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机动车可吸入颗粒物排放与城市大气污染(能源与环境出版工程)(精)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交通运输
作者 黄震//吕田//李新令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1.2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污染三阶段变化特征

1.2.1 机动车颗粒物“源排放”特征

1.2.2 机动车颗粒物从“排气管”到“道路”阶段的污染特征

1.2.3 机动车颗粒物从“道路”到“环境”阶段的污染特征

 1.3 欧美和中国的机动车排放法规

1.3.1 轻型车排放法规

1.3.2 重型车排放法规

 参考文献

第2章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测试与分析方法

 2.1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采样方法及系统

2.1.1 通道型稀释取样系统设计

2.1.2 喷射型稀释系统

 2.2 机动车排气颗粒物的分析原理与方法

2.2.1 排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粒径分布分析

2.2.2 排气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及其粒径分布分析

2.2.3 排气颗粒物的热重分析

2.2.4 排气颗粒物的挥发性分析

2.2.5 排气颗粒物的形貌结构分析

2.2.6 排气颗粒物的主要化学组分分析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稀释过程对机动车排气挥发性纳米颗粒物的影响

 3.1 稀释通道内排气稀释过程中挥发性纳米颗粒物形成和变化理论

3.1.1 成核作用

3.1.2 凝并作用

3.1.3 凝结和挥发作用

3.1.4 沉降作用

 3.2 稀释通道内排气稀释过程中挥发性纳米颗粒物形成和变化模拟

3.2.1 参数设定

3.2.2 成核作用

3.2.3 凝并作用

3.2.4 凝结和挥发作用

3.2.5 沉降作用

 3.3 排气稀释过程中挥发性纳米颗粒物形成和变化测试

3.3.1 初级通道混合气温度对挥发性纳米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3.3.2 初级通道混合气湿度对挥发性纳米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3.3.3 混合气在初级通道内停留时间对挥发性纳米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3.3.4 初级通道稀释比对挥发性纳米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压燃式发动机排放颗粒物主要成分

 4.1 颗粒物质量排放及其挥发性特征

4.1.1 颗粒物质量排放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4.1.2 基于质量测量的颗粒物挥发性

 4.2 颗粒物数量排放及其挥发性特征

4.2.1 基于数量测量的颗粒物挥发性

4.2.2 颗粒物数量排放及其挥发性的粒径分布特征

 4.3 排气颗粒中的碳成分

4.3.1 PM1.8及PM0.18质量排放及其碳成分

4.3.2 OC及EC的粒径分布特征

 4.4 排气颗粒中的PAHs成分

4.4.1 PM1.8和PM0.18中PAHs比排放率

4.4.2 颗粒物中PAHs的粒径分布特征

4.4.3 基于BaP∞的毒理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压燃式发动机颗粒物形貌结构及其氧化特性

 5.1 发动机工况对颗粒物形貌结构及其氧化特性的影响

5.1.1 燃烧特性

5.1.2 颗粒物质量与数量浓度

5.1.3 基本颗粒尺寸

5.1.4 颗粒物纳米结构

5.1.5 颗粒物氧化性

 5.2 燃油特性对颗粒物形貌结构及其氧化特性的影响

5.2.1 燃烧特性

5.2.2 基本颗粒尺寸

5.2.3 颗粒物纳米结构

5.2.4 颗粒物氧化性

 5.3 废气再循环对颗粒物纳米结构和氧化特性的影响

5.3.1 颗粒物纳米结构

5.3.2 颗粒物氧化性

 5.4 颗粒物形貌结构及其氧化特性的粒径分布特征

5.4.1 颗粒物形态

5.4.2 基本颗粒尺寸

5.4.3 颗粒物纳米结构

5.4.4 颗粒物氧化性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机动车颗粒物道路排放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6.1 道路环境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特征

6.1.1 实验设备及方法

6.1.2 总颗粒浓度时间分布特征

6.1.3 超细颗粒粒径分布特征

6.1.4 PM1和CO时间分布

 6.2 高速公路下风向超细颗粒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

6.2.1 实验方法和条件

6.2.2 风向、风速对超细颗粒数浓度分布的影响

6.2.3 颗粒数浓度粒径分布特性

6.2.4 CO、PM1和总颗粒数浓度横向分布

 6.3 街道峡谷内超细颗粒数浓度粒径分布垂直变化特征

6.3.1 实验方法和条件

6.3.2 颗粒数浓度粒径分布特性

6.3.3 CO、PM2.2、总颗粒数、总颗粒表面积和总颗粒体积浓度的垂直分布

6.3.4 颗粒数浓度粒径分布垂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速公路环境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及其来源解析

 7.1 颗粒物采集及分析方法

 7.2 颗粒物形貌特征及其金属成分

 7.3 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7.4 颗粒物中OC、EC浓度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7.5 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7.5.1 硫酸盐

7.5.2 硝酸盐

7.5.3 铵盐

7.5.4 氯离子和钠离子

7.5.5 钾离子、镁离子和钙离子

 7.6 颗粒物中PAHs浓度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7.7 高速公路边大气颗粒物源解析

7.7.1 基于颗粒物主要成分的源解析

7.7.2 基于PAHs的源解析

 7.8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因子

 7.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彩图

索引

内容推荐

黄震、吕田、李新令编著的《机动车可吸入颗粒物排放与城市大气污染》针对机动车颗粒物排放与城市大气污染,系统论述了机动车颗粒物污染特征,欧美和中国机动车排放法规与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测试与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稀释过程对机动车排气颗粒物的影响,压燃式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的主要成分与粒径分布特征,压燃式发动机颗粒物排放形貌、内部结构及其氧化性,机动车颗粒物道路排放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环境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及其来源解析,揭示了机动车颗粒物排放与城市大气污染的关系。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能源与环境类专业教学与科研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汽车发动机研发和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的相关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机动车可吸入颗粒物排放与城市大气污染》是作者黄震、吕田、李新令及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在机动车排气颗粒物及其对大气环境污染研究方面成果的总结与结晶。本书围绕机动车颗粒物排放污染,包括颗粒物“源排放”、颗粒物由“排气管”到“道路”和“道路”到“环境”三阶段变化特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机动车颗粒物污染特征,欧美和中国机动车排放法规,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测试与分析方法,稀释过程对机动车排气颗粒物的影响,压燃式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的主要成分与粒径分布特征,压燃式发动机颗粒物排放形貌、内部结构及其氧化性,机动车颗粒物道路排放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环境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及其来源解析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3: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