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庄子擅长说寓言,其目的不只为了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也为了展示他卓越不凡的见解。在此,借寓言说明《老子》第二十五章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作为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所以人能理解它的大。天无不覆盖、地无不承载,其大也是可以被众人认可的。然而人的大,并非从外形来决定,而是指人的心有无限可能性,其容量无可限制,就如同西方有句谚语,“海洋比陆地大,天空比海洋更大,人的心比天空还要大”。人心可以思考整个宇宙万物,所以比陆地、海洋、天空还大,一般人的心如果只在小地方计较,是无法称其为大的。庄子这段寓言说明:人的心可以转化提升。

人的幼年是依赖期,就像鱼(鲲)要依赖水;成长之后就像鸟(鹏),鸟要依赖空气,空气充满各处,比水的限制更少,相对而言就更自由了。鲲“化而为鸟”,表示万物有可能相互转化,因为它们的根源皆是“道”。这两者的差别是:鲲不能脱离水,鹏要靠风来飞行。鹏的逍遥程度显然较高。庄子描述大鹏鸟的大,令人难以想象,更特别的是,它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之后,就完全不费力气。古人对大气的浮力并没有研究,只是凭经验观察,觉得在高空盘旋的老鹰,不须像麻雀般费力地振翅,就能自由翱翔。庄子的寓言是要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可以提升、转化到一种最高的层次(由鲲到鹏),完全不费力气就可以像大鹏鸟般很自在地盘旋空中。

另外要注意的是,大鹏鸟是向南方飞的。《易经》中的离卦在南方,南方代表光明,因为古代君王从北向南看,太阳的光明与温暖,象征热力的来源。

“不知其几千里”,表示无可想象,就是要破除我们的一般见闻,让想象力得以自由发挥,不必勉强在既有的经验中寻找。人的生命可以提升与转化,显示道家对人类生命的极度尊重与肯定,不像儒家说没有志向的人便是“小人”。所以,好的哲学谈到君子,必定是从身、心转向精神的层面。庄子说“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如果人的生命活动不想被身与心所限制,希望精神能够发展,就需取舍。

原文中,“怒而飞”的“怒”是奋起。其翼若“垂天之云”,指的是“天边的云朵”,“垂”代表“边”,即是现在说的“边陲”。“北冥”与“南冥”固然可以译为“北海”与“南海”,但不宜因而忽略“冥”字的意思:溟漠无涯,引申为荒远无边的境界,非世人所知所见。经由“冥”的接引,或许离“道”不远。

 《齐谐(xi6)》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b6)扶摇而上者九万垠.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刚已矣。

《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事件的书。这本书上说:“当大鹏要往南海迁徒时,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涛,它拍翅盘旋而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刮起的大风而离开的。”野马似的空中游气,四处飞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的生物被大风吹拂所造成的。天色苍苍,那是天空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遥远得看不到尽头的结果?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是像这样的情况吧!

大鹏起飞靠的是六月大风所激起的波涛。当时用的是周历,六月是夏历八月,夏秋之交。三千里波涛与九万里高空的意象,我们大可不必费心想象,因为庄子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最重要的是时机与客观条件配合,才可成就壮举。

仰望天空,其色深蓝,自有一种永恒幽静的趣味。庄子却能逆向运思,从天空往下看,并且认为所见类似。如此一来,世间万物也同样值得欣赏了。心灵随着大鹏高飞而提升,体悟也将异于平地所知。航天员从太空所见的地球,充满美丽的色彩,但是庄子的时代并无从太空往下看的经验,他掌握了“有距离才会有美感”的原则,发出这样的感触,所以方东美先生常说庄子是航天员。我们也应多练习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如果能从永恒及无限来看自己的处境,更能帮助我们跳脱狭窄的范围。这也是学习道家能帮助人化解执著最主要的理由。

“搏”扶摇是鸟拍翅膀,有些版本作“抟”,但这样便成原地打转,所以还是用“搏”较恰当。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火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浅而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它就无力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丸万里的高空,才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

这一段是以比喻来说明大鹏为何要飞得那么高。先是用水、大船、小草与杯子,说明大小是相对的,但也说明没有任何事可以心存侥幸,没有准备工夫,就少了可以凭借的风力。今人使用“培风”一词,常指准备阶段的努力.而原文则是指此一阶段之后的“凭风”或“乘风而行”。“天”是夭折,“阏”是停止,代表阻碍。P4-6

目录

自序逍遥自在的快乐

前言

内篇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外篇

骈拇第八

马蹄第九

胜箧第十

在宥第十一

天地第十二

天道第十三

天运第十四

刻意第十五

缮性第十六

秋水第十七

至乐第十八

达生第十九

山木第二十

田子方第二十一

知北游第二十二

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第二十四

则阳第二十五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让王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第三十一

列御寇第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序言

在先秦儒家与道家的经典中,篇幅最冗长、内容最驳杂、思想最深刻的,就是《庄子》。

以篇幅来说,现行《庄子》版本共有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七万多字,出自庄子及其后学之手。有些观念与术语在不同脉络中再三出现,不免让人觉得冗长。以内容来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可见庄子对当时各家各派的著作皆有所涉猎,他本人的作品固然秉承老子的启发并且推陈出新,但是其中谈到的奇闻轶事甚多,再以寓言的笔法表达,于是难免驳杂之讥。不过,学习《庄子》所侧重的主要是思想,而这方面的深刻程度则让人惊讶。

一般而言,道家思想给人“玄之又玄”的感觉,这不是因为老子故意说些抽象的话,而是因为他真正了解“有一个作为万物之来源与归宿的道”存在,依此可以从根本上化解在乱世中潜滋暗长的虚无主义。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道”存在,人生何异于南柯一梦?人生所有的成就与理想又何异于镜花水月?换言之,没有“道”,一切都是虚幻的,人生也只剩下无谓的热情罢了!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第二十五章)这句话中的“人亦大”值得仔细考虑,因为由形体大小而论,人怎能与“天、地”并称为大?因此,人的心灵成为关键。只有开发心灵能量,孕生独特的智慧,才可觉悟人之大。《庄子》全书第一篇是《逍遥游》,一开始就连续以三段大同小异的笔法,描写“鲲之大,转化为鹏之大,高飞至丸万里”,他所表述的其实是:“人”的生命容量有无限大的潜能,可以转化提升,直到逍遥无待的境界。

一个杯子有多大,要看它能装多少水。人的心灵有多大,要看他能否体悟“道”。这种体悟,显然需要特别的修炼。在老子看来,方法是虚与静,亦即“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章)。在庄子笔下,则进一步说明这种修炼的初步成效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齐物论》)。问题是:当身体与心智皆停止运作,人的生命不是随之瓦解了吗?情况恰恰相反,庄子认为这时人的“精神”反而展现了光明。他使用“灵台”、“灵府”、“真君”等极其高尚优雅的名词来描写这样的精神,并且直接论断“精神生于道”。人的“大”至此完全得到肯定。

《庄子》全书多次出现一段有关古人智慧的描述,他说:古人的智慧达到了顶点,“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齐物论》)。这是怎样的领悟,能让庄子如此赞叹?答案只有四个字:“未始有物”。筒而言之,庄子认为:只要领悟“从来不曾有物存在”,就代表抵达了至高智慧。但是,果真如此吗?我研习西方哲学四十多年,明白西方哲学家所关怀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因为“无”是万物的根本真相,“有”反而造成各种困扰。体认了“无”,人生无所执著,心灵不受束缚,从此可以自在逍遥。我们依此可以判断:庄子的聪明与悟性实属不凡,而《天下》所描绘的庄子亦非虚语,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以及“上与造物者游”。

“造物者”或“天地精神”,所指的都是“道”。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同时。道又遍在一切。学习道家而能明白此理,人生各种复杂的难题不是可以迎刃而解了吗?我在长期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心得,现在尝试以四句话总结道家(尤其是庄子)的思想:一,与自己要安;二,与别人要化;三,与自然要乐;四,与大道要游。至于如何引申发挥这些要点,则在本书会有详细的论述。

我详解一系列儒道经典的最后一本即是《庄子》。且不考虑其篇幅之冗长与内容之驳杂,《庄子》的深刻思想,是值得我们一生向往与时时品味的精神盛宴。

内容推荐

《庄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但于现代人来说,却不免有其论莫测高深,其文艰深难明之感。

《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是关于解读《庄子》一书的专著,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的作者是傅佩荣。

编辑推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作者傅佩荣)是关于研究庄子的专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8: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