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郭本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 生母早逝继母凶暴

在呱呱落地还没有记忆时,父亲就失去了亲生母亲,当然也就丧失了受到母亲呵护的权利和幸福。亲生母亲姓魏,家住辉县西关,其余一概不知,也不知年纪轻轻的母亲因何过世。

三岁那年,父亲有了一个漂亮能干的满族继母,但是继母心地却不漂亮,行为也不磊落。到底是没有血缘,母子是不可能连心的。如果继母稍有爱心,能视继子如己出也算幸运,可惜她既凶残粗暴又无知,再加上丑陋的心地,父亲的遭遇可就惨了。

结果还不只是一个“惨”字能形容这对母子的关系。父亲形容他的继母,根本就是精神分裂、泼妇骂街那一型的狠毒恶妇。她没受过教育、颐指气使,常像一头疯狂的野兽,对着我爷爷破口大骂,还牵连祖宗三代一块儿骂进去;家里叫骂不过瘾,还蹭着鞋到大街上,越是人来人往热闹的地方,越是让她兴奋;她一面走,一面挥舞手势,以高八度的嗓音高声叫喊,有一个成语“泼妇骂街”,可能都还不够诠释得贴切。

西方有一句话:“上帝不能跟每一个人同住,所以赐给他一位母亲。”上帝也赐给父亲一个母亲了,只是又夺了回去,换一个更“聪明”、更凶残的罢了。

一个能让人公认是聪明的人,必定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亮眼,也必定是反应灵敏、能言善道、辩才无碍、谦虚多礼的。但也有许多自负、自傲的聪明人,却只会表现强势凌人的嘴脸,实为夸辩之徒,坐议立谈无人能及,临机应变却百无一策,如果还仗着几分聪明或权势欺人凌弱,就足以显明,这个聪明人有多么肤浅和丑陋。我想,这种自认聪明的人太多,而没有智慧的言谈行为,至终一定遭人鄙视。

父亲的继母祁氏,正是个聪明、漂亮、能干的妇人,曾经拥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但这种不是智慧的聪明,就让她彻底走样了。最疼爱父亲的嫡亲姐姐郭育英女士,大父亲六岁,在继母进门之后就被迫草率嫁人了,当时她才读小学二年级,因此被迫停学。

此后,父亲每次闯祸,都是由已经出嫁却不幸丧夫、同样贫苦的姐姐帮忙应付。父亲难过地说,当时他处于浑沌的年龄,不懂体恤姐姐的苦心,经常惹她伤心落泪。

父亲的姐姐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最疼爱他的人,更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因为缠着小脚、不太识字,她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

一九四〇年,父亲为了逃避继母的陷害而匆匆离家。九年之后,他被内战的战火驱逐到了台湾,四十年后的一九八八年十一月,才得重返故土。回到河南老家辉县祭祖坟时,他的姐姐已于前一年逝世,临死还拿着不争气的弟弟写来的家书,叫别人念给她听。言至于此,父亲已经泪流满面。

父亲从小就跟继母所生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在待遇上不同,亲生骨肉与继子当然不同,在吃喝生活上也当然多有分别。每天早上弟妹喝牛奶,吃荷包蛋,可见当时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平不低,绝对是在小康之上。但是父亲什么都吃不到,因为没他的份儿,他就只能喝白开水。而唯一有份儿的,就是挨骂、挨打、挨饿。

父亲看着弟妹享用这些热呼呼、香喷喷的佳肴时,总是瞪着大眼,口水淌淌而下。只有那么一次,他喊道:“妈!我也要吃。”只见继母冲进房门,一巴掌打在他脸上,小脸霎时留下鲜红的掌印。继母诟骂说:“你这个没出息的叫炮头,你也配吃?”从此之后,他就断了这个要吃荷包蛋和喝牛奶的念头了。

每一次,父亲都用自己的衣服袖子擦干口水,边咽口水边走出房间,依旧饥肠辘辘。

父亲的继母就这么趾高气扬、毫无顾忌、目中无人。这个家庭也因此常常发生争吵闹剧,而且再三上演,愈演愈烈,却又歹戏拖棚,在父亲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此时,他还不知道继母不是亲娘,仍跟别的孩子一样,充满了孺慕之情,多么渴望能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片刻温暖,然而,在他童年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终于有一天,父亲发现亲娘原来是继母,不但有前夫,还有一个女儿。父亲的性格敦厚,也没特别怨恨。在他记忆中,继母对他也有过和颜悦色的时候。一个夏夜,他光着脊背趴在院子里一张竹床上,迷迷糊糊地半睡半醒。爷爷郭学忠先生正出门,继母穿过院子时关心地说:“快回去房间睡觉,这里会受风寒的。”没一会儿又轻声重复一遍:“快回房睡觉吧,这里会着凉的。”听在这个几岁小男孩纯洁幼弱的心里,顿时全身暖和起来,这是他第一次在精神上得着了母爱的安慰。于是趴在那里,咀嚼这份母爱,渐渐地进入梦乡。

这真正的美梦,眨眼间就破灭了。继母折返时,突然劈头盖脸地朝着父亲一阵暴打。美梦还在做,父亲就被打醒了。脸上的血顺着继母戴着戒指的手指流出来。他根本没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只听到继母尖声叫骂:“你这个叫炮头,你爸在家你就仗势不听话,叫你回房睡,你就偏偏在院子睡,让你爸爸认为我不疼你是不是?现在你爸爸不在,你还仗势谁?看我怎么修理你。”这一阵胡打蛮打,他遍体鳞伤、头重脚轻地拖着满身的疼痛,逃回屋内。

父亲从小就爱看书,也爱买书来看,一些儿童读物,让他积欠将近两块钱的书款,当时学校的伙食费一个月才三块钱。这笔庞大的数字,逼得他只有暗自写信向许昌的父亲求救。然后痴痴地等着金钱的救援,没想到换来一顿更严厉的毒打。

原来继母收到丈夫来信,要她帮忙还债。有一天,继母将父亲叫到跟前,关上房门,面带微笑地用一根大拇指粗的麻绳,绑住他的一条腿,接着反绑两只手臂。他意识到事态好像严重了,可是继母又笑容可掬,不像要动粗的样子。他小脑袋瓜还在转啊转的一瞬间,一条细竹条劈头闪了下来。他的手脚都被绑着,哪有办法挣脱逃走,于是在枪林弹雨似的竹条闪光之中,他跪下来哀号:“不敢了!不敢了!”为什么挨打?他也根本不知道,只是借着“不敢”来求饶。继母脸上的笑容早就变成狰狞的嘴脸,说道:“你长大了,会给爸爸写信了,是不是?”求饶并不能让继母气消,紧接着竹条如雨下,噼里啪啦不定点地遍布在他的全身上下。

父亲双手被反绑无法抱头。只能将头埋到床下。让脊背和双腿承受所有的攻击。终于,呼天抢地的哀号声,引来了大家的营救,他们把房门撞开大叫道:“太太!你会打死他的!”这样,父亲才逃过一劫。

父亲好几次跟我们一同回忆这段无法抹灭的悲惨童年时光。他还叙述有那么一次,放学时倾盆大雨,他知道不会有人来接,就冒着大雨冲回家,还期待慈母心疼地紧紧拥抱着他。结果只听到一声吆喝,暴怒的继母跳起来就是两记耳光,骂道:“你这个叫炮头,你知道你爸爸今天回来,故意淋给他看是不是?那我就打给他看。”就这样,他又挨了一顿毒打,经过家人的劝解。继母才松开手。父亲逃回小屋,脱下湿透的衣裤,钻进被窝里不断地发抖。

P9-13

目录

1 混沌年代 诞生中原

2 生母早逝 继母凶暴

3 慈母恩重 山高海深

4 外祖父母 呵护备至

5 良师启蒙 恶师鞭挞

6 两位父亲 背影不同

7 继母吸毒 倾家荡产

8 西安事变 联合抗日

9 丑陋帝国 掠夺侵略

10 珞珈欢曲 夺命悲歌

11 婚丧喜庆 逃离故乡

12 大隧道案 惨绝人寰

13 买假造伪 遭除学籍

14 再接再厉 复制证件

15 国仇家恨 日本投降

16 回到东北 福祸并至

17 横渡海峡 登陆台湾

18 三天饱饭 妻离子散

19 十年杂文 刀笔如削

20 大力水手 惹出大祸

21 诬陷逼供 拐骗栽赃

22 十大罪状 死刑起诉

23 锥心泣血 上诉万言

24 冤气之歌 长恨之歌

25 恶魔岛上 珍贵友谊

26 忠贞叛徒 同埋一丘

27 写史写诗 狱中家书

28 隔壁软禁 黑牢无期

29 人权外交 获释回台

30 劫后余生 再遭围剿

31 监狱文学 赠与恩人

32 应邀出访 新马欧美

33 十年译写 资治通鉴

34 故土情思 重返家园

35 人权价值 普世共通

36 生命斗士 柏杨全集

37 平反冤狱 恢复名誉

38 与世长辞 生态海葬

39 根留两岸 缅怀传承

40 驻足高岗 永垂不朽

序言

先父柏杨在1949年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当年他30岁。他在台湾度过了60年的岁月,这60年,他写了2000多万字,出版了200多本书。即使是身系囹圄、在最恶劣的环境里,他还是坚持文学创作:他利用早餐吃剩的稀饭涂在报纸上,好几张黏在一起,形成一张坚硬的纸板,随后就靠坐黑牢墙角,把纸板放在大腿上,借着微弱的灯光,眯着眼睛,坚毅地紧握着笔杆,持续他的“监狱文学”创作。

父亲的监狱文学作品《中国人史纲》第一章,有这样一段像诗一样的文字:

中国版图像一片和平宁静的海棠叶,台湾岛和海南岛,像镶在叶柄下方的两颗巨大珍珠,南中国海诸岛,则是无数散落在碧绿海水中的小的珍珠群。

这就是父亲心中永远深爱的故乡。在他心里、在他眼底、在他口中、在他笔下,他的故乡是那么的辽阔广袤、那么的美、那么的高贵。他的故乡,当然也是我们五位柏杨儿女的故乡。跟父亲一样,我们也都深爱这块美丽宏阔的土地和敦厚善良的人情风俗。

2008年4月29日凌晨,父亲在台北庚辛医院辞世,享年89岁。在他老人家过世之后两年多,也就是2010年的9月12日,我们将他移灵到了河南省新郑市文化气息浓厚、绿意盎然的“福寿园陵园”,父亲重回他所深爱的故乡,和故乡芬馨的泥土永远地融合在一起了。当天晚上,我在宾馆写下这首诗来缅怀父亲:

回到故乡

为什么你不再说话?

为什么你没有回答?

你是否厌烦了我们?

你怎么忍心不理我们?

为什么不再看见你的身影?

为什么不再听到你的诤言?

你是否嫌弃我们?

你怎么忍心拒绝我们?

我们寻索你的脚踪,

祈你降临我们碎梦之中。

闻到覆盖在你身上的菊瓣馨香,

我们缅怀你言语的芬芳。

你的身体已融入天地,

你的精神也永世长存。

今天你回到故乡,

亲吻和平宁静的海棠叶香,

你安详地闭着眼睛,

沉睡在以马内利的梦乡。

不再看到你的笑颜,

却常听到你在叹息,

荡漾在世间愁肠。

思念你托着脸庞,

慈祥微笑眯望着我们。

也许是在嘲笑我们,  丑陋的依然丑陋,

善良仍在水深火热。

你已经得着了释放,

脱离世界的捆绑,

脱离丑陋的病苦罪魔。

你已经回到幸福的故乡,

安息在以马内利的梦乡。

直到父亲离世五年之后,我才提笔撰写这本《背影》,主要是让父亲“爱好和平的精神”“诚信宽恕的思想”以及“坚忍卓绝的毅力”得以传承与发扬,因为现在的社会,人们太优渥、太自满,也太脆弱、太容易遗忘。在撰写《背影》的过程之中,我更深一层地认识了父亲。看着父亲这一生走过的身影,我热泪盈眶。我疼惜他童年生活的孤苦无依,悲痛他十年冤狱的惨磨苦难,更钦佩他有容乃大的宽容精神,和知恩图报的感悯襟怀。年龄随着沧桑经历而增长,我努力让时间倒流,追忆模糊往事的点点滴滴,以及父亲苦难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我感同身受,不禁让自己浸润在极度思念父亲的感伤之中。

在写到1968年父亲遭到逮捕,被诬陷及惨遭刑辱的几段时,我不断擦拭难以克制的泪水,我暂停一下,写下了《悲伤的思念》这首诗,来发泄我的情绪:

我痛得心肺灼烈,

是我的傲骨正在碎裂。

冤怨在沸腾爆裂,

诗词也淌着血泪。

我爱这个社会,

却侵蚀让我残生哽咽。

这是个无理的社会,

我已经身心俱裂!

人生如何进退,

要有自己的智慧。

多少人心中污秽,

何时才能痛彻领会?

我爱这个社会,

不断以真心面对。

我生命已经遭到压碎,

何止是支离破碎。

我的心绞痛陈列,

这是残忍的消费。

我们要忏悔面对,

生命中要有是非错对。

许多大陆友人,即使是年轻人,对“柏老”都非常熟悉,这让我很惊讶,也很感动。这是一个书香社会的传承,也是人文思想的进展,青年知识分子能带动风潮,也让逐渐老去的我们充满了希望。而这种现象,在大陆尤其明显。我应该说,在我们的故乡,已经很强烈地感觉得到这种振奋人心的氛围。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时代,而重视礼仪、温和恭俭与喜欢读书的下一代,已经可以确定未来的人生,是何等光明灿烂了。

我祈盼这本书,能唤起大家对先父的追忆,也让我们都能更认识先人奋斗的过程,学习那坚忍不拔的毅力。即使处在悬崖饥虎、巨涛恶海的生死关头,也要充满信心和希望勇敢地面对,为着人最后的尊严,克服所有的艰难而绝不逃避,自始至终都要有“大是大非”的坚持,让濒临熄灭的生命和破碎的灵魂,得着恢复和成全,并能够原谅过去所有的施暴之人,化为大爱回馈社会和国家,以及回馈曾经施恩加惠之人。

感谢台湾读者的支持与爱护,让《背影》能够在台湾热销。现在能够在大陆发行,我怀着感恩的心,尤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个信誉优良的著名出版集团,能够肯定这本书,让我非常开心,更是万分荣幸。希望大陆的读者都能够喜欢柏杨,更能够喜欢柏杨的《背影》,并能给我多多的指教,使我更加成长。

“唯有‘爱’,才是超越世代的东西。”最后,让我献上父亲的这句话,与您共勉之。

2014.09.04

内容推荐

柏杨去世五年之后,其长子郭本城开始动笔,重温父亲的苦难、斗志和皇皇2000万字的创作历程。《背影:我的父亲柏杨》的完成,也让作者更为深入地认识了父亲的精神世界。

本书详述了柏杨幼年被后母凌虐、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湾以及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著史的人生经历,作者重温父亲的苦难、抗争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希望通过这部回忆录,呈现柏杨先生“爱好和平的精神”“诚信宽恕的思想”和“坚忍卓绝的毅力”。

作者因为父母离异,曾经对柏杨先生有过诸多疏离和误解,本书也是作者走进父亲内心世界的一次心灵旅程。

编辑推荐

2008年4月29日,柏杨病逝。

五年之后,柏杨长子忍痛执笔,重返柏杨生命现场,深情追忆父亲一生,首度呈现柏杨最后十年生命历程!

一部带着父亲体温的回忆录!

柏杨先生逝世六周年之际,长子郭本城重新追寻父亲一生的行迹,写下这本《背影:我的父亲柏杨》。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从一个平凡的亲人视角,向读者呈现了生活中真实、复杂的柏杨先生及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同时将作者与父亲从敌对到和解的过程娓娓道出,使人感受到爱和宽容的力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7: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