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弘一法师书信(增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林子青编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林子青编的《弘一法师书信》介绍:书信是一个人的生活实录。要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学术观点、交游爱好与待人接物的态度,最好是看他与人往来的书信。这就是自古以来学者同人、高僧名士的书信受人爱读的原因。弘一法师遗留下的书信,都是他真情的流露。无论是长篇累牍,或是短札数语,人们都是异常珍视的。要是能把它集合起来,印刷流布,该是大家所盼望的。

内容推荐

林子青编的《弘一法师书信》介绍:最初搜集弘一法师书信的,是法师的挚友夏丐尊先生,他于1944年出版了《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共收入三百七十余通;其次是1958年,远处异国的道侣性愿法师把弘一写给他和几个人的一部分书信真迹编辑出版,共约一百通,书名仍为《晚晴山房书简》;其三是1961年,由新加坡广洽法师施资,丰子恺先生编辑出版的《弘一大师遗墨》,收入书信数十通。《弘一法师书信》汇集了以上的各版本内容,并编者林子青先生数十年搜集的弘一法师书信,共七百余通。为通俗起见,书名定为《弘一法师书信》,于1990年法师逝世四十八周年时出版。1990年版与2007年的加印都早已售罄。此次增订版,新增了百余通散落在民间的书信,由弘一法师嫡孙女李莉娟女士提供与整理。

夏丐尊先生在《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的序文中说:“师为一代僧宝,梵行卓绝,以身体通,不为戏论。书简即生活之实录。举凡师之风格及待人接物之状况,可于此仿佛得之。故有见必录,虽事涉琐屑者,亦不忍割爱焉。”这是夏丐尊先生编辑《晚晴山房书简》的初衷,也是林子青先生编辑《弘一法师书信》的用心。

目录

增订版说明

前言

致许幻园(六通)

致杨白民(二六通)

附:致天津周啸麟

致杨雪玖(二通)

致毛子坚(三通)

致夏丏尊(九七通)

致丰子恺(八通)

致刘质平(一〇二通)

致堵申甫(一四通)

致蔡丏因(四一通)

致李圣章(一七通)

附:致北京徐蔚如

致李晋章(六通)

致李圆净(二三通)

致蔡元培、经亨颐、马叙伦等

致黄庆澜

致蒋维乔

致聂云台

致丁福保(四通)

致王心湛(五通)

致姚石子

致吕伯修

致黄幼希

致邓寒香(三通)

致林赞华(三通)

致刘肃平

致赵伯庼

致陆丹林

致李绍莲

致谭组云

致周敬庵

致郁智朗(一一通)

致朱稣典(四通)

致马冬涵

致许晦庐

致崔海翔(二通)

致陈无我(二通)

致陈海量(三通)

致孙选青

致曾词源(二通)

致王梦惺

致丁葆青

致叶青眼

致王正邦(二通)

致高文显(一七通)

致林奉若

致李芳远(四〇通)

致杨胜南

致沈繇

致施慈航(九通)

致陈伯衡

致濮一乘

致郑健魂

致崔澍萍(二通)

致徐海北

致黄萍荪

致黄善登

致龚胜信

致沈彬翰

致刘光华(二通)

致缪涤源

致穆犍莲

致罗铿端、陈士牧

致陈士牧

致杨立人

致胜顺

致春发

致宏智等

致寂山和尚(二通)

致性愿法师(六六通)

附:致开元慈儿院董事会

致果清法师

致弘伞法师

致印心、宝善和尚

致瑞今法师(二通)

致广空、性常法师

致广洽法师(五二通)

致广义法师(四通)

附:赠广义法师“昙昕”别号说明”

致性常法师(四四通)

致大醒法师

致芝峰法师(五通)

致亦幻法师

致寄尘法师

致如影法师(三通)

致妙慧法师(二通)

致广心法师等

致传贯法师(九通)

致觉彻法师(三通)

致觉圆法师(八通)

致妙莲法师(五通)

致念西、丰德律师

致仁开法师

致律华法师(二通)

致东华法师(三通)

致竺摩法师

致上海佛学书局

致北平佛学研究社

致佛教养正院学僧

致习律诸师

致日本名古屋其中堂书店

增补篇

致友人(附:一一信札三明信片)

致蔡丐因(一四通)

致孙选青(一七通)

致胡宅梵(六通)

致李圆净

致费范九

致黄寄慈

致郭奇远(八通)

致徐耀廷(一九通)

致杨白民(七通)

致叶为铭(九通)

致吴梦非

致刘质平(五通)

致王仁安(二通)

致则民

致徐蔚如

致汪梦空

致杨雨农

致啸川

致叶宗择(二通)

致李鸿梁(三通)

致许宣平

致刘绵松(九通)

致郑翘松(二通)

致胜如

致施至伟(二通)

致黄福海

致扶唐

致东严法师(二通)

致因弘白伞法师(三通)

致崇德法师(四通)

致善契法师(八通)

致显真法师、觉人居士

致了智法师

致咸茂宝号诸位先生

用功谢客简

致影印宋版藏经会

致开元慈儿院董事会诸居士

致泉州开元寺诸师

致日本国东京美术学校图书馆(二通)

附录

 印光法师致弘一法师书(五通)

 马一浮致李叔同书(四通)

 夏丐尊(《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序

试读章节

(一九三二年九月初四日,温州)圆净居士慧览:

昨奉到尊片,又双挂号寄到稿本一册,同时收到。

书写对照文字,须俟画稿寄到,乃能书写。因每页须参酌画幅之形式,而定其文字所占之地位。(或大或小,或长或方或扁,页页不同,皆须与画相称。)又每写一页时,须参观全部之绘画及文字之形式,务期前后统一调和。(不能写一页,只照管一页。)故将字与画分两回寄上之事,亦势有所未能。诸乞亮之为幸。

朽意以为此事无须太速,总期假以时日,朽人愿竭其心力为之编纂书写。俾此集可以大体完善,庶不负仁者期望之热忱耳。

《护生痛言》,至为感佩。拟留此详读,俟对照文字写就,于他日一齐挂号奉上。

《调查录》中所载之各团体,大半有名无实。故凡有赠送之书,宜先赠一册。并附一明信片告彼等,如愿多得者,可再函索,并附寄邮费,云云。如此办法,最为合宜也。且就朽人所知者而论,各团体多是若有若无,其能聚集数十人而开念佛会者,其中之人,亦大半不识文字。或有少数之人,曾在私塾读书数年者,文理亦不能通。故各处赠送之书等寄来者,以五彩石印洋纸西方三圣像,为彼等大半所欢迎请求。其次,则为《弥陀经》白文。至于《弥陀经白话解》,亦有少数之人能阅览。至其他诸书,则能阅者殊希。

前月北京万居士之流通处,代人分送《陀罗尼》二种。依《调查录》所载之各机关,各赠送二十册。此种悲心,固甚可钦佩。但恐阅者不多。其寄至庆福寺者,直无处可以转送。即朽人亦不愿披阅,只可束之高阁而已。

再者,凡赠送之书,必分出若干部,以极廉之价,于各处寄售。因分送之书,不久即罄。他日有人愿得者,无处可以觅求,每兴向隅之叹也。

以上两事(一为不可多赠,一为须分出若干部寄售。朽人之意,非是阻止法宝流通。实愿法宝不致虚弃,俾不负施者之意耳。)实为朽人多年经验,所常常眼见者。拟请仁者编辑《新调查录》时,附以赠送佛书时应注意之事数则刊入。(除上记之二事外,乞仁者与尤居士①酌增。)俾他日有人依《调查录》赠送佛书时,可以得良善之办法也。

关于画集印刷排列格式之事,俟后再详陈。仁等对于此事,具有十分之热忱,至用钦佩。《上法场》一画,拟不编人。此次未编人之画稿,虽可希望他年能再出二集。但此事难以预定。且朽人精力衰颓,急欲办道。此次画集竣事之后,即谢绝一切,不能再任嘱托之事。朽意以为未编入之画稿,或可附入他种戒杀书中出版。(如居士林之洋装本,最为合宜。)此事将来有便,再乞仁等酌之。

新作之诗,皆已作就,共十六首。务期将全集之调子,调和整齐。但终未能十分满意耳。不具。

九月初四日演音上

画集出版之后,若直接寄赠与各学校图书馆,似未十分稳妥。应由校中教员转交,乃为适宜也。现在即可托人调查介绍。如浙江两级师范图画手工专修科,及第一师范毕业生,现在某校任艺术教员者。又如上海美术学校及专科师范毕业生,现在某校任艺术教员者,皆可托子恺及吴梦非等设法调查。其南京两江师范图画手工专修科,可托姜敬庐②居士调查。俟画集出版之后,每校共赠二册。一赠与此艺术教员,一乞彼转赠与彼校图书馆。朽意以为不仅限于赠送艺术学校。其他之中等以上之学校,皆可赠送。乞酌之。

或恐此画集,须迟至明春乃可出版。则延至明春再调查亦可。因各校教员,至年底或须更动也。P195-197

序言

弘一法师(一八八〇一一九四二),俗名李叔同。在家、出家的名字、别号很多,但以弘一和李叔同这两个名字为人们所熟知。他原籍浙江平湖,世居天津,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在俗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美术教育家,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词、书法、绘画、篆刻,戏剧、音乐,几乎无一不精。弱冠以后入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先生受业,与黄炎培、邵力子、谢无量、洪允祥、胡山源等,皆为蔡氏得意门生。丧母后留学日本,一九〇六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从名画家黑田清辉专攻油画(时称“洋画”),又入音乐学校学习音乐。中国人第一个出国研究西洋油画、音乐,并把油画、音乐带回国来的是李叔同。

李叔同在东京留学时,认识了日本著名戏剧家藤泽浅二郎,得其帮助和指导,与同学曾延年等创立戏剧团体“春柳社”,首次演出西洋名剧《茶花女》。李叔同自任女主角,风动一时。后来欧阳予倩、庄云石、李涛痕、黄二难等相继加入,续演《黑奴吁天录》,这是我国近代话剧的先驱。戏剧家洪深在他的《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一文中称之为中国“戏剧革命”的先锋队。他毕业回国后,不久即逢辛亥革命。一九一二年被聘为上海《太平洋报》画刊编辑,与柳亚子、叶楚伧、朱少屏、胡朴安等为同事。其间并加入了“南社”,与柳亚子等人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不久《太平洋报》停办,同年应经亨颐之聘,至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教授图画、音乐,稍后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图画与音乐教师,致力艺术教育前后七年,造就人才甚众。当时杭州师范同事为经亨颐、夏丐尊、姜丹书、堵申甫、钱均夫、马叙伦等;学生后来成名的有丰子恺、刘质平、李鸿梁、吴梦非、曹聚仁、宋云彬、傅彬然等。他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作出了贡献。

一九一八年,李叔同忽然到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为僧,礼了悟上人为师,名演音,号弘一,从此世人称他为弘一法师。他的出家,很多人不能理解,都替他惋惜,但他是有自己的志愿的。他人山以前,将生平所作油画赠与北平艺专,经常使用的印章赠与杭州西泠印社,衣服、书籍、杂物、照片、书法等,则分赠同事夏丐尊、堵申甫和学生丰子恺、刘质平等。他在灵隐寺受戒以后,从此芒鞋竹杖,入山唯恐不深。平居深研律藏,戒行精严。他的学生曹聚仁称他是“远公以后最虔诚最渊博的高僧”。他出家至圆寂二十四年,最初十年常挂搭于杭州、温州、宁波、衢州等地寺院,闭关治学。后来的十四年多在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各寺讲经说法,以复兴南山律宗为己任。一九四二年旧九月四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世寿六十有三。

弘一法师的著作不多,除早年若干译著的小册外,生前出版的著作:音乐方面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书法方面有《李息翁临古法书》、《华严集联三百》,律学方面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及在他指导下由蔡丐因编辑的《佛学丛刊》等而已。其他关于戒律、华严等的大部头著作,均未见完成。

弘一法师出家后,戏剧、音乐、诗词、金石、绘画,诸艺俱疏,唯独书法不废。常以精楷写经,或集华严经偈为联语,书写赠人,以结法缘,得者无不珍之。他的挚友马一浮先生尝赞之云:“大师书法,得力于《张猛龙碑》。晚岁离尘,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可见名家对他的推重。

一九八〇年是弘一法师诞生一百周年,中国佛教协会先期征集到他的书法、绘画、金石、音乐等展品五百余件,在北京法源寺举行过一次“弘一大师诞生百周年书画、金石、音乐展”。一月之间,戏剧、音乐、书法、绘画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者前后达万余人,无不叹为稀有。后来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从展品中精选一部分书法,还将他的旧作诗文,题记及故旧纪念文字、悼词等合编为一纪念册,书名为《弘—法师》,于一九八四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朱光潜先生在纪念弘一法师的一篇题为《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文中说:“佛终生说法,都是为救济众生。他正是以出世精神做人世事业的。人世事业在分工制下可以有多种,弘一法师从文化思想这个根本上着眼。他持律那样谨严,—生清风亮节永远会廉顽立嚅,为民族精神文化树立了丰碑。”

书信是一个人的生活实录。要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学术观点、交游爱好与待人接物的态度,最好是看他与人往来的书信。这就是自古以来学者同人、高僧名士的书信受人爱读的原因。弘一法师遗留下的书信,都是他真情的流露。无论是长篇累牍,或是短札数语,人们都是异常珍视的。要是能把它集合起来,印刷流布,该是大家所盼望的。

最初搜集弘一法师书信的,是一九四四年法师的挚友夏丐尊先生所编的《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共三百七十余通,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久已绝版。夏先生在《书简》的序文中说:“斯篇所收,皆师出家后所作。师为一代僧宝,梵行卓绝,以身体道,不为戏论。书简即其生活之实录。举凡师之风格及待人接物之状况,可于此仿佛得之。故有见必录,虽事涉琐屑者,亦不忍割爱焉。”当时抗战尚未胜利,物力维艰,要出一本书是不容易的。夏先生是抱着“世方多难,散失堪虞”的心情,而“排百难而使之成书”的。所以平时常和弘一法师通信的丰子恺、刘质平及性愿、广洽二法师四人,在《书简))的第一辑中,共计只收录了九通,限于当时的环境,实在是不得已的。

其次是一九五八年,远处异国的道侣性愿法师把弘一法师写给他和几个人的一部分书信真迹,在菲律宾影印了出来,书名仍称《晚晴山房书简》。其中是弘一法师写给性愿、广洽、传贯诸法师和胜进居士等的书信约一百通,大部分都是《书简》第一辑所未收人的。

其三是一九六一年,由新加坡广洽法师施资、丰子恺先生编辑出版的《弘一大师遗墨》中所收的弘一法师致杨白民、夏丐尊、刘质平、丰子恺等的书信数十通。但《遗墨》为非卖品,主要分赠海外人士,国内一般人是不易看到的。

此外,就是法师圆寂后,各佛教杂志所载的和我数十年来所搜集的一批书信了。特别高兴的是,去年新加坡广洽法师听说我要编《弘一法师书信》,特地寄来他收藏多年的弘一法师关于指导《护生画集》编辑,写给丰子恺、李圆净二人的十几封长信。

弘一法师的交游很广,而且勤于书翰。他出家前写给师友的信殆已全部遗失,现在只看到了他写给许幻园、杨白民、刘质平的几封信了。他出家以后,对于友人除在声明“闭关著述、暂不通信”的时期外,几乎是有信必复的。但他平时常用明信片作答,往往不写年月日期,至多只写月日。所以现在要按年月来编排书信的次第是很困难的。

弘一法师书信的特色,可以借早年一个作家在参观了弘一法师遗墨展览后所写的评语来说:“最足以表现法师生活的,是他写给质平先生的许多信札。无论是信封,是明信片,是寥寥数语,是细字数十行。纵然极为随便,依然极为整齐,极为美观。逐句加圈,有时逐段加乙,认真之至。所说或撰写歌曲的计划,或裁制衣服的尺寸,或写件的裱褙,甚或写一张牛皮纸、一条绳索之微,都足以表示他生活严肃和认真,同时却又极美化。”这些给质平先生的信,都是夏编《书简》第一辑没有收入的。

弘一法师平时写信,虽然极为简短,但如有必要,如与丰子恺、李圆净讨论《护生画集))的编印装订方法;与黄幼希讨论《华严疏钞》的整理考订;为辨明《香奁集》非韩僵所撰,提供资料而令高文显撰写加以反复详考等,他是连篇累牍不惜笔墨的。他持戒谨严,因而认为一般人平时在印刷品中夹入信笺有违邮章,是犯盗戒的。他在给李葆青的信中郑重叮咛说:“再有奉达者,寻常所寄之信札,皆须贴邮票伍分(当时平信邮资)。若信封剪口者,仅能内装印刷品。若如仁者上次所寄之信,信封剪口,内装信笺,仅贴邮票三分,则与邮章不合。若少贴邮票而寄信者,且与‘盗戒’有违。叨在至好,故敢奉告。以后幸注意为要!”又对弟子们说:“写信之人,若已受戒而得戒者,亦犯偷税之罪。”弘一法师这种认真守法的精神实值得一般人学习的。

本书所收书札,已达七百余通,较《书简》第一辑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最遗憾的是没有能够收入他给最尊敬的印光法师、最受启发的马一浮居士,以及在佛学方面最佩仰的徐蔚如、范古农居士等的书札,因此在佛学上不能看到他的精深的言论。所幸的是一九八〇年弘一法师诞生百周年纪念展览时,从刘雪阳先生带来展出的(倍公墨宝》(弘一法师给他父亲刘质平的信),抄到近一百通。这些都是弘一法师指导刘质平治学为人与处世的书札。对于研究弘一法师的人是有帮助的。此外,弘一法师给他俗侄李圣章的十几封信,是二十年前我所抄存的,也是不可多得的材料。

弘一法师逝世已经四十四年了。如果不把他的遗札搜集出版,真是“散失堪虞”!这也就是我编辑此书的微意。为了通俗起见,本书不沿称《晚晴山房书简》,而改称《弘一法师书信》。我希望此书出版以后,各方面尚保存有法师遗札者,恳请抄录见赐,以便再版补入。

本书由我标点,一般均全文照录,并就信中的人名、地名和佛教专门术语加写简要的注释。为了读者研究的便利,在每封信的前面尽量标明其发信的年月日和地点,这主要是依拙著《弘一大师年谱》的记事而编排的。其中也许有一些出入,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承三联书店的好意,得有出版的机会;又得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题字,于此并致深切的感谢。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林子青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