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反腐最烈,却没能打造一个纯净世界;乾隆反腐前严后废,从强烈反对到投身腐败;嘉庆反腐高开低走,上演下滑曲线;海瑞独自抗争,终究逃不脱制度的挤压;曾国藩等人以经世致用或赤贫保持清白,高尚却艰难。
彼时,反腐的重重障碍究竟是什么?
《中国历史的教训(张宏杰讲明清反腐)》作者——著名学者张宏杰带你深入历史,看清真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历史的教训(张宏杰讲明清反腐)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张宏杰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元璋反腐最烈,却没能打造一个纯净世界;乾隆反腐前严后废,从强烈反对到投身腐败;嘉庆反腐高开低走,上演下滑曲线;海瑞独自抗争,终究逃不脱制度的挤压;曾国藩等人以经世致用或赤贫保持清白,高尚却艰难。 彼时,反腐的重重障碍究竟是什么? 《中国历史的教训(张宏杰讲明清反腐)》作者——著名学者张宏杰带你深入历史,看清真相。 内容推荐 张宏杰著的《中国历史的教训(张宏杰讲明清反腐)》聚焦明清,以清晰的逻辑和鲜活的细节完整讲述了朱元璋、乾隆、嘉庆等人反腐败的始末,通过对其背景、历程、结局及影响的阐述,集中探讨了中国封建王朝反腐败面临的种种困境。书中在细数封建帝王自身局限及其与官僚队伍冲突的同时,对反腐败的理念、手段、格局以及领导人意志力和改革力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从历史、哲学、文化和人性的角度全方位挖掘腐败成因和反腐障碍。本书显示了作者惊人的讲故事才能,以逼真的画面感和现场还原力带人进入历史情境,使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变得丰富、有趣和透彻。 目录 绪论 腐败:古代王朝的无解难题 第一讲 朱元璋:注定失败的铁血反腐 第一节 最痛恨贪官的皇帝 第二节 失效的严密监管 第三节 严酷的“反腐运动” 第四节 思维混乱的反腐条规:《大诰》 第五节 激进反腐的高潮与落幕 第二讲 海瑞:一个清官的孤独抗争 第一节 “笔架先生”的另类精神 第二节 薄俸与陋规的夹攻 第三节 逆势而行革除“常例” 第四节 一边受排挤一边升迁 第五节 千载留名“骂皇帝疏” 第六节 全面施展政治理想 第七节 痛苦的赋闲 第八节 异端还是“神” 第三讲 乾隆:前严后废的情绪反腐 第一节 卓有成效的早期惩贪 第二节 明君老去贪腐急速蔓延 第三节 王朝兴衰系皇帝一念 第四节 皇帝带头腐败 第五节 享乐: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 第六节 “议罪银”之罪 第七节 不断升级的腐败段位 第八节 极具弹性的贪污罪名 第九节 一场自欺欺人的亏空盘查风波 第四讲 嘉庆:反腐的下滑曲线 第一节 一百分的接班人 第二节 诛和珅初显身手 第三节 面对腐败该何去何从 第四节 改革当口举起保守大旗 第五节 全面守成 第六节 从伟大到尴尬 第五讲 晚清官员的妥协与坚守 第一节 不妄取一钱”的林则徐 第二节 不要钱的统帅曾国藩 第三节 “不以钱自污”的左宗棠 第四节 赤贫京官刘光第 后记 试读章节 细数中国历代王朝,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在“勃然而兴”后不久就越来越深地陷入腐败泥潭之中,最后也大多因“腐败综合征”而走上灭亡之路。 我个人认为,传统社会里的“权力决定一切”,应该为腐败的产生负总责。 自秦朝至清末。从政治层面讲,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一段皇权专制不断强化的历史。而皇权专制本身,就是最大的腐败。 皇权专制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皇帝不是为国家而存在,相反,国家是为皇帝而存在,形成了“家天下”的格局。用黄宗羲的话说,从秦朝开始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黑格尔则说传统中国是“普遍的奴隶制。只有皇帝一个人是自由的,其他的人,包括宰相,都是他的奴隶”。这句话在中国史书中得到这样的注解——后梁宰相敬翔曾对梁末帝朱友贞说:“臣虽名宰相,实朱氏老奴耳。” 这种制度安排,使天下成了君主的世袭产业:“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确实,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全体臣民都是为皇帝奔走。这就是所谓的“竭天下之财以自奉”“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夺人之所好,取人之所争”。这种状况本身当然就是最大的腐败。用黄宗羲的话说,皇权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用孟德斯鸠的话说则是:“专制政体的原则是不断在腐化,因为这个原则在性质上就是腐化的东西。” 利益如此巨大,风险当然也高。为了保证自己及后代的腐败特权,皇帝们建立起庞大的官僚体系,试图控制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甚至于“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养尊者,无所不至”。这就导致权力笼罩一切。 传统中国是一个“权力决定一切”的“超经济强制”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凭武力夺取天下的中国皇帝,可以凭一己之喜怒,把国家像揉面团一样揉来揉去,对天下一切人随意“生之、任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秦始皇可以调集全国之力修陵墓、修长城,朱元璋在全国之内组织了数千万人的大移民,甚至到了清朝康熙时代,尚可一道迁海令下,沿海三十里内,人民搬迁一空。 , 传统社会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大都是在权力的直接支配之下进行。比如农业,刘泽华说:“国家通过权力系统对农业生产进行直接的监督和管理,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从官府集中大量耕牛、种子、生产工具在全国范围内调配,到将几十万、上百万的劳动者从东迁到西,又从西迁到东;更不必说产品征收和转运中组织、措施的复杂与严密,都体现着一种精神,即国家对于全部土地、农民、一切生产活动的主宰。农民几乎没有自由的独立的自己的生产,一切都要纳入符合封建国家需要的轨道。自由竞争或自由选择的原则,在这里完全没有效应。” 不仅是大事由统治者决定,甚至普通百姓穿什么样的衣服,住多大的房子,也要由统治者来具体规定。比如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就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细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明确要求。他规定金绣、锦绣、绫罗这样的材料只能由贵族和官员们使用。老百姓的衣料只限于四种:绸、绢、素纱、布。他还规定普通老百姓的靴子“不得裁制花样、金线装饰”。也就是说,靴子上不得有任何装饰。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一次微服查访,发现有的老百姓在靴子上绣了花纹,勃然大怒,回宫后,“以民间违禁,靴巧裁花样,嵌以金线蓝条”,专门下令,严禁普通老百姓穿靴子。后来北方官员反映,北方冬天太冷,不穿靴子过不了冬。朱元璋遂格外开恩,“一睢北地苦寒,许用牛皮直缝靴”。就是说可以穿靴,但只许穿牛皮的,只许做成“直缝靴”这一种样式。除了衣服之外,其他的生活起居也无不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老百姓的房子,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_一二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百姓喝酒,酒盏用银器,酒注只能用锡器,其余的都只能用瓷器、漆器……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不存在公域与私域的区别,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需要由权力来规定。 P3-5 后记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我历史写作的一个关注点。 今年年初,我接到中国方正出版社刘彦彩编辑的约稿,希望我能编写一本“从历史看腐败”的书。我也恰好借这个机会,把自己以前对反腐的一些思考进行重新梳理,结集出版。 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在我以前的作品中已经出现过,这次根据主题。重新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应该说,反腐败是中国所有王朝的治理重点,但是几乎没有一个王朝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深思。这既有制度的缺陷,也有文化的惯性,从微观看,还有人性的矛盾。因此,只有从政治、制度、文化、人性多个角度进行结合的观察,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看待腐败问题要有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中国再也不会回到千年帝制的时代,但是千年帝制在中国人身上打下的烙印却不那么容易被消除,所以反腐败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希望这本小书能够为读者带来一点启示。 作者 2015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