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人书浅规则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李鲆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说名人,谁是名人?

在《畅销书浅规则》里,我提出了一个关于畅销书的“3214法则”:一本书能不能卖得好,除不可测因素外,作者(或主人公)的知名度点占30%,主题(写的是什么)占20%,品质(写得怎么样)占10%,其余40%是出版商的编辑策划营销功能。

这当然只是一个粗糙的标准,但它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从营销角度来说,如果作者(或主人公)足够有名,那他就是一本书的第一卖点,就是最重要的购买理由。

也就是说,名人书是最容易畅销的类别。

接下来的问题是,该怎样定义“名人”?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名人是指“著名人物,又可称为名流(Celebrity)。日语中的名人,泛指各行各业中能力超群而备受景仰的人物”。

相对于百度百科,日本畅销书推手井狩春男对名人的看法显然更为宽泛和准确。他说,“歌手、演员、运动选手、话题人物、政治人物,当然也包括作家,都属于‘名人’的行列,或者说,不论任何职业或任何理由成名的都无所谓。”

不需要你跻身名流,令人景仰,只要你比较知名(不一定著名),那你就是名人。

照此定义,名人并不只是政治人物、影视明星、电视节目主持人、商业巨子等“名流”,网络红人、微博大V甚至某个热点新闻的当事人,也都是名人。

曾在新加坡被施以鞭刑的美国坏小子费尔,曾在榕树下写《死亡日记》的陆幼青,曾在各论坛上摆出各种S造型的芙蓉姐姐,以及在微博上活跃的作业本,都是名人。

先吃螃蟹者:味道好极了

1995年,赵忠祥出版《岁月随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畅销百余万册。这通常被认为是出版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名人出书热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时至今日,国内大大小小的名人几乎被一网打尽,而且不少人是一出再出,不断登上畅销榜。现在如果说哪位名人没有出过书,大家甚至会对他产生怀疑:连书都没出过,算哪门子名人啊?

但最早出书的名人并不是赵忠祥,而是刘晓庆——早在1983年,刘晓庆就出版了自传《我的路》,以14种版本在国内外发行;随后又先后出版了《艺术与爱情》、《路程》、《我这八年》等多部著作。1995年,《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10月版)未出先热,还没有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已成为媒介关注的焦点,仅仅一个书名就拍卖出了108万的高价,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就连王小波都没办法淡定了,他在《明星与癫狂》中写道:“明星做生意总能赚大钱,写本书也肯定能畅销。明星的手稿还没写出来就可以卖几百万元,真让笔者羡慕不已。至于那文章,我认为写得真不怎么样——不能和我崇拜的作家比,也不能和我比。”  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态度自然也不尽相同。与作家王小波相比,身为出版人的金丽红对名人书的看法,就比较客观而不带个人情绪:“尽管名人并不都能写书,写的书并不全都是畅销书,但必须承认,图书销量与作者的社会知名度是成正比的,名人的书在总体上要比非名人的书好卖。”

她与黎波被称为出版界的黄金搭档,携手出版了许多超级畅销的名人书。姜戎的《狼图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版)累计销量超过400万册,白岩松的《幸福了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版)、王朔的《王朔文集》(华艺出版社,1992年版)、崔永元的《不过如此》(华艺出版社,2001年7月版)销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版)、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华艺出版社,2001年10月版)、曾子墨的《墨迹》(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2月版)等都突破了50万册。(P003-007)

后记

唯有感谢

感谢金丽红老师。我对名人书的认识,有许多来自于她。她对我的《中国编客》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让我受宠若惊。

感谢一直以来肯定、支持我的师长、朋友:白冰、黎波、俞晓群、要力石、杨文轩、沈浩波、华楠、方希、姜革文、贺雄飞、何醒、李国靖、陆新之、王焰、高继民、刘东风、陆三强、许西安、李可、翁容、麦小麦、郎世溟、陈小鹏、符红霞、司若……还有更多人无法一一列出姓名,唯有感谢。

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鲆书”和“新出版”这类专业性强、受众窄的书,再怎么努力也不大可能有太大的销量。愿意出版这样的书,源于对出版的热爱。

特别感谢世图北京公司的总编郭力女士。我已经是个急性子了,但她雷厉风行的作风还是令我钦佩不已。没有她,就没有《畅销书浅规则》和《畅销书营销浅规则》,更不可能有“鲆书”和“新出版”书系。

最后要感谢我的编辑陈俞蓓。我利用2013年的国庆长假完成了这本书的草稿,同时还在选编《新出版01:编辑是一门正在创新的艺术》,写得太快,难免粗糙,多亏她为我把关打磨。她为这本书付出的劳动,并不比我少多少。

李鲆

2013.10.13

目录

自序:先浅再深,先不犯错再去创新

第1章 名人书的前世今生

 说名人,谁是名人?

 先吃螃蟹者:味道好极了

 出名了,赶快出书吧!

 只靠名人已经不够了

第2章 名人书的七大类别

 全面记述生平的传记

 名人自述兼行业记录

 圈内人或身边人的爆料

 文本价值较高的文学创作

 各个领域的实用之书

 以图为主的明星写真书

 根据名人经历创作的小说

第3章 精耕细作:名人书的出路

 确定人选:真正有分量的名人

 市场定位:尽可能大的读者群

 选题策划:最好突出实用价值

 品牌运营:合理规划,长期开发

第4章 “搞定”名人的11种武器

 开出高版税

 打好友谊牌

 塑造自身品牌

 做出高品质

 成为最懂他的人

 提供贴心服务

 营销也是优势

 给予足够尊重

 专业是一种力量

 找准兴奋点

 从草根开始培养

第5章 制作名人书书名,就这么五招

 将人名嵌进书名

 强调唯一性

 实现品牌移植

 以创意打动读者

 用人名改造熟语

第6章 名人书装帧设计,有六条法则

 在封面上印名人照片

 封面设计突出作者名字

 在封面上印手写签名

 突出系列品牌

 做高端版本

 做极简设计

第7章 引译外版名人书,谨防水土不服

 重新制作本土化书名

 寻找人物之外的卖点

 务必介绍人物背景

 不妨试着“傍大款”

第8章 利用名人资源做好营销

 人脉资源

 粉丝资源

 媒体资源

 脑力资源

 其他资源

第9章 寻找最合适的时机上市

 结婚

 婚变

 死亡

 影视热播

 获奖

第10章 名人书浅观察

 对!这就是杨澜!

 倪萍:从日子到画日子

 柴静何以被“看见”?

 想畅销?去挨鞭子吧!

 莫言为什么卖不过郭敬明?

 饶雪漫为何不转型?

 盖尔布莱斯,你是谁呀?

 跋:唯有感谢 李鲆

序言

自序 先浅再深,先不犯错再去创新

1

如果您对畅销书感兴趣的话,您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绝大多数畅销书,其作者都是名人。

知名出版人金丽红说过这样的话:“尽管名人并不都能写书,写的书并不全都是畅销书,但必须承认,图书销量与作者的社会知名度是成正比的,名人的书在总体上要比非名人的书好卖。”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作为畅销书的研究者,专门写一本书来谈名人书,简直是顺理成章、不可避免的。

2

开始书名想用《名人书的逻辑》,最后还是决定叫《鲆书03:名人书浅规则》。这并不是为了和《畅销书浅规则》、《畅销书营销浅规则》成一个系列,而是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身为书业观察者而非实操者,我所能总结出的一二三四,距离真正的业内高手差得远呢。

我所能做的,其实是总结一个基本的规则,容易理解、容易执行,照此操作就不容易犯错误——我得说实话,我目所能及的书,包括一些有名的、畅销的书,也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没错,您策划编辑的这本书卖到了30万册,但它依然有着致命的错误,如果没有这些错误,它应该能卖到50万、100万册啊!

有了明确的规则,绝大多数编辑都可以做到少犯错误、不犯错误。我以为,这就是“浅规则”系列的价值所在了。

如果您属于有天赋、足够努力的少数人,您就可以在规则之上去创新,做到优秀、卓越,成为业内大家。那就完全可以不必看这本书了。

但是,我们常常见到的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根本不懂得规则是什么,就号称自己去创新,结果,常常是犯了无数低级错误,毁掉了一本原本应该有市场的书。

我的建议是,先浅再深,先不犯错再去创新。

3

肯定有人要问,既然是“鲆书03”,怎么不见“鲆书01”、“鲆书02”?还会有“鲆书04”、“鲆书05”……吗?

第一个问题,《畅销书浅规则》就是“鲆书叭”,《畅销书营销浅规则》就是“鲆书02”。这两本书再版时会重新装帧设计,成为一个系列。

第二个问题,会有的。初步的计划,2014年还会出版《鲆书04:书评的逻辑》、《鲆书05:买书的逻辑》。我会持续关注、研究出版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与大家分享心得。

4

上面说了,我毕竟只是书业观察者而非实操者,“浅”是在所难免的。要想做到更专业,就需要真正的专家了。

所以,我也在同时策划主编一套“新出版”书系,广泛联系业内大家,特别是在某个领域卓有成就的操盘手,请他们来介绍各自的经验。不要复杂精致的理论,要的是实用。

“新出版”会关注出版内容和品质,同时更关注包装、营销和推广;关注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同时用商业逻辑观照出版产业;关注图书本身,同时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包括形式创新和更多的赢利模式。

我相信,“同时”后面的那些内容,是当下出版业所匮乏的,也是必需的。

5

在您拿到这本书,看到这些文字时,按照我们的计划,《新出版01:编辑是一门正在创新的艺术》应该同步上市了。

这是一本选集,选人了28位出版人以及相关的作者、媒体人对出版的思考与实践。

书名灵感来自《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我是反其意而行之。

我愿意把这个书名当做对“新出版”的诠释:编辑这门艺术,从来不曾消逝,只是在不断创新。

悲观无用,叹息无用,墨守成规亦无用。

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才是正途。

内容推荐

如果作者(或主人公)足够有名,那他就是一本书最重要的购买理由。在《鲆书03:名人书浅规则》里,畅销书研究和图书营销专家李鲆对名人书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梳理。面对红海,名人书要怎样策划操作才能胜出?怎样“搞定”名人?制作名人书的书名、封面有哪些技巧?引译版名人书该怎样操作?名人书怎样做营销?作者李鲆在《名人书浅规则》一书以营销思维切入出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给出了答案,能给出版人有益的启发。

编辑推荐

在资讯爆炸的年代,只靠名人已经不足为卖。名人书进入精耕细作阶段。由李鲆所著的《名人书浅规则》是一本实用性强的本土名人书策划手册,从如何搞定名人、制作名人书书名、名人书装帧设计、名人书营销等,慷慨分享作者多年来对业内高手操作名人书的经验总结。本书将策划理念、实操方法、经典案例和出版人的经验融为一炉,深入浅出,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掌握名人书的策划玄机,是编辑新人、出版老手、营销达人案头常备的实用手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