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麦琪的礼物(青少年彩绘版)/春雨经典中外文学精品廊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美)欧·亨利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欧·亨利著的《麦琪的礼物(青少年彩绘版)》采用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现小人物的复杂情感,为我们呈现了大变动时期五彩斑斓的美国社会现实。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读本,这都是一部不可多得好书。

内容推荐

欧·亨利著、杨靖译的《麦琪的礼物(青少年彩绘版)》讲述的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他们的生活贫穷,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男主人公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女主人公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男主人公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女主人公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女主人公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男主人公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

目录

普通人的泪与笑——走进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世界

中外名家眼中的欧·亨利和其短篇小说

麦琪的礼物

最后一片叶子

重新做人

命运之路

二十年后

公主和美洲狮

灵魂与摩天大楼

财神与爱神

虎口拔牙

一千美元

警察与赞美诗

爱的牺牲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

埋着的宝藏

双料骗子

搅乱世界之手

心与手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精密的婚姻科学

菜单上的春天

天窗房

婚姻手册

钟摆

慈善数学讲座

幽默家的告白

催眠师杰夫·彼得斯

牵线木偶

我们选择的道路

名言大观

试读章节

麦琪的礼物

一美元八十七美分。一共就这么多,其中六十美分还是用零钱凑出来的。这些零钱是每次跟杂货商和菜农还有肉贩子讨价还价——直到一方因这种斤斤计较的交易所表现出的吝啬而面红耳赤——一分两分地省下来的。黛拉数了三遍,都是一美元八十七美分,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

除了扑倒在那张破旧的小沙发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法了。于是黛拉就这样做了,同时心里不禁感慨:人生就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其中抽噎占主要地位。

趁着这间屋子的女主人从人生的第一阶段逐渐平静过渡到第二阶段,我们来瞧一瞧这个家吧。一套带家具的公寓,每周租金八美元。虽然并没有到无法形容的程度,但是它确实也离贫民窟不远了,甚至要小心别让警局抓捕乞丐的小队发现。楼下的门廊里有一个从来都没有信件投递的信箱,以及一个没有活人的手指会去触按的电铃。那里还贴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先生”。“迪林厄姆”这几个字是主人以前生活富裕时期一时兴起加上去的,那时他每周能挣三十美元。如今,在收入缩水到二十美元的时候,“迪林厄姆”这几个字看起来模糊不清了,好像它们在认真考虑要不要把自己缩短成谦逊低调的“迪”字。但是,每当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先生回到家,来到他楼上的公寓时,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夫人——就是已经介绍给各位的黛拉——都会喊他“吉姆”,并且热情地拥抱他,这都是极好的。

黛拉哭够了,往脸颊上抹了点粉。她站在窗边,无精打采地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猫正行走在灰色的篱笆上。明天就是圣诞节了,而她只有一美元八十七美分来为吉姆买礼物。这几个月里,她已经尽可能地省下了每一分钱,却只得到这个结果。每周二十美元实在不够用,花销比她预算的要多,而且还总是如此。只有一美元八十七美分来为吉姆买礼物——她的吉姆。她花费了许多幸福的时光计划着为他买一件好东西——一件精致的、珍贵的、贵重的礼物——一件稍微配得上被吉姆拥有的东西。

房间的两扇窗户中间有一面穿衣镜。也许你见过每周八美金的公寓里的穿衣镜吧。一个非常瘦小而灵活的人,通过观察自己一连串纵向细长的影像,才能对自己的长相得到一个大致准确的概念。黛拉身材苗条,已经精通了这门艺术。

突然,她从窗口急转过身,站在镜子前。她的眼睛晶莹闪亮,但是不到二十秒,她的脸颊就失去了光彩。她迅速地把头发散开,让头发完全披下来。

话说,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夫妇拥有两件使他们都非常骄傲的东西。一件是吉姆的金表,那曾经是他父亲和祖父的怀表;另一件则是黛拉的秀发。如果示巴女王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黛拉总有一天会把头发散在窗外晾干,只为了使女王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如果所罗门国王是大楼的门卫且他把自己所有的宝藏都堆在地下室,吉姆在每次经过的时候肯定会拿出金表,只为看到国王因嫉妒而吹胡子瞪眼。

而现在,黛拉的秀发披在她的周围,如棕色瀑布般荡起涟漪,闪耀着光芒。长发垂至膝下,几乎像是她的一件长袍。接着,她紧张而又迅速地把头发梳起来。她踌躇了一分钟,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一两滴眼泪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她穿上棕色旧夹克,戴上棕色旧帽子,眼中还含着晶莹的泪花的她裙摆一转,冲出房门,奔下楼梯,来到街上。

她走到一块写着“索夫罗涅夫人——经营各式头发商品”的招牌旁停了下来。黛拉奔上楼,喘着气让自己镇定下来。

店主夫人体型肥大,皮肤苍白,冷若冰霜,看起来和“索夫罗涅”这个名字一点也不配。

“你要买我的头发吗?”黛拉问道。

“我收购头发,”夫人说,“把你的帽子拿下来,让我看看你的头发是什么样子。”

棕色的瀑布一泻而下。

“二十美元。”夫人一边说,一边用手熟练地托起一把秀发。

“快把钱给我。”黛拉说。

嗬,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就像长了玫瑰色的翅膀,飞掠而过。忘了我这不恰当的比喻吧——她为吉姆的礼物寻遍了各家商铺。P1-3

序言

普通人的泪与笑——走进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世界

如果你没时间或是没耐心研读砖头厚的长篇小说,那么欧·亨利(O.Henry)的短篇小说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一八六二年九月十一日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一个名为格林斯波罗的小镇。开始专职小说创作之前,他入行的职业甚多——十五岁即子承父业,在父亲的药房里当学徒。二十岁时,因健康问题,他干脆去了德克萨斯的一个农场放牧。二十二岁之后,他先后当过会计、土地办事员、新闻记者和奥斯汀银行出纳员。在这期间,他还创办过文学刊物,并在日报上发表幽默小说和趣闻逸事,算是小试牛刀。

欧·亨利人生的转折点出现在他三十四岁那年。那年,他所任职的奥斯汀银行指控他盗用资金,他只好一口气逃到洪都拉斯躲避审查。一年后,他潜逃回家探望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判处五年徒刑。由于狱中改造良好,他在三十九岁时终于重获自由,来到纽约,洗心革面,专门从事小说创作。随着大量短篇小说出版并连续问鼎文坛各种奖项,欧·亨利一跃成为众人仰慕的知名作家,意气风发地走向他人生的巅峰。

但令人惋惜的是,成名之后的欧·亨利自我膨胀得相当厉害,缺乏自律,生活很不检点。他好酒贪杯,挥霍无度,被迫靠拼命写作来偿还债务,而写作的劳累与无节制的放纵生活又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四十五岁的欧·亨利再婚,但第二次婚姻依旧没能给他带来幸福。一九一零年六月五日,年仅四十八岁的欧·亨利因肝硬化与世长辞,美国文坛的一颗巨星由此陨落。

如果说文学是现实的反映,那么文学家便是时代忠实的记录者。作为美国“镀金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众所周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美国经历南北战争(1861~1865)后发展的黄金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一片欣欣向荣。包括初登文坛的欧·亨利在内的年轻作家无不受到民主自由的理想感召,文学创作中也弥漫着一种乐观开朗和热情奔放的情绪。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可怕的经济危机摧毁了一切,社会矛盾突出,人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与此同时,一批出身于社会底层的草根作家开始从各个角度揭露社会的消极和阴暗面,着眼于普通市民的喜怒哀乐和利益诉求,为他们代言。欧·亨利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成为与文学大师莫泊桑和契诃夫相提并论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家,尤其受美国读者的青睐,被美国人亲切地称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有何魔力在美国能受到一代代读者久久不息的追捧?

在译者看来,通俗易懂一定是首要原因:欧·亨利着力描摹的都是市井之间寻常可见的世态人情,都是喜忧参半的普通人的笑与泪,而且始终带有粗犷、浓烈的美国风味。或许正因为欧·亨利一生坎坷,大部分时间穷困潦倒,常与社会底层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他才能深入了解美国普通人的思想感情,从中选取平凡的写作素材,并挖掘主题,使作品更具道德同情与人文关怀。欧·亨利曾将一个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为主的集子题名为《四百万》,因为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组成纽约社会基础的是位于金字塔顶尖的四百个“上流人物”,只有他们才举足轻重;小说家却认为应当受到关注的不是四百个财大气粗的资本家,而是四百万普普通通的纽约市民。由于欧·亨利始终坚持以城市市民与普通读者为对象,从故事的取材立意到语言风格都能做到细致入微、雅俗共赏,由此也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作为“美国的莫泊桑”的经典地位。

而谈到欧·亨利最被世人熟知、最具创造性的文学成就,那一定是他对短篇小说结尾的处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他擅长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通过铺垫烘托氛围并展示冲突和矛盾,最后在结尾处像传统相声演员一样抖出包袱,造成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禁不住拍案叫绝: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正因为他的小说描写人物众多,富有生活情趣,结局又出人意料,故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为更好地说明这一特点,以下仅以一例与读者简单分享,以免剧透,更多精彩尽在书中,需诸君细细品读。

在《最后一片叶子》中,老画家一直要画一幅传世之作,面对邻居请求时显得冷漠无比,甚至让人讨厌: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然后,当年轻的女艺术家卧病在床,数着落叶等待即将到来的死亡时,一夜风雨过后仍然挺立的枯叶让她重燃了堡活的希望,并逐渐开始康复。原本大家以为这是个普通的医学案例,女主人公三言两语的解说却让剧情陡然翻转:那片救人的枯叶就是令人讨厌的老画家半夜冒着风雨画上去的,而在完成这幅传世之作后,老画家却因感染了肺结核而去世。突然之间,原先充满寒意的社会关系变得暖暖的,让人感动。老画家通过一个画上去的枯叶完成了生命与希望的传承,这幅画更是无愧于小说一开始提到的传世之画——当然是艺术家用生命绘就的不朽画卷。

要想充分领略欧·亨利小说的文采和意趣,当然不能只取一瓢饮。那么如何阅读才能把握这部名著的精髓?译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欧·亨利的小说题材包罗万象,寓意十足。无论是大都市中的市井小民,还是西部的牛仔矿工、强盗骗子,一个个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如《公主与美洲狮》讲述的是发生在西部草原的“英雄救美”的故事。它以一向外表柔弱的“公主”在紧要关头亲手击毙凶猛的美洲狮为例,说明男人在恋爱时使用的小花样未必不是自以为是,而女孩子也并不是一味被动坐等对方追求;她们对男人的小手段了然于胸,却只是不动声色地主导着进展,其实她们自己往往才是这场游戏的真正操纵者,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本书中,这类形象生动而富有寓意的故事还包括《命运之路》等。

读欧·亨利的小说,当然还应该特别关注欧·亨利所擅长的讽刺幽默的创作手法。由于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等社会现象感同身受,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借用了反讽与夸张的戏剧性的写作手法,对社会的丑恶阴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嘲讽。如《催眠师杰夫·彼得斯》讲述杰夫·彼得斯与安迪·塔克两个天才骗子联手在当地镇长班克斯面前成功上演一出“戏中戏”,并设法骗到一笔钱用作他们“生意”本金的故事。在故事结尾,当读者以为主人公杰夫·彼得被镇长设下的陷阱抓获时,却意外地发现逮捕他的警官竟是他的同伙安迪·塔克!自作聪明的镇长最终没有看穿这出“计中计”,反而被这两个骗子骗走了两百五十美元。在这里,白以为是而实际上却很愚蠢的官员与诡计多端的骗子一样受到了无情的嘲讽与鞭挞。其他如在《牵线木偶》《慈善数学讲座》《双料骗子》等故事中,欧.亨利也采用这种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的表现手法讽刺和批判当时的社会不公现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此之外,欧·亨利还被誉为“美国市民小说的鼻祖”,这和他使用的语言有关:市井人物言语,未经雕饰,读起来毫不费力,通俗易懂,真正做到了大俗即大雅。当然了,他的短篇小说也存在一定缺点,如作品中对话太多,风景景物描写却很少,而且都是点到为止;故事往往缺乏历史背景和哲学思考,很少有作者的自我反省;甚至连许多“欧·亨利式的结尾,,也明显是刻意为之,创作手法千篇一律——这些也都是我们阅读时不得不加以留意的地方。

还等什么呢?快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普通人”的世界吧!

书评(媒体评论)

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来塑造角色,而且创造了悬念突变的“欧·亨利式结尾”,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刘芳

欧·亨利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卓越的艺术天才使他的小说不仅内容多彩多姿,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

——刘宝玲

欧·亨利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被称为“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的奠基人”。

——刘洋

美国作家欧·亨利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独特的艺术技巧,不仅从普通生活中选取平凡素材,以小见大,从平常事件中开掘主题,反映出不平常的社会意义。

——李鸿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以其出人意料的精妙结局而著称,而欧式小说结尾的魅力又与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密不可分。

——高伟丽

那是从他(欧·亨利)所经历的生活得来的果实,正如母亲的怀胎一样。

——[俄]列夫·托尔斯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