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的妗子孟爱玲,生有一双很特别的小眼睛,导致她生的三个儿子也全是小眼睛。另外,孟爱玲是出了名的小气鬼,舅舅杨二德又很听她的话,所以杨小翠病重做手术,竟然没有拿一分钱;这就罢了,关键是从来不知道怜惜这几个外甥。最近,又听说了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情。
杨二德家在桥柳村的西面不远,后面同是一条河,柳生的姥姥死得早,坟就埋在了河边的地里,不知是哪个风水师说风水向东流,这座坟全福荫了柳家,可能会让柳家出个大学生,杨二德竞把这座坟给挪了。杨小翠也听说了这件事,心里面一下子凉了半截,如今病是越来越严重了,只不知道能挨到几时。
孟爱玲见柳生低头不语,又说道:“嗯,来看看你妈,咋都变成这样了?我可怜的妹妹,咋就这么命苦啊。”说着眼泪也跟着下来了。柳生一看妗子哭了,心里头忽然觉得很好笑,于是就忍不住笑了出来,杨小翠也笑了,说道:“傻孩子,笑个啥?”孟爱玲回头一看,也跟着破涕为笑,说道:“还小,不知道作难。”
柳生也有些不好意思,转身出门去了。还没走出家门,正好碰见奶奶刘玉娥,说道:“俺妗子来了。”奶奶说道:“我知道,八百年才来一趟,就拿了十个鸡蛋。”柳生没有搭腔,接着往外走。柳生家在村的大南头,前面不远就是庄稼地,庄稼地与柳生家只隔了几排柳树,再无人家,柳生只好往村里走,天还没有黑起了些凉风,很多人都在街上乘凉。
柳生见前面一群人对坐在路的两旁,正叽叽喳喳说得热闹,就往前走去。众人一见柳生过来,忽然都一句话也不说了,柳生就在人群中间走过,心中能感觉到空气流动的压抑,不知是谁咳嗽了一声,大家又接着说起了东家长西家短。其实柳生知道,自己家一直是这些人嘲笑的对象,尽管只是听说并未亲见,这一次确实从心里头感觉到难受,赶紧几步走了过去。
柳生想了想觉得还是去柳建家吧,两家曾是邻居,柳生家的老宅就在柳建家的东北角,西面是一个旱坑,前面有一棵柏树,柏树下有一座坟,不过已经踩平了。而柳建家就在这坑的前面,柳生家的西南角。当时他们时常串门,有时连饭都凑在一块儿吃,可后来柳生的母亲病重,只好搬到前院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柳建的母亲早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所以柳生心里面跟他比较亲近,柳建还有个弟弟叫做柳连。年纪跟柳生一样大,如今却已经不上学了。
其实柳生很佩服柳建的爸爸柳得金,这个早年丧妻的男人竟然立志不娶,一心要抚养这几个孩子成人,尤其是还要供应柳建上学,所吃的苦当真是车载斗量,可以用吨来计算。柳生有时心里面也会拿父亲柳得田跟他比较,真是相差太远,有云泥之别。不过凡事都可更改,唯独这家庭出身只能听天由命。柳生来到他家见关着大铁门,这是他们家新盖的围墙,眼看着天也有些黑了,便没有叫门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柳建的爷爷柳正盛,柳生其实很不喜欢这个老头,因为他总是弯着个腰斜愣着眼看人。他有一双很特别的细长吊梢眼睛,基因的强大导致他的儿子、女儿及孙子、孙女,都继承了这样的一双眼睛,但他毕竟是长辈,柳生只得叫了声:“爷!”柳正盛背着手,斜眼看着柳生,笑道:“考上没哎?”柳生说:“考上了。”就从他身边绕了过去。
回到家一看,发现妗子孟爱玲已经走了,柳生顺口问道:“妈,妗子走了?”杨小翠笑道:“走了,你开始笑个啥?”柳生长出了一口气,说道:“我看她哭了,心里忽然想笑,她若真疼你,何不借给点钱看病?只几滴眼泪当什么用。”杨小翠没有说话,可是落寞之情溢于言表,柳生也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说,就去洗手吃饭了。
柳生的哥哥柳科,也从外面回来了,顾不得喝口水、洗把脸,先打了一桶水,倒在了鸭圈的水槽里,鸭子们大叫着在水池里扎猛子。柳科对这几只大白鸭再好不过了,不允许它们的羽毛有一点儿脏,所以一天最少往鸭圈里倒三桶水。有一次,一只鸭子在路上被车轧死了,柳生觉得很高兴,以为又可以打一次牙祭了,柳科却心痛得一点鸭肉没吃,并且不允许鸭子们再到路上去。从那一次起,他就担负起了给鸭子换水的任务,无论天冷天热刮风下雨,基本上从未中断过。
P10-11
在这部小说初步完成之初,我请了一些朋友或者前辈,帮忙看一看,以示请教、把关、提点之意。大部分人匆匆看完一遍后,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突然使我想起来读小学、初中时学习语文课程的情况了。因为当时每学习一篇文章,老师总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主题或者是中心思想,让同学们背诵,并将此纳入考试的内容。
当时,我也会考虑,作者写文章时,所要表达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是教科书上的那个意思吗?想必这个答案只有作者自己才能知道,甚或是只有作者本人才能意会,如果让作者再用文字或者语言来表达出来,也可能失去了写文章时所要表达的本意。所以,当朋友们或者前辈们,突然地当面或者在电话中,问我这部长篇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时,我往往会感到语塞,觉得这实在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表达清楚的。
可是,有人问起来了,我又避而不谈,或者根本说不出,那么很可能给别人这样一个误会,那就是这部小说压根没有主题,只是作者在那里信马由缰地自说自话,并借此为自己传名而已。这实在是曲解且轻视作者的用心了。
这部长篇小说,耗了我长达六七年的时间,并非是六个月或者七个月所能完成的。当然,之所以耗时这么长,也有我天赋欠缺或者才华不足的原因,但是能够耗时这么长,足以说明我创作这部小说是真诚的、是认真的。因为,一个没有信仰支撑的人,是不可能长时间坐在这样一个冷板凳上的。
话说到这里,“信仰”这个主题,就被牵引出来了。这部小说,最主要的主题就是“信仰”,当然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信仰的大多是金钱。无怪乎,本家有个叔叔告诉我,社会就像一个盘子,里面装满了钞票,大家都从里面抓钱,抓得多的人是精英,抓得少的人是狗熊,一点也抓不到的人,就是人渣了。
小说中的人物,老一辈如柳正信、刘玉娥等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人,他们并不是无神论者,还保持着对鬼神的原始信仰。每当有什么事情,尤其是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他们总是要去巫婆、神汉那里,请一请鬼神的指点。尽管这样并没有什么效果,可他们却能从中寻求到一些安慰,并一直保持着善良的本性。有人说:“有所信仰、有所敬畏的人,都是善良的!”我认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可是,到了中年一代,如柳得田、柳得林、柳得仁、柳得金、柳得珍这一辈,他们对鬼神已经完全嗤之以鼻,然而却又没有产生新的信仰。所以,这一辈中的一些人可以说是“礼崩乐坏”,更有甚者是什么都敢做。如柳得珍迷恋于酒,柳得仁迷恋于色,柳得金迷恋于金钱,柳得田沉迷于懒惰,其明目张胆、随心所欲,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什么为国为民、伦理道德,那都是傻子才说的笑话。 因此,小小的桥柳村中,未出五服的亲族之内,有阴谋,有诡计,有通奸,有斗争,甚至有生死。为了争夺村委书记的职务,可以说是你死我活,但大家都不曾想过,这是一个“公仆”的岗位,应该为人民谋福利的。信仰之缺失,对桥柳村醇厚的风俗影响极大,尽管有柳正盛、柳正明、柳正信、刘玉娥等人的匡扶,但是仍然难以改变什么。有的人死了,有的人疯了,有的人离家出走了。
到了第三代人如柳生、柳惠、柳建、柳彪这一代,明显地表现出信仰的多元化。但是,有一种可喜的变化,那就是大家开始不满于父辈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可耻于他们不好的想法和做法。于是乎,大家开始想逃离,逃离这样一个村庄,想到外面的城市换一个环境,去接受新的价值观,接受新的认同。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城市里的文化,跟桥柳村相比更加的多元化,有理想主义,有现实主义;有唯物质至上者,也有纯粹的精神追求者。可以想象的是,现实主义与物质至上,仍是社会的主流。农村更多地接受了城市多元化文明中的拜金主义,对其他思想流派,几乎全部过滤掉了。而如柳正信、刘玉娥等,小农意识中固有的淳朴、善良,也几乎全部被淹没掉,一点不存。
在多元化的环境当中,第三代逃离出农村的年轻人们,只得凭着自己的内心,在陌生的环境当中摸爬滚打,并进而产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些人在看了这部小说之后说,为何没有写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那样的励志人物。可是我认为,一个人也好,一个角色也好,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难道都是天生而成、一成不变的吗?
如果用武侠小说来比喻的话,孙少平这个角色的塑造,就像武侠小说中一开始就练就绝世武功的大侠。他一开始就有了坚定的三观,无论遇到何种挫折与磨难,都像一个金刚钻一样,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柳生就是一个普通人,其心理的变化与成长,是一个过程,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三观,从而揭示了这部小说,从上卷《无痕》、中卷《歧路》到下卷《重生》,一直贯穿着的主题,那就是永恒价值与短暂价值的冲突,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
现实中,有许多人,死了也就死了,就像森林中的大树、草原上的绵羊、非洲的斑马,不会对社会造成一点影响。这些人的死亡,其实就是“无痕”,他们只为了自己的吃喝玩乐,只想从社会当中索取,而从没想过为社会做贡献。只想着如何从他人身上索取,从来没想过为他人提供一些帮助。这些人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从这种可怜、可恨、可悲当中,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能够感觉到作者的那种冷冷的笔调,作者将自己超脱于整个环境之外,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描述这个受到冲击的没落的农村文明。在城市化大潮中,原始的农村文明,几乎片瓦不存,这部小说借桥柳村这个小村庄,力图用全景来反映急剧变化中的农村“大社会”。
……
现在,回到本文开始所说的主题与中心思想问题。我比较接受一种观点,那就是经典文学的朦胧主题学说。比如《红楼梦》这部名著被誉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那么它究竟表达了什么主题呢?这么多年来,许多文学大师都在研究,也没有搞清楚,总之是你读出什么就是什么。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名著,如果可以一眼望穿,恐怕就称不上经典文学了。
虽然本人这部小说不敢跟经典名著相媲美,但是,我在创作之时,也是以经典文学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因此,未读这部小说,或者读了一半,就问我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本人也难以回答,总之你读出什么就是什么好了。
至于这部小说的正书名叫做“柳叶纷飞”,表达了农村纷繁错杂的现状以及各个人物命运的发展与变化。为什么还要起个别名“桥柳秘录”呢?这本身也是我的无奈之处。有些人劝我说,应将小说的情节推向极致,可是这部小说毕竟是有原型的,我也不能将他们弃之不顾。所以,加了“桥柳秘录”这个别名,以示在表面的情节之下,还有另一种极致的情节,读者可以根据现有情节稍加脑补!
这部小说有两个意象贯穿了全文,一个是柳,一个是旱坑。柳代表着传统的农村文明,也代表着主人公柳生心中对家、对故乡的眷恋。而旱坑,则是从风水角度,以一种魔幻的色彩,笼罩着柳氏整个家族,并且因之生、因之死。在小说的序幕中,出现了一个算卦的瞎子,算出了这个旱坑的风水,影响着小说中主要的这几家的命运。一直到尾声中这个旱坑被柳得金平了。这个旱坑就像一个魔咒一般,为桥柳村增添了神秘气息,也为整个小说增添了不少魔幻色彩。可以这样说,柳象征着光明,旱坑象征着命运与魔咒。正像小说的两个名字一样,代表了明暗两条线索,贯穿了文章的终始。
情长纸短,书不尽意!总之,我是要描写一个衰败的农村,一个衰落的农村文明,以及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断挣扎着的人物命运。最后,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致谢!祝每一个读者开心愉快,幸福安康!
2015年4月7日
写于松江寓所
乔进礼编写的《柳叶纷飞》是一部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及困境的现实主义小说。它展开了一幅呈现农民在城市中生存与奋斗的恢弘图卷,谱写了一首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相碰撞的动人交响曲。
小说以平实生动的语言,真实呈现了农民工的生存与心理状态,读来发人深省。
乔进礼编写的《柳叶纷飞》一书创作耗时六七年之久,是一部农村题材小说。故事发生于“桥柳村”,讲述主人公柳生及与他同辈的年轻人们,在信仰多元化、环境多元化的影响下,打破原有的价值观,想要逃离农村,并在陌生的环境中摸爬滚打,去接受新的价值观。而正如书名所述,该书立足“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充分表达了农村纷繁错杂的现状及生活在农村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发展和变化,一系列现实问题,如留守儿童问题、留守老人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等等同样贯穿全书,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