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其古老历史绵延不断达8000多年之久,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伏羲氏的神话和历史》、《女娲氏的神话和历史》、《少典氏、有蠕氏的神话和历史》、《炎帝神农氏和农业的起源》、《火神祝融和他的后代——祝融八姓》、《炎帝柱与图腾崇拜》、《失败的英雄——共工氏》、《烈山氏和赖国》、《莱国的兴衰》、《牟人的来源》、《有逢氏和蓬莱三岛》……吴兴勇编者的《炎黄源流图说》采用文图并说的形式,提纲挈领的向全世界介绍了炎黄的历史。既让世界各民族通晓炎黄二族的悠久历史,又能让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知我中华,爱我中华。
世界历史之悠久,首推中国;世界人口之众多,首推中华民族;世界被运用的文字最盛者,首推中文——汉字。吴兴勇编者的《炎黄源流图说》采用文图并说的形式,提纲挈领的向全世界介绍了炎黄的历史。
华夏族的名字源于两个氏族。华指华胥氏,夏指夏族。夏族的祖先是夏禹,禹的祖先是黄帝轩辕氏.而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的祖先是太吴伏羲氏,伏羲氏的母亲是华胥氏。所以华胥氏比夏人要古老得多。华胥氏是华夏族最早的祖先。
华胥氏起源于甘青高原,其后裔除一部分留居于甘青高原外,其主要一支华人东迁至黄河中下游平原,成为炎黄族系。
华胥氏是远古一个原始部落。据传说,这个部落的一个少女有一天在雷泽游玩,发现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她将自己的脚踏上去,试试这个脚印的大小,结果她因感应到这个脚印的能量而受孕,生下了华夏族始祖伏羲氏。
与华胥氏同时存在的一个部族叫燧人氏。燧人氏与华胥氏通婚。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子女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所以史籍只强调华胥氏是伏羲氏的母亲,而很少提及燧人氏可能是伏羲氏的父亲。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变生食为熟食。伏羲氏继承了燧人氏的重大发明,善于烹饪美食,伏羲氏又称为庖羲。
伏羲氏的后裔炎帝神农氏和陶唐氏尧部落以赤龙为图腾。夏禹以青龙为图腾,夏禹的父亲鲧以黄龙为图腾,故有鲧死后化为黄龙的故事。夏禹是伏羲氏的后裔,在夏人中间,流传着夏禹遇着伏羲氏的故事:据传说,大禹治水,开凿龙门之山(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及陕西韩城县东北),来到一个空旷的岩洞前.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大禹于是持火炬前进,最后遇见一位大神,蛇身人面,大禹走近前去,与这位大神交谈。大神出示一面黄金图版,上面绘有神秘的八卦图形,当时还有8位神仙侍立两旁。大禹问道:“华胥氏曾经生育了一个神圣英武的儿子,就是您吗?”大神答道:“华胥氏是掌管9条大河的神女,她是我的生母。”于是大神从怀里取出一把玉简,递给大禹,玉简长一尺二寸,符合12寸之数,可以用来量度天地,大禹手持这把玉简,平定了洪水,削平了高山,那位人面蛇身的大神,就是伏羲氏。
华字在金文中像草木之开花。华又做瓠。瓠是原始社会人们采食的葫芦瓜类,普遍蔓生于黄土高原。自人类发现了火,才把不能生食的瓠瓜通过烧煮,变成熟食品。瓠关系着黄土高原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故认为瓠花比什么花都更美丽、更动人,以后演变成华美、美丽等形容词,而华胥氏亦被华夏族尊奉为始祖了。
华夏人在中原地区奠定了统治地位后,华字便合有美好、光彩、风采等意义。以华命名的事物还有:①桦树,华夏人将其作为神树来崇拜,称为社树。②哗,表示华夏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后的欢呼鼓噪声。③鞯,表示华夏人常穿的皮靴。④铧,华夏人耕田的工具。华夏人是农业民族,耕田的工具十分重要,这种犁是华胥氏后裔发明的,故称为铧。神农氏时已用石犁耕田。由于铧的使用,华夏人的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因而创造出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
周灭商后,炎黄族系与东夷族系大多在中原地区融合,仍以炎黄固有的华夏族为主体,称为华夏族。以后发展成为汉族,故汉族自称华夏族、华人。又因中国境内各民族绝大多数是同根共源的,故总称各民族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散居全世界5大洲者达5000多万,都自称华裔,或自称华人。
在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一种绘有深褐色或黑色花纹的彩陶,考古学家叫这种文化为“彩陶文化”,因其最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又称“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大体上分布在河南的西部、北部和山西、陕西、甘肃、青海一带。
彩陶文化无疑是华胥氏创造的。华胥氏以花为图腾,女人往往采花戴在头上。有时把花刻画在陶器上.形成“花”图腾标志。
彩陶文化的分布,正与华胥氏自渭水上游向黄河中游东迁的路线相一致。彩陶最早产生于华山周围。华山地区的文化遗址正是华胥氏东迁至此留下的。华胥氏以华山地区为中心创造了彩陶文化后,其后裔分别向四方迁徙,并与当地土著结合,形成了新的部落氏族,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彩陶文化的发现,证明华胥氏所创造的文化,东传至辽东,北至内蒙东部,西至甘肃玉门及青海湖区,南至浙江、湘北,范围甚广。
彩陶的制作,一般是在器坯未人窑烧制以前,用含有着色剂或其他天然矿物质的粉末绘在陶坯上,经过晓制而成的。彩绘经过烧制后出现赭红、黑、白等色彩。彩陶文化的装饰图案花纹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美不性收,不下30余种。其中花卉纹无疑是华胥氏的花图腾崇拜的徽号。彩陶文化的发现进一步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
我们推测,华胥氏集体离开昆仑山(天水)脚下东行的时候,陶器尚未发明。一直到它迁徒到三省(陕、豫、晋)交界的附近时,才有仰韶彩陶文化的发明。华山地区是华胥氏最早的迁徙地点,有丰富的彩陶文化的遗存。我们推测,华胥氏最重要的一支迁徙到今河南省新郑、密县、禹县一带。在新郑东北40里处建立了华国。夏朝时,华国十分昌盛。属东夷族的商汤灭亡夏朝时,华国也被连同灭亡。商朝统治者分其亲族于此,称华子国。周武王灭商时,华子国因是商朝的亲族,也被周朝所灭亡。周幽王时,郑国东迁至新郑,管辖10个城池,其中有一个城池名叫华邑,就是古华国的旧址。后来郑国被韩国所灭,华邑归属韩国,最后秦国夺取了华邑。
我国西北甘肃临洮河川,自古以来生长着一种木材,华胥氏将其视为神树(社树),称它为桦树。桦树的品种很多,大都细致坚硬,适于作建筑材料和制作家具之用。桦树皮厚而轻柔,可用来衬靴里,还可做烛,是最好的照明燃料。我国东北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一带也盛产桦树。华胥氏向东北迁徙启,把使用桦木的技术传授给东北古代各民族。东北人民利用自然,创造出桦树文化,形成了“东北桦木文化圈”。东北人除用桦木树皮造窝棚和栅栏外,还用它来制造舟车、各种用具、弓箭、号角、工艺品等。P4-6
世界历史之悠久,首推中国;世界人口之众多,首推中华民族;世界被运用的文字最盛者,首推中文——汉字。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其古老历史绵延不断达8000多年之久,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自华胥氏以来,谱系清晰,氏族、部落、民族、方国的产生、发展、形成、演变和分布等形态,也都明显实在;既有大量的岩画、岩文、陶文、甲骨文、金文、简牍文、漆文、帛文、石鼓文、叶文、草文、皮革文、泥版文以及纸文等的记载,还有丰富的地下出土文物可以印证,相得益彰,显示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强力,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世罕其匹的。华胥之裔的两大支系——神农氏和轩辕氏,后来发展为炎帝族和黄帝族,他们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祖先,他们的族系遍布中华大地,有的还远迁至东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欧、北欧以及南北美洲、大洋洲各地。时至今日,海水流到哪里,哪里便有华人的行踪;哪里有土地,哪里便有华人的住处;不论温带、热带、寒带,华人都能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因此有必要向全世界华人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传统,也有必要向其他民族和人种介绍炎黄的历史,因为了解炎黄源流是了解中华民族源流的一个首要前提。这是已出版的拙著《炎黄源流史》的主要宗旨。为了让这本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广为人知,历史学者吴兴勇先生和画家朱新昌先生精诚合作,根据该书内容采用文图并说的形式,提纲挈领,精心编绘了《炎黄源流图说》。其文笔流畅,画面精彩,雅俗共赏,老少成宜。既能让世界各民族通晓炎黄二族的悠久历史,又可让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知我中华,爱我中华。此书如能在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促使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方面有些影响,我与作者们也就不胜欣慰之至矣。
何光岳书于长沙德雅村百书画砚斋
丙子清明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