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野名将(图文珍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东峰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解放南京,激战上海,把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铁血劲旅,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吴东峰独家专访,大胆还原高级将领本色人生,揭密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

军人的价值体现在战场,军人的辉煌出自于战场。三野以自已的辉煌战绩彪炳于战争史册;三野的名将以自己传奇的故事和鲜明的个性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本书记录的是解放南京、激战上海,把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铁血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将领轶事

内容推荐

本书为图文珍藏本,作者专访近百名开国将领,收入200余幅历史珍贵照片,记录的是解放南京、激战上海,把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铁血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将领轶事;独家专访了粟裕、张云逸、徐海东、王建安、叶飞、许世友、宋时轮、张爱萍、陈士榘、唐亮、张震、王必成、邓逸凡、卢胜、皮定均、肖望东、胡炳云、谢胜坤等一批“猛将”、“怪才”,以十分独特的贴近笔触,为世人展示了以往鲜为人知的将军们的生命境遇,大胆还原高级将领本色人生和战争的原生态。

本书提供了许多经吴东峰之手发掘的重要史料。其中较为珍贵的,有辽沈战役中和文革中有关林彪的史实,有诸多将领庐山会议后被卷入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军事俱乐部”的激流旋涡的情况,有的文章还涉及了1958年对刘伯承的所谓“教条主义”的批判,涉及了一些将领在文革中忽浮忽沉的人世跌宕。

目录

序 他们曾经辉煌

大将粟裕——人称“无冕元帅”

大将张云逸——险为黄花岗七十三烈士

专题一 烽火连城

大将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上将王建安——生前能清廉,死后不哀荣

上将叶飞——菲律宾的儿子

专题二 东进抗日

上将许世友——从少林寺出来的“许和尚”

上将宋时轮——“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上将张爱萍——两弹一星铸“神剑”

上将陈士榘——解放军的“工程兵之父”

专题三 运筹帷幄

上将唐亮——“关起门来做皇帝”

上将张震——“谁也蒙不了他!”

中将王必成——孟良崮战役毙张灵甫

专题四 鲁南战役

中将邓逸凡——长征途中“行路难”

中将卢胜——未参加“七大”的“七大”代表

中将皮定均——“皮有功,少晋中”

专题五 激战孟良崮

中将肖望东——短命的文化部长

中将周贯五——讲真话救了他的命

中将聂风智——济南战役“助攻”改“主攻”

中将钱钧——建国初期的“将军画家”

专题六 豫东战役

中将陶勇——抗日战争中的“摩托骑士”

中将廖容标——毛泽东称他“菩萨司令”

专题七 淮海大战

少将龙飞虎——跟随周恩来十一年

少将陈锐霆——从国民党团长到共产党将军

少将胡炳云——“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所在团团长

专题八 民心的胜利

少将谢胜坤——以“粮草官”建攻沙场

试读章节

中将卢胜

未参加“七大”的“七大”代表

朝鲜停战后,卢胜回国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每至节假日,卢胜不串门聊天,不上街观光,闭门端坐读书,或伏案作业。是时,张震为战役系班长。1992年,有人问张震将军:“你那个班,哪位学生最好?”张震将军指卢胜将军,竖拇指曰:“老卢最好!”

卢胜将军圆脸大耳,眼角微斜,喜理平头,朴实无华。1992年7月28日,余于福州采访将军,是时将军身穿圆领汗衫,手握芭蕉扇,足蹬黑布鞋,望之如一幅无量寿佛之古画,唯缺古松一株,香炉一尊,经书一卷。

卢胜将军道德纯厚,草帽布衣,粗茶淡饭,吃无所求,穿亦无所求。初识者无不误为草头百姓也。

卢胜将军海量,但平时从不贪杯,无论大小酒宴,一辈子未醉过。陶勇将军豪饮,亦不敢与卢胜将军斗酒。人谓将军“酒量大,肚量更大”。

卢胜原名卢家扬,曾用名李胜,海南琼海县芳岭村人,渔民世家。父卢亚英,出海打鱼,途中突发心脏病亡,海葬。其时卢胜五岁。三年后村中瘟疫流行,母亡。祖母带卢胜避于深山野岭,躬亲抚养,活之。

1926年,卢胜参加农民协会,次年春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国民党“围剿”琼崖苏区,卢胜流亡新加坡,先于海轮当厨师,后当制胶厂工人。卢胜勤快好学,会烤鸭、烤面包、做牛肉汤等烹调手艺。随远洋轮先后到过爪哇、吉隆坡、泰国等地。

1932年春,卢胜于新加坡四合星夜校进行革命宣传和秘密活动,英殖民当局捕之入狱,因查无共产党证据,被驱逐出境,继回国。将军回忆,于狱中曾受冰刑,以一大冰块压胸部,碎冰块围四周,极难受,一次冰刑长达三四小时,直至全身麻木,失去知觉,由此得支气管炎,终身不治。

1943年3月,卢胜接新四军军部通知,与刘培善、温玉成、段焕竞等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并准备出席中共“七大”。其妻姜斑华随同前往(因通知整风时间长,团以上干部可带家属)。途经江苏涟水大黄庄,突遇日伪军三面伏击,将军右腿腓骨被日军步枪子弹打穿,当即倒卧于地。姜斑华与警卫员急拖将军至附近一独立草屋隐蔽,并取两个银元分别绑于将军两处枪眼正中止血。姜斑华言,其时危险极了,三面都是日军,循门缝可见日军马队“嗒嗒”而过,太阳旗呼呼飘扬。卢胜掏枪曰:如敌人进来,首先我们自己解决,先把我打死,小黄(警卫员)最后与鬼子拼。幸亏日军来来回回,没有进屋。否则三人定与鬼子同归于尽了。

后,老乡带武工队员来,扛一副担架,乘日军吃饭空隙,抬卢胜冲过开阔地,钻进一片森林,急行二里余,到达我方急救站。故卢胜虽为“七大”代表,但未参加“七大”。

卢胜将军言,解放战争中的立功运动,赖少其当为首倡者。1946年夏,后号称“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发起,新四军一师一旅二团官兵在李堡战斗中提出把功劳记在“功劳簿”上。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赖少=其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在全团推广。1946年10月,赖少其起草《关于开展功劳运动的决定》,提出“有功报功,论功行赏,人民功臣,个个尊敬”的口号,并建立“三证”,即个人有一个“功劳证”,叫做功劳跟人走,调到哪里都光荣;连队有一个“功劳簿”,部队光荣,永远光荣;给家里一个“功劳状”,一人立功,全家光荣。1946年10月13日,新华社发表新闻《海丰大队(二团)热烈开展立功运动》,《解放日报》发表短评称“这是人民自卫战中的一个创举”。

1947年夏,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四纵队进军鲁南,被国民党七个整编师、二十多万兵力包围。敌众我寡,情势危急。为粉碎敌之合围计划,叶飞、陶勇决定以卢胜、韩念龙之十师迷惑、钳制国军,掩护主力部队调头向西,跳出包围圈。卢胜欣然领命,毫无怨言。主力临行,陶勇将军摆酒宴请卢胜、韩念龙,竟半晌无言。卢胜则慨然举杯,曰:“请司令员放心,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要掩护主力安全转移!”是役,卢胜率部苦战六昼夜,全师4000余人,减员至1600余人,损失近三分之二。华东军区特发通电,表彰十师顾全大局,不怕牺牲,胜利完成掩护主力西进的任务。

淮海战役后期,解放军十一个纵队围杜聿明集团于陈官庄地区。是时,中央军委命令暂缓攻击,转入战场休整。卢胜率部展开强大政治攻势,仅20天就有8000余名敌军投诚,约敌军两个师的兵力。其时,卢胜任华野四纵副司令员。

朝鲜停战后,卢胜回国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每至节假日,卢胜不串门聊天,不上街观光,闭门端坐读书,或伏案作业。是时,张震为战役系班长。1992q~,有人问张震将军:“你那个班,哪位学生最好?”张震将军指卢胜将军,竖拇指曰:“老卢最好!”

据卢胜将军回忆,股份制经济红军时期就实行过。其时,闽粤边军民于三年游击战中创办的合作社经济就有部分为股份制经济,或由政府机关(指革命政权)与群众共同集资,如平和县石门合作社;或由群众自愿人股,如平和县三坪村合作社;或以群众自愿和摊派人股相结合,如南靖县科岭合作社。人股之社员,人手一册“社员证”,手写或油印,上盖苏维埃公章。社员购物,可以凭证登记,以抵还股息或股金。合作社是闽粤边军民在三年游击战中的一个创举,使边区经济羽毛渐丰。

卢胜将军回忆,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其时师级机关司令部设有作训、侦察、通信、机要、管理五个科;政治部设有组织、宣传、保卫、民运、联络、总务六个科。3月,根据党中央和华东军区的指示,撤销了军政委员会组织,成立了师党委会。卢胜为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兼党委副书记,韩念龙为第十师政委兼党委书记。

卢胜将军回忆言,陈毅元帅高瞻远瞩,大气度,善统战。1940年夏,郭村保卫战大捷后,就部队如何动作举棋难定:是乘胜追击,拿下泰州?抑或就此收兵,重开谈判?是时,陈毅连夜至郭村,为部队定下大行动原则:继续反击,打到“恰到好处”。7月4日,卢胜奉命指挥向泰州城推进,克塘头镇,越九里沟,泰州城唾手可得,而陈毅“不准进泰州城”的命令亦一道接一道飞快而至。由此争取了泰州“两李”共同抗日,彻底孤立了顽固派韩德勤。

卢胜将军无私无欲,有情有义。战争年代某日行军,卢胜见一伤员坐路旁央求指导员:“给我留下个手榴弹,如果碰上敌人,我就跟他们拼!”卢胜上前,抱其双脚,细察伤口,遂指示指导员:“不能丢下一个伤员!”并留下自己的干粮。建国后,将军至东山岛下连当兵,凡连队战士患病,必亲自下厨,掌勺做病号饭,端至战士床头。凡遇政治运动,将军重证据,讲政策,宁愿担当“右”倾之名,绝不伤害一个同志。

卢胜将军与部队知识分子情谊甚笃。苏中军区文工团有芦氏姐弟俩,曾供职于国民党机关。整风运动中,有人揪住不放,主张要“算账”。某领导征求将军意见,将军对曰:“芦氏姐弟年轻。历史上的问题,已向组织交代。应该给予保护。”芦氏姐弟由此幸免于难。 卢胜将军慷慨好客,凡来闽之熟人,无论上级、下级,高官、贫民,必前往拜访,或摆家宴招待。将军夫人姜斑华告余,将军工资多用于招待客人,时有透支,而将军则“嘻嘻”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卢胜将军先后与张震东、韩念龙、陶勇、钟国楚、陈庆先、彭德清、刘永生等将军搭档,时而军事指挥,时而政治领导。将军胸怀宽广,赤诚相见,任劳任怨,拾遗补缺,人称“好搭档”。彭德清将军言:“人生难得一知己,卢胜是我的知己。”陶勇将军曰:“我当军长,卢胜帮了我大忙。”韩念龙曰:“和卢胜搭班子,心情最愉快!”

卢胜将军晚年喜钓鱼,无论夏日炎炎,或大雪纷纷,乐此不疲。曾获福州军区老干处钓鱼大赛冠军、福州市老干部钓鱼大赛殿军。有人问将军钓鱼奥秘,将军笑答:“无所求必有所得。”

卢胜将军与夫人姜斑华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结婚五十余年未红过脸,吵过嘴。50年代中期,将军接寡居的岳母至身边,视如生母,极尽孝道。

P139-145

序言

他们曾经辉煌

朱苏进

集结在这里的作品都是昂奋着一种灼热的气质。

集结在这里的人物都闪射出共和国的某些光荣和某些痛苦。

集结在这里的事件都富于传奇感,甚至是一种极至品格。

集结在这里的忠诚都是生命本色,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巨大代价。

所以,他们已经代表了开国一代将军们的基本命运。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伟大而又不免某些深刻缺陷,辉煌而又蒙蔽过些许尘埃。由此,他们以及他们那个时代才益发丰富并且益发难解。以至于,距那个时代十分接近的我们,也要竭力勘探才可能理解他们的命运。吴东峰的篇篇将军记,新奇曲折,朴实醇厚,以他独特的十分贴近的笔触,为世人展示了以往鲜为人知的将军们的生命境遇。这种努力,已超出一般文学价值,成为高层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灵的真实披露,成为我们眺望那个时代主峰时的一种宝贵参照。

凡是以武装斗争夺取天下的政党,都会给新社会留下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将军,他们是开国之猛将,又是跨时代的人物。新中国成立时,他们大都才40上下,正值人生巅峰,斗志正盛,余年悠长。但是战争已经结束,敌人已经退缩天边,他们也陡然从戎马生涯转入一个全新的、连他们自己也陌生的时代开端。他们直接从马背上进入党政军高层领导岗位,进入较之战争年代更加复杂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天翻地覆的巨变,对于任何人都难以适应。这是他们当年的特征之一。也是他们的愈见魅力之处。

他们是卓越的将军,又是忠贞的共产党员。甚至是首先做为一个党员其次才是将军的一种个体存在,这就要他们除了军事才华之外还有出色的政治素质,尤其在战争结束后则要求他们产生出比军事才华更杰出的政治素质。加之我们党在一段时期内的错误,也使他们原本曲折的命运更加曲折了。仅仅就这一点来说,也可以看出,在我们国家产生一个军事将领要比西方产生一个军事将领艰难得多。西方的将帅们大致可以在战场产生,我们的将帅们则不仅要在战场、常常也要在战场以外的境域磨砺。就是说,我们的将帅们要面对两个以上的战场,他在任何一个战场失败都不行!这又是他们的特征以及他们的魅力所在处。

在和平年代里,做一个将军是比较从容的。局部战争也只造成局部紧张,在局部战争以外的大部分环境中,仍可以比较从容地培养、造就将士。而这部书中的所有将军,甚至是那个时代的所有将军们,差不多都是被苦难所逼,被迫扯起战旗,投奔共产党,杀敌闹革命,他们是别无选择而后成大器。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求生,而不是出于对军人职业的嗜爱、不是为了出仕为将才慨然从戎的。这就使他们的戎马生涯带有以命相搏、置死地而后生的彻底性,有时甚至是一种除死无它的拼命气质。在生存绝境中,以死相拼的力量远远大于那些优良的装备和从容的智慧,万般道理实际上已浓缩为二:你死我活!这种际遇正符合那些出身农民挥刀选择的劳苦大众心理,他们为最简单的生存权利舍命相拼,而最简单的目标往往能聚集最大的民众和最大的力量。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我们军队的将领们哪个不是战争的幸存者?把他们身上的弹创累积起来,肯定比任何国家次身上的弹创都要多!他们中间有些人所经历的战争残酷为历史罕见,他们中问有些最著名的将领所受的正规教育之少而功勋之巨也为历史所罕见!目不识丁(或者几乎目不识丁)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战将,反而为他们成为战将而排除了一些文化上的束缚,反而使他们进发出一种赤裸裸的忠诚和勇猛。这些文化上的、或者说是科学意义上的先天不足,只在后来,在得胜利取天下以后才显露出它的后果,他们才为之付出战争年代没有付出的代价。比如说在政治斗争中所付出的代价,其中的必然性早已蕴藏在他们精神内涵中了。这些,也是开国一代将领们独有的特征和魅力。

正如没有读过兵书也可以成为战将一样,没“文化”(或者缺乏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品格。在他们身上,浓浓地聚集着东方的、民族的、党性的、血缘的精神内涵。比如说:他们的忠诚(实际上也是任何人都不可离缺的精神归依感),他们的凶猛(疯子王近山),他们的血缘亲情(刚烈许世友),他们的政治命运(耿直罗瑞卿)……都是西方将领们无法再现的了——别的且不论,仅就“开国”这一点而言,也是后人难以相及的。这一点,是他们最大的历史性特征和历史性魅力!正由于此他们才进入历史。

这些令我们不由地想:他们这样的将军,以后可能不会再出现了……我们必须深刻地理解他们,研究他们,欣赏他们。然后才可能正确地继承他们。

书评(媒体评论)

吴东峰的篇篇将军记,新奇曲折,朴实醇厚,以他独特的十分贴近的笔触,为世人展示了以往鲜为人知的将军们的生命境遇。这种努力,已超出一般文学价值,成为高层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灵的真实披露,成为我们眺望那个时代主峰时的一种宝贵参照。

——朱苏进

吴东峰行武出身,这系列文章阳刚得很,采访到的材料也很丰富,写来没有过分党八股的酸味。

——董桥

在20世纪的历史长卷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举足轻重而又意义深远的存在:在从血污中降生后的近70年的岁月里,它是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结构、政治走向;而中国政治的飓风,也势不可挡地一次又一次影响了解放军——首当其冲的是将领们的命运。不管是置身战争,抑或置身和平,他们都经历过另一种烽烟,面对过另一种险境。

——钱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5: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