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不需打听,就能明白这工业区取名“白金”的来历:在白樟、白中、金沙三镇中各取一字,就是白金,以寄寓工业区发展的辉煌前景和耀眼未来。
发展经济追求财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闽清县自然也不例外,这当然是白金工业区创办的主旨,也是福州市委市政府在第二轮创业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
目前,园区有浩通管业、新百纳(大连电瓷)、坂东箱包、联合电工电瓷、金华龙饲料、创鑫物流、陶瓷科技孵化器、天和致远电气、欣弘机电等65个项目落地动建,总投资约51亿元。整个工业园区建成后可人驻企业上百家,年产值可达500亿元以上,成为闽清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确定采访选题后,闽清县招商办向我推荐了三家企业和三个人:浩通管业董事长陆修威、欣弘机电总经理翁福财、金华龙饲料总经理邓维玮。当天下午我前往这三家企业采访时,陆修威和翁福财都不在厂里,似乎是远在广州秋季国际交易展览会上赶不回来;而年轻干练的邓维玮尽管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但给我的名片上,标明的是“总经理助理”。他说,他们华龙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是郭庆,华龙集团董事长是曾丽莉。我打趣说:助理好啊,我曾当过十年的助理,知道能当助理的都是会干活、好说话的人物啊!
浩通管业董事长陆修威虽不在厂里,可我对该公司的采访却非常成功。
在公司新近竣工并启用的办公大楼小会议室落座,公司总经理曹秋月(陆修威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我。
曹秋月像她的名字一样长得清秀可人。她不说年龄,我自然也不好问。但她介绍她的夫君陆修威是1975年生人,估计她比他略少两岁吧!他俩都是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人,小时相互并不认识。陆修威出生于普通农家,高中毕业考人台州工程学院就读于土木工程专业(大专),学成后,他选择学木工当木匠。当1997年曹秋月认识他时,他已是内蒙古满洲里一家家具厂的小老板喽!
那一年,二十出头的曹秋月在江西宜春开了一家窗帘店,生意收获颇丰就是婚姻没着落,她心里不急家里老人急啊!于是,经过朋友的介绍,她买了机票只身飞赴东北边城满洲里,在暮春四月的冰天雪地里见到1.75米的胖子陆修威。虽然满洲里的恶劣气候给曹姑娘极其恶劣的印象,她感觉自己的鼻子仿佛冻得毫无感觉了,但冰雪背景下的小伙子给她很好的印象:1.75米的个头,195斤的体重,虽然胖,但很壮硕,精力超旺盛,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埋头苦干,正处于那种创业的最佳状态。
虽然人家还没有表态,曹秋月却俨然以女主人自居了。她对他说:“咱们回南方吧!这个地方再多的钱咱也不赚啦!”
陆修威显然被她的气势和真挚感染了,他问:“回去,往哪里去呢?老家没有我们的落脚地啊!”
曹秋月:“我们去福建吧!我舅舅去福建旅游了一次,就在福州台江做生意,福建与浙江气候差不多。那里的天空比较蓝,空气好,赚了钱人可以多活几年吧!”
1998年春节他们回台州老家结婚。婚后夫妻俩来到福州打拼,并把家安在了闽江二桥南岸的仓山。几年后当他们有能力办厂时,福州近郊早已无地可供了。
那时只有郊县闽侯的土地不那么热,且福银高速公路刚刚建成。于是,他们选择在高速公路闽侯互通口租地50亩,创办了浩通管业公司,就是现在闽清白金工业区福建浩通管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
由于选对了产品,公司在闽侯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了辐射全国主要城市的营销网络,产品供不应求。P1-2
《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的采风创作活动起始于2007年4月走进安溪县。我有机会参与这一持续时间最长参加人次最多的盛事,缘起于更早的2005年夏天。
当年7月,福建省文联组织一批老文艺家和地市文联领导赴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考察和交流,担任领队的何少川同志那时还是全国政协侨港台委副主任,因而三省区接待我们的,除了文联,主要是政协。接待规格高,气氛热烈,一路喝了不少酒。地市文联主席中,我那时年轻,因而敢于大口喝白酒,想来给何少川同志留下了印象。另外,我送了他一本刚刚出版的报告文学集《朗县报告》。
回闽后,他组织撰写《海峡西岸经济区巡礼》大型报告文学,我负责莆田市部分。与别的地市不同,我独自完成了二万字的写作后,在莆田市委几位领导的支持下,组织了莆田市重点项目和重大成就的采风创作活动,结集成《港城崛起》一书。书印出后,我第一时间就给他寄去。这其中既有受他启迪,向他汇报成绩,也多少有点显耀的意思。
正是这一背景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次组织走进安溪,时任福建省作协秘书长朱谷忠老师通知我参加,特别说明是何书记点名要我的。并半开玩笑地说:“你可是钦点作家啊!”
在走进团队中,我还是相对年轻。资历较浅,因而往往被要求写行业和企业家。大家都认为写报告文学是啃硬骨头,写散文比较轻松。其实未必。写风景名胜的散文写的是古人,都被前人写了无数遍,要写出新意其实是很难的;而写行业和企业家的报告文学主体就是写人,且绝大部分是活人,这就可以充分发挥你的创作力把活人写得更活。即使他不与你见面也不要紧,总有别人可以介绍他的信息——任何活人都比古人信息丰富啊!
我已写过一百位企业老板。从当初的养鸡万元户到眼前的百亿大亨。最大的感触是:他们各种各样的表情后面,都有一颗敏感而柔软的心呵!他们也是普通人!当今社会仇富心理像华北上空的霾挥之不去,这不能归咎于有钱人。当我坐在他们对面,简单的对话之后,那双机敏的眼睛忽闪了几下,就什么话都对你讲了。这些话在各种媒体、书籍和会场上肯定是听不到的——讲的都是心里话。握手告别时,我往往会对他说:“您放心吧!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我会掌握的。我可是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喽!”
我对他们的总体评价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大于其他人群。他们竭尽心智、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做好企业,不仅是为自己和家人,同时也为了员工。每个企业从几十人、几百人到上万人,那千家万户的生计都与企业的兴衰休戚与共呵!因而,企业家是最有责任感的一群人。这也许就是这本书存在的价值。
有责任感的人是可爱的。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全然女士一路走来,多少繁琐的事都一个人做了,似乎从未见她出过差错或发过脾气,简直是个奇迹;丛书的两位责编陈月生薛瑜婷老师,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编校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郑国贤
2016年元月13日于 荔园
这套“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反映的都是有关福建的题材,大部分篇章是作者从《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中选取编辑而成的。
《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是一套反映八闽大地县域(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的纪实文学集。自2007年春安溪有关方面邀请采风创作起,至今已应邀走进近50个县(市、区),连同其他几部专集,出版了50多册集子。这套丛书作品都是作者深入基层创作的,体例统一,布局合理,内容全面,特色突出,文化味浓,可读性强,得到普遍欢迎。丛书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编写。写作和编撰过程中,得到各地党政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八年多来,在采风和编纂丛书过程中,共有14()O多人次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参加,是福建省史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采风创作活动。作者老中青结合,有名老作家,也有初涉文坛的文学爱好者,有来自省里的,也有市、县的。到目前为止共创作了1100多万字作品,为福建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财富,为建设先进文化和培养文学新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展示福建风貌,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决定,拟选取撰写丛书作品数量较多的作者,分期分批出版个人专辑,汇编《“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专辑每册字数在20万字左右。收入专辑的文章主要选自“走进丛书”,以及撰写福建内容的纪实文学作品。第一辑出12册,第二辑出7册,以后视情况将继续出版。
这套“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纪实文学丛书,反映的都是有关福建的题材,大部分篇章是作者从《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中选取编辑而成的。
这本由郑国贤著的《追逐太阳》是其中一册,收录了《用什么命名这片海湾》、《鸡鸣三省人在旅途》、《海之路》等作品。
这套“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作品都是作者深入基层创作的,体例统一,布局合理,内容全面,特色突出,文化味浓,可读性强,得到普遍欢迎。
收入专辑的文章主要选自“走进丛书”,以及撰写福建内容的纪实文学作品。
这本由郑国贤著的《追逐太阳》是其中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