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为凤凰新闻客户端最受欢迎的主笔,在凤凰新闻客户端的每篇均阅读量为60万次,受众群广,深受读者喜爱。
《唧唧复唧唧》语言十分朴实,又不失诙谐幽默,全书以杂文形式记录生活,有日常之趣,有草木之乐,也有人生感悟,读后让人更加热爱生活,也给人在苦痛时带来一丝心灵慰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唧唧复唧唧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路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路为凤凰新闻客户端最受欢迎的主笔,在凤凰新闻客户端的每篇均阅读量为60万次,受众群广,深受读者喜爱。 《唧唧复唧唧》语言十分朴实,又不失诙谐幽默,全书以杂文形式记录生活,有日常之趣,有草木之乐,也有人生感悟,读后让人更加热爱生活,也给人在苦痛时带来一丝心灵慰藉。 内容推荐 王路编著的《唧唧复唧唧》这是一本写俗世的书。写的是俗,所以许多地方不能当真。不能当真,不是说书里的故事和观点不真,而是说,每一个小世界,映照在众人眼里,总是千差万别。一人有如是的经历,在一时一地,生起如是的觉受和情绪,而他人未必领会。不久前,我喂流浪猫,被它咬了。有人说,千万别拿自己的生命去同情那些命更硬的动物了。我由此知道,与他不相契。怎么能因为要付出些代价,就放弃了所爱之事呢?岂有落得千般好处而不消忍受一点委屈的便宜事。世间一切俗气,终究因为不够勇敢。 目录 序 【卷一】兴 当你昭告天下乞求关心的时候,得先做好受到冷遇的准备。人真正要学习的,是如何与冷遇相处。 你过了跟别人比拼记忆力的年龄了 那个世界钱不重要 你耗费的心血尚不足以填满垃圾桶 干货时代 开快车是一种低级的快感 猪杰地灵 过年和被年过 打小善良的人是不是总吃亏? 看有福的人做事,自己也能分得一些运气 要玩就没有不败家的,能可持续地败家就是胜利 断舍离之难 早餐前的总时间 心行无法用言语伪饰 无效的人脉 不要告诉一个玩艺术的老头这些 专注是魔道 矫情病 生活和写作是一码事 【卷二】观 想俘获一个人的心,就让他拼了命地占你便宜,总有一天,他会不好意思,把所有欠你的,都还给你。 我有没有被冻成狗? 聊天是需要契机的事 我的好朋友对我取消关注了 闭关,斋戒和打挂 笨口拙舌家庭的节日祝福 集邮的少年 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 老爸是怎样落伍的? 圣诞老人他在笑吗? 一年只需要工作六周就够了吗? 我和两个朋友写信的年代 独餐与聚餐 直面一百双异性的眼睛 公厕和烧饼 一条跑道的距离 春假二三事 万事岂得不求人 幽草晚晴 江湖相忘喵星人 【卷三】群 可贵的事物之所以可贵,正在其转瞬即逝,不可复得。在一刹那灭去,并成为永恒。 奈良的鹿 戒肉之初 当它掉头而去,就很可能活不过五分钟了 绝对的政治正确只会走向乡愿 电梯上的权力 从童话到A片——《鲁冰花》和九十年代初的大陆家庭 罗素的轻巧之失 《黑镜》中的屏蔽恐怖在哪? 论如厕的用纸量 人为什么应当好好工作? 一次聚会和一个微信群存在的理由 一个好群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的思想是他自己的吗? 世间的人情债该如何偿还 技痒之失 【卷四】怨 许多事情不能推,推着推着就老了。 秋天来了,你离开家乡多久了 孙悟空、武松,和村上春树 大雪,暴走,和世间 旧年夜的卖唱人 基友的意义 放弃对老人的劝谏吧,世界留给他们的已经不多了 很多温柔是陌生人给的 当你开始听不清这个世界的声音 难以断舍离之故 流氓和薯条 单车修理是温柔的学问 另一个世界像幽灵煽动它的鬼火 鱼之宿命 生命何待雨停 梨花落后,柳絮飞时 人应当以何种态度面对厄运 试读章节 你过了跟别人比拼记忆力的年龄了 国庆节爸妈来北京,带他们逛,吃饭时我爸对着菜单感慨菜咋这么贵。要走的时候,他说,回家还得抓紧时间挣钱,没钱是不行。 送完他们,我坐地铁回去,见有个姑娘,在挤满人的车厢里讲英语。她戴着耳机,我以为是在打电话,后来才发现是在读课文。她年纪不小了,总得有三十了吧。在手肘都伸不开的地方,她放声读那些中学英语水平的情景会话,全不顾旁人颜色。这让我有些心酸。 这样的人不会混得太好。她显然对她的处境并不明了,也对她该做什么不太清楚。她急于努力,却不知道努力的方向,虽然很刻苦,却于事无补。我吃过这里边的苦头,所以我知道这些。 六年前的冬天,早上五点多,在刮着寒风的郑州北环路口,昏黑的路灯下,我一边等回老家的大巴,一边背GRE单词。当时还梦想出国读书,被那些大过年听着满城鞭炮声在宿舍煮一锅粥边喝边背单词的故事鼓舞。斗志昂扬,心存大梦。 后来还不是老老实实上班了。那年从冬天到夏天,每天五点从被窝钻出来,在没有暖气的北方顶住苦寒背过的单词,现在好像一个都不少地还给上帝了。连记忆中的影像都模糊了,唯一留下的是被风化过的单薄概念:老子当年也有如此蛮力,也这么拼过。 但其实,说那些都没用。上个月出差,抄了六百字放在屁股兜里,因为眼睛不好,不敢一路盯着电子屏幕,就想干脆背点什么,等老了眼花了还能默诵默诵。一路六七个小时,连一半都没背下来。 靠,居然这么不行了。放在十几年前,在中学,这就是半个早自习的事儿。可见童子功多么重要。今天写文章,能引的东西,大多是大学以前背下的。大学以后,书是翻过不少,但讲了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后来读研究生,下载了很多论文,经常看到别人推荐的论文。打开,读个开头,觉得功力很深;再读,发现原来是新瓶装旧酒,明白了,就有点沾沾自喜;接着读,一拍大腿:靠,这不是上个月刚读过的那篇吗?! 那时候就知道,记忆力走下坡路了。20岁时做脑龄测试,是20岁;过两年再测,变成35了。这东西别人看不出来,不像我室友,工作两年就开始谢顶,头发哗啦啦地掉;也不像我同事,上了班就开始发福,裤腰一年大一个号。记忆力的衰退,常常没人留意,然后就接着千那些只有年轻学生才适合做的事儿。 不久前,师弟路过商场,派发传单的把英语培训小广告塞到他手里,他看了看,想去,说闲着也是闲着,充充电呗。我说别了,你已经不吃这一碗饭了。换一碗饭吃,别人吃肉,你只能喝汤。 一个人过了25岁,就应当从事一种可以深挖下去的工作。当你要换工作的时候,得保证现在的手艺到别的地方还有人要,还有磨炼发挥的余地和空间。上个月我在某生产二极管的工厂里看到好多工人,日复一日的工作就是把一排排比针尖还细的金属丝排在小凹槽里,每天要排上万枚。这种工作做不了几年,眼睛肯定会花。如果哪天,公司采购了可以代替这种劳动的机器,他们全部得失业。 如果你的技术不能深挖下去,就没有办法保证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你还能有一口饭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记忆力的衰退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它以这洋一种方式,提醒你要做出些改变。人无时无刻不在衰老,记忆力的变坏只是在很早时就出现的风向标。 阿城在《遍地风流》里聊什么是年轻,说新娘在洞房后第二天早上,骑在院子门口不无骄傲地用左邻右舍都能听见的声音骂新郎,骂他一个晚上把她折腾了八次。新郎则一大早扛着锄头到地里千活去了。这就叫年轻。 但年轻是不可恃的。我爸年轻时能喝一斤多白酒,现在喝半斤都太多了。他临走时说回家要抓紧时间挣钱,我觉得不靠谱。靠辛苦靠力气来挣钱的年龄已经过去了。拼体力和精力,拼不过年轻人。 记忆力衰退是个警示。在体力和精力还没有明显滑坡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提醒你:这是和别人比拼天赋和努力的最后阶段了。 记忆花了二十年的工夫,不是要把那些事情镂刻在心里,而是要凭借这些,梳理出属于你自己的逻辑和视角,让你的理解和判断,在这个世界上立得住。凭借这些,你可以弄清楚构成世界的每一块砖和每一根木头的关系。 尔后,记忆力就会退居身后了。你凭借对万事万物关系的理解,在江湖上行走,避开刀风和剑雨。假如你能记住自己从前因为狂妄吃过的亏,你会变得和气:假如你见过高山仰止的境界,你会变得谦卑。P3-5 序言 这是我第二次被作者邀请写序了。2011年,作者出版第一本书的时候,邀请我写序。我说,写几十个字可以,多了写不出来。写不出来的原因有二:一、作品我没读过:二、没有思考总结。这次再次有幸被邀请写序,才知道作者又要出书了,惊喜之外,还有一些感触。 我和作者认识15年了,在我的记忆里,他开始并不擅长写作,但是对古诗词一直兴趣盎然。作者最初学诗词,是从读《红楼梦》开始的,随后参考着《诗词格律》和杜甫的诗集逐步进行。我当时也跟着学过,但是浅尝辄止,不了了之,而作者却一直乐此不疲。读大学以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背诵了整部《论语》。不但背诵了,还乐于将书中所言身体力行,这个尤为难得。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相信认识作者的人都是这种感受吧。后来,这些爱好有了积累,崭露头角,作者渐渐有诗词作品获奖。同时,他还写了一些文章发在网上,日复一日,聚沙成塔。时至今日,作者的文章能结集出版,非常难得。 然而在我看来,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对其兴趣的护持和对禀赋的珍惜。人莫不有兴趣,兴趣所在即其天赋所在。然而能在兴趣处走得更远更深的人为数甚少,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只是将聪明禀赋中很少的一点发挥了出来,了此一生,湮灭无闻。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不立志。志者,儒者谓之志,佛家称之发心、愿力。孔子十五有志于学;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凡欲不负自己的聪明才智,必先立坚卓之志。作者以其坚定的志趣,摒除违缘,选择自己乐于承担的、性情所近的事情来做,可谓尽性矣! 诸君因文章而认识作者,如果能欣赏作者的文章,则可谓有缘人:若能知作者志向与人品贵重,则可谓善读者也;若因作者一文一事而心生一善念,则不负作者,亦不负诸君之聪明也。 王路按: 梅俸铜是我的高中同学。高一时认识,偶尔下下象棋,已经记不清楚什么时候熟悉起来的了。大概是在2002年的秋天吧,我们的座位中间隔着两个人,一天下午,很偶然地,我和同桌换了位置,他也和同桌换了。自习课上聊起来,高兴了,我就说,将来我出第一本书时请你写序吧。这很有戏言的味道,因为不仅谈到了出书,还谈到了出专辑,而我们都是连公开唱歌都不好意思的人。 过后谁也没再提起过。唯有一次,我大学时写信给他,说起当年有过如此玩笑。那时我并不知将来会写书。真正写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却是编著,并不满意,向来羞于提起。请他作序,他想了两天,说写不好。第二本书出版时,我自己作序。第三本,编辑说不要序。所以,尽管早早有约,却一直并未践行。诚知世事尽有不可逆料者。 高中后,我在岭南,他在郑州,两地暌隔千里,而往来书信或逾数十万言,间有一封而长至十九页者。谈锋所及,日《论语》,日《诗三百》,日书法,而日夕之见闻感触,靡不毕载。曾子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得识俸铜,诚吾青年时代一大幸事也。 而今,《唧唧复唧唧》行将付梓,也是我迄今最挚爱的一本。复请其序,乃慨然应允。告余序成,展卷读之,古风俨然,心下大慰。唯序中云我能背诵整部《论语》并身体力行,则见誉过矣。我能背《论语》一些章节,却从未整部成诵。至于力行功夫,更是荒疏。只把这当作好友的劝勉吧。 回望前尘旧影,昔日同读秦少游词,共玩杜工部诗之情景,历历如在目前,而往者不可追矣。 书评(媒体评论) 王路的笔法非常特殊。我的意思是,如果把作者的名字藏起来,你还能读出这是王路。他写东西特别爱跳跃,而且,从东跳到西又跳到二里地外,每过几行就要蹦跶一下。没什么规律,看不出前因后果,也不加转折词。夸一句讲,这叫行云流水,水银泻地;不夸地讲,就是我不明白他的笔路为什么要不断流转,但大多数时候居然不难受,有点意识流的感觉。这至少说明,他在写作节奏上是有自觉的。 ——溪流 王路兄努力有余,才气不足,所以文章总让人觉得笨重,既抖不起机灵,文笔亦不甚优美。这是在知乎上初识他时的印象。这个印象现在也没有变,只是读得多了,心里多了几分敬重。因为王路兄纯粹,他的文里都是很认真地在给大家介绍好东西。做文做人难得纯粹。一些半桶水天天不是黑就是粉,到处在别人身上找优越感,要是能有王路兄一半的勤奋,就不会沦落到靠撕逼骗赞的下场了。 ——匿名网友 不雕饰,甚至连“文笔”也没有,只是叙事,只是单纯地靠事情本身来打动人,是“至素”。 ——宋淼 由文见气,不蔓不枝。 ——寓言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