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工匠精神/精益制造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日)根岸康雄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972年,社长冈野雅行继承了父亲的公司,改名为“冈野工业”。尽管只有5名员工,但其凭借高尖的技术能力最终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城镇工厂。公司高超的技术能力甚至能满足NASA订单的严格要求,广受全球客户信赖。其受医疗器械厂商TERUMO的委托所开发的“无痛注射针头”不仅在医疗领域颇为知名,普通大众也都有所耳闻。由于社长“不希望公司发展得太大”的方针,公司一直保持只有5名员工的现状。

冈野工业位于东京都墨田区东向岛,是一家只有5名员工的公司。这家城镇工厂制造了许多全球首创的产品,比如,使手机小型化得以实现的锂电池盒、注射时感觉不到疼痛的无痛注射针头以及其他杂货,等等。

“我就像是小镇医生一样,治疗的都是大医院所放弃的不治之症。”

只有四坪半左右大小的办公室兼接待室中杂乱地堆放着公司之前开发的产品与材料,从小生长在平民区的冈野雅行(时年75岁)爽朗的笑声回荡其中。

工厂接二连三向海外迁移,再加上经济萧条,让城镇工厂早已失去了曾经的活力。但是只有城镇工厂才能体现出日本制造业的原点。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冈野工业的故事。

冈野雅行生长在平民区的东向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刚上小学五年级。冈野不喜欢学习,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中学就退学了。冈野的父亲银次与他的性格迥然不同,是个典型的沉默寡言的工匠。银次从战前开始就经营着一家名为冈野模具制作所的工厂。当时,东向岛附近挤满了城镇工厂。

不要偷窃别人的工作!

“雅行,你不要老是顾着玩,快来帮爸爸做点活,不然就不给你饭吃了哟!”

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冈野从十八九岁时就开始帮忙家里的事业了。不久,冈野逐渐掌握了工作技巧。

“我不适合去学校学习,就只能靠这行当谋生了。”

冈野的这一想法十分坚定。他用旋床切削铁棒,将其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身为一名工匠,当技术逐渐提高时,工作也变得有趣起来。

冈野在二十二、三岁时已经成为了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模具工匠了。

模具是指冲压机中安装的模件,分为凸模与凹模两种类型。将凸模与凹模的模具分别安装于冲压机的上下两面,中间放置金属板,通过机器冲压,使金属板成型为产品。

然而模具工厂接手的工作只不过是使用模具的冲压工厂的外包业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冲压工厂的工作要更好。因为使用相同的模具可以制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产品。

抱着这一想法的冈野在二十五岁之后,对父亲提出不想光制造模具,还希望可以着手制造冲压机。

“不行。冲压工厂是我们的老顾客。不要偷窃别人的工作!”

生于明治时代的父亲顽固地不肯让步。但冈野希望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以便今后随时可以从事冲压机的制造。

“既然如此,就请在每天工作结束后的晚上到第二天早上这段时间,把工厂借给我吧。”

“孩子他爸,既然孩子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反正他过几天就会厌倦的,就借给他吧。”

母亲在一边帮着冈野说话。

“记得自己付电费!你这家伙!”

父亲勉强答应了让冈野使用工厂。

在冲压加工当中,有些产品通过一次冲压就能成型,但是复杂的产品则需要将金属板冲压多次,才能逐渐成型为产品。也就是说加工工序会有所增加。在产品成型之前需要冲压几次,以什么顺序冲压,这正是冲压技师大显身手的地方。

“你还真是很用心研究呀。不错不错。话说冲压技术的发源地德国有一本介绍冲压基础的书,叫作《冲压便览》,你去看看那本书,值得参考。”

隔壁一位疼爱冈野的老人给他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冈野马上购买了那本德语书。尽管看不懂德语,但他如痴如醉地研究了书中的图样与照片,这样自然掌握了其中的内容。冈野的冲压加工技术逐渐提高了。

他人无法做到的深冲加工与自动化机械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高度成长期,现今主要在中国制造的零件当时几乎都是由日本的城镇工厂制造的。在那个时代,就算不会高难的技术也能接到足够的工作。

“如果是接一些冲压工厂不愿意接的高难业务与廉价业务的话,就不算是偷窃老顾客的工作了吧。”

所谓冲压工厂不愿意接的高难业务——冈野注意到的是不锈钢的深冲加工。深冲是指制造长度为其口径10倍以上的产品的冲压加工。冈野接受了油点火器外壳的制造业务。这一业务需要用冲压机8次冲压坚固的不锈钢板,逐渐加工为外壳。也就是说,需要制造共计16个凸模与凹模的模具,通过8次冲压,才能做出油点火器的外壳。

“深冲加工在冲压技术中也属于很难的加工方法了。冈野你又没有跟着师傅学过,你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做到深冲加工的呢?”

“关键是油。只有使用好的润滑油,才能做到深冲加工。我研究了油,试过了黄油、猪油、肥牛肉油、洗衣油等各种各样的油。”

冈野看着客户不敢置信的表情,微笑着说。

冈野工业就像拥有秘传“调料”的饭馆一样。冈野发明的特殊润滑油使得很多产品的全球首创开发变为可能。

“冈野说连廉价的业务也接……”  “嗯,脑袋要会使才行。如果是纯手工作业的话肯定不划算,但是如果用自动化机械的话,就能轻松完成了。”

冈野还尝试着制造将模具与冲压相结合的自动化机械。他使用自动化机械所完成的第一份工作是制造过去收音机与电视机的零件中所使用的消除杂音的四方型筒状铝盒。将铝板冲压为筒状并切割,打一些必需的孔。冈野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三四年时间里用自动化机械制造该零件,销售额得到了飞跃性的成长。当电机厂家将工厂搬往台湾时,冈野制造了四台这种自动化机械供应给他们。

“话说回来,自动化机械还真是能赚钱啊。”

听到经常出入东向岛工厂的人们的这一感慨,冈野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回答道:

“比方说,总共用2000万日元采购模具材料与冲压机、附属品。我们本来就是模具工厂,所以能制造出别人没法模仿的模具。然后将模具安装进冲压机中。接着只要加工为可以简单地制造产品的机器设备,夸张一点说赚个一亿日元都不稀奇。”

至今为止,冈野亲自制造的机械设备卖出了100种以上。

锂电池盒的开发

1972年,冈野继承了父亲银次的公司成为社长,并将公司改名为冈野工业股份公司。公司销售额有所增长,但他不惜成本地进行了投资。

客户的订货负责人、同行、特意来购买冈野特制冲压油的人、熟人、朋友……许多人访问了冈野工厂的办公室,坐在沙发上与其畅谈良久。

“看上去冈野先生您买了新材料后一直在浪费啊……”

“是的,至今浪费了一万份材料。浪费的材料费也有好几亿日元了。”

听了冈野的回答,对方目瞪口呆。

冈野注视着他接着说:“工匠不是做学问的。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才会逐渐掌握技术。我做的是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所以失败肯定是不计其数的,还要舍得花钱。”

如果说机械设备的制造销售是属于额外收入的话,运营公司的稳定收入支柱则是日用杂货的制造。在中国制造业发展起来之前,口红盒、打火机、文具等产品的制造是墨田、江东、足立、江户川区的支柱产业。

“冈野,能不能做出这种感觉来?”

“好的,是这种感觉对吧?”

杂货的生产制造当中有许多无法用图纸表现的要求,比方说“做出这种感觉”等。冈野十分擅长将客户的想法与感觉巧妙地融入产品当中。

然而,这种模拟技术将如何在即将到来的高科技时代存活下来呢?

在冈野成为社长之前的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他曾经接过一份日用杂货的业务,制造了直径约1厘米左右的小铃铛。这份工作需要很高的技术,他运用加工钣金的技术,将金属板折断、压卷。花费了大约三年时间,通过18道工序,终于将铁板压为圆形,制造好了铃铛。而在制造铃铛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术为冈野以后的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成功。

到了90年代,锂电池的开发步入正轨,促进了手机小型化的发展。以深冲技术闻名的冈野接到了制造锂电池盒的业务。为了防止液体泄漏,盒子最好是用单块不锈钢进行加工,但是当时几乎没有冲压技师可以做到不锈钢的深冲加工。

“冈野,你能做到吗?”

访问工厂的订货负责人询问道。

“我以前在制造油点火器外壳时用过深冲技术,这技术本身不是什么新玩意。”

冈野轻松地回答道。

他所制造的板状盒子口径约为5毫米。盒子长度约为47毫米。以冈野的试制品为模板,使用自动化机械可以进行流水线生产,于是锂电池盒走上了量产之路。而且,锂电池盒的材料也由不锈钢进化为铁板。但是,如果在深冲后再为铁盒镀层的话,盒底边角会出现镀层不均匀的现象,并导致腐蚀。

“在深冲加工时,需要不揭下事先镀好的3微米镀层,可以做到吗?”

“虽说不锈钢加工与铁板加工有着犹如咖喱饭与炸虾大碗盖饭般的天壤之别,但我还是有信心挑战一下。”

最终冈野顺利完成了这一业务并成功量产化。冈野作为手机普及的功臣,受到了媒体的追捧,一跃成为了当时的知名人物。

像蚊子口针一样的注射针头

2000年的一天,一位身穿朴素西装的高个子男人站在面向东向岛大街的工厂面前。他是医疗器械厂商TERUMO的技术人员大谷内哲也。

踏进办公室兼接待室后,大谷内草草打了声招呼,便从包里取出了图纸铺开。

图纸上所描绘的是注射针头的形状。顶端非常细,而底部偏粗。顶端小孔的直径为80微米,外径为200微米。底部小孔的直径为250微米,外径为350微米。这是大谷内自己设计的图纸。

“糖尿病患者当中许多人每天自己要注射4~6次胰岛素。我希望尽量减轻患者们的痛苦,所以开发了这一产品。我希望制造出让人几乎感觉不到疼痛的注射针头。”

“就像蚊子的口针一样啊。”

冈野微微一笑,看着大谷内。

“我之前走访了将近一百家公司。”

“都被拒绝了吗?”

“是的,他们都说没办法做到顶端这么细、底部又偏粗。”  注射针头一般都是通过切断细金属管来加工。然而这一注射针头整体非常细小,加上顶端很细而底部偏粗,所以普通的制造方法并不适用。冈野也清楚这点。尽管他对深冲加工有着绝对的自信,但这一工作还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冈野为他介绍了擅长金属管加工的技师。然而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没有制造出图纸中的极细针。一年后,万念俱灰的大谷内再次造访了冈野。

“如果能将这种世界最细的针生产出来成为商品的话,肯定会受患者欢迎的。你想想多少孩子因为每天的注射而害怕呀。我一定要完成这项工作。”

大谷内的语气平静而不失坚定,冈野从他的眼眸深处感觉到了强烈的光芒。

原理和铃铛一样

在此之前,冈野也有过许多次像喝滚烫的开水一般的艰难经历。比方说,煞费苦心制造的产品却由其他工厂低成本大量生产,或是花费大量时间制造的模具被人毁约带走,等等。他甚至曾向大企业发送过类似于决斗状的传真。冈野的这种性格让他在工作时比起公司的名头,更加在乎人。

“如果放弃这一注射针头的开发,我就没有身为技术人员的价值了。”

大谷内平静地说。

“那如果我做不到的话,也没有身为治疗不治之症的小镇医生的价值了吗?”

冈野抱着双臂仰望天花板。在此之前冈野从未绘制过图纸。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全都涌进了大脑中。冈野以飞快的速度在脑海中接二连三地翻阅各种图纸。突然,那个1厘米左右的铃铛定格了下来,发出清脆的声响。

“可以压卷……”

“什么?”

样品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将不锈钢板加工为筒状的工序。注射针头使用的正是这一技术。通过冲压加工,将50微米厚的不锈钢板卷成直径0.2毫米的筒。

大谷内一头雾水地问道。

“将金属板压卷做成针。”

“将,将金属板压卷做成针?这怎么可能……”

平时极其冷静、喜怒不形于色的大谷内也不由得抬高了声调。

将又硬又厚的不锈钢板以微米为单位压卷,相当于将又硬又厚的纸箱卷成最小的纸卷,这对一般的技术人员来说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我曾经做过一次。”

那次是用一块铁板压卷制造了小铃铛。利用相同的原理应该可以成功。

冈野马上叫来了缘本幸藏。缘本是冈野的女婿,他原来是大型照相机厂商生产管理等部门的技术人员,从30多年前开始,他便与冈野在东向场的工厂共患难了。缘本在模具与钣金加工方面拥有一流的技术水平,是一名深受冈野信赖的技师。

铃铛虽然是杂货,但其开发工作极其精密,只要有千分之一毫米的误差,就有可能会失败。

“我凭借的是模拟技术,缘本,你用的是高科技。开发就靠你了。”

冈野向缘本说明了注射器的加工方法。

“社长,这个不可能做得到啊。”

缘本马上回答说。

冈野盯着缘本眼镜后的瞳孔深处说:

“我是这家公司的社长,我就是独裁者。你按照我所说的去做就行。就算做不到,责任全部由社长我来承担。”

我们有责任一直制造下去

与冈野不同,缘本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不太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从那时开始,他反复进行尝试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为了压卷不锈钢板,起初他打算用将近十道工序的冲压加工。这总共需要将近20个凸模与凹模模具。为了制造模具,缘本通过机械加工了超硬合金,他一边用显微镜观察,一边通过特殊的研磨机器进行研磨加工,陆续做了许多常人意想不到的尝试。

频繁造访冈野工业的大谷内发现,原本他认为不可能压卷的金属板开始逐渐变圆了,

这一过程全都看在他的眼里。然而,光是压卷还不够。想做出注射针头,在将不锈钢板压卷至蚊子口针一般大小之后,还需要将50微米厚的不锈钢板不留间隙地拼合在一起。想要成功制造出注射针头,模具连数微米的误差都不能有。

直到着手开发一年之后,针头的试制品才宣告完成。TERUMO的技术人员对针头进行了再次加工,最终完成了注射针头。大谷内用做好的注射针头试扎自己的手臂。一天换四次针头,一直持续扎了一个月时间。

由图可见,与一般的注射针头相比较,无痛针头有多细小。城镇工厂的模具与冲压技术创造出了从物理技术上来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针头。

“一点都不疼。”

大谷内确信这种针头可以商品化了。

然而,即便制造出10根、100根试制品,离商品化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只有建立起可以制造10万根、100万根相同品质针头的生产流水线,才能算是真正地完成了产品。缘本开始继续反复进行尝试并经历失败。

“冲压机、油的质量、送油与油量的调节,还有模具,只有当所有的一切都搭配得天衣无缝时,才能生产出产品。”

急切希望针头早日产品化的大谷内听到缘本所说的这番话之后,一直在反复思考对策。

在完成试制品的三年后,由模具与冲压机组合而成的终极自动一体机终于诞生于东向岛工厂旁边的厂房当中。

“就算制造出了新产品,但产品本身总会有自己的寿命。然而这一注射针头的需求是没有寿命的。相反,我们有责任一直制造下去。这一注射针头是在感性的世界中诞生的。并不是随便教给别人就可以被掌握的技术。”

冈野像是想确认自己的话语一样,向缘本如是说道。无痛注射针头于2005年7月开始发售。

针头开始发售后不久,大谷内告诉冈野电视台播放了一个介绍糖尿病患者们心声的节目,希望他去看看。在节目里,孩子们异口同声地感谢无痛注射针头。在节目播放之后,冈野马上打电话给大谷内所在工作单位的甲府工厂。

“我至今为止制造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在我做出手机电池盒时,大家都很震惊,但这是我第一次被人感谢。使用注射针头的孩子们对我说‘一点都不疼,谢谢你’。我真的……”

冈野说着说着,哽咽了起来。

P3-18

书评(媒体评论)

我就像是小镇医生一样,治疗的都是被大医院放弃的不治之症。

——冈野工业

就像有女性的地方就有化妆品一样,有金属加工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研磨工艺。

——小林研业

螺帽的松动有时会引发重大事故。解决这一问题的正是技术力量。

——Hard Lock工业股份公司

将牙石清洗器的声波提高至人耳可听域极限。

——MICRON

首先是要仔细观察。在此基础上加入创意与改进。此外比起便利的产品来,应更加注重制造人类所需要的产品。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变的真理。

——三鹰光器

在保持400年老字号的同时,创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设计。将传统技术半量产化的匠人工艺。

——菊地保寿堂

在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放眼世界,建立被世界认可的品牌。

——moken股份公司

与其和别人竞争,不如去做别人不做的事情。

——NIPPURA股份公司

不管冷冻多少年,在解冻时都能保留食材原有的新鲜口感。

——ABI股份公司

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屋顶绿化,需要开发特殊土壤。环保工业是今后前景无限的领域。

——MASAKI ENVEC股份公司

制造“帮助人类的机器人”。

——Tmsuk股份公司

手机的更新换代需要转轴的技术革新。

一——Strawberry Corporation

后记

“产品美”是经何人之手制造出来,又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我花费了两年时问走访工厂,采访了40家企业。

接下来,

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故事。一个有点奇怪的中国人。我在采访时访问的上海日产经销店里认识了她。她用只言片语的日语和我聊天,说是在学习日语,很喜欢日本人。1 987年出生的她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的80后一代,笑起来很迷人。名片上写着她的名字叫段虹。

在采访结束,离开经销店以后,我犹豫地按她名片上印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询问她今晚要不要一起吃晚饭。她爽快地答应了我。那天晚上,我在摆放着味道甘甜的上海菜的餐馆桌前与段虹愉快地交谈了许久。

“日本人着眼于做小事,一个一个地。中国人不喜欢小的细节。”

“大大咧咧对吧?”

“大大咧咧是什么意思?”

我在段虹取出的电子辞典上查询了大大咧咧一词。

“啊,是的是的,我懂了。大大咧咧。中国人不喜欢做小的事情。”

“我也是中国人,大大……”

“大大咧咧。”

“对,对,大大咧咧。今天我也因为文件里出现好些错别字,惹社长生气了。啊呀!”

段虹用双手敲打着脑后,哈哈地大笑起来了。

有个名词叫做公差。公差是指在范围允许内的误差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之差,在加工以毫米为单位的细小塑料零件时,加工图上会指定从数微米到十几微米的公差范围值。但是,日本的制造厂商从未想要在公差范围内制造产品。他们想要正中靶心,以零公差——即没有一微米的误差来制造塑料产品。

为了达到这一点,在制造安装于冲压机中的模具时,需要有人编制专门程序:用CAM将3DCAD设计的数据软件化,并用多工序自动数学控制机床自动研磨,接着使用计算机将产生的误差研磨好。在实际加工阶段,由日本制造的可以对塑料进行细微热加工的高精确度冲压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日本人一直制造小东西。不会疲累吗?”

疲累,有时甚至会崩溃。但是,这种疲累也是生命的证明,是弥足珍贵的。

我突然想到,或许自己在这一系列当中描绘出了日本人“实而不华的疲累”。

“实而不华的疲累?那是什么意思?”

她询问我自语的意思。我微微一笑。她或许是心领神会,望着我微笑。

在本系列采访出版单行本之际,我首先想向在采访现场与我同甘共苦的摄影师高仲健次深表感谢。另外,小学馆集英社的熊谷玄典先生、《DIME》杂志编辑部的水野麻纪子女士、Discover 21出版社的千叶正幸先生、林秀树先生等人,我相继受到七名编辑人员的赞助支持。特借此表示感谢。

根岸康雄

本书是在《DIME》杂志上连载(2008年 2010年)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文字加工、修改并加入新采访内容后所整理的成果。书中省略了敬称。年龄等均为刊载当时的数据。

目录

前言

1 冈野工业“无痛注射针头”

 直径仅0.2毫米的注射针头就像被蚊子叮咬一样!

 平民区的城镇工厂实现了这一惊人的技术

2 小林研业“iPod镜面加工”

 位于不锈钢加工之城新潟县燕市

 仅有5人的研磨工厂专业工匠们

3 Hard Lock工业“防松螺帽”

 能够适用于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等严酷环境

 充满创意的简单而坚固的装置

4 三鹰光器“精密光学机械”

 从探索宇宙的观测仪到脑外科医疗器械,其开发能力能够完美地满足客户需求的高度精确性

5 MICRON“不会发出噪声的牙石清洗器”

 全球牙医认可的高性能

 关爱患者的独特技术

6 菊地保寿堂“传统工艺打造的和式铣铁新铸造物”

 在保持400年的老字号的同时,磨练技术,创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设计!

7 molten“竞技用球”

 在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放眼世界,建立被全球认可的品牌!

8 NIPPURA“水族馆的巨大亚克力板”

 鲸鲨悠闲地游来游去!

 实现带给观众感动的水族箱魔法

9 ABI“不影响口感的冷冻技术”

 冷冻食品很难吃

 解冻了这一常识的全新冷冻机

10 MASAKI ENVEC“屋顶菜园的特殊土壤”

 在大楼屋顶种植绿色!带来收获!

 以改善环境为出发点创建的小型风险企业

11 Strawberry Corporation“手机转轴”

 推动手机更新换代的是从公司风险事业部

 成长起来的一群野心家

12 Tmsuk“实用机器人”

 制造为人类工作的机器人!

 九州一家小企业创造了新的产业未来

后记

序言

在写这本书时,我首先联想到的是“产品美”一词。

我认为,常销产品、被人们所喜爱、拥有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具有一种吸引人心的美。这些让人感受到产品美的畅销商品是由怎样的公司创造的呢?它们是由什么人将什么创意转化为产品进而推向社会的呢?我很想了解这点。

艺术作品的美是由艺术家独自在工作室里雕琢而创造出来的,而工业产品这一量产商品的美则是由各部门的员工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反复进行尝试与经历失败(try and error)而完成并推广于世的。这种美当中融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人们的热情与独树一帜的创意。

每个技术与产品都有自己的故事。

当初,我的想法是针对产品开发对社长与技术人员进行采访并写成报道纪实。然而,一家公司的社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光是在公司接待室里说不清楚,于是我们在一家并不怎么高级的居酒屋的角落里攀谈,他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了开发产品的原委。

接受采访的技术人员不厌其烦地向我介绍产品。他们用会议室的白板画了许多图,认真详尽地讲解了产品开发的来龙去脉,让门外汉的我也能简要地理解产品的结构等要点。

在现场的采访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他们的热情、永不停息的探索心与永不放弃的精神。我发现光靠报道这一形式难以表现出这些精神。

那么,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我寻思着,能不能像化石收藏家割开从土里取出的石灰岩并从中取出化石一样,将采访时所收集到的评论转化为对话形式,同时将全部报道整理为具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我这种拙劣的努力或许也是因为目睹了创造出产品美的人们如何对产品进行切磋琢磨,从而受到了影响的缘故。

请允许我擅自将这一系列作品取名为“纪实小说”。如果读者能从本书中感受到产品刚完成时的“腾腾热气”,这便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产品美的主角并不仅仅是决定产品开发的企业经营者以及具体从事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了让产品广为人知,或是为了让某些产品能够普及到日常生活中,还有无数营业人员在背后努力推销。我在采访过程当中,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人们的工作,他们有的是在办公桌前不断与数字打交道的会计、财务负责人,有的是在车间里为了品质管理而专注于检查产品的质检员……

我觉得大多数辛勤工作的日本人都是技术人员。

创造产品美的企业经营者、开发者、营业人员、会计财务负责人、品质管理员等在为产品销售这一大目标而奔忙的同时,都有根据自己长期经验总结出来的工作方式和风格。从广义上来看这些拥有各自工作作风的专业人士,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就是作为技术人员的活动准则一永不停息的探索心。

日本人一技术人员,这正是在背后支撑着日本这个国家发展的力量一难道只有我才有这种体会吗?曾经有一段时期,也就是1T技术凌驾产业、工业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那段时期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日本的工业产品,世界都是不完整的。而如今,日本面临着来自中国、韩国、东南亚的技术威胁。事实诚然如此,然而看看身边的外国工业产品,其中有多少完全没有使用日本制造的零件呢?除了一些特殊产品以外,可以说其中几乎全都有日本的零件。由此可知日本制造的精细零件如同宝石一般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我可以断言,就算是在今天,如果没有日本制造的工业产品,世界也是不完整的。

柔道里有一种格斗技巧叫“揪杀”。教练解释说,一旦与对手揪打成一团,就要以“揪杀到底”的心情迎敌,丝毫不能松懈。如果妥协的话,就会被对手摔倒。我在这次采访之际,都与采访对象的企业事先打好招呼并取得同意,不让他们看文章的校样。作为作者,我也不想向对手妥协。因为我想从自己的文章中排除一切的顾虑、犹豫,所以才向他们提出了这一请求。本书力求不加入对采访对象的任何褒扬。

好了,开幕的铃声已经响起。

内容推荐

根岸康雄编著的《工匠精神/精益制造》讲述:每一个创新的技术里都有一个故事!不会让人痛的注射针、IPod的研磨技术、冲绳美啦海洋馆的巨大水槽……发明这些技术的都是日本的小型工厂。那么小的工厂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想法?高成本、紧急交货期、和大公司在海外的严酷竞争……这些都阻止不了他们。“只想做最好的产品!”这就是这些小工厂企业人的最大愿望。

编辑推荐

工匠精神在日本的制造业者中根深蒂固,可以说,正因为有这种工匠精神的存在,日本的制造业才能够长盛不衰。《工匠精神/精益制造》作者根岸康雄是一名记者,他深入采访了日本的12家小工厂。规模虽小,但是技术却是世界顶级的。世界上最细的针头——针尖仅0.2毫米的无痛注射针头iPod镜面加工的世界第一研磨工厂,颠覆常识的永不松动的螺帽,受NASA委托设计的特殊照相机,不会发出可怕“滋滋”声的牙石清洗器,世界上最大的水槽……这些小工厂的工匠们,致力于技术的研发和经济求精。他们形容自己:我就像是小镇医生一样,治疗的都是被大医院放弃的不治之症。为了能够保持这种不受利益干扰的钻研之心,他们刻意地保持着几个人的小工厂规模。当技术被海外廉价工厂学去,订单也被抢走,他们所想的,是继续用技术来说话,把99%做到99.9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