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萍萍主编的这本《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20卷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二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三是关于经典作家的帝国主义理论;四是关于经典作家合作社运动的观点。
彭萍萍主编的这本《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20卷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类的第Ⅱ卷,共收录了24篇文章,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
一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涉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战略等问题。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三是关于经典作家的帝国主义理论,涉及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寄生性、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等问题。四是关于经典作家的合作社观点,涉及经典作家有关合作社运动的研究及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合作社观点形成的意义等问题。
关于1848一1849年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不断革命的观点的形成
恩格斯在反社会党人法废除后的革命战略
恩格斯在其一生的最后十年里运用、进一步发展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恩格斯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札记)
马克思与列宁论危机、反抗与革命时机
列宁、罗莎·卢森堡与不革命的无产阶级的困境
苏联学术界研究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一些情况
苏一些学者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接近杜林的模式
德国学者福尔格拉夫认为杜林先于列宁提出一国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思想
俄国关于十月革命研究的新观点
论马克思在50年代初有关合作社运动的研究对于制订马克思主义合作社观点的意义
论50年代马克思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及其对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意义
马克思提出过“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吗?——对有关这一问题争论的历史考察
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状况的论述和当代国际工人运动中的若干问题
工人阶级:历史使命与现实生活
工人阶级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谁来改变这个世界:工人阶级还是大众?
工人运动中的策略分歧
论马克思关于国际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几个方法论问题
恩格斯——工人运动史学家
第二国际史研究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批判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关于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活动的观点
恩格斯与德国修正主义的起源:另一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