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写组编写的这本《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之一。该书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劳动模范王崇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用栩栩如生的多格漫画呈现了他的成长历程。这本书的出版,可以促动更多的劳动者了解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争做有力量、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劳模精神熠熠发光,永久传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编写组编写的这本《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之一。该书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劳动模范王崇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用栩栩如生的多格漫画呈现了他的成长历程。这本书的出版,可以促动更多的劳动者了解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争做有力量、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劳模精神熠熠发光,永久传递。 内容推荐 本书编写组编写的这本《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王崇伦的生平事迹。王崇伦,男,辽宁辽阳人。在鞍钢工作期间,他将青春化作十足的干劲和创新的动力,默默奉献了近30年。解放初期,他研制出了可以加工40多种零件的“万能工具胎”,并通过不断地攻关夺隘,将效率提高到原来的6至7倍,仅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工作任务。他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 目录 1.丧父失兄 独挑重担 2.锐意革新 只争朝夕 3.献言建策 攻坚克难 4.临危受命 不负重托 5.废寝忘食 缔造奇迹 6.救助老人 情牵群众 7.以小见大 一心为民 8.呕心沥血 奋斗毕生 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王崇伦,1927年7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沙河区北头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共有六口人,耕地少得可怜。为了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父亲王殿英决定开垦祖坟周围的荒地。 为了早日开垦出可以耕种的田地,每天天刚蒙蒙亮,王殿英就牵着借来的老黄牛,扛着犁下地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王殿英总算开垦出三亩薄田,勉强维持全家人半饥半饱的生活状态。 自从家里有田可以耕种后,小崇伦就常常跟着父亲下地干活。由于田地就在祖坟旁,有时候坟头会飞来啄食的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王崇伦刚开始时非常害怕,坟边稍有动静,他心里就会“咯噔”一下,倒吸一口凉气,完全不敢靠近。慢慢地,时间长了,他也就习惯了。有时候,干活累了就在田埂上睡去,醒来才发现自己竟睡在祖坟旁。 王崇伦的童年虽然辛苦,但全家人生活在一起,对他来说,也是一段难得的幸福时光。 王崇伦在四个孩子中排老二,有一个哥哥,还有两个妹妹。他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小就乖巧懂事,帮着妈妈照顾妹妹。除了家里的农活,王崇伦一家有时也会找些其他活干。哥哥早年便出去做苦工,因为工头是个日本人,他拿回家里的钱也很少,有时甚至拿不到工钱还要白白挨饿。 迫于生计,王崇伦从懂事起就带着两个妹妹跟随母亲到铁路边捡煤渣。铁路旁边十分危险,两个妹妹还小,王崇伦便边照看妹妹,边捡煤渣。那些煤渣都是从路过的火车上颠落下来的,本来就不多,捡煤渣的穷苦人却很多。为了多捡一点煤渣,王崇伦常常要沿着铁道走好几里路。捡来的煤渣需要拿去卖钱维持生计,但并不是每天都能捡到煤渣,所以,王崇伦还要时常和母亲到村外挖野菜。一整天可以挖小半筐,这样当天的晚饭起码有着落了。 清苦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但是坚强乐观的王崇伦从来也没有叫过苦喊过累。 1937年,由于长期食不果腹,再加上身体一直都不好,身患重病的父亲因无钱医治而去世了,这对王崇伦一家来说,仿佛晴天霹雳。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陷入了更深的困境,母亲日夜以泪洗面,年幼的妹妹只知道哭闹着喊饿。眼前的一切,让10岁的王崇伦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就在一家人还沉浸在失去父亲的痛苦之中时,又一个噩耗传来:在日本工头处做苦工的哥哥王崇玉因劳动强度过大,不堪重负,在搬运重物时活活累死了。日本工头把哥哥的工钱扣下,留给王崇伦一家的只有冰冷的遗体。 为厂安葬父亲和哥哥,家中被迫卖掉了仅有的3亩地。哥哥去世后,母亲承受着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双重痛苦,身体越来越差。两个年幼的妹妹还不懂事,更没有能力照顾自己。顷刻间,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王崇伦身上。 为生活所迫,王崇伦14岁那年与同窗好友鲍峰昕一起进入曰本工厂鞍山满洲神钢厂做苦工。在这里,工头是日本人,中国工人只有牛马一样的“待遇”,动作稍微慢一些就会被鞭打,有时甚至被抽得血肉模糊,经常有工人惨死在工头的黑手之下,甚是可怜。 日本人对待正式工人的态度尚且如此,对待学徒的态度就更加恶劣了。当时,作为学徒工,王崇伦强忍着日本人的欺压工作,以谋得少得可怜的工钱补贴家用。 日本人对机床技术严加保密,开动机床时把徒工都支走,不给他们任何学艺的机会。即便如此,王崇伦也总是想找机会学点技术。 一次,王崇伦躲在工具箱背后偷看操作要领,不巧被日本工头发现,拎住他的衣领一把把他揪起来。瘦弱的王崇伦被拳打脚踢一通,完全动弹不了。更让人气愤的是,那个工头仍不肯罢休,二话不说拉过王崇伦的右手就按在机台上,然后抄起一把锋利的板锉狠命地砸下去。顿时,王崇伦的右手鲜血直流…… P2-8 序言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一个国家与民族能否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持永远进取的活力,实现中国梦的这一伟大目标,归根结底,要树立一种实干为荣、劳动为美的精神。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作,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革命战争年代里,他们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在广大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他们在铸就梦想的道路上,活出了精彩的人生。他们用勤恳踏实的操守和甘于奉献的品德,为生命价值树立起标杆。他们是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也是勤奋劳动的模范,更是增进团结的模范。 “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重点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劳动模范,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用栩栩如生的多格漫画呈现劳模的成长历程。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陆续出版,促动更多的劳动者了解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争做有力量、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劳模精神熠熠发光,永久传递。 后记 在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之际,“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第一辑)终于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马恒昌、王进喜、王崇伦、邓稼先、吴运铎、时传祥、张秉贵、孟泰、赵梦桃、蒋筑英——这些闪光的名字和感人的事迹,犹如群星闪烁,照耀着中华大地。 中国工人出版社历来重视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的宣传,先后出版了《把一切献给党》《金牌工人许振超》《深山信使王顺友》和郭明义自传《幸福就这么简单》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书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此次集中力量编辑出版“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旨在进一步挖掘劳动模范所蕴含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 “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编写历时长久,参与人员众多,李旭琴、王旭东、李祥、曾娅平、赵瑞楠、张晴、刘娇、彭丽君、胡宇、裴丛波、李强、冯潇、刘建广、张刘玉、牛丽丽、彭插三、建晓东、程丹凤、刘文波、董珊珊、孙玉等做了大量工作。对于每个故事的撰写、每个细节的核实、每个画面的设计,相关人员都反复推敲,仔细求证,以臻完善。尽管如此,本书依然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待再版时予以修订。 本书编写组 2015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