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两次相见的一位意大利坚韧开拓者
这个人,两次见了陈毅副总理,一次在北京,另一次在日内瓦,仅仅相隔三年多!他在意大利与许多国家几乎家喻户晓。
我要讲讲他的故事。
不测风云。葬身远郊!
他生前我并未结识,可是我陪同中国化工代表团到他墓上献过花。
他叫恩里科·马太伊(Enrico Mattei)。相当一段时间里,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几乎东西方每个角落无处不在谈论他。
1962年10月27日,他在西西里紧张活动后,乘私人专机从卡塔尼亚返回米兰。飞到米兰远郊上空,下起倾盆大雨。突然间,飞机坠毁于马斯卡佩,马太伊与随机采访的美国记者不幸罹难。
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人们普遍认为,不是气候恶劣造成的空难,而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谋害事件!因为驾驶员贝尔图齐有着高超的飞行技术,曾是二战期间的意大利空军战士。
他的死因几十年来猜疑不断,真相与伪造,揭露与掩盖,一直较量和搏斗着。马太伊遇难后,她的夫人在针刺般的痛苦与悲伤中说,死前好几天她丈夫一直收到恐吓信,她噩梦不断,感到大难即将来临。因此,她一再关照丈夫提高警惕,注意自身安全。可是丈夫泰然自若地说:“要想谋杀我?让他们来杀我吧!”不畏强暴的坚强性格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真没有料到,大难真的从天而降!
死后几十年,他的形象常常闪现在荧光屏前,也在许多剧本与小说中出现。许多人赞扬他,歌颂他;也有人诽谤他,嫉妒他。有一部名叫“马太伊事件”的影片轰动过欧洲,荣获1972年戛纳电影节大奖。有本“恩里科·马太伊”的书,1989年意大利“阿吉普国际节委员会”授予它人文科学奖。马太伊不幸遇难已有好几十载,可是他的形象没有在正直人的心中烟消云散,他们对他的怀念也没有被岁月所冲淡。他的一生为什么招来许多是是非非?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战火中拼搏
且从他的出生说起。马太伊1906年生于意大利佩萨罗。这里毗邻风光秀丽的亚得里亚海。碧蓝的大海与洁细的海滩没有给他家乡带来幸运,老马太伊受尽生活煎熬,带着全家转辗南北,寻找工作。后来定居马泰利卡,小马太伊失去上学机会,当过油漆工与鞣皮工。严峻的现实锻炼了他,当他苦心经营一家小皮革厂时,踌躇满志,初露锋芒。他精打细算,精心管理企业,天天孜孜不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勤奋给了他回报。他并不为此满足,1929年他告别家庭,只身前往米兰创业。在那里,他当过皮革厂化工助理与大企业推销员。他富有魄力,肯动脑筋,很快就颇有名气。一些大企业纷纷用重金招聘他,一一被他婉拒了。后来他创办了一家化工厂,取名“隆巴迪”,这是米兰所在大区的名字。企业办得兴旺发达,他的智慧、毅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令四周企业家从心底里佩服与赞颂,都想高薪聘请他。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焰已点燃,墨索里尼与希特勒声嘶力竭吼叫着战争,阴森森的恐怖乌云浓浓笼罩在阿尔卑斯山上空。马太伊身在企业,心想国家命运,他再也按捺不住了。像那瓢泼大雨一样,汹涌不安的心情让他办企业的炽热欲望顿时变得冷若冰霜。他决定弃业从军,投入烽火连天的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焰在古老多姿的欧洲大陆蔓延着。1943年7月,英美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同年9月意宣布投降,在罗马成立的军政府转而对德宣战。这就激怒了德国,因为1940年德意日结为“三国同盟”。纳粹德国立即派兵侵占意中北部。马太伊由米兰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马泰利卡,在亚平宁山区接触游击队员,参加了反法西斯俱乐部,结识许多抵抗运动战士。他深感民族危亡匹夫有责。在家里与秘密庇护所一次次组织秘密集会,唤起民众起来反对德国纳粹人侵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后,意大利民主党派统统打入地下。他为天民党组织了三万多游击队员,并筹措资金,担负繁重的后勤服务,奔波不息,不辞艰辛。他出任游击队指挥部军需官与司库。后来不幸被捕入狱,越狱后意志更坚。长达两年的意抵抗运动锻炼与考验了他,与意共领导隆哥等五人团结一道,肩负指挥重任,为抵抗运动写下了光辉一页。马太伊是“北意大利全国民族解放委员会”总指挥部领导成员,亲眼目睹德国纳粹从意狼狈逃窜;亲眼目睹化妆了的墨索里尼带着情妇匆匆出逃时在科摩湖边被游击队员活捉,推向断头台。这位法西斯罪魁的头倒挂在米兰洛雷托广场,示众三天。米兰的变迁饱经风霜,马太伊在残酷的现实中不断成熟。战争的洗礼使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在马太伊的头脑中深深扎下了根。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