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自知之明
编译/班超
一天,一位国王去花园散心。令他惊异的是,所有树木、灌木和花竞全倒伏在地上,气息奄奄。
国王连忙向植物们询问原因。橡树告诉他:“我无法长得像松树一样高,不想活了。”
松树说:“我不能像葡萄一样结出果实,还活个什么劲儿!”
葡萄说:“我不能像玫瑰一样开花!”
玫瑰哀哀哭道:“我怎么都没办法长得如橡树高!”
这时,国王发现一株草莓,它的叶子鲜亮、翠绿,白色的花朵繁密、茂盛,似乎比以往长得更好。
国王问它:“在这样一个死气沉沉、忧郁气氛笼罩的花园,你怎么长得如此健康?”
“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总是想,您之所以种植我,是因为您想要草莓。倘若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玫瑰,自然会种植它们。”草莓回答。
你无法成为别人,但你有自己的芬芳。别在对自己的宣判中慢慢枯萎,要像草莓一样,爱你的一切,尽全力让生命夏花般绚烂绽放。
缺陷世界
文/黄永武古人细细地观察宇宙之间,鸟有了两个翅膀,在四肢中就只剩两只脚,不冉给它手了。牛有了两只锐角,在嘴里就不给它犀利的牙齿,只能嚼嚼草了。造物者对每一样生物,赋予的功能都不全备,力量与才干,总让它有所不足。
像桂花一样,凝聚了天地的清香,就招来虫害;像白璧一样,琢磨出如虹的光气,就不免有瑕;像珍珠一样,蕴含着耀眼的晶光,竞残害了蚌胎!凡属“尤物”,反而因为它特出的美,戕害了自身,变成了牵累,总是美中不足,留下遗憾。
又有人观察:有了白天,就必须有黑夜;有了嘉禾,就必须有莠稗;有了凤凰,就少不了鹞枭。这是一种势,也是一种理,所以君子永远不能灭绝小人,世界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不完美。
明代的王祖嫡,在《师竹堂集》中,有一篇《缺陷说》,确认“缺陷”是世界的本质,因此天地间与人世间,一切不能圆满,乃是势之必然,人只有随着缺陷而顺受,才能清心省事,才能惜福保身。如果必求人生的圆满,是逆势和造物者相争了!
到清代的龚定庵,更有“缺陷好”的说法,他在诗中写道:“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卉今谁免余情绕!”认为《易经》的最后一卦是“未济”,象征着一切以“未完成”为收结。夕阳西下,虽美而留下无限的余情,这也就是缺陷的美。
不过,依我看,缺陷之所以美,并不是圆满之不美,而是圆满不可得。在无可奈何中,人的生命力不甘雌伏,积极进取以求超越,明知其不可而为之。所谓缺陷美应该就是悲壮美,它是建立在积极的、反宿命的、尽其在我以求超越的人的价值之上,而不全是消极认命的清心省事,更不是非分贪婪的独占满足,它是以缺陷遗憾当作砥砺道行的方策,“转祸为福,因败立功”,在烦恼中证菩提。缺陷之所以美,该在这里吧!
P5-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