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南开(民国趣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韩淑芳编著的《老南开》是“民国趣读”系列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为普及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宣传政协文史工作而精心打造的丛书。此为丛书之一种,是追忆民国时期南开大学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胡适、陈省身、王端驯、戴家祥、吴大猷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民国期间南开大学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老南开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

内容推荐

韩淑芳编著的《老南开(民国趣读)》中胡适、陈省身、王端驯、戴家祥、吴大猷等大家讲述民国斯间南开大学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老南开校园里那些一逝去的过往。咀嚼这些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文字,彼情彼景历历在目,那段大学里的时光也显得华丽而有光彩。

目录

第一章 “南开之父”张伯苓

 何廉:初见张伯苓校长

 刘兆吉:『私立学校不是私有学校』

 胡适:教育机关应当常常欠债

 胡适:以教育救国为己任

 胡适:有效的教育改革

 梁吉生:天津新式教育的先驱

 梁吉生:重视培养人才

 梁吉生:移风易俗的实践者

 梁吉生:话剧第一人

 梁吉生:名义上的『借助费』

 肖荻:从不欠薪的校长

 肖荻:张伯苓的办学之道

 梁吉生:张伯苓与周恩来

 祝瀛洲:体育运动与道德精神

 祝瀛洲:南开教育之目的

 祝瀛洲:南开教育与自力更生

 祝瀛洲:以俭洽校

 祝瀛洲:实验教育与社会调查

 祝瀛洲:辅助贫困与奖助优秀同学

 附:南开的目的与南开的精神

第二章 南开大学名师堂

 范绪锋:梁启超的中国史讲座

 范绪锋:梁启超多次来校讲学

 刘集林:心系南开的梁启超

 陈省身:做姜立夫老师的助手

 刘秀芳:『我愿把一生献给数学』

 刘秀芳:重视数学文献的建设

 白金騄:现代物理学奠基人——饶毓泰

 杨志武:杨石先执教南开化学系

 杨志武:重视化学实验的杨石先

 申泮文:不许更换座位

 申泮文:从来不给高分

 陶钝:生物系主任萧采瑜

 王端驯:张克忠毅然回国

 王端驯:以校为家的张克忠

 王端驯:爱好文艺的理工科教授

 王端驯:『以学养学』的策略

 侯洛荀:邱宗岳创办化学系

 侯洛荀:自行制造煤气的邱宗岳

 侯洛荀:重振思源堂

 戴家祥:带病上课

 戴家祥:有争议的人物

 刘无忌:梁宗岱讲西洋名著

 杨静年:政治系主任张纯明

 吴大猷:声誉与规模不成比例

 昊大猷:不容小觑的学术成就

 刘焱:黄钰生积极筹备复校

 刘焱:为争取公费而请愿

 何廉: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何廉:教员危机

 何廉:教学『中国化』

 何廉:教授支持图书馆建设

 何廉:课程安排合理化

 何廉:朝不保夕的经费

第三章 校史与院系设置

 邱真踪:南开大学成立

 邱真踪:私立的好处

 梁吉生、王昊:日机炸毁南开大学

 吴大猷:『捐』出来的大学

 姜海龙:南开校董会

 吴大猷:南开大学的系科设置

 黄肇兴、王文钧:成立经济研究所

 黄肇兴、王文钧:经济研究所的经济来源

 鲍觉民:研究生的招生工作

 鲍觉民:经济研究所的特点

 伉铁儁:创建应用化学研究所

 伉铁儁:初期的应用化学研究所

第四章 回想南开大学的校园生活

 陈省身:15岁入南开

 吴大猷:『跳』上了大学

 吴大猷:被迫转系

 吴大猷:我在南开物理系

 郭沛元:大中路上的洒水车

 郭沛元:一只『南船』

 郭沛元:可敬的打钟人

 何廉:课堂上的激烈辩论

 吴大任:靠奖学金自立

 吴大任:初入物理系

 吴大任:从物理系到数学系

 吴大任:回南开做助教

 张源:五育并进

 张源:春假

 张源:学费偏高

 张源:行政工作效率高

 张源:暑期学校

 张源:学校里的露天电影

 张源:整齐清洁的校园

 慧珠:死里逃生

 慧珠:亲历日军轰炸南开

 邢源:杨校长家的小花园

 南周:芝琴楼里的女生

 南周:一年断了三次炊

 南周:讲究穿着是可耻的

 刘光胜:木斋图书馆的由来

第五章 一漫谈校风与校制

 曹汉奇:南开精神的内涵

 梁吉生、王昊:南开精神永存

 梁吉生:早婚的学生开除学籍

 梁吉生:『学校不可以有贪污』

 梁吉生:走后门成不了正式生

 张镜潭:严格的考试制度

第六章 社团与革命

 谌小岑:觉悟社

 谌小岑:李大钊与觉悟社成员的谈话

 刘焱:成立哲学教育学会

 刘焱:工友夜校

 叶雪芬、王昊:人生与文学社

 廖永武:『一二一八』大示威

 梁吉生、王昊:抗日救亡中的南开师生

 梁吉生、王昊:地下党组织的成立

 戴家祥:到南京请愿

试读章节

何廉:初见张伯苓校长

1926年7月中旬,我刚到达天津不久就去校长办公室拜谒张伯苓校长,他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我立即被他的堂堂仪表所吸引,因为他比一般的中国人都要高大魁梧得多。当时他约为五十岁,神采奕奕,生气勃勃。多年来,我与他的交往发展到十分亲密的程度,对于他的为人,我了解的也比较多了,张伯苓成了鼓舞我工作的动力。他的语言质朴、真诚、恳挚,他是个著名的有感染力的演说家。然而在私人交谈中,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听着,很少开口。该他说话的时候,他就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回答别人的提问,非常认真仔细。他把权力下放给各系教师与行政人员,可是从不推卸自己的责任。尽管他克勤克俭,为了学校花钱,他却决不怕超过预算允许的范围。凡是为扩展学校而进行新的筹划的时候,资金的匮乏决不会妨碍他把规模设想得更宏大一些,对未来他总是乐观的。

《我在南开大学的前十年》

刘兆吉:“私立学校不是私有学校”

张伯苓校长所以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是有其思想基础的。他常说:“学校不是校长的学校,是大家的学校。”又说:“私立学校不是私有学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南开的骨干教师和主要行政人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些过去曾是他的学生,但他是以“公”“能”为标准择优聘任的。张校长与他们是在热爱教育事业,志同道合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同事关系。有些有校友或亲友关系的教职员,如果不能认真负责,工作一再失误,屡劝不改,他也会毫不留情地解除聘约。对学生的录取、留级、退学等处分也一视同仁。如在抗战时期,重庆是陪都,国民党军政官员云集,他们都希望把子女送进南开中学读书,考不取便千方百计托人说情,想法挤进来。但张校长和喻副校长,不畏权势,坚持原则,择优录取。只有一个可以通融的办法,就是取一部分旁听无学籍学生。那些没有达到录取标准的学生要求入学,家长要交加倍的学费或更多的捐赠(南开是私立学校,自筹资金,取之于私,用之于公),便准其入学旁听,但无学籍。一学期满,经考试、考查,学业、操行都及格的,才改为正生;如不及格就令其退学或继续旁听,一年后重新参加新生考试。多收点学费,并非敛财肥私,而是为了办好学校;还可抽出一部分作贫寒学生减免学费和奖学金之用。张校长一贯反对贪污浪费,提倡廉洁奉公,这是铁的事实证明了的。

《我心目中的张伯苓校长》

胡适:教育机关应当常常欠债

南开开办之初,基地不过两亩,不到几年,即在附近添购一百亩以上,以供扩充。南开大学系于1919年正式开学,设文、理、商三科,翌年增设矿科。经济研究所则系于1931年设立。下一年又增设化学研究所。南开中学女子部则系于1923年设立。并于1928年设立实验小学。到了1932年,南开已完成了五个部门,即大学部、研究院、男子中学、女子中学及小学。在毁于日军的前几年,学生总数已达三千人。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