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
《明珠(精)》是他的散文集,书中作品字里行间都充盈着诗画之美,透露出一种清淡秀雅的闲逸之风。阅读这些日常清谈式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张恨水那于寻常旧市巷陌之中寄寓的深深家国沧桑之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珠(精)/张恨水散文全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恨水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 《明珠(精)》是他的散文集,书中作品字里行间都充盈着诗画之美,透露出一种清淡秀雅的闲逸之风。阅读这些日常清谈式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张恨水那于寻常旧市巷陌之中寄寓的深深家国沧桑之感。 内容推荐 “张恨水散文全集”系列丛书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的散文全集国内独家首次出版,带您走进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的张恨水的文学和内心世界,透过时评家的真实报道,全景式解读曾经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百态。 《明珠(精)》是该丛书之一,分为十辑:明珠篇、夜光篇、文苑语丝、艺海一勺、银灯杂记、菊部丛谈、留痕迹、明星小史、黄花谱、晶报随笔,所选篇目既具有代表性,又强调了新意蕴。 目录 明珠篇 新好了歌 随风珠玉(一) 随风珠玉(二) 随风珠玉(三) 伤心人语——不忍闻 偶然得到的一个特刊——诗之讨论 先来媳妇晚来婆 为了铜钿断六亲 小格物 由病榻上写来 约法三章 反不亦快哉(一) 反不亦快哉(二) 物质文明之世界——人间地狱之上海 自北海想得来 野狐禅(一) 野狐禅(二) 野狐禅(三) 野狐禅(四) 野狐禅(五) 野狐禅(六) 野狐禅(七) 野狐禅(八) 野狐禅(九)——般若波罗蜜多钱经(仿心经) 野狐禅(十) 野狐禅(十一) 野狐禅(十二) 不亦乐乎 填词一得 对伯雨君来诗之斟酌 洋头巾气 翻版的“也是离骚” 夜声 字纸篓外 萝卜的趣事 一针见血(一) 一针见血(二) 四件说回来了的事 观张宝庆奏技记(一) 观张宝庆奏技记(二) 不亦快哉 零碎绸子(一) 零碎绸子(二) 零碎绸子(三) 零碎绸子(四) 零碎绸子(五) 零碎绸子(六) 零碎绸子(七) 零碎绸子(八)——几个升高落下的古人 零碎绸子(九) 零碎绸子(十) 随感录(一) 槐荫清话(一) 槐荫清话(二) 槐荫清话(三) 槐荫清话(四) 槐荫清话(五) 秋风起矣 人过节羊过劫 穿插 作大狮子吼(一) 作大狮子吼(二) 作大狮子吼(三) 作大狮子吼(四) 作大狮子吼(五) 作大狮子吼(六) 作大狮子吼(七) 作大狮子吼(八) 容纳批评 旧京之漆画匠 大鼓书 艺术家的态度 华北奉安影片 我的三位古人先生 滚过去 秋来意 隔壁王妈妈死了 四人合作扇 刘天华先生雅奏记 潜山县秀才——一辈子不发达 世界历法鸟瞰 二十年前之一席菜 信口开河 徐孺子后人 鸡公 阳历年杂谈 张恨水郑重启事 旧年怀旧 夜光篇 谈谈北京的戏院 笔战与出风头 耽误了许多好题目 哀梨《小月旦》之时间问题 刻板的题目 反讣闻 王克敏的奇怪人生观 打仗如赌钱赋 新阁员大号之干干干 莳花浅识 《新闻报》的一等新评 戚老子查夜 甜葡萄和嘎嘎枣 京尘一幕 与《夜光》记者之谈话 不忍闻 未来的北京(一) 未来的北京(二) 未来的北京(三) 未来的北京(四) 未来的北京(五) 未来的北京(六) 未来的北京(七)——灾官数目之可惊 未来的北京(八) 未来的北京(九)——发行欠薪公债遣散灾官 未来的北京(十)——大批学士投考警察 未来的北京(十一)——送座儿的改为女招待员 不入耳之言 忆江西会馆堂会 劝善金科 难得糊涂 镇擂者言(一) 菊花状元才 我何尝是贵胄式的吃学家 镇擂者言(二) 征对 孔家的三字主义 只剩得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到来今雨轩跳舞去 妙峰山娘娘又出来了 谁人不为己 全班合演大锡壶 活钱 南腔北调馆隽谈(一)——石和尚 石达开翼园匾额——了不得不得了 无情妙对 诗吟杜甫其三句 广幽梦影 水 李莲英演黄金台 不解之戏 这三炷香 明日之田中,失败的非英雄 试看明年之时历,竟是谁家之天下 买菊的研究 公园购菊记 麻雀探鹤病 冬日盆景 诗中趣(一) 诗中趣(二) 小说中之兀字 何不读《水浒》 干将莫邪虞缺折 秉笔曲书 何惜金针度人 学说之时代问题 燎原 真才不露相 顽石点头 与俗人言只点头 李秀成 食古宜化 孟尝君客 葫芦使者 靠人 仿效者 貌为风雅 近仁之诗 是非难判 不了汉 生活的奋斗 秦始皇 寄生物 择邻 惊桔槔为神物 世上之可宝者三 西湖园林 院秘长对得住新闻记者——有问皆答……不过十之九是不知道 文苑语丝 一个别字的讨论——吧 小令中之虚字——答何真兰女士 学曲入门——答陈逸飞君 考据谈微 汪派《武家坡》词 《红楼梦》戏 古装电影 民间情曲开场 猴儿崽子与西崽 情之描写 红学之点滴 稻香老农 海派小说与国语 崇尚性灵 西江月 干炒海参 言必己出 由小蹄子谈到考据 诗与身份 孃与娘 架子花 芥子园画谱 钟馗出处 由俊袭人谈到旧剧改良与梅兰芳渡美 集唐诗带嵌字 旧剧中的琴与箫 关于《霸王别姬》 艺海一勺 日本戏之表面观察(一) 日本剧之表面观察(二) 日本剧之表面观察(三) 日本剧之表面观察(四) 理想中之男女合演剧 两《黛玉葬花》剧本 《花田错》之定情诗 梳长头 《嫦娥奔月》考 小戏评 国画屑(一) 国画屑(二) 国画屑(三) 说慢板胡琴过门 他字可入麻韵 乾隆怪诗 银灯杂记 外国电影伶人的译名问题 谬点尚多之《玉洁冰清》 忆玛丽绯宾 女招待与女待招 上海国产影评公式 未可忽视之电影编剧家 动的美之白蒂·康笙 《魔窟红颜》中之郎·陈利 看《爱之花》后 中国小说与外国电影 看了《乱世忠臣》的小感想 看了《慈母》以后 摄影与剪片 我之所以看电影 直译影名之难 论电影说明书 徐娘旦中之梅柏舒 可惜了王汉伦 刘别谦之导演手腕 古装影片与满清故事 清朝故事与影片(续一) 清朝故事与影片(续二) 清朝故事与影片(续三) 我之目标 转告中天——何必给中国人丢脸 美片之团圆弊 关于有声电影之疑问 女子宝鉴的《孽海花》 垫戏 葛雷菲斯 感于《海国争雄》 菊部丛谈 旧剧改良难 《审头刺汤》之谬点 童伶出科难红之故 演新戏贵遵守脚本 《探庄》 演《关羽》戏之迷信 双龙会 惜李万春 五十年前之名伶及其拿手戏 《百寿图》 戏之来源 昆曲一得 《龙虎斗》 人情剧《状元谱》 看戏与听戏 皮黄耳食(一) 皮黄耳食(二) 皮黄耳食(三) 上海戏 劝世人休为官 留痕迹 评《足球大王》 评《寻金记》 看了反帝国主义的《巾帼英雄》以后(一) 看了反帝国主义的《巾帼英雄》以后(二) 看了《可怜的秋香》以后 《美人计》略谈 兄弟之爱的《孤城血泪》 断肠声之一幕 《情天战云》两女角 明星小史 千面孔郎·陈利 李旦旦 丹尼以外 说刘可特 白兰蒂 跳舞女明星梅末利 巴色玛 美利坚之美人黛维丝 小妹妹黎明晖 李茄·迪克斯 珂琳·摹娃 贾克·柯根 何杰生 影界之母玛利柯尔 巴斯·祈登 白蒂·康笙 华伦蒂诺 华伦蒂诺(续) 林楚楚 柯尔门 李丽·吉舒 飞来伯 玛丽·璧克福 王元龙 那佛罗 黄阿媚之功罪 吴素馨 黄花谱 粤曲之词句 再谈粤曲词句 《捉放曹》考略 昆曲枝言 高阳昆班之由来 饶河班 谈《鸿鸾禧》 晶报随笔 芙蓉草面叱某小姐 我与《晶报》 危后北平市速写 西湖十可厌 我与丹翁 邵力子陋室安居 不堪回首 报纸杀人 记女访问员 冯玉祥的礼服写真 叫化子军队抗日——方振武旧部由晋北上 严独鹤之被刺经过 试读章节 填词一得 《明珠》读者,不以仆为不学,常自撰诗词或小品,会赉一得。在仆对影自惭,殊未敢以此自任。然一一置之不理,则人以骄妄相责,获罪相等。无已,姑就所知,略择一二,披露专栏。讨论者,暂以诗词小品为限,其他问答,仍付免费邮筒内。所以别庄谐也。谚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我罪我,是在读者。 在《明珠》以小词相赐者甚多,要皆近是而实非,无法披露。最近如铁门幽亭君,象来街陈振森君,东四六条飞白君,均曾以小令见示,且令一加商榷。仆玩味之余,意非不佳,而因未得门径,遂有词不达意之苦。此无他,少读少作之病也。振森、飞白二君之作,平仄无大误,幽亭君则失粘处太多,请先以鄙意相告。 学诗学词,有三个步骤,不能不做到滚瓜烂熟之境。其事维何?一即辨声,储材,饰词是也。就作诗而言,先只须辨平仄,至于填词制曲,则非平上去入皆能一一分辨不可。但辨平之事,非笔墨所能讨论,必出于口授。勉强述之大概平声字,念之平和清远,仄声则反是,非激起则短促。若以此项定论,尚嫌空泛,则有一笨法可用,即将唐诗七绝,选出若干首,一一圈起平仄,以资练习。如吾人已知平起之七绝第一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矣,则吾人对于一诗摸索得开首二字为平,其下各字,按图索骥,甚易圈出。虽一三五之间,有不尽合者,然五字失粘者占少数,一三之间,则吾人不妨以二四两字为准也。 诚如上法试验矣,但第一字属平属仄,又下焉从而知之?予日:此示有术。譬如取“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试译之,予可先以葡字,用俗音谐之,知与吴孤补甫等字相近,则在诗韵鱼七虞六语七遇等韵内,觅取下落。继而于七虞中得之,吾知其为平声矣。葡字既明,再译萄,及于四豪中觅得萄字,知开首二字皆平,合于平起“平平仄仄仄平平”之例,除美字不必知外,则酒夜二字之为仄,光杯二字之为平,即可断言者。如此办法,以检阅二三字之劳,可知二十余字之平仄,行之既久,当不期然而然,悟平仄之道矣,平仄既明再分四声,则偶翻诗韵,继可了然,毋须赘述,而第二步则为储材。 何以谓之储材?即准备材料耳。填词非可一蹴即至,必先为诗,犹之学代数者,必先能算术也。故于学填词之先,至少能作七绝七律二项(五律风格须紧练甚难,红楼中,宝钗教香菱为诗,先习五律,大谬。)若诗一道,能补景叙情,无格格不吐之病,然后取绝妙好词,《花间集》《白香词谱》(须天虚我生考证者,非此则谬百出,不可用。)日读四五阕。亦不必逐日读去,但就己所爱者读之。读之三四月,当恍然词之为词,与诗不同。更取名家词集,任意读之。则晓风残月之景,人比黄花之情,不烦推敲,当有能恍然大悟者。至此,偶把笔为小令,吾必知不至有无从说起之困难矣。 盖填词非如作诗可以任意为之。彼所用之眼(虚字尤其),所布之章法,皆在一定规矩之中,非多诵习,无所取鉴。至于能词以后,则熟能生巧,自可在规矩之中,极尽变化。譬之习工笔仕女,规矩极矣,然习成之后,或为仇十洲,或为王小梅,又各自发挥其个性也。 能辨声矣,能按谱填词矣,则尚有修饰章句之一事,不可不知,否则终其身仍为门外汉也。吾尝见少年著作家,偶占一句两句,未尝不头头是道,及令试填一阙,则毫无是处。何则?彼盖见谱上有一句,即照样填一句。一句既得,再续二句,依次填完,而词成矣。此其病,非支离破碎,即杂沓重复,将令读者,绝不知其命意所在。故吾人欲填某调,必须先将全谱结构,拟以大意。然后再就吾意,照谱填之。如此,乃为吾意思支配某调,非以某调支配我之意思也。 词之章法,小令在文行于空,不得铺景叙事。中调则不妨情景并重。长令,则大概上半阕叙景,下半阕描情。而能于叙景中,略点缀一二描情语尤觉全体生动。总之,当使一气呵成,不露拼凑痕迹也。 以上各节,皆就初学为词者之通病,略补正其一二。学词之要诀尚多,容得暇择要述之。 P029-031 序言 闲适冲淡与家国情怀——张恨水散文札记 谢家顺 对于自己的散文创作,张恨水有两次提及,一次是写于1944年五十寿辰的《总答谢》:“不才写了三十四年的小说,日子自不算少,其累计将到百来种,约莫一千四五百万字”,“关于散文,那是因我职业关系,每日必在报上载若干字”,“朋友也替我算过,平均以每年十五万字计算,二十六年的记者生涯,约莫是四百万字。”另一次是写于1949年的《写作生涯回忆》:“我平生所写的散文,虽没有小说多,当年我在重庆五十岁,朋友替我估计,我编过副刊和新闻二十年,平均每日写五百字的散文,这累积数也是可观的。”“对散文我有两个主张,一是言之有物,也就是意识是正确的(自己看来如此),二是取径冲淡。小品文本来可分两条路径,一条是辛辣的,一条是冲淡的,正如词一样,一条路是豪放的,一条路是婉约的。对这两条路,并不能加以轩轾,只是看作者自己的喜好。有人说辛辣的好写,冲淡的难写,那也不尽然。辛辣的写不好,是一团茅草火,说完就完。冲淡的写不好,是一盆冷水,教人尝不出滋味。” 以上文字,一说自己散文创作数量,一表达自己的散文主张,是张恨水生前仅有的关于散文创作的自述文字。这对研究他的创作成就而言,益发显得珍贵。 较之小说创作,张恨水散文创作贯穿于他写作生涯始终,与他的思想性格、感情心态、生活阅历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而加强其散文研究,将具有透视作家心灵世界、观照作家创作思想的直接意义。 一、张恨水散文分期 早期(1912年--1919年) 张恨水少年时代,即受过严格的散文读写训练,十二岁那年,在两个月内,模仿《聊斋》《东莱博议》笔法作文,完成论文十余篇,其中文言习作《管仲论》颇得(萧)先生和父亲的赞赏。 真正开始散文写作,约在他十九岁那年秋天。他流落汉口,替一家小报写填补空白的稿子,并开始以恨水为笔名发表文章,这些稿子,除诗词外,也包括小品随笔和散文游记。 1916年冬,二十一岁的张恨水回故乡自修期间,在写小说的同时,写作题为《桂窗零草》的笔记,这是张恨水较正规的笔记散文。 1917年春,张恨水应郝耕仁之邀作燕赵之游。这是一次半途而废的旅行,虽旅途艰辛,却开阔了张恨水的眼界,促使他写了一部长篇游记《半途记》。这段流浪生活对张恨水的创作影响很大,“一来和郝君盘旋很久,练就了写快文章。二来他是个正式记者,经了这次旅行,大家收住野马的心,各入正途,我也就开始做新闻记者了”。 1918年至1919年,张恨水在安徽芜湖《皖江日报》工作期间,还曾负责两个短评栏和一版副刊的编辑工作,除写长篇小说外,还写“小说闲评”之类的论评式散文。 以上这些散文,因年代久远,或文稿丢失或报刊散佚,我们已无法见到,尤其是《桂窗零草》和《半途记》。 丰硕期(1919年--1938年) 张恨水开始大量写作各类散文,是在1919年秋到北京以后至1923年,这期间他任北京《益世报》助理编辑、芜湖《工商Et报》驻京记者,以撰写通讯为主。直至1924年5月、1925年2月,他先后主编北京《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世界日报》副刊《明珠》,张恨水的散文进入第一个密集发表期。长期新闻工作的锻炼,使张恨水成为一位阅历丰富、才思敏捷、注重纪实、面向社会的散文作家。 1934年5月,张恨水首次西北之行,创作了系列游记散文《西游小记》,内容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的民生疾苦。1936年他自办《南京人报》,自编副刊《南华经》并写了大量散文。 全盛期(1938年--1949年) 这一时期张恨水的散文创作贯穿于他在《新民报》工作的全过程。1938年1月,张恨水到达重庆即被陈铭德聘为《新民报》主笔兼副刊主编。自1月15日起,在副刊《最后关头》连续发表《忆南京》系列散文、《杏花时节忆江南》等多篇散文及大量杂感;特别是1941年12月1日至1945年12月3日开设《上下古今谈》专栏,张恨水每日一篇,累计发表杂文一千多篇,字数达百万字,这些是张恨水杂文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张恨水还结集出版了仅有的两本散文集《水浒人物论赞》与《山窗小品》。此外,张恨水又连续发表了回忆北京、南京的系列散文《两都赋》,以及《蓉行杂感》《华阳小影》等系列散文。这些作品的发表,体现了张恨水在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已呈全面丰收的态势。 抗战胜利后,张恨水除主持北平《新民报》工作外,还以副刊《北海》为园地笔耕不辍,先后有《东行小简》《还乡小品》《北平的春天》《山城回忆录》《文坛撼树录》等系列散文问世,以及大量杂感、杂谈发表。 …… 与《山窗小品》连载的同时,是《两都赋》,共二十六篇,其时张恨水任职重庆《新民报》,居住在重庆郊区南温泉三间茅屋之中,面对家破国亡的现实,对于曾经居住的北平、南京,不禁悠然神往,以忆旧笔法,采取日常清谈式白话行文,回忆南北两旧都的旧时巷陌、市井人流,间有斜阳草树、断井残垣的历史沧桑寄寓其中。凡北平之琉璃厂、陶然亭,松柴烤肉、大碗凉茶,南京之中山陵、鸡鸣寺,椒盐花生、铺子烧饼,乃至杨柳、梧桐类树木,均流于作者笔端,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清淡秀雅之中透露出闲情逸致,并在每文文末,将闲适灵动的笔锋一转,时有哀伤叹惋、言近旨远意旨流出,家国前途之忧思、个人身世之飘零,深得杜甫沉郁苍凉之气韵,不尽之意趣与无限之惆怅兼而得之。 两者相较,《两都赋》白话行文,《山窗小品》文言写就,虽文笔取径及描绘对象不同,但其中蕴含的一片抗日救国之心、一腔家国情怀却历历可见。 《西游小记》是作者西行的一组游记,文中尽数描述了所游历地区的地理状貌、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同时还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历朝历代的掌故以及作者浓厚的人文关怀,是游记散文的经典之作。 综观张恨水的散文创作,他写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散文显得有些单薄,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则走向丰满和成熟,而五十年代则显得力不从心,行文枯涩生硬,缺少情趣。 张恨水执着于小说创作而又青睐散文,固然是记者的职业需要,但更深刻的原因却在于他的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传统文学观念轻小说而重散文,张恨水是一位旧文学根底极深的文人,自然难以避免这种观念的影响。也许正是传统观念影响加之中国古代散文(特别是明清笔记小品)的艺术熏陶,才使作家养成了特别看重散文、欣赏散文,并勤于写作散文的习惯,由此形成了一种闲适冲淡中寓家国情怀的独特散文风格。 基于此,我们研究张恨水时,理应不能忽视对张恨水散文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