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潘佐夫著的《毛泽东传(插图本上下)》以翔实的史料(其中多为第一手史料)为依据,评述了毛泽东的一生,立论客观。该书不同于海内外其他毛泽东传记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大量俄罗斯档案,进而在毛泽东与共产国际、苏共、苏联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的关系方面颇有新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毛泽东传(插图本上下)/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俄)亚历山大·潘佐夫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亚历山大·潘佐夫著的《毛泽东传(插图本上下)》以翔实的史料(其中多为第一手史料)为依据,评述了毛泽东的一生,立论客观。该书不同于海内外其他毛泽东传记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大量俄罗斯档案,进而在毛泽东与共产国际、苏共、苏联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的关系方面颇有新说。 内容推荐 关于毛泽东的关于毛泽东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毛泽东传(插图本上下)》的作者亚历山大·潘佐夫接触了大量苏联解密档案,并冲破“美化”与“丑化”的迷雾,为我们揭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革命者真实的激情与权谋。 目录 上册 第一篇 “润泽东方” 第一章 菩萨的养子 第二章 在新世界的门槛上 第三章 “我思,故我在” 第四章 空谷足音 第二篇 做什么? 第一章 红楼之梦 第二章 《民众的大联合》 第三章 世界革命的气息,还是专政的魔力? 第四章 “走俄国人的路” 第三篇 民族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第一章 布尔什维克策略的启示 第二章 加入国民党 第三章 希望与失望 第四章 与蒋介石周旋 第四篇 枪杆子与政权 第一章 统一战线的破裂 第二章 走向苏维埃之路 第三章 井冈山上的红旗 第四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五篇 领袖的诞生 第一章 在共产国际的羽翼下 第二章 险恶的党内斗争 第三章 长征 第四章 西安事变 注释 下册 第六篇 “形式与结果” 第一章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斯大林化 第三章 斯大林、毛泽东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四章 红色麦加之行 第七篇 斯大林对中国政策的影响 第一章 在朝鲜的冒险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的矛盾 第三章 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四章 伟大的转折点 第八篇 从斯大林化到毛泽东化 第一章 思想解放 第二章 “大跃进” 第三章 饥荒与恐惧 第四章 “海瑞罢官” 第九篇 最后十年 第一章 “造反有理” 第二章 红卫兵的悲剧 第三章 “571工程” 第四章 孤独 注释 参考文献 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后记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菩萨的养子 在湖南省湘潭县,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子,名叫韶山冲。村子位于群山之间的谷地上,山上林木常青,蓝天白云之下,稻田随处可见。站在村子里远远望去,韶山隐约可见,它是壮丽的衡山山脉的七十二峰之一。这个村子就由此山得名。韶山也是佛教徒们崇拜的一座圣山。离韶山冲最近的一个小城市也叫韶山。如今的韶山市有一条支线铁路直通省会长沙,这条支线全长100英里,火车需要跑至少三个半小时。出了韶山火车站就是一个宽敞的广场,广场上停着一排公交车。车上的售票员不停地吆喝着:“去毛主席故居!”“去毛主席故居的,请上车了!”上车之后半小时,就到了颠簸不平的乡间小路。沿着小路,经过成片的稻田和一个个开满了莲花的池塘,就到了目的地:一座由13间砖房组成的颇具规模的纪念馆。纪念馆的左右两侧都是一些风格与那套砖房相似的普通农舍。每座农舍都由传统风格的石墙围起来,墙内的一问间屋子错落有致地围成了一个封闭的院子。整个村落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家气氛。在湖南,像这样的小村庄还有很多。但是,置身于这个村子,你的脉搏会不由自主地加速,因为正是在这个农舍里,多年以前诞生了一位注定要改变20世纪历史的伟人。甚至到了今天,数以百万计的人们一说出他的名字仍会情不自禁地颤抖,有的是出于敬仰,有的是出于厌憎。他是一个改变了六亿人命运的革命家,一个迫使世界各国的政治家们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的爱国者。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相传,在大约4500年前,统治着中国的一个名叫舜的贤明君主曾经到过今日的韶山一带。他在附近的一座山头上休息的时候,命令跟随着他的乐师们演奏了当时流行的,也是他喜爱的一首曲子,曲名叫《韶》。演奏用的乐器类似于今日的长笛和口琴。美妙的乐曲把天上的凤凰也吸引来了,它们环绕在舜的周围,随着乐声翩翩起舞,令舜龙颜大悦。因此之故,当地人就把舜休息的地方叫做“韶山”,这座山脚下的一条狭长的谷地则被称为“韶山冲”。 山谷里的这个村子里许多居民都姓毛,显然属于同一个宗族。村里所有姓毛的村民都认为他们源于同一个祖先,此人名叫毛太华。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来自邻省江西的勇敢的战士。14世纪中期,毛太华离开了他的故土江西,参加了元帝国的“红巾军”,并随军征战到了云南。红巾军的对手是自13世纪70年代以来统治着中国的蒙古人。在这个游牧民族的主力军队被僧人朱元璋所领导的起义军击败之后的1368年,朱元璋称帝,一个新的朝代明朝由此建立。但在当时的遥远的云南,还残留着一些孤立无援的蒙古军队。在云南,毛太华娶了一个姓王的当地姑娘。1380年,他带着妻子儿女迁居到了“楚”地(即今日的湖南)。这一家人最终在韶山地区以南的湘乡县定居下来。大约十年后,毛太华的两个儿子来到韶山冲安了家。此二人就是韶山毛氏宗族的祖先。 P3-4 序言 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天才诗人。由于他对现代中国之思想、制度和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也由于他对建构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做出的重要贡献,几十年来,对毛泽东本人及其思想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长久意义的学术领域。毛泽东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尽管国外的毛泽东研究在理论目标、分析方式、社会功能和学术立场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异,但在全球化的宏观视角下,其研究成果,应当被看作整体毛泽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国内毛泽东研究一起,对这一学术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基于这样的一种视阈和理解,我们在众多国外毛泽东研究的学术著作中,精选翻译了部分佳作,编成“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以纪念这位旷世伟人,并进一步推进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深入扩展。我们选译的基本原则是,站在21世纪全球化的历史视野上,严格遵奉学术理据和研究逻辑,精选经过历史检验,具有较强理论价值和持久性影响,持论较为公允客观,论说严谨缜密的名著。对于那些具有严肃治学精神和审慎推理论证的作品,即使与我们的学术观点不尽一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观念冲突,也在选择范围之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望把这一睿智古训真正转变为学术行动。 “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中国政治研究”课题的一个子项目,是这个教学科研共同体集体努力的成果之一。我们期望这次翻译的几部著作不是译介编研工作的结束,而是一项系统科研工程的开始。我们愿意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 在“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出版之际,我们首先感谢以下诸教授: 本杰明·I·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 斯图尔特·R·施拉姆(Stuart R.Schram);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Jr.); 莫里斯·迈斯纳(Maurice Meisner); 约翰·布莱恩·斯塔尔(John Bryan Starr); 布兰特利·沃马克(Brantly Womack); 罗斯·特里尔(Ross Terrill); 杨炳章(Benjamin Yang)。 这些教授不仅慷慨允诺让我们翻译其各具特色的学术名著,而且其中不少人专此为“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撰写了“中文版序言”,这无疑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国内毛泽东研究的著名学者逢先知、龚育之、冷溶、朱佳木、李忠杰、金冲及、李君如、李捷和陈晋等教授,不仅慨然允诺担任本译丛的学术顾问,而且多次对翻译工作给予指导,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李君如教授还就统一国外著者的译名作了专门指导,使翻译工作避免了不少差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的专家们,在学术方向上的直接指导以及在史料的校译、勘误方面所提出的大量关键性意见,使本译丛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来自国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著名高校的编委们,从不同学科的多元视角,为选编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编辑组工作人员前此的开拓性研究和贡献,不仅给予编选以诸多经验和启发,而且直接为具体的译介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便利条件。在此,我们向上述所有关心、支持本译丛的学者和单位以及图片的提供者,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对书中出现的引文,编译者采取如下的文献处理原则:凡国内有对应的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著作者,均已按中文版本原文进行了核校;凡确属毛泽东文稿,但未公开发表者,按相关文献进行了核校,如凡引用日本学者竹内实主编《毛泽东集》和《毛泽东集》补卷者,按该书进行核校;凡属不能确定是否为毛泽东著作的引文,则尊重原作者的引文,未加处理,如凡引用《毛泽东思想万岁》和国外报刊报道的文献,一律按外文原文译出。 译介工作本是一件永远达不到尽善尽美境界的苦差,语际书写过程中的误读、遗漏和错置等都在所难免。我们恳切期望和真诚欢迎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指教和批评。 石仲泉 萧延中 后记 此书是译者依据原书的俄文版和英文版译出的。两种版本略有出入,对此,我们的原则是:任何一种版本中有的而另一个版本中没有的文字,均译出;两个版本都有但细节表述上不一致的,以俄文版为准,因为俄文版是最初的版本。为最大限度地忠于历史,对于书中中国方面的重要历史人物的重要言论,译者都尽量根据相关中文文献直接照录,并且只注中文版本出处;无中文版本或查不到中文版本出处的引文,仍按照英文和俄文版所注注明出处。 译者分工如下: 卿文辉:中文版序言,第一、二、三、四、六篇,后记; 崔海智:俄文版序言、第七、八篇; 周益跃:第五、九篇; 卿文辉编译了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表、中英文人名对照表,卿文辉和崔海智编译了参考文献; 崔海智根据俄文版校对了全书; 卿文辉对译稿做了最后的润色。 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的萧延中教授对此书的翻译和出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慷慨的帮助。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另外,本书涉及大量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党史文献,对此,我们的原则是,尽量使用这些言论的中文原始表述,这就需要进行艰巨的文献查找工作。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的硕士研究生马磊、陈林山、徐若愚、白雪源和王斌帮助查找了大部分中文原始文献。他们实际上也是本书的译者,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译者 2014年9月于华东师范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在研究毛泽东的海外文献中,潘佐夫的这本书堪称迄今为止有关毛泽东与莫斯科的关系的最具权威性的文本。这本书还颠覆了西方汉学界流传已久的一个神话:毛泽东“夺取政权的亚洲式道路”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关系。 ——罗斯·特里尔 美国著名汉学家,《毛泽东传》作者 这是一部全面、有见地和有着丰富的历史细节的作品。……这部传记的一大特点是,广泛地使用了新材料,特别是非常珍贵、卷帙浩繁的苏联史料。潘佐夫对俄文档案的利用显然要比张戎和哈里戴彻底。他对英文、中文和俄文文献同样熟稔。 ——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