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炎黄源流图说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其古老历史绵延不断达8000多年之久,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伏羲氏的神话和历史》、《女娲氏的神话和历史》、《少典氏、有蠕氏的神话和历史》、《炎帝神农氏和农业的起源》、《火神祝融和他的后代——祝融八姓》、《炎帝柱与图腾崇拜》、《失败的英雄——共工氏》、《烈山氏和赖国》、《莱国的兴衰》、《牟人的来源》、《有逢氏和蓬莱三岛》……吴兴勇编者的《炎黄源流图说》采用文图并说的形式,提纲挈领的向全世界介绍了炎黄的历史。既让世界各民族通晓炎黄二族的悠久历史,又能让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知我中华,爱我中华。

内容推荐

世界历史之悠久,首推中国;世界人口之众多,首推中华民族;世界被运用的文字最盛者,首推中文——汉字。吴兴勇编者的《炎黄源流图说》采用文图并说的形式,提纲挈领的向全世界介绍了炎黄的历史。

目录

第一篇 炎黄的祖先

 一 华胥氏的来源和迁徙

 二 构木为巢的有巢氏

 三 钻木取火的燧人氏

 四 伏羲氏的神话和历史

 五 女娲氏的神话和历史

 六 少典氏、有蠕氏的神话和历史

第二篇 炎帝源流

 一 炎帝神农氏和农业的起源

 二 火神祝融和他的后代——祝融八姓

 三 炎帝柱与图腾崇拜

 四 失败的英雄——共工氏

 五 烈山氏和赖国

 六 莱国的兴衰

 七 牟人的来源

 八 有逢氏和蓬莱三岛

 九 逢蒙、后羿和西王母

 十 延人、绵诸与薛延陀

 十一 女真族建立金朝和清朝

 十二 满洲的源流

 十三 句龙氏后土与社祭

 十四 土方与幽都

 十五 夸父追日与古代旱灾

 十六 封国与封建的起源

 十七 山岳崇拜与四岳的迁徒

 十八 有邰氏与农官后稷

 十九 孤竹国的义士

 二十 夜郎国的竹王

 二十一 申国与周幽王

 二十二 许由与许国的盛衰

 二十三 《吕刑》与吕国

 二十四 吕不韦、秦始皇和吕后

 二十五 东夷族商朝的兴起与星辰崇拜

 二十六 东夷族齐人与天齐渊

 二十七 周朝的兴起与姜太公

 二十八 魏国的兴起和魏姓的起源

 二十九 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三十 开创贞观之治的千古良臣魏徵

 三十一 齐国与齐桓公争霸

 三十二 井方掘井与邢国

 三十三 纪国与柞蚕的起源

 三十四 箕国的来源与箕子封朝鲜

第三篇 黄帝源流

 一 黄帝的传说

 二 华夏族的第三个祖先——蚩尤氏

 三 方雷氏的来源与方相氏驱鬼

 四 西方的白帝少嗥氏(金天氏)

 五 黑帝颛顼的传说

 六 帝喾的起源与官制改革

 七 帝尧、虞舜与大禹治水

 八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鲧

 九 大禹治水的神话

 十 华夏最早的司法官——皋陶

 十一 中国第一大姓李氏

 十二 谋士李左车和大将韩信

 十三 李密和瓦岗寨的英雄

 十四 唐朝的创建者和贞观之治

 十五 中国第二大姓王氏

 十六 陶唐氏的来源和晋国的兴起

 十七 傅氏和伊尹

 十八 丹朱和房国

 十九 杜伯及其后代

 二十 邓姓的起源和邓国

 二十一 邓艾平蜀的故事

 二十二 甲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英雄邓世昌

 二十三 中国第三大姓张氏

 二十四 中国第四大姓刘氏

 二十五 汉高祖斩白蛇、起小沛的故事

 二十六 匈奴的故事

 二十七 妙计解刘邦白登之围

 二十八 驱逐匈奴的汉武帝

 二十九 中国第五大姓陈氏

 三十 秦末贫民陈胜、吴广揭竿起义

 三十一 中国第六大姓杨氏

 三十二 中国第七大姓赵氏

 三十三 中国第八大姓黄氏

 三十四 中国第九大姓周氏

 三十五 中国第十大姓吴氏

 三十六 中国第十二大姓孙氏

 三十七 中国第十四大姓朱氏

 三十八 在海上称雄的明成祖朱棣

 三十九 中国第十六大姓林氏

 四十 胡姓的来源和分布一

 四十一 郑姓的来源和分布

 四十二 郑和下西洋

 四十三 郑成功收复台湾

 四十四 罗姓的来源和分布

 四十五 何姓的来源和分布

 四十六 高姓的来源和分布

 四十七 蒙人、蒙舍诏与蒙古帝国

 四十八 最先来到中国的西方旅行家马可·波罗

 四十九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大都

 五十 防风氏与大人国

 五十一 有辛氏

 五十二 上邳和下邳

 五十三 首创台榭的谢国与谢氏

 五十四 消除内忧外患稳定南朝的大政治家谢安

 五十五 名垂千古的抗元英雄谢枋得

 五十六 昆仑山下的古密国

 五十七 崇侯虎的崇国

 五十八 古蜀国和杜鹃

第四篇 炎黄文化源流

 一 仓颉氏与汉字的起源

 二 巫人的来源与中国巫术

 三 孔子、孟子和儒家

 四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周敦颐、朱熹和王阳明

 五 佛教传人中国和玄奘赴印度取经

 六 老子、庄子和道家

 七 赤松子与门徒张良

 八 张天师和道教

 九 司马氏的来源和史圣司马迁

 十 第一部记述少数民族政权的史书的作者魏收

 十一 被誉为唐诗鼻祖的山水诗人谢灵运

 十二 勇敢抗暴的女诗人谢道韫

 十三 《西游记》等四大古典小说

 十四 魏源写《海国图志》引发日本明治维新

 十五 戏人和傩戏

试读章节

华夏族的名字源于两个氏族。华指华胥氏,夏指夏族。夏族的祖先是夏禹,禹的祖先是黄帝轩辕氏.而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的祖先是太吴伏羲氏,伏羲氏的母亲是华胥氏。所以华胥氏比夏人要古老得多。华胥氏是华夏族最早的祖先。

华胥氏起源于甘青高原,其后裔除一部分留居于甘青高原外,其主要一支华人东迁至黄河中下游平原,成为炎黄族系。

华胥氏是远古一个原始部落。据传说,这个部落的一个少女有一天在雷泽游玩,发现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她将自己的脚踏上去,试试这个脚印的大小,结果她因感应到这个脚印的能量而受孕,生下了华夏族始祖伏羲氏。

与华胥氏同时存在的一个部族叫燧人氏。燧人氏与华胥氏通婚。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子女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所以史籍只强调华胥氏是伏羲氏的母亲,而很少提及燧人氏可能是伏羲氏的父亲。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变生食为熟食。伏羲氏继承了燧人氏的重大发明,善于烹饪美食,伏羲氏又称为庖羲。

伏羲氏的后裔炎帝神农氏和陶唐氏尧部落以赤龙为图腾。夏禹以青龙为图腾,夏禹的父亲鲧以黄龙为图腾,故有鲧死后化为黄龙的故事。夏禹是伏羲氏的后裔,在夏人中间,流传着夏禹遇着伏羲氏的故事:据传说,大禹治水,开凿龙门之山(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及陕西韩城县东北),来到一个空旷的岩洞前.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大禹于是持火炬前进,最后遇见一位大神,蛇身人面,大禹走近前去,与这位大神交谈。大神出示一面黄金图版,上面绘有神秘的八卦图形,当时还有8位神仙侍立两旁。大禹问道:“华胥氏曾经生育了一个神圣英武的儿子,就是您吗?”大神答道:“华胥氏是掌管9条大河的神女,她是我的生母。”于是大神从怀里取出一把玉简,递给大禹,玉简长一尺二寸,符合12寸之数,可以用来量度天地,大禹手持这把玉简,平定了洪水,削平了高山,那位人面蛇身的大神,就是伏羲氏。

华字在金文中像草木之开花。华又做瓠。瓠是原始社会人们采食的葫芦瓜类,普遍蔓生于黄土高原。自人类发现了火,才把不能生食的瓠瓜通过烧煮,变成熟食品。瓠关系着黄土高原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故认为瓠花比什么花都更美丽、更动人,以后演变成华美、美丽等形容词,而华胥氏亦被华夏族尊奉为始祖了。

华夏人在中原地区奠定了统治地位后,华字便合有美好、光彩、风采等意义。以华命名的事物还有:①桦树,华夏人将其作为神树来崇拜,称为社树。②哗,表示华夏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后的欢呼鼓噪声。③鞯,表示华夏人常穿的皮靴。④铧,华夏人耕田的工具。华夏人是农业民族,耕田的工具十分重要,这种犁是华胥氏后裔发明的,故称为铧。神农氏时已用石犁耕田。由于铧的使用,华夏人的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因而创造出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

周灭商后,炎黄族系与东夷族系大多在中原地区融合,仍以炎黄固有的华夏族为主体,称为华夏族。以后发展成为汉族,故汉族自称华夏族、华人。又因中国境内各民族绝大多数是同根共源的,故总称各民族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散居全世界5大洲者达5000多万,都自称华裔,或自称华人。

在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一种绘有深褐色或黑色花纹的彩陶,考古学家叫这种文化为“彩陶文化”,因其最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又称“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大体上分布在河南的西部、北部和山西、陕西、甘肃、青海一带。

彩陶文化无疑是华胥氏创造的。华胥氏以花为图腾,女人往往采花戴在头上。有时把花刻画在陶器上.形成“花”图腾标志。

彩陶文化的分布,正与华胥氏自渭水上游向黄河中游东迁的路线相一致。彩陶最早产生于华山周围。华山地区的文化遗址正是华胥氏东迁至此留下的。华胥氏以华山地区为中心创造了彩陶文化后,其后裔分别向四方迁徙,并与当地土著结合,形成了新的部落氏族,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彩陶文化的发现,证明华胥氏所创造的文化,东传至辽东,北至内蒙东部,西至甘肃玉门及青海湖区,南至浙江、湘北,范围甚广。

彩陶的制作,一般是在器坯未人窑烧制以前,用含有着色剂或其他天然矿物质的粉末绘在陶坯上,经过晓制而成的。彩绘经过烧制后出现赭红、黑、白等色彩。彩陶文化的装饰图案花纹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美不性收,不下30余种。其中花卉纹无疑是华胥氏的花图腾崇拜的徽号。彩陶文化的发现进一步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

我们推测,华胥氏集体离开昆仑山(天水)脚下东行的时候,陶器尚未发明。一直到它迁徒到三省(陕、豫、晋)交界的附近时,才有仰韶彩陶文化的发明。华山地区是华胥氏最早的迁徙地点,有丰富的彩陶文化的遗存。我们推测,华胥氏最重要的一支迁徙到今河南省新郑、密县、禹县一带。在新郑东北40里处建立了华国。夏朝时,华国十分昌盛。属东夷族的商汤灭亡夏朝时,华国也被连同灭亡。商朝统治者分其亲族于此,称华子国。周武王灭商时,华子国因是商朝的亲族,也被周朝所灭亡。周幽王时,郑国东迁至新郑,管辖10个城池,其中有一个城池名叫华邑,就是古华国的旧址。后来郑国被韩国所灭,华邑归属韩国,最后秦国夺取了华邑。

我国西北甘肃临洮河川,自古以来生长着一种木材,华胥氏将其视为神树(社树),称它为桦树。桦树的品种很多,大都细致坚硬,适于作建筑材料和制作家具之用。桦树皮厚而轻柔,可用来衬靴里,还可做烛,是最好的照明燃料。我国东北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一带也盛产桦树。华胥氏向东北迁徙启,把使用桦木的技术传授给东北古代各民族。东北人民利用自然,创造出桦树文化,形成了“东北桦木文化圈”。东北人除用桦木树皮造窝棚和栅栏外,还用它来制造舟车、各种用具、弓箭、号角、工艺品等。P4-6

序言

世界历史之悠久,首推中国;世界人口之众多,首推中华民族;世界被运用的文字最盛者,首推中文——汉字。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其古老历史绵延不断达8000多年之久,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自华胥氏以来,谱系清晰,氏族、部落、民族、方国的产生、发展、形成、演变和分布等形态,也都明显实在;既有大量的岩画、岩文、陶文、甲骨文、金文、简牍文、漆文、帛文、石鼓文、叶文、草文、皮革文、泥版文以及纸文等的记载,还有丰富的地下出土文物可以印证,相得益彰,显示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强力,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世罕其匹的。华胥之裔的两大支系——神农氏和轩辕氏,后来发展为炎帝族和黄帝族,他们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祖先,他们的族系遍布中华大地,有的还远迁至东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欧、北欧以及南北美洲、大洋洲各地。时至今日,海水流到哪里,哪里便有华人的行踪;哪里有土地,哪里便有华人的住处;不论温带、热带、寒带,华人都能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因此有必要向全世界华人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传统,也有必要向其他民族和人种介绍炎黄的历史,因为了解炎黄源流是了解中华民族源流的一个首要前提。这是已出版的拙著《炎黄源流史》的主要宗旨。为了让这本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广为人知,历史学者吴兴勇先生和画家朱新昌先生精诚合作,根据该书内容采用文图并说的形式,提纲挈领,精心编绘了《炎黄源流图说》。其文笔流畅,画面精彩,雅俗共赏,老少成宜。既能让世界各民族通晓炎黄二族的悠久历史,又可让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知我中华,爱我中华。此书如能在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促使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方面有些影响,我与作者们也就不胜欣慰之至矣。

何光岳书于长沙德雅村百书画砚斋

丙子清明晴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