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
该丛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一课题所开创的文学史观将刷新2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未来新的学术格局奠定基础。李哲编著的《骂与新青年批评话语的建构》是该丛书之一。
李哲编著的《骂与新青年批评话语的建构》通过《新青年》、《新潮》等杂志话语形态的考察,探讨“骂”这一文化现象在“五四新旧之争”中的历史意义。全书共分四个部分。探讨“骂”这一话语对“新文学”传统发生的意义及后果。
总序之一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可能
总序之二 历史还原是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有效途径
代序 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建立我们的“大文学史”
导论
第一节 “五四论争史”的建构过程
第二节 “论争”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意义及限度
第三节 “骂”作为批评话语的历史意义
第一章 “骂”与《新青年》言论姿态的确立
第一节 “骂”的历史内涵:同人杂志中的“文人圈子”话语
第二节 反对“折中”:“态度的明确”与“思想的独立”
第三节 从讨论到“战斗”:以“愤世嫉俗”的方式“移风易俗”
第二章 “文学革命”:“骂”与《新青年》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谬种”与“妖孽”:作为“精神趣味”的“旧文学”
第二节 “诲淫诲盗”“青年良好读物”以及“人的文学”
第三节 虚拟的“双簧信”与“归纳”的“旧文人”
第三章 “骂”与《新青年》的“文化批评”
第—节 “随感录”:“四面受敌”中的“文化批评”
第二节 从文学体裁到文化现象:作为“演出活动”的“旧戏”
第三节 作为“社会现象”的道教与作为“批评话语”的科学
第四章 “骂”“批评”与“文化保守主义”的言论困境
第一节 林纾:“骂詈”式的“卫道”
第二节 《学衡》:“论究学术”与“行批评之职事”的矛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