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点秘密的,只是密级不同而已。茶圣陆羽说,天育万物,皆有至妙。表面的东西容易看到,内在的东西却只能“意会”。生命如一条长河,隐藏着数不清道不明的许多奥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但要洞悉其玄妙之处,多数时候只能自己用智慧去悟。
当初夏的清新扑面而来,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春光明媚的初夏一起来读书,一起来聆听智者的禅意之音,顿悟更多生命中的种种奇妙奥秘。
当人被某种智慧或某种文化精神唤醒,从这时起,人就新生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的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决定每个人命运的最大秘密,遇到像挫折和困难的人生难题时如何化解,赢得好运获得成功的奥秘,一切皆在生命开光时,一切智慧都在书中的字里行间里,一切不能明说的参透法则。
姜平章著的《生命中的智慧》是这样一本书,茶余饭后、旅行途中、工作烦闷时,你都可以捧起它细细品咂。无论翻到哪一页,相信你都会从中吮吸到智慧的乳汁,以此来喂养自己的生命。
人生有“玄机”吗?人能够“灵机入妙”吗?人有“成功特质”吗?这可能是人的秘密。
姜平章著的《生命中的智慧》思考的是人的命运中的某种隐秘轨迹。作者在故事中披露:好运,是一种机缘;好运,有个入口;好运,是一种创造。
人若有正思正解,往往会“灵机入妙”。“入妙”,是人生非常美妙的状态。而所谓人生的“玄机”,也恰与活泼泼的现实人生相应。“玄机”非妄谈,它就在你我身边。
成功是有秘诀的。它往往是一个特有的“点”。选好一个“点”,持守一个“点”,做好一个“点”,就会获得一个“太极”,于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成功者都遵循这个法则,不独是文化传媒。
书中所谓的“成功特质”“走运七定律”“三种护命意识”,均来自你我他的生活,具体而微,可惜,在日常日子里人们常常疏忽了它,以至于诸多事情不尽人意,甚至酿成灾祸。风,往往起于青萍之末。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编辑记者工作,阅人无数,对那些从厄运转化为好运,且步步入微、渐渐发达的人的生命过程有着具体的了解,并记下了让人难忘的故事。读者从书中也不难感受到在趋福避祸中“时、位、正、中、应”的大智慧。
人的秘密
人是都是有点秘密的,只是密级不同而已。
不论属何种密级,凡算作秘密的,都是你的财富。
它可能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奠基石,起始点,或是智慧点,诸多的故事往往从这里衍生出来。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个集团公司的总裁,事业做得挺大,有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不过是一个一般大学的文科毕业生,又是在苏北一个贫穷农村长大的,并未见过大世面,也没有经过特殊的培训,他怎么会那么有能力?
我给他讲了我那位朋友的故事。
那位朋友在十几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一位没有文化的农村家庭妇女,拉扯着他兄弟三个艰难度日。但她从不抱怨命运,只默默地干活。经历的苦难和她的坚忍让人不忍听下去。
有一天她对我那位朋友说:“你是长房长孙,都十几岁了,家族的事你要管起来。”
母亲的话不容推脱。
他们是个大家族,长辈们各有各的脾性,一个小辈孩子要管长辈间的事,还要他们服,得有让他们服的本领。首先,遇事要拿出主导意见;其次,要掌握长辈每个人的心理;第三,说话要符合小辈人的身份,还要把话说到位,又要有让他们服的方法;第四,家族中各家的关系要能调节;第五,家族中三代人也要协调,避免矛盾。几年下来,他处理了家族中几桩重要事情,化解过几次矛盾,让长辈们无可指摘。长辈们心服口服,他们对我那位朋友的母亲说:“嫂子,这孩子行。”
当时,我那位朋友只有十六七岁。
听了我的故事,这位心存疑问的人再也没问什么。
这个故事被纷纭的生活掩盖了,知道的人不多,就是知道了也未必会注意,小时候的事进不了人们的兴趣范围。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故事,你就可能基本上不了解他这个人。那是他最初的造就点,比他上大学还重要。
“秘密”是件太重要的事了,它应该作为一个独立命题进入我们的思考范围。成败之道,逆顺之道,都与它有关。
秘密是什么?是生命过程中的隐蔽部分,往往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个人也罢,单位也罢,都如此。
比如,“可口可乐”够辉煌的了,你去买了喝可以,你去买配方,他卖吗?没了配方,也就没有可口可乐公司了。如果你要追赶它,你得有自己的配方,自己的秘密,别打算弄到它的配方。
个人也一样,如果你想活得出色一点,你就得有自己的“人生配方”,即自己特有的生命理念和方法。据我所知,那些出色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有自己的“人生配方”的,只是在日常“不显山不露水”而已。
所以,人生在世,不能忘记世界上还有“秘密”这回事。如果不知道万事万物都有“秘密”部分,就不知道做事何以成,何以败;命运何以顺,何以逆。
连学习也是与秘密分不开的。
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就是了解、把握事物的某种秘密吗?
不少人喜欢到外单位学习,人家也热情接待,可你学了多少东西?最后,他还是他,你还是你。你没学到什么,他那特有的东西是深藏的。
你向某某人学习励志,最后怎么样?恐怕也还是他是他,你是你。他隐秘的东西是不能说的,或不便说的,或者是不能全说的,或者是说了一点你也不懂的。到底是什么,你得自己去悟。
某杂志有个时期很“火”,不少人去学,没有哪家是“学到手”的,都是表象的模仿,他那特有的理念没有对你说,尽说些别的了。
如果我们不想老是落后,想改变自己的面貌,得换换眼光去看人,去看事,去学习。看不到,就去想,根据种种迹象,想他可能具备的那特有的东西。然后,创造自己特有的东西。
你要活得好,你得有一样“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位阅世八十多年的老者说的。
你要问自己:我自己的秘密是什么?这秘密能否守住?能否作为一种力量造就人生?
P2-4
神秘的幻方
我有一个吉祥物,它带给了我诸多的益处。我得自一个旧本,把它视为至宝。这就是下面要说的《六六幻方》。我与它相伴已经六年了。
这几年我读它,受到过它的许多启示。
初读幻方,不觉得它有什么神秘,不就是一些数字的排列吗?可是,当我读了无数遍之后,就不能不神往了。
我把每一行的数字相加,不管是横是竖,均是“111”;再把中心交叉线上的数字相加,也各是“111”。
而“111”,从数理来说,是大吉利数。
组成这幻方的数字,就是从1到36的36个数,均为常用数,却因为某种排列,不可思议地具有了神秘性。
这似乎泄露了宇宙中的一个秘密:一切的神秘、神力都来自数的排列,或者叫作要素的构成。
幻方36个数,个个能够看到、读到。“111”能够读到吗?不能,幻方里没有。它是一种隐性存在。可是,它却是最有价值的。
这是不是如老子所说,“无”比“有”更重要?
幻方似乎这样启示人们:神力在“无”中,价值在“藏”中,而我们往往.因它隐而不显就忽视它的存在,甚至认定它不存在。
幻方中“6”这个数只出现过一次,但是“6”实际上在多处存在着。
“6”是个有点神秘的数。
人、事完美发展必然经过六个阶段。孔子就经过了完整的六个阶段,而成为至圣先师。这在古代典籍里已有披露。《周易》六爻,也按六个阶段预测人、事发展。中MA崇拜龙,龙有六德。如果“望子成龙”,却不知六德,不按龙的六德育人,想成龙,怕也难。
六六幻方把“六”演绎得淋漓尽致,六个数成行,六个数成列,六个数的(线)交叉。横是六个数,竖是六个数,交叉线的数还是六个数,但在相加后又都归一(“111”)。
这是暗合吗?还是“数”本来就是如此?
这使我们想起孔子的话。孔子说:“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他又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天下事纷纷纭纭,天下人各有思虑,但是,天地运行的法则却是不会变的,你再有才能,也改变不了天地的法则。不管事情如何变化,不管事情如何难以预料,最后还是回到法则的规范。
人生在世,不可不知道法则的存在。
君子之“畏”,“畏”的不就是法则吗? 再看幻方每一行,每一列,以及相交叉的两列数,均有三个奇数,三个偶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幻方隐藏着另一个秘密:阴阳平衡。
六六幻方,智慧、魔力、和谐、通达的象征,它内含的阴阳之道,数、位之道,又是吉祥的象征。
古圣说,变之所由,数之所合也。六六幻方也如是说,它用的是无声的隐形的语言。
六六幻方,如同天书般的玄妙诱人,这可能是古人把它作为吉祥物、护身符的原因。
28 4 3 31 35 10
36 18 21 24 11 1
7 23 12 17 22 30
8 13 26 19 16 29
5 20 15 14 25 32
27 33 34 6 2 9
在六六幻方中,每个数都是有自己的定位的,移动不得。通俗的说法是,你是什么数,就在什么位。
这是不是昭示了这样的哲理?数得其位则宜,宜则序,序则通,通则达?
也昭示“数”之“位”不可乱,“位”乱则“序”乱,“序”乱则闭。
所以,幻方又是“有序”的象征。
幻方暗示了“序”的重要。乱序即“乱群”,乱序即乱心;乱群之害,乱心之害,罪莫大焉。
这是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这是万世之道。
此是天意,非人的意志的安排。
幻方是谁创制?无人知晓。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创制者绝非常人,它来自天外也未可知。
我对“场”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把幻方视为一个奇妙的“场”.
“场”是看不见的,却存在着,并且有能量。由数字组合而成的这个奇妙的幻方,背后可能就有“场能量”,有某种优良的无形的能量。古人把它视为吉祥物,说不定是感到了它的力量。
如今,人们比较普遍地认同吉祥物了。曾有一个时期,一些人一听到“吉祥物”就武断地说是迷信,这种武断可能本身就是迷信。吉祥物,不就是一个好的“场”吗?“场”的存在谁能否定?“场”的存在是物理学的常识。当然,谁也不能说有了某个吉祥物就一路好运,灾难永远不能近身。命运这个东西太复杂了,影响命运的因素太多了。但是,最起码,你关注着它,它的奇妙而神秘的结构能把你引向美好的思维,有益于把心理调整到最佳位置。
茶圣陆羽说,天育万物,皆有至妙。
物之妙,是因为“物”是有“数”的,是因为“数”是有“位”的,是因为“位”是有“定”的。
没有“定”“数”“位”,何妙之有?
而这一切,都是隐着的,寻常难以发现。
有位美国的当代大师这样说过:成与败,是在隐蔽状态中形成的。
什么是隐蔽状态?就是“看不见”,就是“无”。
数、位对了,能不成吗?数、位错了,能不败吗?可惜,我们往往不知。
其实,世界就是个大幻方,万事万物其表象下都隐着某种密码,其密码构成事物的内部机制,这便是事物的本真。
这是不是也是我们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
如果能了悟“数”“位”之道,还能不知世上之事何以成,何以败吗?
孔子说,“君子辨物居方”,智者知道了事物的机理,就知道它居于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