经济增长将无法保障。

所以我提出: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只能在国家市场封闭的条件下才成立,开放条件下则不一定成立。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而我们不能简单运用书本知识去得出简单的结论。所以,这些年我的评论经常异于主流经济学派的结论,“对”还是“不对”让公众去评说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握一个关键点:经济学人需要提供更多一些视角,引导人们对经济事务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不只是国家、民族或政府的需求,同时也是每位投资者个人必然存在的需求。

就说到这儿吧,希望这套丛书也能带给您更多的思索。

钮文新

2017年元月

内容推荐

《老钮锐评:破坏大过创造的时代》集结了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的精彩文章,针对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在新常态、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可怕而可悲的技术进步;实体经济的春天还是冬天;破坏大过创造的时代;经济改革怎样落在点上,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之策。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已全面进入“新常态”,目前处于新常态攻坚期,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宏观经济面临失速风险,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下降,股市震荡,出口遇阻……几乎所有关心经济的人士都在思索:经济大变局,中国怎么办?从钮文新的博文里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老钮锐评:破坏大过创造的时代》是一位经济学人的肺腑之言,评说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