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打,刘备不想打,只想耗,这就烦人了。
到底打不打呀,胆小鬼?
当然要打,但我只打你粮道,不与你面对面。
曹操当然不能坐着等死,他要打。
曹操让曹真出战,带着徐晃攻击刘备。刘备部将高详失利,双方虽然发生了一些小摩擦,但整个战局,依然是僵持。
就在曹操进退两难的时候,刘备来了,来打他粮道。
曹操的粮草要从长安运来,路途遥远,山路崎岖,这正是刘备偷袭的绝佳机会。
只要抓住你的弱点,你就必败无疑。
曹操的弱点,就是粮食,只要断他的粮,他就会彻底完蛋。
刘备时时刻刻都盯着曹操的后勤补给线,他在寻找机会。
终于捕捉到了一个有利的时间点,刘备命黄忠出击,在北山下袭击曹操的粮队。
黄忠去了,很久都没回来,难道出了意外?
刘备又命担任警戒任务的赵云前去接应,赵云带了四十个人就跑出去查看敌情,在路上与曹军前锋突然遭遇。
赵云毫不畏惧,带着这几十个人就冲了进去,且战且退。
一冲,敌军居然被冲散了,但他们反应也很快,很快又集合起来,开始围攻。
深陷敌阵的赵云,丝毫没有慌张,继续奋战,终于突围而出。可当他出来后,却见到部将张著还在包围圈中。这时候的张著已经受伤,如果放弃他,他必死无疑。可是赵云没有放弃,他不能丢下自己的战友,又再次返回,冲进敌阵。
在乱军中救出张著后,张云往自己大营方向撤退。
曹军大队人马也先后赶到,在后面猛追,一直追到赵云的军营前,不过发现军营内鸦雀无声。
原来,赵云回营后,即刻命令偃旗息鼓,大开营门。
虽然守将张翼要关门拒敌,但赵云还是坚持己见,把门打开了。
这是一个山寨版的空城计,所谓“空营计”。
曹军也跟司马懿一样,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没把握,怕有埋伏,撤了。
见敌军撤了,赵云来劲了,突然命人擂起战鼓,并在后面用强弩射击。
顿时鼓声震天,箭如雨下,曹军陷入恐慌,争相逃命,很多人在混乱中被活活踩死,有些还掉进汉水里被淹死。
第二天一大早,刘备就兴冲冲地跑来慰问,他来到赵云的军营,视察了昨天的战场,而后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说了句评语: “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英勇无畏,何人可敌!
为了表彰将士们,刘备大摆筵席,喝酒一直喝到天黑才散。至此,军中都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意思就是像老虎一样勇敢。
与刘备对峙了一个多月,曹操没占到什么便宜,相反还搞得没饭吃,手下有些开小差逃跑了,这样下去,真的麻烦了。
曹操决定使出绝招。
坚壁不戡
曹操的这个绝招就是:撤。
他决定撤军,撤出汉中。他很清楚,这次刘备是有备而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既然这样,那就撤了吧!
在这里干耗,确实很烦,曹操本来对这个地方就没好印象,没事他还大发感慨,说这个鬼地方,简直就是个天牢。
他不想坐牢,所以做出这个非常意外的决定——撤。
撤了,就清静了。(P242-243)
读汤浩方的文字及故事,无疑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不经意间,信手拈来,轻松而不刻意,宛如茶余饭后可口的小甜点,一路读来亦有收获。
——著名作家、剧作家和资深文学评论家 王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诚地希望汤浩方能够以年轻人的智慧,透过历史的迷雾,找寻往事之真相。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军
时光流淌,人性永恒。汤浩方的大作意在从人性化的角度去阐释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为历史的写作探寻一个新方向,这种尝试值得赞赏。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明军
有志者事竟成,汤浩方能在逆境中奋斗并取得如此成就,令人敬佩!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绪山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三国,很有哲理和内涵,不单单写了历史,还写了人性与人生,不但让我对三国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还能学习成就事业与待人处世的秘诀,简直就是一本人生奋斗的百科全书,太棒了!
网友:豌豆哲学
序二·三国颂
徐刚
今人之好三国者,大多津津乐道其谋略。但我以为,说三国,有更值得注意者在。
三国绝不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军阀割据,战乱不休,人民流离失所,百不遗一,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实在是生无可恋。用“千村薜荔人绝迹,万户萧疏鬼唱歌”来形容,并不夸张。曹操在征战的途中,就曾写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我们中国的老百姓,自古就是苦难深重,动乱的年代,能够苟全性命,已经是奢望,好不容易熬到太平盛世,又免不了成为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鱼肉。乱世人固已悲惨,即便是太平年代,也多只有做鸡犬的资格,想要获得做人的尊严,实在是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能侈谈什么“幸福感”?
然而三国却又是一个英雄的时代。
数风流人物,还看三国。我常想,为什么这样痛苦的时代,却又让人如此心驰神往呢?如果人的生命时刻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人的尊严被压抑到极点,那么,死亡便不再可怕,反而是获得尊严与自由的唯一途径。那些生活在痛苦时代的可敬的人们,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而是挟着全部的勇气和智慧,笑向刀锋,在刀光火影的刹那间,绽放出最灿烂的生命之花。于是,生死悬于一线的紧张,刀剑穿裂肉体的痛苦,血流汇聚成大江东去的惨烈,都可以化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澹定从容。遂使后世闻之者,鄙夫宽,薄夫敦,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正是这种超脱痛苦,笑对死亡,在刀尖上争得自由与尊严的精神,成就了我们中国民族;千百年来,虽屡遭内忧外侮,而总能奋起抗争,虽不绝如缕,而迄今犹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于此亦可见我民族,虽常以温柔敦厚为风尚,而灵魂深处,实含有刚健不屈之韧性,视死如归之真性情。此慷慨赴死之豪情,于近代抗日战争最艰苦之日,臻于极致。明乎此,然后可以论我儒门千百年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真精神。
汤君浩方,有志于赓续我民族之传统文化,发愤探研三国历史之真相。历经艰辛,斐然成章,而命我为之作序。不才一介书生,百无一用,实不足以耻论此英雄之时代。顾念我国人文历史之精华,固多精粹于斯,而历来之谈三国者,又多沉迷于帝王将相之权谋,而遗忘此民族之精义,故不揣浅陋,聊记数语,欲为古人表出之,以就教于汤君及方家读者,亦庶几有望于将来。
徐刚
2011年2月28日书于客旅
汤浩方著的《三国是怎样炼成的(4)》主要讲述刘备的前半生,他从军讨伐黄巾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常陷入绝境,却又从绝境中奋起,不屈不挠,绝不放弃,终于拥有荆州、计取益州,并击败曹操,夺得汉中,但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突然发动襄樊之战,将自己再次拉入绝境。
在本书中,你将看到黄巾大起义、血战兖州、官渡之战、火烧赤壁、夷陵之战、水淹七军、大战逍遥津、大意失荆州、诸葛亮北伐、高平陵事变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真相与内幕,同时你也将看到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郭嘉、荀彧、吕布、司马懿、汉献帝、鲁肃、吕蒙、陆逊、张辽、马超、姜维、孙策等人的真实、残忍与睿智。打开这本书,你将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与《三国演义》绝不相同的世界,也是一个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世界。书中人性化的描写,一针见血的评点,引人深思的感慨,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性格鲜明,跌宕起伏,让你如临其境。概而言之,作者对三国进行全景式的讲述,惊心动魄、高潮迭起、悬念丛生,让你欲罢不能。
汤浩方著的《三国是怎样炼成的(4)》是其中的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