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通过权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为中国工运事业英勇奋斗的不朽业绩和伟大精神。他们是中国工运历史上永远的丰碑,激励我们一代一代坚定理想和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弘扬光荣传统,继往开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运事业而努力奋斗。王纪一编著的《朱德》是该丛书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德/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纪一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通过权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为中国工运事业英勇奋斗的不朽业绩和伟大精神。他们是中国工运历史上永远的丰碑,激励我们一代一代坚定理想和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弘扬光荣传统,继往开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运事业而努力奋斗。王纪一编著的《朱德》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王纪一编著的《朱德》以翔实的史料、细腻的文笔生动地刻画了农民出身的朱德关心军工生产与企业发展,关心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光辉形象。 目录 第一章 序篇 佃农之子 参加科举考试 走向外面的世界 初试锋芒 投笔从戎 在军阀混战中寻找出路 逃离云南 踏遍天涯寻正道 在德国两次被捕 到苏联学习军事 开国元勋 革命到底 第二章 军事工业奠基人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总工会成立 为建兵工厂勘察选址 精心谋划军工生产 推动军工生产企业化管理 发展生产把“家务”搞得更大 军事工业要平战结合 第三章 要为中国工人阶级长志气 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依靠工人阶级办工厂 热心推广典型经验 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倡导发展地方小工业和手工业 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 提出传统工艺要后继有人 第四章 企业发展注心血 在战火中关心恢复生产 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打基础 要抓紧时间把自己的飞机搞上去 全国工人都要向你们学习 新型社会主义企业的标兵 企业管理好物资很重要 办社会主义企业首先要靠人 要把群众的事办好 第五章 奔走钢城图大业 石钢的春天 亲切关怀,巨大鼓舞 翻开历史新的一页 第六章 与工人群众心连心 出席全国劳模大会 与劳动者欢度“五一” 做一个普通劳动者 永远的怀念 向前向前向前进 朱德工运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走向外面的世界 1906年春天,朱德考入顺庆府官立两等小学堂。这所学堂是由嘉湖书院改办的。在这里,朱德除学习国文外,还学了一点地理、历史和英文。一学期后,朱德考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那里的课程有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法制、格致(即生物)、美术、体育等。朱德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丰富的知识,一下子感到难以应付,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他学习新学的兴趣仍然很高。 这两所新学堂的老师中,有一部分人思想比较进步,其中突出的一位是先后任南充县两等小学堂的监督(即校长)、顺庆府中学堂监督的张澜。还有一位是在张澜之后任顺庆府中学堂监督的刘寿川。他们都曾留学日本,是当时的新派人物。张澜主张革新教育,在教学中很注重爱国维新思想的灌输和科学知识的传授。张澜多次对学生说:现在要亡国灭种了,要牺牲身家性命,去救国家。刘寿川是仪陇人,与朱德有一点亲戚关系。朱德常到他家去,听他讲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事情,看他从日本带回来的理化仪器和幻灯片。朱德也知道了科学给日本带来了生机,明治维新使日本从落后走向先进,只有变法维新才能发展科学。 朱德还从张澜处借阅《革命军》《天演论》等革命书籍,听他讲同盟会的事。在顺庆府新学堂读书的一年时间里,朱德不仅接受科学的教育,还学到了许多救国的革命道理。这一年既是他从学习旧学到新学的转变,也是他接受“读书不忘救国”进步思想的开端,是他一生中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转折。 在当时“强身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成都新建了一批包括武备学堂和体育学堂的新学堂。这些都是朱德感兴趣的,而且这些学堂的出路也比较有保障。朱德接受了刘寿川先生的建议,决定到成都去上学,求得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成都是四川的省会,也是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长江交通的便利,外国资本的侵略已经深入到四川。那时,成都已兴办起机器制造局、兵工厂、造币厂等使用新式机器的工厂,商业很繁荣,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还有外国人开办的洋行商号。 1907年年初,朱德筹借了四五十块银元,只身徒步来到成都。而彼时各高等学堂、通省师范学堂、武备学堂等都在招生。他考入了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入学时用的名字仍是朱建德。学校的课程主要有修身、国文、教育、儿童心理学、生理卫生学、算术、图画、音乐唱歌、兵学、教练、枪操、普通操、器械等。 当时,学校实际上是同盟会的人起主导作用。在学校里,民族思想、科学思想是主导的思潮,教师们在讲台上公开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入学后,学堂给朱德第一个最深的印象是教师们都没有留辫子,而是把一条假辫子缝在帽子上。朱德对这些教师十分佩服,并积极投入其中。他是第一批脱下长袍,换上学生装的人。朱德在学校里,不仅仅是读书,而且对国家大事也很关心。当时,要求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思想已在成都各学堂里流行起来。有一天,一本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不知被谁塞到了他的枕头下。朱德仔细阅读后又把它悄悄塞到其他同学的床上。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朱德的思想更加进步。朱德这样回忆在成都的学习生活:“同学多,来往的人也多。革命思想也多了。这时就想:推翻皇帝建立一个好的国家!”P8-9 后记 1919年“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同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挂牌办公。从那时起,中国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历经艰难与风雨,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工运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工运领袖、工运活动家及革命先烈。他们为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缅怀先人,传承光荣,2012年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丛书。本丛书通过权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为中国工运事业英勇奋斗的不朽业绩和伟大精神。他们是中国工运历史上永远的丰碑,激励我们一代一代坚定理想和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弘扬光荣传统,继往开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运事业而努力奋斗。 这套丛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系统出版的反映工运领袖及英烈领导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历史的传记图书,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丛书面世以来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2012年,该丛书被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首届党员教育培训精品教材。 为了继续出版好这套丛书,我们又编辑了丛书第二辑,新推出了人物传略9种。该丛书第二辑的编辑工作得到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永玺的指导。王永玺教授审读了全部书稿。在丛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武汉施洋纪念馆等单位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值得一提的是,《林育南》《施洋》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遗著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1&ZD079)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本丛书从策划到成书的时限紧迫,因此在文稿内容、图片组织上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欢迎各界读者进行批评指正,并希望能够在未来修订出版时加以完善。 编者 2014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