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健康流言终结者(修订本)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薄三郎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科学松鼠会资深成员,人气科普作家、医学博士薄三郎倾力打造!

解读流言的来龙去脉,帮助你从纷繁复杂的伪常识中发现真正科学的健康常识。

颠覆认知,粉碎认知,破解健康流言,不被伪科学忽悠!

食品添加剂值得信任吗?解酒药让你千杯不醉?一定要睡足7小时吗?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有靠谱的抗流感偏方吗?健康“常识”看似科学,实则漏洞百出!究竟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健康流言终结者(修订本)》为你一一剖析!

内容推荐

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可乐会“杀精”?喝奶引发肾结石?饮用功能性饮料真的对身体有好处?运动会上瘾吗?不吃早餐对身体有害?煲电话粥会致癌?一天内戴文胸超过12个小时会导致乳腺癌?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流传着一些关于健康的常识,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是商家搞出来的噱头?又有哪些在口口相传中变形,渐渐变成了“忽悠”?

科学松鼠会成员、医学博士薄三郎编著《健康流言终结者(修订本)》,运用专业知识,为你解读这些说法的来龙去脉,帮助你从纷繁复杂的伪常识中发现真正科学的健康常识。

目录

Ⅰ 吃喝客

 功能饮料,有必要喝吗?

 可乐“杀精”吗?

 舌尖上的盐

 喝奶引发肾结石?

 双酚A的致癌迷思

 瘦肉精真的那么可怕吗?

 食品添加剂值得信任吗?

 法国悖论,其实你也可以做到!

 多吃糖会让人变笨吗?

 解酒药让你千杯不醉?

Ⅱ 爱与宅

 越宅越抑郁

 假期美不美好?

 接吻会传染病菌吗?

 果蔬为你的异性缘加分

 你还跷二郎腿吗?

 噪音无处不在

 忧伤的胖子

Ⅲ 时尚安全

 同衰老“躲猫猫”

 谁动了男人的头发?

 口气不雅

 文身,小心

 文胸也凶猛?

 美瞳:拿安全赌美丽

 敷面膜到底有什么好?

Ⅳ 上班下班

 星期一是礼拜几?

 一定要睡足7小时吗?

 钛圈能治颈椎病?

 夏日驱蚊,你有几招?

 又见烟草

 来不及说再见

 夜班让女性很受伤

 睡觉,也讲究姿势?

 不吃早餐有害健康?

 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

 长时间用手机会致癌吗?

Ⅴ 运动瘾

 运动也会上瘾吗?

 跑步要穿什么鞋?

 止汗剂,三思而后用?

 出汗的学问!

 神秘的“叉腰肌”

 一着凉就感冒?

 有靠谱的抗流感偏方吗?

 止咳药中为什么含兴奋剂?

Ⅵ 身体活

 麻醉风险知多少?

 左撇子的科学

 脚踝,你“肿么”了?

 杰克逊得了白癜风?

 Lady Gaga真有红斑狼疮?

 乔布斯的八年疾病抗争史

试读章节

忧伤的胖子

这是一个对胖子愈发不友好的世界。这样说的缘由并非歧视,而是肥胖作为科学家的研究对象,被摆放在显微镜下已经毫无隐私。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听闻涉及肥胖的研究出炉。胖子请假多,胖子性生活有缺憾,肥胖会“传染”给下一代,就是新近肥胖研究得出的结果。

几个坏消息

2010年7月,法国学者娜萨莉·巴朱丝(Nathalie Bajos)在《英国医学杂志》发文称,肥胖者面临不少性方面的问题——性健康既无保证,性和谐更无从谈起。在对1万余名法国成年男女进行匿名调查后发现,肥胖女性的意外怀孕率是体重正常女性的4倍;肥胖男性床上不举的概率更高,患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也更高。在找性伴侣这事上,肥胖男女都属于弱势群体,机会逊于常人。

BBC有部纪录片叫作《两性奥秘》,拍摄者在伦敦街头,随机让过往男士评价卡片上的四幅女性身材示意图。结果显示,人们最钟爱“梨形”曼妙身材的女士,即所谓的前凸后翘腰围细。上下一致的“水桶型”,最少被人关注。这一点,也在巴朱丝的研究中得到印证。由于社会压力和偏见,肥胖女的性生活相对贫乏,她们大多在互联网上寻找性伴侣。更重要的是,她们最后找到的,大都是同样肥胖的男人。

在2010年8月份的《职业医学杂志》(Occupational Medicine)上,伦敦国王学院的塞缪尔·哈维(Samuel Harvey)发文指出,肥胖者请病假的天数也高于一般人。哈维追踪调查了供职于伦敦地铁部门的625名员工。他们是地铁驾驶员,每年按时体检好几回。在连续分析几年数据后,哈维发现肥胖员工一年的病假天数是9天,其他员工则只有5天。短短的几天之差,说明了什么呢?有分析认为,肥胖者更可能出现感染,恢复时间也更慢,所以导致病休延长。

肥胖会让你休的病假更长,也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寿命。在美国某家医院学习期间,我见过太多坐在电动轮椅上的肥胖患者。当他们的髋骨不堪重负,下肢发生关节炎时,他们不得不坐上这种轮椅代步。由于缺乏运动,这反而造成恶性循环,让他们变得更胖。

肥胖会传染?

在英文中,表示肥胖的词汇有不少,最常用的是obese和fat。前者多由医生讲出口,客观形容肥胖这件事;后者则是普通人多用,包含明显的感情色彩。若对应到中文,obese是委婉的说法,将肥胖称为“体重严重超标”,而fat则犹如直言不讳地喊“死胖子”。不久前,英国卫生大臣安妮·米尔顿建议说,人们应该用fat替代obese,来指称肥胖人群。理由是,fat虽具有攻击性,也更伤人感情,却能让他们更有动力去主动减肥,让他们意识到肥胖的害处。  近朱者赤,近胖者肥!肥胖具有一定的“传染性”。2007年,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对波士顿地区30年间的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如果你的朋友变胖,那么你本人变胖的概率将增加57%;若你的兄弟姐妹或配偶

变胖,你变胖的概率将增加40%或37%。

克里斯塔基斯的研究表明一点,肥胖具有社会传染性,这不仅因为具有相同饮食爱好或运动习惯的人会经常在一起那么简单。事实上,亲朋的身体变胖发福,会让自己模糊标准体重的概念,不由自主地向他们看齐。

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祖先相比,现代人的生活的确太过惬意。而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WALL·E)里,未来的人类则瘫软在数字化躺椅上——下肢短小无力,身体横向发展。仔细想一下,人们每天静坐的时间远多于运动。汽车、沙发、办公椅,我们压根没机会舒展身体,活动肌肉。

肥胖不利于自身,也对下一代造成影响。比如说,患有肥胖症的孕妇所生产的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更高。而肥胖症妇女若在孕前减肥的话,不仅能改善自身健康,也会降低婴儿患心脏病的风险,可谓一举多得。2010年8月初,美国波士顿的研究者发表研究称,孕妇在怀孕期间若过度发福可能会导致婴儿先天性肥胖,对其生长也造成影响——千万别小觑这一结论,研究者是在对约51万名孕妇和110万个婴儿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得出上述结论的,靠谱程度高!

P79-82

序言

2009年1月,科学松鼠会出版了第一本集体著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当时,我向朋友狠命推荐,对方却摇头拒绝,理由是:“科普文章吗?呵呵,我的兴趣不大。”我有点小伤心,进而尝试分析对方的心态:要么,人家已经生活得够科学,所以不需要看科普文章;要么,科普文章显得冷冰无比,曲高和寡,无人愿看?事实上,我猜错了!对方的答案是,她想看怀孕生育方面的知识,但那本书里没有提供!

由此看来,需求是产生动力的重要原因,需求是“生产之母”。对于科普知识,人们的需求也是有选择性的,只关心与己有关的生存哲学。2009年年中,我参加了上海科普作协举办的一次座谈会。原上海中山医院院长、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杨秉辉先生谈道:“健康是最大的科普领域,因为人人都渴求健康。”没错,当你观察市面上的各种养生保健书时,就能体会到这个“产业”有多么红火。遗憾的是,它们中的很多都不靠谱,成了健康谣言或流言的摇篮。有人甚至用养生书的书名编了一个段子,内容是:“当你生病了,《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医生开了方,《是药,是水,还是毒》?你可千万要小心,《别让医生骗了你》,《是药三分毒啊》!所以,《求医不如求己》,马悦凌既然教了大家《不生病的智慧》,何不《做自己的医生》?手捧《改变自己一生的健康计划》,一边翻阅、一边畅想《无毒一身轻》,《百病自疗不用药》!”

在《新华字典》里,“谣言”的意思是“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或“没有公认的传说”;“流言”则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污蔑或挑拨的言论)”。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1897—1967)在《谣言心理学》一书中写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谣言都不应仅仅被看成纯粹的怪物,它是人们在有意识的社会行为中奇特但无价值的一种偏离。”

你应该已经察觉到了,造谣与辟谣正是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常态。不过,普罗大众易于偏信流言,即便有确凿的科学反驳依据,他们也总是会辩解说:“那种说法总是有一些道理的吧。”没错,造谣者总会捏造、歪曲或搬弄各种事实,把那些陈旧或似是而非的术语貌似合理地重新包装,以此制造轰动效应,生产奇谈怪论。真是防不胜防啊!

这也正是我将几年来写出的医学科普文章集纳出版的重要原因。我希望通过剖析一些人们口耳相传的“健康说法”,来让大家明白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整理书稿期间,我曾用下面三个问题对身边不少朋友进行提问:给孕妇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宝宝的智商吗?许多人喜欢戴钛项链,据说可以缓解颈椎病,你觉得是真是假呢?听说可乐杀精,男人应该少喝,你觉得这是对是错?

被询问者有的是医生,有的具有较高的学历,可回答的情况却并不乐观。

当我追问他们为什么会相信这些说法时,许多人回答:“网上有这种说法,很多人都这样说,所以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轻信流言或许真是人的天性。人们总是倾向于轻信他者的言论,不愿花时间寻求真相。而“在博客、微博当道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

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受害者”。

显而易见,互联网是谣言滋生肆虐的最佳温床。人们口耳相传的大部分健康说法也都是靠着网络转帖而散布的。事实上,人们也总是喜欢用“网上说的”来说明某些观点的来源。在微博上,谣言或流言更像是长了一双翅膀,传播的速度更快、效应更强、覆盖面更广。

不过,网络时代,特别是微博化时代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快速纠错机制。遗憾的是,谣言或流言的传播力度总是比辟谣力度强悍得多,流传得也更广。这牵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偏颇吸收”——人其实是一种很懒惰的生物,他们会主动倾向于接受乐于接受的信息,排斥厌于看到的信息。而辟谣或阐释真相却往往会起到反作用,使得既有观点愈发被人们所接受。有种说法是,纠错反而会强化人们对错误观点的坚持。

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的创办者姬十三曾在题为《我们的敌人不是谣言》的日志里写道:“科学常常是无力的,谬误通常比真相更甜美诱人。如果我们只是在网络上追赶谣言的步伐,那么我相信即使有十倍、百倍的团队一起来挥舞粉碎大锤,力量也是不足的。我们的敌人并非谣言本身,而是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是不加反思的生活态度。”

散布流言总是轻松,破解流言却很费劲。流言尽管没有根据,看上去却一本正经,煞有其事。很多人相信健康流言,大多是出于戒备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而进行“有罪推定”。换言之,只要人们认为某种说法可能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或危害,那就需要科学家通过数据或证据来证明它没有害处。事实上,这种证明通常是徒劳的。

首先,证明一个子虚乌有的说法,本身就是对科学资源的靡费。那些原本可以经由科学知识或理论解释的问题常常被公众“绑架”,要求必须通过实(试)验说明。其次,进行研究本身就响应了那些本可不作理会的无稽流言,无形中反而助长了某些健康流言的散布传播。再者,破解流言需要依据科学事实和研究数据,这也使不具备深厚科学素养的人在看到论证严密、用语艰深的反驳论述时显得极不耐烦。

以我的个人生活经验,科学地分析一些事情总显得不够有情趣,过于生硬刻板。可是反过来,如果没有正确科学的生活方式,情趣之类的提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我看来,那些拒绝科学的人,可能是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害怕因既有知识结构被打破而无地自容,当他们获得真实的知识时,总会露出一副“当时我就震惊了”的表情,过去的知识信念顷刻间土崩瓦解。这是蛮痛苦的一件事,因而部分人选择拒绝科学真相!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信者恒信!人们总是基于自己的偏好——而非事实本身的对错——来选择并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或观点。这仿佛自动关闭了探求真知的大门,将自己与科学事实割裂,仅相信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而对真伪对错不管不顾。所谓轻信于人,就是指相信某种有证据但又不应该有证据的说法。易于轻信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要么极度贫乏,要么充满陈腐和变态的想法。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奥尔波特的观点,对于那些相信流言或谣言的人来说,最迫不及待的事情就是“相信那些与他们自己所解释和预言的模式正相吻合的谣言”。

2009年11月,科学松鼠会的明星作者云无心出版《吃的真相》一书时,我曾写过一篇书评,其中有这样几句:“知识这种美好的东西,不能像读小说一样极其饥渴地阅读。书,应该摆放在案头,阅读它,应该是细水长流。当你有所困惑时,核对目录,从书中寻求分析和答案,这样才会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样地,我希望这本《健康流言终结者》(修订版)也能为读者,为读者的朋友提供一些实用且有依据的知识。

梁文道《常识》一书中有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乃因此为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对应于健康传播领域,那些在专业工作者看来或许并不靠谱的说法,却经常因各种媒体的渲染而被公众接纳。本书也有志于破除迷思,提供真相。阅读本书并不能保证你不生病或生活得更健康,但毫无疑问的是,当你遇到任何一种来路不明的健康说法时,会多出一种“从科学上讲”的思维模式,尝试着主动寻求答案。这本书所能提供的最大裨益,或许就在这里。

翻阅自己这几年来写就的科普文章,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一路跌撞地走在科普道路上,我不免心中惴惴,觉得这些风格各异、文字浅陋的作品难免贻笑大方,加之个人表达能力所限,全书的趣味性也尚待增益。假如您有上当受骗的感觉,那纯粹是我该打受罚!但若是诸位观者能从书中“掠”去三五有用知识,本书的目的便算是达到了!

薄三郎

书评(媒体评论)

即使你已经看过很多科普作家的书,这本书里的内容也绝不会让你觉得大同小异。作者作为医学博士,相比大多数的科普作家,明显对人体内环境、整体生物效应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细节观点的把握也更加准确。

——知名营养师 顾中一

薄三郎秉承松鼠会一贯风格,运用专业知识和风趣幽默的文字,探讨社会上那些‘健康流言’的可信度。既融科学入生活,也巧妙地对科研结论和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解读;既增加了针对性和可读性,也让我们看出某些真相。

——豆瓣读者 不夜影城

难能可贵的是,此书不仅破解了可乐杀精、钛圈治病等一个个具体的流言,通过阅读文章,还可以学到一些破解流言的方法。如此,接下去读者看官们不就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击破其他不计其数的健康流言了吗?独终结不如众终结,此正是这本《健康流言终结者》的魅力所在。

——科学松鼠会成员 箫汲

本书运用科学原理与实验依据,告诉你最真实的健康密码,终结健康流言。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必备的家庭健康藏书,每个家庭都该拥有,每个父母都该为自己、为孩子读一读。

——豆瓣读者 汗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