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幸存者回忆录(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国)多丽丝·莱辛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擅长以幻想小说讲述人类故事。在她的作品中,《幸存者回忆录》尤为出色,甚至令众多科幻爱好者为之着迷。

小说以精短的篇幅,构筑了一个人类自毁文明后的世界,在这片废墟中,幸存的人们似乎又急不可耐地重演祖先的历史,女主人公看着这个永恒的历史圆环,心中是无言的绝望。此时,在她清冷公寓的一面墙上,敞开了一道缺口,一个神秘的空间在等着她……

那里会有她苦苦等待的答案吗?

内容推荐

世界终于被人类毁灭。中年女人独居于清冷的公寓。一个陌生人出现在客厅,将一个女孩和一只丑陋的狗扔给了她。一天,她公寓的墙竟自动敞开,她走进去,目睹了女孩的过去和一种神奇的空间……

《幸存者回忆录(精)》是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多丽丝·莱辛著名的幻想小说,甚至被科幻迷们列入他们的书单。然而作家自己却说,这是一部“狂妄的梦中自传”。

目录

正文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可在那个时候,由于许多人都离开了城市,住在这些公寓楼里的家庭并不都属于原先这里典型住户所属的那个阶层。几年来,正像穷人遍布他们侵入的街道,空出来的房屋也被擅自占房者占据,住进了单个家庭或多个家庭组成的群体,久而久之,我们都不能明确地说:这是一个工人阶级居住区,这是我们同类的居住区。同样,在这些曾经只住过富人、专业人士和生意人的楼房里,现在居住着穷人家庭或家族。也就是说,公寓、楼房已属于那些有胆量搬进来住的人。在我住的楼房的走廊和门厅里,就像在大街上或市场里那样,你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一位教授、他的妻子和他们的女儿住在走廊另一头与我相似的套间里;我楼上住着一家有许多亲戚和孩子的印度人。我特意提到这两个住户,是因为他们最靠近我,因为我想表示在……开始之前,我并非对墙后面和天花板上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是什么开始之前呢?对此很难表达,因为没有什么可供我准确地描述,没有任何确定的东西……现在我并不是在谈论社会压力和公共事件,我们将它们归纳到作为宾语和主语的“他们”、“它”之类的词语,但我个人的发现在当时却变得如此迫切,对我一直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不能说:“在这样的一天,我知道在墙的后面正过着某种类型的生活。”我甚至都不能说:“是在那年的春天里……”不是这样的,察觉到在离我那么近的地方展开的、我无法看见的别人的生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确实要归入我们用“领悟”这个词进行描述的认识范畴,带有“逐步达到理解”的含义。这样一种渐进过程也许需要好几个星期,好几个月,好几年。当然你能“知道”某些东西,却不能“认识”别人的生活。(你也会知道了,然后忘掉!)回顾过去,我可以确定地说,那面墙背后的别人生活或状态的进展,早在我“领悟”到这一切之前,就在我内心的背阴处存在,那是我先前倾听的内容和倾听的目的。但我无法记下具体的日期或时间。当然这种内心的成见要先于公开的观点,即我之前提到过的,我希望不要把这随便就看作“它”。

即便愚钝如我,我也知道我渐渐要察觉到的、已处于“领悟”边缘的东西,与我周围的实际情况性质不同。不同于我头顶上那些印度人(我想他们来自肯尼亚)活跃、忙碌和温暖的家庭生活,同样不同于我听到的隔壁房间怀特教授和他家人的生活——他家厨房与我家的只隔一面墙。尽管那是一面厚墙,但两边都能听得真切。

没等我“领悟”,没等我去弄个明白,我客厅墙背后就有异样发生——这个事实变得显而易见,因为客厅外面是一条走廊。准确地说,我不可能听到多少东西。来自走廊的声音,即便是经常有人走动的走廊,声音也都是有限的。总是从一个地方开始,然后转到另一个地方:人们单独、成对、成群地从走廊里走过,有时说话,有时不说话。这条走廊通向大楼的前厅,先经过我家的门,然后是怀特家的门,接着绕到大楼底层东边的公寓。沿着走廊行走的有教授、他的家人和他家的来客、我自己和我的来客,还有东边两个住家和他们的来客。因此,走廊里总是有人走动。隔着坚固的墙,你常常辨认得出那些脚步声和说话声,我会对自己说:“这肯定是教授吧?他今天可是够早的。”或者“听动静像是珍妮特放学了。”

还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时刻,我竟然容忍了在那面墙背后存在一个房间的想法,也许不止存在一个房间,甚至是一套房子,它或它们与走廊占据同一个空间,与走廊相重叠。那个时候,我几乎已确信自己要离开这城市了,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对听到的声音非常敏感,我还强烈意识到自己早就知道那种异常情况的存在。至于离开这个城市,当然每个人都一直有这种感觉。感觉到我们必须离开的,并非只有我一人。这个例子可以用来说明我前面说过的话:一个想法同时进入每个人的内心,而且当局的干预完全无效。也就是说,这并非由权威人士公开宣布,也不是来自公共讲堂、报纸、电台或电视。上帝知道各种消息,言论仍在不断地发布出来——但民众不接受这些东西,而是接受那种另类信息。总的来看,人们倾向于忽视当局的言论,不,这个说法不完全对。公开的信息依旧引起人们讨论、争吵和抱怨,但公开的信息拥有的是另一种影响力。假如我说公开的信息差不多被当成一种消遣?不,这么说也不准确。人们不按他们听到的做,问题就在这儿——他们不按听到的做,除非当局强迫。但这种另类信息没人知道来自何方,这消息“流传着”,大家都付诸行动。举个例子,在官方宣布实行某种基本食品配给制之前几个星期,我在大楼前厅撞见梅塔先生和他妻子,这老两口都当爷爷奶奶了,他们正合力把一口袋土豆拖进门。我也屯了不少土豆。我们点头微笑,互相恭维彼此的预见。类似的情况还有:我记得自己和怀特夫人在主门前平坦的路面上互问早安。她相当不经意地说:“咱们没必要留太久的东西。”而我的回答是:“还有几个月吧,不过我同意我们该作点准备了。”我们谈论的是大家都在谈论的,即我们得离开这个城市。没有任何公开的提示说人们应该离开。在这一点上,市政部门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个城市正在变空。可能在前面提到了,其他征兆也好,别的短暂现象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变得无足轻重了。

促使人们离开的理由不是单一的。我们得知南方和东方的各种公共服务已经停止,而且这种事态正在向我们蔓延。我们得知人们都已离开国家的那些地区,只留下成群结伙的人。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靠自己能找到的食物生活,诸如留在地里未收割的庄稼,以及各种设施停止运转之前逃脱了屠宰的动物。这些团伙或帮派刚开始并没有对少数不愿离开的居民施以特别的暴力和伤害。正像新闻广播所说,他们甚至与执法、治安人员合作。后来,食物变得更加匮乏,而且一旦有危险临近,便会立即引起人们逃亡。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团伙就会变得很危险。当他们穿越我们城市的郊区时,人们便往城里涌,避开他们可能经过的地方。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几个月了。警告先是来自谣传,然后通过新闻渠道,说那些团伙在迁移中通过某个地区,那里的居民都紧锁房门躲在家里,直到危险过去;还说新的团伙正在接近这个或那个地带,那里的人们被忠告要照顾好自己的生命财产:而另一个以前很危险的区域,现在又安全了——诸如此类的警告成了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P4-7

后记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一),英国女作家,被誉为英国文坛的常青树。她出生时父亲是驻伊朗的英国陆军上尉,后来全家迁居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青年时代她参加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加入共产党。她在经历了两次婚姻挫折后于1949年定居伦敦,目前居住在伦敦北部。她赞同不愉快的童年造就小说作家的说法,因为她自己的童年就是痛苦多于快乐。作为小说家,她擅长描写自主女性的奋斗和衡量几代左派人物之间的鸿沟。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出版于1949年。她最有影响的小说有:《金色笔记》(The Golden Notebook)、《幸存者回忆录》(The Memoirs of a Survivor)、《天黑前的夏天》(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和长篇系列小说《暴力的儿女们》(Children of Violence),均己稳居西方现代小说经典作品的行列。她曾获得大卫.科恩英国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加泰罗尼亚国际奖和S.T.杜邦金笔奖等荣誉。她荣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时已年近九十,获奖原因是这位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主义、激情和想象力审视了一个分裂的文明”。

《幸存者回忆录》是多丽丝·莱辛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幻想小说中最出色的一部,可以说是一部现实主义手法的幻想小说。从书名看,它必定是关于灾难的,是对一场无法逃避的灾难局部场景的主观描述。小说1974年问世,出版后大获评论界好评,认为它手法新颖,虽以女性为叙述者和主人公,却是一部超越女性主义基本主题的惊世杰作。作者把这部小说题献给她的儿子彼得。根据《幸存者回忆录》改编的同名电影于1981年9月在英国上映,该片由戴维·格拉德维尔(David Gladwell)导演,朱丽.克里斯蒂(Julie Christie)主演。

这是很多年以后发生在将来的事情:某种波及全国甚至世界的大灾难降临人间,城市生活陷入瘫痪,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失灵,食品供应日趋短缺。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幸存下来的中年妇女,她的观察范围仅限于自己住的公寓、这座公寓大楼、窗外的人行道和邻近的社区,字里行间充分呈现了偶尔的惊心动魄,但更多时候是死寂、无望和令人窒息的灾难图景。城市管理机构和司法机构继续存在却无所作为,成群结伙的市民迁移到乡村或遥远的地方,互助团体创立了但寿命不长,为非作歹的孩子帮在早已了无生气的街头流窜……故事的开始颇具荒诞性:一个陌生男人带着一个女孩出现在“我”的家里,他留下这孩子要“我”照看。这个女孩——艾米莉和她的宠物狗——雨果便占据了故事的中心。小说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同样有生命力的幻想元素——公寓客厅那面时常对“我”自动开启、显现奇异景象的墙。处于青春期、无所畏惧的艾米莉逐渐融入了以帮派、群落为特征的街头生活,她爱上了青年领袖杰拉尔德,并在他组建的帮派群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雨果这条丑陋的黄皮狗不可避免地遭到冷落,但仍固执地守候着主人。那面墙背后的场景往往与艾米莉有关,似乎是她早年经历的重演。尽管艾米莉与杰拉尔德的关系几经波折,可他们苦心经营的“公社”在那个非常时期自有其令该地区市民向往的地方。但极具毁灭性的因素出现了——杰拉尔德固执地要将一帮曾经寄居在地铁下的孩子拉入自己的帮派,却又无力用纪律或行为规则来约束他们。杰拉尔德和艾米莉的“大家庭”瓦解了,已经建设好的一切都被这些野蛮孩子无情地捣毁。甚至到了最后,连杰拉尔德都成了他们攻击甚至谋害的对象。这时读者迎来了小说的结局:又是那面墙的自动开启,在一个幻想世界彻底毁灭的当口,及时带走了艾米莉和雨果,把姑娘和她的狗引入了另一个美好的幻想世界。

《幸存者回忆录》被公认为预言式的作品,那它究竟预言了什么呢?是预言人类文明的脆弱,在遭遇大灾难的非常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都将无可挽救地回到野蛮时代;还是借灾难场景呼吁持久的忠诚、爱和责任感的重要性?抑或是揭示我们的社会组织和系统并不能像它通常承诺的那样,能真正确保公民个人安全稳定的生活?甚至是预言了现代城市化的末日图景,以及在不可逃脱的命运面前个人的渺小与无奈?在这个问题上,也许给这部小说下定论会影响读者自由、自主地欣赏。有如许多现代经典小说那样,《幸存者回忆录》并不只有单一的寓意,更不是政治和社会学概念的图解。作品的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于读者个人在阅读过程获得的感受之中。读这部小说是一次对灾难的深度体验,是一次对人性的凝神沉思。

本书根据英国弗拉明戈出版公司1995年版本译出。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谜团始终在我脑海里飘忽徘徊。诸如:作者把墙背后的世界或场景划分为两个地带,是否也有现实世界存在类似划分的寓意?青春期叛逆的艾米莉以及她的童年生活在多大程度上带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小说中生存能力最强,同时也最野蛮凶狠的为何是一帮不满十岁的孩子?最后在墙背后的世界里获得拯救的为何只有艾米莉和忠实的狗雨果?乱世英雄杰拉尔德最终成为失败者,并在最后一刻失去了被拯救的机会,作者预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轨迹或自然法则?好在作为译者,而不是多丽丝.莱辛作品的研究者,我无须勉强去充当这部吸引人的小说的阐释者。这样的谜团也许就是文学大师提供给人的精神食粮,留给每个读者独自去琢磨、品味和领悟。我愿意以普通读者的身份重读或在心里重温这个作品。作为读者是幸福的,自由的,因为在谜团中探索正是文学阅读的趣味所在。

朱子仪

书评(媒体评论)

多丽丝·莱辛最深刻的预言小说。

——《芝加哥论坛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