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默多克所著的《独角兽》(THE UNICORN)写于1963年,是一个哥特式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遗世独立的地方,那儿周围景色荒芜破败,令人心惊胆战。除了两栋破旧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房子和几间小屋子,只有海、沼泽和悬崖绝壁。小说的叙述者,在一所学校教书的玛丽安·泰勒与男友杰夫雷分手后,毅然决定离开自己已经熟悉的城市,到一个遁世的绝地盖兹(很可能是作者的出生地爱尔兰)去任家教。令她吃惊的是,她要教的学生不是孩童,而是盖兹的女主人汉娜·克里恩一史密斯夫人。从仆人丹尼斯·诺兰嘴里,她获悉汉娜竟然是被她丈夫软禁在家的囚犯。原来,汉娜曾趁丈夫彼特外出到纽约之际,与邻居莱德斯的少主人皮普·列殊偷情,被丈夫发现。事发后的一天,她将彼特推下悬崖,致使彼特残废。其后彼特远离家乡移居纽约。他把汉娜囚禁在家,让以前的同性恋情人吉拉尔德·司各托看守,并请汉娜的穷亲戚维丽特和杰姆西姐弟俩来对她严加看管。杰姆西曾想用绑架的方式救汉娜出盖兹,但绑架未遂,被吉拉尔德发现,杰姆西自此成为吉拉尔德的情人……
《独角兽(艾丽丝·默多克作品)》表面看来是一部复杂纯熟、充满神秘色彩的哥特式罗曼司。汉娜先是个与他人通奸、将丈夫推下悬崖的恶毒淫妇,然后又变身成为承载着无数人的想象、无欲无求、甘心承担一切罪恶并甘愿为世人献身赎罪的耶稣基督。而当这个救世主因为自己丈夫的归来,突然变成真实的个体,一个与人通奸又试图谋害亲夫的邪恶女人时,无论是她还是众人经由对她的想象所创建的那个精神上的空中楼阁均瞬间崩塌……全书既有曲折生动甚至浪漫神秘的故事,又笼罩着一种世事无常、一位皆为荒诞的宗教-哲学氛围,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
“离这儿多远?”
“十五英里。”
“有公车吗?”
“没有。”
“在村子里能租到出租车或是小汽车吗?”
“不行。”
“那我怎样才能去那儿呢?”
“不妨在附近租匹马。”沉默了半晌,有人建议道。
“可我不会骑马,”她恼羞成怒地说,“况且我带着行李呢。”
人们神色茫然,好奇地盯着她。曾有人告诉她当地人很“友善”,可是面前这些迟钝的大块头虽然谈不上充满敌意,却有失教养。当她讲清楚要前往何处时,他们看她的神情好生奇怪。也许那儿确实是一处离奇古怪的地方。
事先没有告知对方火车到站的确切时间,这下她知道这么做有多愚蠢,多不合礼仪了。原以为自己孤身前来、不期而至会更令人兴奋,多一点浪漫而少几分慌里慌张,可是当这列污泥满身的小火车载着她离开格雷镇火车站,在悬崖峭壁问吃力爬行,最后将她遗弃在这僻静之处,让她成为众人的猎奇对象时,她感到孤独无助、惶惶不安。对本地的荒僻她缺乏心理准备,也从未想过沿路的景色会如此令人心惊胆战。
“司各托先生的车来了。”有人指着路上说。
透过午后的薄雾,她凝望着空旷的山边和向远处如潮水起伏般排开的黄褐色岩石。岩石光秃秃的,巨大无比,光滑的断岩峭壁随处可见,峭壁底下是一条蜿蜒逶迤的陡峭山道。此时路虎车越驶越近,围观的人群开始三三两两地散开,待到车子驶进站台时,周遭已空无一人了。
“是玛丽安-泰勒吗?”
终于有人知道她是谁了,玛丽安如释重负。从车子里走出一位高个男子,玛丽安握住他伸出的手,感觉十分舒畅。
“是的。很抱歉。只是你怎知我在此处?”
“你没有告诉我们何时动身,所以我特别请格雷镇火车站站长留心一下,见到你在等火车就让邮车捎个信来。邮车要比火车足足早到半小时呢。我想应该不难认出你来。”说完,他有意恭维地笑了笑。
他说话的口吻既严肃,又不失关爱,玛丽安对他很有好感。“你就是司各托先生吧?”
“是的。我应早说才是。我是吉拉尔德·司各托。这些行李都是你的吗?”他说话字正腔圆,声音悦耳动听。
她微笑着,神态端庄地随他走到车边,希望留给他一个好印象。刚才她那么惊慌失措,真是愚不可及。
“请上车,我们走吧。”吉拉尔德·司各托说道。 他把行李塞到车子后座时,玛丽安瞥见阴暗的车厢内有什么东西,乍一看她以为是只大狗,随后就认出是一个十五岁左右的英俊少年。男孩没下车,躲在行李后朝她点了点头。
“这是杰姆西·伊夫克里奇。”司各托一边说,一边把玛丽安安顿在前座。
管他叫什么名字。不过,在打招呼时,玛丽安暗想他会不会是她未来的学生。
“你在格雷镇用过像样的午茶吧?今晚的晚饭会迟些。你能加入我们这个被上帝遗忘的角落真是棒极了。”司各托发动引擎,车子开始在曲折迂回的山道盘旋而上。
“你太客气了,到这儿来我高兴都来不及了。”
“第一次来,我猜?沿海一带的风光还不错,称得上美妙,可内陆就差强人意了,我真怀疑从这儿到格雷镇的路上哪怕长有一棵树。”
玛丽安也注意到了,心里琢磨着该如何同他客套一番,就在这时路虎车一个急转弯,大海跃然眼前。玛丽安不禁欢呼起来。
大海宛如一块含着暗紫色条纹的闪闪发光的翠玉,泛着白色泡沫的波涛之上,耸立着一座座小岛,岛的颜色是浅绿色的,比大海的颜色更晦暗,暮色投在岛上,将之一分为二。汽车不停地转弯、爬坡,海景在峻峭的灰色岩石之间忽隐忽现。车子越驶越近,玛丽安渐渐看清岩石上覆满了黄色的石头草、虎耳草和一簇簇的粉色苔藓。
“的确,”司各托说,“挺美丽的,可惜我已司空见惯了,像你这样觉得大海新奇的观光客已经很少见了。过一会儿,你就能一睹名闻遐迩的悬崖。”
“附近住的人多吗?”
“这可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你也看到了,此地几乎没有土壤。内陆有土壤的地方大多是沼泽。离这儿最近的居住区在布莱克港,也不过是一个冷冷清清的渔村。”
P3-5
1999年2月8日,本世纪末英国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在牛津河畔悄然陨落。默多克于1919年出生在都柏林一个英裔爱尔兰人家庭。默多克尚在襁褓中时,便随父母从爱尔兰移居到伦敦。她在布里斯托尔的巴明顿学校上中小学,后在牛津的索默维尔学院读大学。在那里她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和哲学名著。1942年至1944年她曾任过英国财政部助理主管,其后两年在伦敦、比利时和奥地利的联合王国救济与康复组织(UNRRA)工作,安置战后灾民。1947年,她获得剑桥纽南姆学院萨拉·斯密森哲学奖学金(Sarah Smithson Studentship in philosophy),在该校学习一年,研究哲学。1948年她重返牛津,在圣安妮学院做了多年的哲学研究生(fellow),并执教哲学直至1963年。此后,她全心致力于创作。1963年至1967年她还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讲学。1956年,她与牛津大学的文学教师、批评家约翰·白利(John Bayley)结婚。他们在史迪坡·阿斯顿(Steeple Ashton)生活了许多年,后迁至牛津大学北部的郊区。
1953年默多克出版了第一本专著《浪漫理性主义者萨特》(SARTRE,ROMANTIC RATIONALIST,1953)。这是一部关于萨特其人及其小说的书。其实,默多克早在1940年就与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萨特认识,并从此对形而上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其创作中体现出存在主义的思想。1954年《在网下》(UNDER THE NET)一书让她在英国文坛上一举成名。默多克一生共创作了26部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钟》(THE BELL)、《被砍掉的头》(A SEVERED HEAD)、《红与绿》(THE RED AND THE GREEN)、《黑王子》(BLACK PRINCE)和《大海,大海》(THE SEA,THE SEA)(曾获1978年度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布克奖)。最难能可贵的是,默多克晚年仍旧文思活跃,勤于著述,几乎每隔一年就有一部作品问世,如《指引道德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 AS A GUIDE TO MORALS,1992)、《绿骑士》(THE GREEN KNIGHT,1993)和《杰克逊的窘境》(JACKSON'S DILEMMA,1996)。默多克其他作品还包括剧本、诗歌和哲学批判研究的文章,她在1990年被英国保守党封为爵士。
默多克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个把萨特式哲学小说引入英国文坛的人,其小说的典型风格是:围绕许多拥有不同哲学思想的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如万花筒般的变化。她把二十世纪中产阶级的生活现实交织在不平凡的事件当中,小说多带有几分恐怖、怪诞和滑稽。默多克的小说揭示出作者本人的矛盾思想:尽管人类认为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用理性控制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事实上,他们受制于潜意识,受制于众多社会决定因素及其他非人为的力量。这一点在小说《独角兽》中也可见一斑。
《独角兽》(THE UNICORN)写于1963年,是一个哥特式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遗世独立的地方,那儿周围景色荒芜破败,令人心惊胆战。除了两栋破旧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房子和几间小屋子,只有海、沼泽和悬崖绝壁。小说的叙述者,在一所学校教书的玛丽安·泰勒与男友杰夫雷分手后,毅然决定离开自己已经熟悉的城市,到一个遁世的绝地盖兹(很可能是作者的出生地爱尔兰)去任家教。令她吃惊的是,她要教的学生不是孩童,而是盖兹的女主人汉娜·克里恩一史密斯夫人。从仆人丹尼斯·诺兰嘴里,她获悉汉娜竟然是被她丈夫软禁在家的囚犯。原来,汉娜曾趁丈夫彼特外出到纽约之际,与邻居莱德斯的少主人皮普·列殊偷情,被丈夫发现。事发后的一天,她将彼特推下悬崖,致使彼特残废。其后彼特远离家乡移居纽约。他把汉娜囚禁在家,让以前的同性恋情人吉拉尔德·司各托看守,并请汉娜的穷亲戚维丽特和杰姆西姐弟俩来对她严加看管。杰姆西曾想用绑架的方式救汉娜出盖兹,但绑架未遂,被吉拉尔德发现,杰姆西自此成为吉拉尔德的情人。近邻莱德斯住着麦克斯·列殊教授、他的儿子皮普以及女儿爱丽丝。老列殊以前的得意门生艾菲汉·库柏常来造访。玛丽安在听完丹尼斯给她讲的有关汉娜的故事之后,就开始谋划拯救汉娜。她和艾菲汉试图给汉娜一个刺激,使汉娜明白离开家她也并不会像当地传说中那样死去,可惜计划破产。随之传来彼特返家的消息,汉娜方寸大乱,最后不得已向吉拉尔德求助。可是彼特归家的电报是捏造的,汉娜终究没有走成,于狂暴之下,她开枪杀死吉拉尔德,自己也投海自尽。维丽特和杰姆西发现汉娜没有将遗产留给他们,反而留给麦克斯,一气之下两人离开盖兹。彼特接到家中出事的消息,从纽约返家,遇到洪水暴发,在路上被丹尼斯溺死在海里。故事结局是:丹尼斯走了,皮普自杀,玛丽安和艾菲汉又回到原来的都市生活。
……
默多克的这部小说结构纤细精巧,但内容却庞杂繁复。人物之间的性爱关系宛如万花筒般变化多端,但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围绕着主人公汉娜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独角兽,再由独角兽变成一个普通的“真人”直至死亡的发展过程而产生的。未受监禁之前,汉娜被皮普、彼特爱着,而爱丽丝爱艾菲汉。受监禁之时,杰姆西曾爱过她,后来他被吉拉尔德俘虏;艾菲汉、丹尼斯、玛丽安和维丽特都爱着汉娜。等到她跌回到“真人”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弃她而去:玛丽安突然坠人丹尼斯的情网,艾菲汉转向爱丽丝,而我们发现爱丽丝则一直爱丹尼斯。汉娜死后,玛丽安与丹尼斯之间的爱就没有意义了,就像丹尼斯所说的,“我们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玛丽安?……在这里,我们过去能够交谈,似乎彼此心意相通,可是这里的符咒已经破了,魔力已经被驱散了……其实我们并不真正相爱。”②而艾菲汉不得不对爱丽丝承认,他对她有过片刻的爱,完全是因为汉娜的缘故。最后他仍回到他的同事——聪明的伊利莎白身边。 这部小说的确是“将传统的传说故事,中世纪浪漫的精神恋爱及现代多种性爱关系成功地杂糅在一起”。③富有神秘色彩和想像力的作品风貌在英国当代小说领域可谓独树一帜。这一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有体会。小说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家的智慧与幽默,显示出她深厚的文学与哲学功底。默多克认为,人类的语言不足以概括人类的经验。有些东西存在于我们的表达能力之外。她把这一见解应用到小说《独角兽》的创作技巧上,有意把读者引入迷雾之中,让读者和她一道体会说不清、道不明的迷惑。读起来,《独角兽》似一个未完的故事,其中有几处谜悬而未决:比如,悬崖上彼特与汉娜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彼特究竟残废到什么模样;汉娜真正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为什么把遗产留给从未谋面、年近古稀的老学者麦克斯。这些谜就有待读者用自己的想像和推理去解了。由于译者才疏学浅,译作之中不当之处恐怕不少,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译者
1999年3月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