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平编著的《哲学解释学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转型--基于学生的视角》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以对话主义的理念和精神审视与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现实,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转型。主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从促进大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者如何采取合理的行为?第二,大学生如何认识和积极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和承担主体责任?选题立足对话的理念和精神解读对话理论,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现实,论述哲学解释学方法的合理成分,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场域,提出重新认识和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主体及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主体能力。
蒋平编著的《哲学解释学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转型--基于学生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对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进行了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批判,对其合理方法加以吸收。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视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转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顺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转型的必要性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转型的可能性
第三节 哲学解释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转型研究中的借鉴
第四节 关于“学生视角”的说明
第二章 对话理论解读
第一节 对话理论溯源
第二节 对话的内涵及其三个维度
第三节 对话的原则
第四节 对话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第三章 哲学解释学方法概述
第一节 哲学解释学的演进及其方法论意义简述
第二节 哲学解释学方法的内涵及特征
第三节 哲学解释学方法与唯物辩证法具有相通之处
第四节 哲学解释学方法与唯物辩证法具有差异性
第五节 哲学解释学方法的合理借鉴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失真及其改进途径
第一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存在失真现象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失真的原因探析
第四节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途径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生成场域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对话场域
第二节 生活世界是整体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场域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微观对话场域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对话能力的培育
第一节 主体与主体性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对话关系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话品格的培育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话技能的培育
第七章 基于主体间性对话的交互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交互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界说
第二节 主体间性对话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出场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对话的维度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对话场所的优化
第五节 一些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对话形式
第八章 基于反思性对话的自我理解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自我理解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界说
第二节 反思性对话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出场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反思的几个方面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思性对话的实践路径
第五节 一些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思性对话形式
第九章 基于艺术化对话的寓乐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寓乐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界说
第二节 艺术化对话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出场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诗性语言教育范式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范式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文献资料
二、国内学者著作
三、国外学者著作
四、学术论文
五、课题组成员的部分学术成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