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物种战争之潜伏/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杨红珍//李竹//黄满荣//倪永明//张昌盛等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红珍、李竹、黄满荣、倪永明、张昌盛等编著的《物种战争之潜伏》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椰心叶甲、桉树枝瘿姬小蜂、秋英、太湖新银鱼、小叶冷水花、松材线虫、巨藻、麦穗鱼、烟粉虱、紫茉莉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本书的可读性更强。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内容推荐

《物种战争之潜伏》由杨红珍、李竹、黄满荣、倪永明、张昌盛等编著。

说起潜伏,许多人会想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木马计。勇士们藏在木马的肚子里,静静地等待时机。当敌人放松警惕,打开城门迎接时,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次“完美”的突袭。这在人类的战争中已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物种之间爆发的战争,叉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有些外来物种(如桉树枝瘿姬小蜂、椰心叶甲、松材线虫等)大多数时间都潜伏在寄主体内,等人们发现它的危害时,已损失惨重:而在人类主导的反击战中,一批批潜伏高手——善于寄生在敌害体内的战士(如寄生蜂等)则成了奋兵。战争并未尘埃落定,有些外来物种(如紫茉莉、秋英、巨藻等)尚未被人们所熟识。它们是在潜伏吗?时间会来证明。

目录

椰心叶甲

桉树枝瘿姬小蜂

秋英

太湖新银鱼

小叶冷水花

松材线虫

巨藻

麦穗鱼

烟粉虱

紫茉莉

试读章节

双蜂出击

由于椰心叶甲是外来入侵物种,在海南岛未发现自然天敌,因此对它的危害首先是采用化学防治的办法。不过,以人工爬树挂药包和靠天降雨淋溶药粉灭虫,在旱季的半年时间里效果甚微,难以根治。

于是,人们还是把目光转向了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除了可杀死目标害虫外,更重要的是能建立起有益的生物种群,可以发挥长期制约外来入侵物种的作用,恢复由于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剧烈动荡。据国外报道,椰心叶甲的重要天敌有5种,包括3种卯寄生蜂、1种幼虫寄生蜂和1种蛹寄生蜂。卵寄生蜂为赤眼蜂科的椰心叶甲赤眼蜂、爪哇分索赤眼蜂和跳小蜂科的1种卵跳小蜂,幼虫寄生蜂为姬小蜂科的椰甲截脉姬小蜂,蛹寄生蜂为姬小蜂科的椰心叶甲啮小蜂。

经过专家慎重研究,海南岛从2004年开始,分别从台湾省引进了椰心叶甲的蛹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从越南引进了椰心叶甲的幼虫寄生性天敌——椰甲截脉姬小蜂,经过一段时问的大棚放养实验后,正式在野外放飞。这批被秘密训练的杀手,要凭着嗜血的本能去追杀“椰子虫”。

椰心叶甲啮小蜂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是椰心叶甲蛹的专性寄生蜂,可以寄生在椰心叶甲的老熟幼虫和蛹体内。它的最佳适应温度为24~28℃,在此温度下,椰心叶甲啮小蜂发育历期较短,寄生能力强,且在生产上有较高的繁殖量。在28℃时,从产卵到羽化出蜂一共只需15天左右的时间;16℃下发育则会延长到50天。椰心叶甲啮小蜂一年发生多代,一头寄主可被多头寄生蜂寄生,寄主出蜂量大。不过,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大,28℃以下寄生率随温度下降而下降。

在海南岛释放的椰心叶甲啮小蜂,在田间椰心叶甲蛹的寄生率可达85%左右,每一代(约20天)能扩散1000米,扩散高度达12米,防治效果较好。经多次释放后,椰心叶甲啮小蜂在椰林可以建立种群,不仅有良好的控害作用,而且对其他有益昆虫也很安全。

椰心叶甲啮小蜂卵、幼虫、蛹都在寄主体内生活,当羽化为成虫后,便从椰心叶甲体内钻出。它通常选择椰心叶甲蛹腹部腹面第3~6节,体壁最薄的地方,伸出尖利的上颚啃咬,将椰心叶甲蛹的体壁一点一点地咬掉,接着它先伸出触角,并继续啃咬寄主蛹体壁,直至头部可以伸出洞口时才停止,稍事休息几秒钟,调整一下姿势后,便把头和一只前足先伸出洞外,再把自己的胸部拉出来,中、后足也紧跟着出来,此时腹部和翅也就都很轻松地出来了。

椰心叶甲啮小蜂羽化不久即能交配。雄蜂一生能交配多次,雌蜂通常也有几次交配。雄蜂十分活跃,在寄主周围来回爬动,搜索配偶,在与其他同类相遇时,两者的触角便相互接触、叩击,进行信号交流。当确认对方为雌蜂后,雄蜂就迅速爬到雌蜂的背上,而雌蜂则会继续向前爬行,因而有时其背上的雄蜂会被甩下来。当雌蜂不动时,雄蜂两翅平伸略向下倾,以协助保持平衡,完成交配过程。当多对成虫在一起时,雄蜂之间有明显的交配竞争行为,正在交配的雄蜂会受到其他雄蜂的干扰,雌蜂则会爬行躲避,因而部分交配过程会因此受到干扰或中断。

交配后的雌蜂搜索到新的寄主后,就在寄主身体上爬动,对寄主进行选择。它在合适的寄主身体上爬行一会儿后,通常选择在寄主的第2~5腹节产卵。它的腹部紧贴在椰心叶甲蛹的体壁上,腹部上下摆动,然后迅速将产卵器插人蛹体,此时寄主蛹会有反抗行为,但已无济于事。产卵时,雌蜂的产卵器与蛹成直角,经过一定时间的静止,完成产卵过程。整个产卵过程需要5~10分钟。每头寄主身上可有多头椰心叶甲啮小蜂同时进行产卵,每头雌蜂也可以在不同寄主上产卵。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卵被产于寄主表皮下的脂肪体组织内,多粒卵集中在一起。被寄生的椰心叶甲5龄幼虫或蛹在第4天后即死亡,以后渐渐变成僵尸状。椰心叶甲啮小蜂雌蜂在未经交配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孤雌生殖,但其后代均为雄蜂,这种情况叫作孤雌产雄生殖。

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攻击手段与椰心叶甲啮小蜂类似,针对性都特别强,原产于萨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另外一种控制椰心叶甲的有效寄生性天敌。它是椰心叶甲4龄幼虫寄生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在防治椰心叶甲的利用上有互补性。它的发育历期较短,一年发生多代。一头寄主可被多头寄生蜂寄生,寄主出蜂量大。释放的椰甲截脉姬小蜂在海南岛各地均已经定殖。

椰甲截脉姬小蜂在温度为22~26℃时,卵期平均为2.8天,幼虫期6.7天,蛹期(含预蛹期)7.5天。成虫在没有营养补充的情况下,平均存活2.5天,雌蜂平均怀卵量为43粒,产卵高峰期在交配后12小时内。交配时雌蜂静止不动,雄蜂则把身体紧贴在雌蜂的背部,用前、中足紧抱雌蜂的胸部,两后足则整理雌蜂的翅及腹部,雌蜂身体不动,只摆动触角,雄蜂边摆动触角边把腹部压向雌蜂腹部的后外侧,并用力把腹部弯曲,绕过雌蜂的腹侧(通常是右侧),这时雌蜂也开始扭动腹部略做配合,便完成交配。整个过程需要1~3分钟。交配后的雌蜂搜索到合适的寄主后,在寄主的身体上爬行,进行寄主的选择,4~5分钟后迅速将产卵器插人椰心叶甲幼虫体内,这时寄主幼虫会有所反抗。产卵时,雌蜂的腹部与寄主幼虫成直角,经过一定的静止时间,完成产卵过程。每头寄主上可有多头寄生蜂同时进行产卵,每头雌蜂也可以在不同寄主上产卵。发育完全的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用口器咬破寄主体壁,形成圆形出蜂孔,直径略大于成虫的头宽,触角先探出,然后头部和前足,最后整个身体钻出。

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有两种放蜂方法。一是从外面打压,即释放寄生蜂成虫,把刚羽化的寄生蜂接入指形管内,用5%的蜜糖水饲喂后,直接将装有寄生蜂的指形管固定于椰心叶甲寄主的叶鞘处,打开指形管放蜂即可。放蜂时间应选择晴天,温度在25~30℃之间,无雨,阵风5级以下,可以每周放蜂1次,连续释放3~4次,后期再根据棕榈植物危害情况适当补充。二是从内部瓦解,即释放被寄生蜂寄生的椰心叶甲幼虫或蛹,这种方法通常要制作专门的放蜂器。释放寄生蜂的数量和次数,需根据椰心叶甲的虫口密度而定,通常需要持续放蜂6个月后才会有防治效果。放蜂点要求选在棕榈植物密度较高,而且椰心叶甲危害较重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寄生蜂自然种群的培育。放蜂点生态环境应具备较多的蜜源植物,长年有开花植物的地方更佳,这样有利于寄生蜂在找到寄主寄生之前有营养进行补充。最好选在椰林的上风口释放,这样有利于寄生蜂的扩散。

海南岛自2005年开始大规模利用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来防治椰心叶甲,每年的寄生蜂产量可达5亿头左右。经过几年来大规模的野外释放,受害椰子树、槟榔等棕榈植物长势得到了恢复,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这两种寄生蜂分别寄生于椰心叶甲的不同发育阶段,已经形成了对椰心叶甲防治过程中的两道封锁线,椰心叶甲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P10-15

序言

没有硝烟的战场

——《物种战争》序

谈起物种战争,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当你出国通过海关时,倍受关注的就是带没带生物和未曾加工的食品,如水果、鲜肉……。因为许多细菌、病毒、害虫……说不定就是通过生物和食品的带出带人而传播的,一旦传播,将酿成大祸,所以,在国际旅行中是不能随便带生物和食品的。

除了人为的传播,在自然界也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战争的参与者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或许是轻而易举随风飘浮的昆虫,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它们一旦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在异地他乡集结起来,就会向当地的土著生物、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发动进攻,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枪声,却无异于一场激烈的战争,同样能造成损伤和死亡,给生物界和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正因如此,北京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创作的这套丛书之名便由此而就《物种战争》,既有“地道战”“化学武器”“时空战”“潜伏”“反客为主”“围追堵截”“逐鹿中原”,又有“双刃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物种战争的诸多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我不是学生物的,但从事地质工作,几乎让我走遍世界,没少和生物打交道,没少受到这无影无形物种战争的侵袭:在长白山森林里被“草爬子”咬一次,几年还有后遗症;在大兴安岭,不知被什么虫子叮一下,手臂上红肿长个包,又痛又痒,流水化脓,上什么药也不管用,后来,多亏上海军医大一位搞微生物病理的教授献医,用一种给动物治病的药把我这块脓包治好了。有了这些经历,我深深感到生物侵袭的厉害,更不用说“非典”“埃博拉”……是多么让人恐怖了!越是来自远方的物种,侵袭越强。

我虽深知物种侵袭的厉害,但对物种战争却知之甚少。起初,作者让我作序,我是不敢接受的。后经朋友鼎力推荐,我想,何不先睹为快呢,既要科普别人,先科普一下自己。不过,我担心自己能不能读懂?能不能感兴趣?打开书稿之后,这种忧虑荡然无存,很快被书的内容和写作形式所吸引。这套丛书不同于一般图书的说教,创作人员并没有把科学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读者,而是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每个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丛书的可读性更强。

为了保证丛书的科学性,创作者们没有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查阅的科学文献,而是深入实际,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向从事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学习、请教,深入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状况,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更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由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已经屡见不鲜,且呈现出传人的种类和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将个人行为与全社会的公众生态利益结合起来,加强公共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将入侵物种堵截在国门之外。

如今,物种战争已经打响,《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愿广大民众掌握《物种战争》所赋予的科学武器,赢得抵御外来物种侵袭战争的胜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

2014年10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