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究竟是什么?你认识你的“心”吗?你能跟你的“心”和平共处吗?阅读大愿法师著的《心对了世界就对了》,耳边似又响起了达摩祖师对二祖慧可的千钧棒喝:将心来,与汝安!
心对了,才能遇到对的人;人对了,我们的世界就对了。学会在喧嚣的尘世修炼淡泊宁静的心吧,学会在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安住真心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对了世界就对了/大愿法师幸福人生系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心”究竟是什么?你认识你的“心”吗?你能跟你的“心”和平共处吗?阅读大愿法师著的《心对了世界就对了》,耳边似又响起了达摩祖师对二祖慧可的千钧棒喝:将心来,与汝安! 心对了,才能遇到对的人;人对了,我们的世界就对了。学会在喧嚣的尘世修炼淡泊宁静的心吧,学会在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安住真心吧! 内容推荐 烦恼是因为放不下,而执著让我们有了盲区和弱点。大愿法师著的《心对了世界就对了》将指引你从“心”人手,在现实生活中“安住真心”、“善用其心”,对物质世界不贪求,随遇而安;在精神世界不执著,随缘自在;在灵性世界随处作主,活在当下;在一切境遇之中获得安详自在。 目录 心是万法的本源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改变世界,从心开始 心如明镜,不惹尘埃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人为本,人对则世界对 幸福只在心中求 心迷则此岸,心悟则彼岸 心迷法华转,烦恼如尘生 物质生活的困境 精神生活的困境 社会道德生活的困境 灵性生活的困境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勘破世间烦恼障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与心对话,禅悟人生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此心安处是吾乡 轮回就是局限性 相契即住,不契即去 随处作主,活在当下 淡泊宁静,安住真心 扭转乾坤,善用己心 智者转心不转境,愚人转境不转心 世间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三心不可得 开启你的自性风光 走出时间的误区 走自空间的误区 走出心性的误区 走出二元对立的误区 心若虚空,遍局法界 心,全然开放 人生成功的三种境界 吸引,而不是追求 试读章节 公元4世纪时,南印度有一个国家叫做香至国,它的国王信仰佛法非常虔诚。有一次,国王请印度禅宗的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到皇宫里面来应供、说法。 般若多罗尊者说法以后,国王非常欢喜,率领王后、王子和百官大臣来供养尊者,把本国的镇国之宝——一颗珍贵的、价值连城的夜明珠献给了尊者。因为闻法以后,他觉得解开了很多心结,断掉了很多烦恼,内心感到无比丰盈、欢喜。 尊者见到夜明珠,马上应机说法,向以聪明睿智、思维敏捷著称的三位王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颗夜明珠更珍贵的东西吗?” 大王子回答:“这颗夜明珠是我们香至国的镇国之宝,代代相传,价值连城,再没有比它更珍贵的东西了。” 二王子的答案跟大王子一样。 三王子的回答则截然不同,他认为:“虽然这颗夜明珠价值连城,非常珍贵,但是它不是最珍贵的,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人心。” 听了三王子的回答以后,尊者非常欢喜,就收他为弟子,三王子也愿意随尊者出家。后来,这位三王子成了印度禅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师,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出家前的这则公案告诉我们:心是万法的本源,心是最珍贵的,人内心的智慧是最珍贵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科学文化的日新月异,那些震惊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创造发明,实质上都是因为人们内心的智慧照亮了这个世界。内心的智慧如果开启了,不但能照亮这个世界,而且还能照亮我们自己,让我们转迷成悟,乃至于圆满成佛,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令一切众生得到解脱。 人类一切文化其实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心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儒释道。 道家文化侧重于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的长生之道、养生之道。 儒家文化侧重于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梁漱溟说:“儒学是人生实践之学,佛学是人生解脱之学。”人生实践之学,它的目的是能够实现政治清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属于人世的。像宋朝时候的张载认为所谓君子,就是能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儒家侧重于讲伦常、讲伦理。像《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侧重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儒家的圣贤之道。 佛家文化侧重于处理人与心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自己的心。佛家文化尤其是禅宗,像我们东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他直接明了地告诉我们,但用此心,就可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所以,佛家文化是侧重于处理人与自心的关系,这是禅宗的顿悟之道。 由道家的长生之道,儒家的圣贤之道,佛家的顿悟之道这种人类文化层层递进的演进,我们进一步可以看到:当下的一念心是整个身心世界的模具。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子,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样子。外在的世界只不过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所以,无论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好,人与人的关系也好,回到根源都是要处理好人与心的关系。 P2-3 序言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遇到外在困难的时候,凡夫众生总喜欢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外在不顺利的人、事、物上,而有智慧的人则知道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外在有困难的时候,内在一定也有困难,看待事物的心智模式一定有某些盲区和弱点。 人生的幸福不是向外求的,而是向内照亮自己的心,人生的幸福就在于当下的觉醒。人生最美的时刻,就是真正认识自我,认识到生命的智慧本自具足。走过干山万水,我们才发现,世间最美的道路,就是回归自己的内心。 我们总以为环境会障碍我们,是不好的环境让我们无法随处作主,其实不是: 金钱并不能障碍我们,障碍我们的是对金钱的执著; 色相并不能障碍我们,障碍我们的是对色相的执著; 情感并不能障碍我们,障碍我们的是对情感的执著。 息心就是息灾,不要抱怨自己命运坎坷,不要为世事无常感到伤悲。 外在世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上天不会给我们制造快乐和痛苦,快乐和痛苦仅仅取决于我们的心。 凡夫的心没有得到禅智慧的滋润,一直处于迷昧无知的状态,只能任由生命被命运的鞭子驱赶,在无穷无尽的生死苦海之中漂泊,在无穷无尽的烦恼、压力之中挣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们不仅追寻不到想要的幸福,生活中的烦恼和困境反而越来越多了。所以一位古德才说:“如果没有闻到佛法,对于禅的智慧没有领悟,对世间的万事万物有执著心,看不破、放不下的话,那么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你认识你的心吗?你能跟你的心和平共处吗? 本书将指引你从“心”入手,在现实生活中“安住真心”、“善用己心”,对物质世界不贪求,随遇而安;在精神世界不执著,随缘自在;在灵性世界随处作主,活在当下。在一切境遇之中获得安详自在。 山不转水转,人生处处是坦途。心对了,才能遇到对的人;人对了,我们的世界就对了。 禅的智慧告诉我们,幸福不在遥远的彼岸,而在每个人心里。唯有佛陀广大、圆满、清净的大智慧能够开示我们,帮助我们化解一切灾难、烦恼和痛苦;唯有调伏自心的贪嗔痴,保持一颗清醒觉知的心,才可以免受一切外敌伤害,摆脱现代生活中的烦恼和困境。 学会在喧嚣的尘世修炼淡泊宁静的心吧,学会在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安住真心吧!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简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