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尚军、李国太、王振、袁雪梅、游黎等、肖卫东、谢雨莹所著的《四川方言与民俗(最新修订版)(精)/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不是单纯的四川方言研究.而是把四川民俗乃至历史和四川方言研究结合起来.着重研究了四川方言词语反映的四川民俗、四川民俗对四川方言词语的影响、四川方言的形成.同时考证了部分四川方言词语的本字,探讨了历史文献所记录的四川方言词语,内容相当广泛。在方法上,本书既强调语言分析,又注重调查研究;既着力于平面的描写,又用心于历史的追踪和相邻方言的比较。源流并重,纵横兼顾,这就使全书具有相应的学术深度和广度,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四川方言词语的面貌,了解它们怎样受民俗的影响.从而了解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而且可以了解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四川世有“天府之国”之美誉,以悠久灿烂的古巴蜀文明为底蕴,融合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客家文化等,形成了源远流长、结构复杂、内容独特的巴蜀文化,四川方言与民俗便是其典型代表。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四川方言与民俗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方言与民俗(最新修订版)(精)/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以黄尚军、李国太、王振、袁雪梅、游黎等、肖卫东、谢雨莹二十余年来在四川各地调研所收集的大量珍贵的民俗照片、方言资料为基础,结合四川方志、族谱等文献资料,利用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首次系统探讨了四川民俗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婚丧嫁娶、宗族祭祀等典型习俗。而本书研究的另一内容——植根于四川地区深厚土壤的四川方言,是当今四川人交际的语言工具,更是折射四川人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的一面镜子,由此成为今天认识四川的重要渠道。将珍贵典型的民俗资料和翔实生动的方言材料相结合,将民俗研究和方言研究相结合,以期系统、深人、全面地展现其蕴含的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本书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