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米兰和她在英国认识的中国女孩子马兰,发现了一只美丽的来自汉代的漆杯,而刻在漆杯上的那些汉字,她竟然都能认识。在那一瞬间,她好像突然听到一个穿越千年的声音在她耳边低语……
★程玮是一个有天分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天分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是中国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为她的文字在气质上更贴近儿童文学,而不是成人的回忆和感觉。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
★成长就是意味着建立外在世界和内在自身的良好关系,程玮是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作家,她在云卷云舒般的聊天中,引领孩子们去建立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引领,细腻、温婉、智慧、大气!感谢爱丽丝和米兰,感谢在东西方交织的时空中跟我们优雅而深刻地聊天的程玮!当儿童书市里充斥着平庸之作时,程玮的作品所表现的胜境使我们恢复了对儿童书籍应有的敬意和信念!
——谈风霞(文学博士,南京师范人学教授)
★新鲜的生动的文字加上写实精美的照片,人文常识因而变得生动、活泛、立体起来,也潜移默化地引领孩子正确看待家园内外的人与事、是与非。
——张贵勇(《中国教育报》记者)
第一章 伦敦计划
第二章 圣·安普的马兰
第三章 罗塞塔碑
第四章 听,听那远古的声音
第五章 龟背上的花纹
第六章 当人类有了文字
第七章 课文的风波
第八章 古人来信
第九章 书写,最美丽的艺术
第十章 米兰写给马兰的信
那一份责任(代后记)
《周末与米兰聊天:龟背上的花纹(文字篇 朗读版)》:
第一章伦敦计划
终于要去伦敦了!
过完复活节假期,刚刚上课没几天,伦敦就成了米兰班里最热门的话题。
其实,伦敦计划早在半年以前就已经定下来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德国人最喜欢制订计划。他们把计划早早订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日历本里做上记号。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就一天一天奔着这个目标走过去。然后,坚定不移地实现这个计划。再大的变化也不会让德国人的计划发生变化。
整个伦敦计划是这样的:
在伦敦住四晚、三个整天,加上来回路程,连头带尾一共五天。其实,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整整一个星期不用坐在教室里上课。说得再明白一点,就好像复活节的假期突然又延长了一个星期,这回还不是跟着爸爸妈妈去度假,而是全班同学集体去度假。感觉当然不一样。所以,当大家说起“伦敦”这个词,就眉开眼笑,连声音都温柔了许多。
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的彼得老师课内课外一遍遍提醒大家,他们并不是去伦敦旅游度假,而是换一种方式、换一个地点去上历史课和艺术课。他们将用一天的时间参观大英博物馆,还会去参观泰特美术馆,还要和圣·安普中学的学生交流。这些,都是应该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
彼得老师的话从大家的左耳朵里刚进来,马上就从右耳朵出去了。彼得老师的特长就是在学生们开心的时候,把一盆冷水浇到他们的头上,让他们浑身一颤,打个激灵。大家已经习惯了,根本不会被他的提醒扫了兴。
米兰当然也很开心。
米兰是个在德国长大的中国女孩子。她的爸爸妈妈在上世纪80年代,从中国到德国留学。这两个中国学生一个来自南方,一个来自北方,他们在德国互相认识了,后来成立了家庭,再后来就有了米兰。米兰小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旅行。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英国。他们不光去过伦敦,还去过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参观过莎士比亚的故居。
可是,这次班级组织的活动跟爸爸妈妈的旅游是不一样的。第一,他们不住酒店,也不住青年旅馆,而是住在英国同学的家里。第二,他们也不在外面吃饭,而是在圣·安普中学的餐厅吃饭。圣·安普中学是伦敦很有名的一所学校,早在一百多年以前,他们就和米兰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这两个学校每学期都有学生互相来往。
每个同学在伦敦住宿的家庭也都已经分配好。圣·安普学校里那些有住宿条件、也愿意接待客人的学生家庭,各自把自己的情况提供给德国学校。德国学校再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还有家庭情况和个人爱好,把学生们分配到各个英国学生的家庭里。
米兰在伦敦期间,将住在一个名叫马兰·斯密斯家里。这个马兰·斯密斯和米兰同年,也是七年级的学生。米兰把这个名字研究了很久。马兰看上去很像是中国拼音的写法,常见的英文名字里并没有这样一个读音。
米兰妈妈也跟着米兰一起研究。她把这个名字正过来倒过去读了好几遍,最后很有把握地下结论说:“很简单,这是一个混血孩子,她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外国人。或者反过来,爸爸中国人,妈妈外国人。”妈妈在德国住了几十年,还是习惯把不是中国人的人叫外国人。其实,一个中国人住在德国,她自己才是外国人呢。米兰现在已经懒得再纠正她了。
米兰开心地说:“这么说,这个马兰一定会讲中文。”米兰倒不是害怕讲英语。想一想啊,一个中国女孩,从德国飞到英国,那里有一个中国女孩在等着她,还能跟她讲中文,这样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妈妈有点为难地说:“这下,送礼物的事就有点麻烦了。我们是按中国人送呢,还是按外国人送呢?”德国学生都是免费住在英国同学的家里。彼得老师在班里特别提醒大家,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个礼物,送给接待自己的家庭。礼物不用贵重,表达心意就行。其实,彼得老师不说,米兰也会这么做的。做客的时候给主人带一件小礼物,早在古希腊那会儿就已经很流行了。
妈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米兰家的地下室里有一个箱子,里面放满了中国带来的各种小礼物。扇子、筷子、毛笔、剪纸,还有大大小小的丝绸围巾,织着中国字的丝绸领带。还有两头是木柱,中间用墨水画出来的中国画卷。这些画上面,墨水淡的地方是水,墨水浓的地方是山,没有墨水的地方就是天空。粗一看,好像每一幅画都是一个人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