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杂侃杂拾(何满子杂文精选)(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满子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

何满子所著《杂侃杂拾(何满子杂文精选)(精)》系精心选编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杂文作家的精品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代表性作者为纬,突出思想性、文学性、史料性,全面展示建国后特别是新时期杂文创作的整体风貌,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可为后人留下一份可资信任和检索的翔实资料。

内容推荐

何满子所著《杂侃杂拾(何满子杂文精选)(精)》选取何满子80余篇杂文结集出版,文章多为对社会现实与文化的感触,十分具有深度和针砭时弊,反思批判的人文情怀,读来使人深思。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朱铁志

“一阔脸就变”古今谈

语言的魔法的衰变

“样板戏”感旧

七十古稀今不稀

超级风派阮大铖之死

曹操的脸谱

戏改臆说(上)

戏改臆说(下)

精练的愚蠢

在市场经济面前

不知从何说起

“由他去吧!”

呼唤独立思考

精神空虚和艺术的两极分化

说悲剧人物

绸缪身后名说

变色龙赞有序

风赋并序

鹦鹉无罪

意识流交代

人间风习碎片

共青城谒耀邦陵园

大家马儿大家骑

中西格物之异

如果我是我

棍铭并序

乌鸦赶走夜莺

不如意的如意果

罪魁是不公平竞争

懦夫不认错

宽容骑士

立此存照

万俟卨与犹大

建议写一部告密史

想起了《假如我是真的》

上帝服输

读石西民书忆往

动物寓言三则

见闻偶拾

从《乱翻书》谈杂文的用古

自作多情

读《老人的胡闹》

读一则文讯

文场风习抉髓

谈批评不景气

圈儿的魔力

我是共和国的晴雨表

“还我头来”二十年

官本位和权力挪用

世情短文四篇

原罪加原贱

宜粗不宜细

吟味“透明”

自从“五四”到如今

鲁迅拒绝造神

“荡荡莫能名”

“舆论一律”的沉痛教训

一个影响深巨的事件的五十周年

闲话“杂文死了”

“提出问题”

法治与民主

香港人士的激将法

傲慢与无知

为农民一辩

皇帝与文人

也发点“亲小人”的历史感慨

扭曲心灵的记录

也谈“杂文的式微”

淘金者眼中的肥鸡和

司机眼中的本·拉登

六亿一人

也谈“今天文学的命运”

“不以人废言”和“知人论世”

读关于舒芜的两篇文章

荒唐的比拟

杂议二则

这不是反了么?

议“明星化”

编后记/吴仲华

试读章节

文人大都自作多情。不妨说,文人全体都程度不等地自作多情。作家、艺术家不自作多情咋行?表现时要拟眉拟目,拟颦拟笑,拟情拟景,进入角色,如痴如醉;乃至如传说中的赵子昂画马要趴下来自作马状,旁人看起来岂非自作多情?

文人本该敏感而多情,倘若寡情、忘情,就只能呆木头似的坐着,无所施为。所以才子大都闻鸡叹气,见月伤怀,无故寻愁觅恨,于是诗出来了。或者能察觉常人所未见的忧危,如贾谊之能睹天下潜伏的隐患,于是议论就出来了。自作多情又大抵出于文人的自命不凡,小而言之每以为别人应对他另眼看待,特别照顾,如海涅之相信诗人上了天堂,会受到上帝请他吃蛋糕牛奶的优待;大而言之则自以为天降大任于其身,独担文运或世运,似乎天之所以不坍下来是全赖他一人顶着的缘故,如堂·吉诃德之觉得人间正义全仗他去维系一样。

前一种自作多情是宝二爷式的。宝二爷的多情多在女孩子身上,认为天下女儿的眼泪都该洒给他独受,才子应该占尽人间春色。看来许多爱情诗,爱情小说,特别是那些少男少女要死要活的故事,或悲剧,或喜剧,大抵是这类才男才女的自作多情发酵出来的。稍稍作点诛心之论,则可说是才子们眼馋于天姿国色和丰乳肥臀而不可得的自作多情的补偿。有时还真能逗得少男少女神魂颠倒,梦寐以赴。就这点说,弗洛伊德先生所说的文学起于Libido发动的白日梦的主张不无道理。

后一种自作多情是一种自我定位过高的英雄主义。英雄主义并不坏,世上也确实要点英雄主义来震慑凡庸,所谓“九州生气恃风雷”是也。但过分自我膨胀就令人想起和风车作战的故事。自作多情达到水银柱上的高指标,就成了自我崇拜,其高热度便和自恋狂接壤,到了自恋狂,则又可与弗洛伊德先生的精神分析说挂钩了。这种高自期许的英雄主义原是中国文人渊源久远的传统意识,从孔夫子起就表现得十分突出。他老先生的“天生德于予”、“文王既没,文不生兹乎一的拍胸承诺开了头,后代文人多的是会发豪言壮语的英雄,夸称自己生有能挑和敢挑宇宙重担的阔肩膀。当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书生,千万人之中偶尔也会有个把叱咤风云左右乾坤的人物,但这种英雄的勃起之路绝不是文人生涯。小一点说,就是“笔尖儿横扫五千人”,也不过是《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先生的文人自夸自美,真能扫荡孙飞虎解普救寺之围的,还得靠白马将军麾下的真兵真将,那可一点不含糊。

才子式的自作多情,只要不是沪谚所说的“十三点”一流人物,是会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取得感悟或教训清醒过来的。感悟型的如宝二爷的“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从龄官和贾蔷的关系悟到了各人只能各得自己的一份眼泪,不能自作多情地强求;教训型的则如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所说的早期洋场才子,原以为流落风尘的妓女即佳人最能赏识才子,但终于发现佳人并非“爱才若渴”而做婊子的,佳人爱的是钱,于是看破了,这当然是妓女的刁难勒索教训过来的。

这些自然是古才子和清末民初才子的老模式,“俱往矣”了,时新才子不再会如此痴呆。但略其形迹存其神理,古今的自作多情仍有相通之处,现今不是也有泡歌星和向香港小姐膺选人眉来目去的才子么?为什么会相通?其基本点大概在于自作多情源于自我感觉良好。这点根源倒又和“天生德于予”的英雄主义派属于同一心态。不过才子派注重于“自我实现”,属于“独善其身”一路;英雄派则注重于“领导群伦”,属于“兼济天下”一路;也可如词家的分派厘定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当然这样的界定只能意会,难以指实,只能以模糊哲学求之。

P128-P130

序言

选编一套全面反映当代中国杂文创作概貌的大型丛书,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的愿望。

现代意义的杂文创作,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鲁迅先生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经历了前后两个三十年的不同阶段。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三十年,由于“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影响,杂文创作就整体而言比较萧条,只有前后三个阶段短暂的“繁荣”期,出现了《“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长短录》等代表性作品,就时间而言,累计不超过两年。

杂文真正的繁荣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1976年打倒“四人帮”为标志,伴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新时期文学开启了狂飙突进的新时代。在文学大军浩荡前行的队伍里,杂文与小说、诗歌一道,成为引领思想解放的光荣一翼。它以睿智的眼光、坚韧的意志、不屈的姿态,傲然挺立在新时期乍暖还寒的土地上。仿佛报晓的雄鸡,又像滚动的春雷,将蛰伏的生灵唤醒,把冰冻的土地融化。于是,无数思索的目光透过“花边文学”窥见时代风云变幻,无数焦渴的灵魂在震撼中开始寻找失落的尊严。由鲁迅先生开启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的杂文传统,在这一刻焕发出特殊的力量,启发群伦,激励民众,推动社会变革。如果说新时期以思想解放为发端,那么完全可以说,新时期文学的苏醒、奋起、繁荣,既有以“天安门诗抄”为代表的诗歌的功绩,有以《伤痕》、《班主任》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贡献,同时也有以《鬣狗的风格》、《江东子弟今犹在》、《东方红这首歌》、《切不可巴望好皇帝》、《华表的沧桑》、《语录考》、《万岁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杂文的贡献。思想解放运动作为新时期的发动机,是杂文复兴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推动力量;新时期杂文的繁荣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逻辑延伸。作为时代精神的特殊反映,新时期杂文以最敏感的神经感应世事变迁,以最锋利的武器对腐朽势力发起有效进攻。时代进步有它的助力,社会发展有它的功绩。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历史进步的先声,新时期杂文以其宏大的创作群体、优异的创作实绩、广泛的社会影响,彪炳文学史,笑对时代潮,成为杂文家足堪自豪的美好记忆。这当中,有以严秀、秦牧、何满子、章明、林放、牧惠、邵燕祥、王春瑜等为代表的前辈作家,有以陈四益、陈泽群、符号、李下、鄢烈山、王乾荣、李乔、甲乙等为代表的中年作家,有以张心阳、陆春祥、潘多拉、杨学武、杨庆春、刘洪波等为代表的青年作家。1989年《人民日报》“风华杯”杂文征文标志着新时期杂文创作的顶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艺术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新时期杂文创作的标志性事件。

集中反映新时期杂文创作成就的文集数量庞大,规模不等,目前被普遍关注的主要有七种,一是曾彦修(严秀)、秦牧、陶白主编的《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集(1976--1982)》,198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二是严秀、牧惠主编的《中国当代杂文选粹》,四辑共40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是张华、蓝翎、姚春树、牧惠、朱铁志主编的《中国杂文大观》,:1989年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四是刘成信主编《中国当代杂文八大家》,1997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五是朱大路主编的《杂文300篇》和《世纪末杂文200篇》,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六是刘成信主编((中国杂文》(百部),2013年起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七是朱铁志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976—2000)》,200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在协助牧惠先生主编《中国杂文大观》第四卷过程中,我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新时期以来的杂文作品,搜集了大量杂文集和其他杂文资料。2006年,承蒙王蒙、王元化二位先生的邀请,由王充闾先生和我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976—2000)》(王充阊先生后因健康原因退出),再次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新时期的杂文作品。两次经历使我突出感到,新时期杂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最为宽松、创作最为活跃、成果最为丰厚的时期。两个大型选本虽然以时间为序,各自选编了五六十万字的杂文佳作,但限于篇幅,远不能全面反映这一时期杂文创作的全貌,迫切需要在适当时候以杂文家为线索,选编一套全景式展现新时期杂文创作整体水平的大型丛书。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就是这个设想的产物。我们拟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选编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权威、更加开放、更大规模的选本。该丛书以时间为经,以代表性作者为纬,每人精选一本本人迄今为止全部创作的代表性作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史料性,力争为后人留下一份基本能够反映当代杂文创作水平、可资信赖和检索的翔实资料。选本的时间跨度为1949年至2013年,但其重点如其所述,毫无疑问是新时期以来的杂文创作。选本不存门户之见,不论名气大小,不搞亲疏远近,不做成封闭体系,力争客观、公允、理性、包容。人选数量将从创作实际出发随时增减。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何满子、冯英子、黄秋耘、老烈、牧惠、谢云、舒展、蓝翎、李汝伦、陈泽群、王大海等杂文宿将先后离我们而去。严秀、方成、章明、刘征、虞丹、周修睦、邵燕祥、黄一龙等前辈年逾耄耋之年;而依然活跃在创作一线的王春瑜、陈四益、李下、鄢烈山、王乾荣、李乔、阮直等,也已跨越退休年龄;即便是安立志、杨学武、张心阳、陆春祥等中坚力量,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年轻如刘洪波、徐迅雷、杨庆春、潘多拉诸位,其实也已年逾“不惑”。由此看来,杂文实实在在面临一个“传”与“承”的问题。“传”,是把前辈优秀的作品整理出来,传之后世;“承”,是通过我们的选编出版,让后人特别是今天的年轻人知道中国还有杂文这样一种古已有之并由鲁迅先生完善的独特文体,还有一群为之殚精竭力、焚膏继晷的辛勤作者,还有生生不息、佳作迭出的杂文作品。杂文之火不灭,乃是思想解放的灯塔不灭,“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的优良传统不灭,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不灭。从这个意义上讲,选编这套丛书无论怎样繁难艰苦,都是值得的。

感谢金城出版社以足够的远见卓识和人文关怀接受并全力支持本丛书出版。说老实话,在这个把“物”与“利”作为万物尺度的世界上,并不是随便哪个出版家都有这样的眼光,都愿意为此承担可能的风险。不过我相信,本书即便不能成为出版商所期盼的“畅销书”,也完全有可能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长销书”;本书的编者和出版者很快都会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套丛书一定会留在时间深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小事”。毋宁说,“大发展大繁荣”恰恰有赖于“小作为”,选编这套丛书,庶几近之。

感谢所有入选本丛书的杂文作者,没有他们多年来的辛勤耕耘,中国的文化园地无疑会缺少一种冷静、理性的声音。他们是“雅典的牛虻”,是“中国的良心”,是值得关注和记住的一群。

2014年惊蛰于北京沙滩

后记

由朱铁志先生主编的大型杂文精品丛书,是一个巨大工程,在金城出版社热情合作下即将面世,可说是杂文界一大盛举。在铁志先生至诚邀约下,我有幸从何满子的杂文集中选编一册以告慰亡灵,是我所愿而心感的。

在满子24册杂文集中,除了配上连环画的一本小书《K长官轶事》不在遴选中,其余我都先后参阅三次减削字数十多万。我深感他的文风随意性较强,有时,由主题而生发出多种联想,涉及古今中外,率性发挥,虽增强了文章的深厚度,但忘了正宗杂文的短而精、一针见血的特色。限于篇幅,我不能选这样的长文。

满子似乎较重视文章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但也属见景生情的随意性安排。在一般常见的杂文形式之外,他喜欢写一些小谈片,以略带幽默的语调,关注人间风习,启示思考人生。他的杂文常与历史接轨,用多种人物和事件以古喻今,显示其批判实质。他欣赏“杂文做骨漫吟诗”的说法,认为这正是杂文批判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他的杂文中就不时出现律诗,还尝试用过“赋”“铭”和八股文格式框架等形式。有的读者可能有些看不懂,但对批判对象是能理解的。这些都是我遴选入围的文章。

满子关注社会现实、文化与精神滑坡,他最痛恨的是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如在国难中卖国投敌的汉奸,卖友求荣而不知悔过的丧失人格者’道德沦丧到底线而不知耻者,以及文化界的混乱而影响社会进步等现象’尚未弓l起应有的重视,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他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念’借杂文大声疾呼。由于他的个性,在十分激动的情绪下,他的文字未免直率而尖锐,且指名道姓,不怕得罪人。他的朋友们和一些读者支持他的观点,赞其勇敢精神,却让对方尤其年轻的追星迷们大为不满,说这老头太“左”。满子并不在意,说不能全怪这些对历史无知的小青年’是他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和当前世风有关。这类文章分量较重,我仅选其关键性的两三篇以阐明事实。

除了选本上的文章,我发现一篇刊载于天津《文学自由谈》2007年3期的文章,这该是满子的遗墨。此前他的病情加剧,已辞去所有报刊专栏及约稿,这是最后发表的一篇。此外还有发表于2006年2期《文学自由谈》的一篇《这不是反了吗?》,可说是满子辛辣文风的代表作,而内容事关国家尊严,学界文风品格,在当年算是文化界的一件令人关注的事。我认为应列入选集,但此两文并未在文本中,故在目录末尾设“集外。一栏将两文列入,不知如此安排是否有当?如不合格请删去即可·

满子生前曾多次表示,他对自己的杂文多半都不满意,称得上满意的仅十分之一二而已。那么,这次我遴选出的篇章,我真不知是否合乎要求,我只是可说尽了自己的力了,请多见谅并给予指正。

吴仲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