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恩赐妙手(本·卡森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本·卡森//塞西尔·墨菲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卡森从贫民窟的落后生成长为耶鲁大学的高才生,再到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神经外科医生之一。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只念过小学三年级的妈妈,给了他无尽的关爱、鼓励。她告诉孩子: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本·卡森、塞西尔·墨菲著的《恩赐妙手(本·卡森的故事)》是一本成功家庭教育典范,介绍了本·卡森的成长经历和思想理念。

内容推荐

1951年,本·卡森出生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黑人的身份和单亲的家庭环境,让卡森的童年充满困惑与挫折。在母亲的鼓励下,他树立起信心,发奋读书。卡森从贫民窟的落后生,成长为耶鲁大学的高才生,随后考进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又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医院,33岁便成为该院小儿神经外科总住院医生。他用自己的智慧与医德,接受种种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恩赐妙手(本·卡森的故事)》详尽地介绍了本·卡森的成长经历和思想理念,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励志图书。

目录

掌舵人生:索妮娅·卡森的一封信

楔子

第一章 再见,爸爸

第二章 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妈妈

第三章 八岁那年——我梦想当一名医生

第四章 我要尝尝当学霸的滋味

第五章 衣服,衣服,我要时髦衣服

第六章 失控——我致命的坏脾气

第七章 ROTC,美国预备役军官训练营

第八章 抉择——哈佛还是耶鲁

第九章 挑战规则

第十章 6个小时的电话——坎迪

第十一章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

第十二章 从实习生到首席住院医生

第十三章 澳大利亚一年间

第十四章 一个叫玛瑞达的姑娘

第十五章 我很抱歉——詹妮弗

第十六章 我相信她会回来的

第十七章 4+级紧急情况

第十八章 苏珊和克雷格

第十九章 分离连体婴儿

第二十章 两个小兄弟——帕特里克和本杰明

第二十一章 本!本!快起来

第二十二章 大处着眼(THINK BIG)

小贴士:在美国怎样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

译后记

译书感言

试读章节

楔子

“助理,再取点血来!”

这个语气平静的指令打破了手术室的安静。已经给那对双胞胎输了50盎司的血了,但是他们依然流血不止。

“这个血型的血没有了!”有人回复道,“已经全部用完了!”

这个情况给手术室带来了无声的恐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血库里,每盎司的阴性AB型血都已经用尽。然而这对从离开母体时,后脑勺就连在一起的7个月大的连体双胞胎,需要更多的血来维持他们的生命,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在手术结束前死去。这是他们最后的,也是唯独的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活下去的机会。

他们的母亲,特雷莎·班德,寻遍整个医学界,只有一个医生团队愿意试图来分离这对连体双胞胎并使他们存活。其他脑科医生都告诉她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牺牲其中一个,只能有一个孩子存活。让她放弃两个孩子中的一个?特蕾莎连这个想法都无法承受。虽然他们的头部是连在一起的,只有7个月大,他们都已经拥有自己独立的性格!一个孩子玩耍的时候,另一个会睡觉或者吃东西。不,妈妈绝不忍心让任何一个孩子死去!经过几个月的查询,她找到了约翰·霍普金斯的医疗团队。这支70人的医疗团队中的许多人得知这个手术的急迫性后,都纷纷表示愿意为这对连体婴儿献血。

这对幼小的患者历经了疲劳、沉闷和痛苦,医生们考虑到了手术中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手术的最初17个小时进展顺利。因为这对连体婴儿脑部血管是共享的,对他们实施麻醉本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麻醉过程历时不长,且很成功。准备心血管分流手术没有超出医生们的预计(这是经过了5个月的策划和多次模拟演练的成果)。找到两个孩子的血管结合部对于这些老练而又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也不算太难。但是,由于心血管分流,血液无法凝固,所以在婴儿脑袋里能流血的地方都在流血!

幸运的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城市血液中心找到了足够的血液来完成这个手术。这些外科医生使出浑身解数,用尽他们所有的能力和技术,在几个小时内成功地止住流血。手术依旧在进行着……终于,整形外科医生缝上伤口。这个长达22个小时的手术结束了!这对连体婴儿——帕特里克和本杰明在他们的人生中第一次分开了!

精疲力竭的主刀医生走下手术台,这个脑外科手术的方案正是他提出的,他,一个在底特律街头长大的穷孩子。

第一章 再见,爸爸

“以后,你爸爸再也不会和我们一起生活了。”

“为什么?”我强忍着泪水,再一次问道。我无法接受妈妈的话。

“我爱爸爸!”  “本尼,他也爱你……但是他必须永远地离开。”

“但是为什么?我不要他走。我想让他在这里陪着我们。”

“他得走!”

“我做了什么让他想离开我们的事吗?”

“哦,没有,绝对没有。你爸爸爱你。”

我泪如泉涌,“那么就让他回来。”

“我不能,我做不到。”她用力地抱住我,想要安慰我,让我停止哭泣。渐渐地,我停止了啜泣,平静了下来。但是她一松开手,我就又开始问问题。

“你爸爸他……”妈妈停住了。虽然那时我非常小,但我还是知道妈妈想找一个词来让我明白那些我不想听的事。

“本尼,你爸爸他做了一些不好的事。非常不好的事。”

我用手盖住了我的眼睛,“那你可以原谅他,让他留下。”

“原谅他是不够的,本尼。”

“但是我想让他留在这里陪着科蒂斯、我,还有你。”

妈妈再一次尝试向我解释为什么爸爸会走,但是对于8岁的我来说,她的解释并没有让我明白太多。回想那时,我就是想不明白爸爸离开的理由。就算我能隐约明白一点,但都不想接受。我当时悲痛欲绝,因为妈妈说爸爸再也不会回家了。我爱他。

父亲是一个感情真挚的人。他经常出门在外,但是当他回家时,就会把我抱在他的膝盖上,无论何时,只要我想,他都很乐意陪我玩。他对我很宽容。我特别喜欢玩他两只大手背上的血管,因为它们非常粗。我把它们按下去,再看着它们鼓起来。“看!它们又鼓起来了!”我笑着说,我的小手用尽一切办法把他的血管压下去。爸爸只会安静地坐着,让我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有时他会说:“我想你的力气还不够大。”我就更用力地按。当然,这并没有什么用。然后,我的兴致一扫而空,就去玩别的东西了。就算妈妈说爸爸做了一些坏事,我都无法想象爸爸是个坏人,因为他一直对我和哥哥科蒂斯很好。有时,他会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给我们买礼物。“我觉得你们会喜欢。”他随口说着,黑色眼睛中闪过一道光。P4-7

序言

缘起·代序

《恩赐妙手——本·卡森的故事》中文版与读者见面了,这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因为这本书不论是作者,还是译者都有一段故事,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

出版的缘起是因为和黄陈怡文老师——一位美籍华人教育专家,同时也是养育了4个孩子的优秀母亲,我们一起聊起励志图书的时候,她告诉我们,她的小儿子读了一本传记后立志要当医生。我们很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能让一个13岁的孩子有了这样的志向。

于是我们就去关注了解本·卡森其人。这的确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活着的美国传奇人物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本·卡森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传奇——一个出身于贫民区中单亲家庭的黑人孩子,他的母亲近乎于文盲,家境贫寒,而且他本人直到小学五年级还是学渣,被同学嘲笑。同时,他脾气暴躁,有攻击倾向。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母亲坚持的爱和不懈的教导下,在自己的觉悟和努力下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耶鲁大学心理学学位,随后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进一步深造,33岁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他后来成功地完成了分离脑连体双胞胎手术,誉满天下。由于他对儿童不懈的奉献和许多重大医学成就,他获得了超过50个荣誉博士学位。

成名之后,本·卡森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他设立的基金为6000多名有志于服务社区的优秀学生提供大学奖学金。他投资85万美元创立本·卡森阅读工程,在全国建立并管理88个阅览室。他获得了美国平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2009年,此书的同名传记电影(国内也有翻译为《妙手仁心——本·卡森的故事》)在美国上映。本·卡森一度还作为候选人参加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传奇的妈妈和孩子,《恩赐妙手——本·卡森的故事》这本书传递的不是鸡汤,不是成功术,而是不焦虑、不浮躁,坚持爱和努力的正向能量,于是我们当时就想,这是一本好书,我们要把它引进来。

同时,我们和怡文老师商量,可不可以用更深入的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去了解和感受——激励孩子们一同成为这本励志故事的翻译者。因为这些孩子才是这本书最重要的读者,没有什么是比实践和亲历更好的学习。于是,黄陈怡文老师联系了美国的加州汇点中学(California Crosspoint HighSchool,简称CCHS),并作为本书翻译项目总负责人,在她和另一位中英文能力兼备的CCHS华裔老师郑晓佳的带领和指导下,由9名目前正在美国留学的高中学生以及他们的华裔同学组成了翻译团队,历时3个月,将《恩赐妙手——本·卡森的故事》中文版带到了中国读者的面前。这可以说是出版界的第一次。

在这个翻译过程中,这些十五六岁的高中留学生,在两位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不但要挑战艰深的医学名词、美国俚语,以及深层文化内容的理解翻译,还要学习在一个团队中的合作与协作,他们成功了!这样的学习不只是加速中英文语言能力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学会了怎样去学习、工作和与他人合作。同时,了解了——知识可以赢得尊严和财富。怡文老师的两个小儿子还自己查阅资料,为此书的中国读者写了《在美国怎样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背景说明。这些都是多么好的教与学!

这个翻译成书的过程,不仅仅只是一项出版的工作,应该说是一次和卡森成功分离那对连脑双胞胎手术一样是一个团队的创作,也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在这当中,不论是黄陈怡文、郑晓佳两位指导老师,还是我们国内一位富有翻译、出版经验的赵晓冬老师,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们组织、指导、审校……所有的付出都是无私的,只是为了这样一本好书和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是本书出版翻译的保证。而这也是用实践来印证了这本书所展现和提倡的精神——坚持去爱。

令人欣喜的是作者本·卡森本人得知中文版出版的消息后,在facebook上回复道:

得知我的故事《恩赐妙手——本·卡森的故事》将被译成中文,并于下个月在中国出版,对此我无比兴奋。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并将他的爱撒向愿意接受它的每个人。人类的智力潜能无限,和谐共处的潜能同样巨大。每个人都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不仅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还能影响周围的人。

我们深切赞同怡文老师在译后记中所说——

我相信这个世界的未来将属于中英文都精通的人们,沟通不仅仅是字面的翻译,而是能够更深层进入文化的翻译。

本书出版之际,这些孩子们都在大洋彼岸以自己的努力去追寻梦想,他们这一代人的目光和舞台是世界的,他们会比我们飞得更高更远!

感谢为此书付出努力和心血的所有人,感谢作家出版社。

编者

2016年7月

后记

翻译本·卡森的故事对我而言是人生旅程中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第一次听到本·卡森的名字是在书店里,当时我正在寻找一本美国少数民族的名人传记。2013年送大女儿到波士顿念书,当时我先生请了两周的假陪我们一路开车,一切就绪之后他搭乘飞机先回去上班。我就带着三个孩子开车回加州。4899公里共计10天的路程,孩子们听故事、看传记和历史纪录片打发漫长的旅程。到了俄克拉荷马州,刚好经过一个书店,就进去找书。这时小儿子挑了本·卡森和林书豪的传记,本·卡森从此成为我们家里熟悉的名字。

2015年回中国时,有一次和出版界的两位朋友谈到励志书籍,本·卡森的故事马上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们一起商议把这本励志的书通过什么样的翻译模式带给国内的孩子们。他们从自己多年参与出版和翻译项目的经验与我分享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建议——中学生,尤其是国际学校或出国留学的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我们是否可以激励孩子们一同成为这本励志故事的翻译者?因为这些孩子才是这本书最重要的读者,没有比实践和亲历更好的学习。

于是我开始和长期合作的美国加州汇点中学(CCHs)联系,在学校校监、教务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最后组成了一支由该校中文部主任白晓佳女士精选的中国留学生和华裔学生团队。从2015年的11月开始筹划,到2016年3月份截稿。孩子们尽心尽力在课余时间把22章故事全部翻译完毕。这当中有很多艰深的医学名词、美国俚语,以及许多要深入理解文化的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在校对他们翻译稿件的时候,看得到同学们认真的付出,细心的查证,心里甚是感动。

在我们庆祝大功告成的午餐会上,孩子们提到很多感想——翻译中的难处,对许多美国俚语的理解和应用的学习等。我鼓励孩子们要精通中英文。他们有机会来到美国学习,英语能力会快速提高,但是,如果中文不保持就会退步。借着翻译的机会,他们不但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中文的表达能力。看到孩子们认同的表情,我更觉得这个翻译的项目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我相信这个世界的未来将属于中英文都精通的人们,沟通不仅仅是字面的翻译,而是能够深入文化层面的翻译。

我自己在翻译期间,不但是把书看了好几遍,还买了广播故事,把整个故事反复听了许多遍。我们全家一起听本·卡森的故事,听到某些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就停下来讨论。家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

我发现这本书对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帮助是让我们学习坚持去爱,在困境中不放弃。本·卡森面对人生挑战的忠告是——跃过这些生命中的跨栏,而不是把挑战看成一道越不过去的高墙,因此放弃不前。我又在他母亲的身上看到坚毅执着的母爱,虽然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程度,凭着虔诚的信仰,她却有着睿智的远见,牺牲自己,也不放弃为她的儿子们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她的人生座右铭“我尽力,上帝负责结果”是一种正面心态的“尽人事听天命”。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学历不能决定一切。凭着信心,她用帮佣获得的收入,一手带大了两个优秀的男孩,让他们成为社会的英才。她自己在孩子成长之后也回到学校进修,最后还获得了室内设计的学位。由此而知,作为父母,我们的背景和经济条件都不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借口。只要有心学习,在爱中坚持,以身作则,有智慧的引导你的孩子,他们将来一定能够成为社会的贡献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