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职责与真相(汤计新闻从业感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汤计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什么是正确的新闻观?我的理解是,记者通过手中的笔或镜头,将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的信息传达给社会和公众。新闻不是“娱乐品”,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上,而忽略了终极目标——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真正的记者与“狗仔队”的区别,就在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新闻记者之所以被称为“无冕之王”,我认为是指记者一要站得高,二要格局大。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高度思考问题。只有做到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一位有良知的记者。唯有如此,你所报道的新闻,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拷问。《职责与真相(汤计新闻从业感悟)》精选汤计30年新闻从业经历。

内容推荐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高级记者汤计,是英雄人物牛玉儒和郝万忠的发掘者,也是呼格吉勒图冤案再审平反的推动者。荣膺新华社个人一等功,并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职责与真相(汤计新闻从业感悟)》精选汤计30年新闻从业经历中,采写的精彩报道和案例,并聆听他讲述对新闻的独到见解和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对包括新闻从业者在内的各层次人员均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本书收录了呼格吉勒图案、“王木匠”案、万里大造林案等6个大案要案以及牛玉儒、郝万忠两个先进人物的报道。这些在全国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新闻报道,作者汤计都是最早的报道者或者主要参与人,见证了冤案的昭雪、罪犯的伏法以及英雄的诞生。

这本书所收录的内容,不是新闻作品的堆砌,而是在新闻报道中,穿插作者与编者的对话,将报道出炉的前前后后一并清楚地交代出来。在对话中,将作者对事件的点评、对新闻的感悟以及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等,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

目录

以新华社记者的职责为崇高信仰

 ——呼格吉勒图昭雪之路

为官要永葆初心与素心

 ——王木匠“神话”的破灭

“雾里看花”更要擦亮双眼

 ——戳穿“万里大造林”的真面目

厚德载物亦载权

 ——伊利集团原5高管贪腐事件

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

 ——草原贪官众生相

独家新闻是“抢”出来的

 ——从呼和浩特二监越狱案谈起

舍小我才能成大我

 ——“草原好干部”牛玉儒和郝万忠

试读章节

以新华社记者的职责为崇高信仰

——呼格吉勒图昭雪之路

一、什么是呼格案?

呼格案,全称是呼格吉勒图案,又称“4·09”毛纺厂女厕所女尸案。是指1996年4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卷烟厂年仅18周岁的职工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一起奸杀案凶手。案发仅仅62天后,法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死刑,并立即执行。2005年,被媒体称为“杀人狂魔”的内蒙古系列强奸杀人案凶手赵志红落网。其交代的第一起杀人案就是“4·09”毛纺厂女厕所女尸案,从而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4年11月20日,呼格吉勒图案进入再审程序;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做出再审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之后,进行了国家赔偿和启动问责程序。12月19日,内蒙古公、检、法系统的纪检监察部门开始对呼格案的涉案人员调查追责。

2014年12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国家赔偿决定,决定支付受害人呼格吉勒图的父母李三仁、尚爱云国家赔偿金共计2059621.40元。

2015年1月,中共新华社党组决定,对在推动呼格吉勒图案重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2015年2月2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授予汤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向汤计同志学习。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昭雪,对于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2005年lO月,“杀人狂魔”赵志红落网并交代“4·09”毛纺厂女尸案,从而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到2014年12月15日,呼格吉勒图被宣布无罪,前后经过了9年多时间。是什么推动着汤计为冤死的呼格吉勒图“呐喊”了9年?这一案件的具体解决过程是怎样的?国家和社会乃至我们每个人,需要从中得到哪些警示?接下来,就由汤计为大家层层剥茧,还原呼格吉勒图案。

二、还原呼格吉勒图案

编者:汤老师,您最初是在什么时候接触到呼格吉勒图案的?

汤计:2005年10月23日,内蒙古警方抓获了一名10年间在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多地制造抢劫、强奸、杀人等系列案件的连环凶手赵志红。赵志红落网后,主动交代了1996年4月9日,自己在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女厕所犯下的强奸杀人案,也就是当时早已经判决的呼格吉勒图案。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李三仁、尚爱云夫妇,也就是呼格吉勒图的父母,经过四处打听消息并基本确认自己的儿子被冤杀以后,辗转找到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我作为分管政法口的记者,对赵志红所交代的情况也有一定了解,于是决定跟进这个案子。

编者:您能聊一下呼格吉勒图的父母李三仁、尚爱云夫妇吗?

汤计:呼格吉勒图的父亲李三仁,今年60多岁了,他原是内蒙古第一毛纺厂的退休工人。他的老伴尚爱云,也60多岁了,早已退休。1996年,他们的儿子呼格吉勒图因流氓杀人罪被判死刑,之后老两口在邻里乡亲面前一直抬不起头来,因为他们生养了一个流氓杀人犯儿子。他们和全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爱子心切,当知道自己的儿子被冤杀后,他们会付出自己的一切只为给儿子讨回应有的公道和正义。

他们很朴实、很善良。我一看见那俩老人,心里就特别难受。内蒙古每年人代会都是1月5日左右开,那是内蒙古最冷的时候,零下一二十摄氏度,老两口就站在那儿,就那么站着,也不闹。我作为一个参会记者,每次看到他们又不能打招呼,也不能说点什么别的安慰的话,还要假装没看见,你说心里是啥滋味?这些年来,他们只接受境内媒体的采访,拒绝许多境外媒体采访,他们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老百姓是怎样爱国的,他们没有口号、没有言语,用行动表达对我们执政党的信任和对国家的热爱,看到了凡人的高大。他们的举动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的内心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2014年12月5日,在提交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的诉讼请求时,他们只提出了请求法庭能够依法公正、公平地判决这样的要求。现在,李三仁的退休金每月2000多元,尚爱云的退休金每月1700多元,但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快乐。

编者:汤计老师在说起呼格吉勒图父母时,眼里噙着泪水,语气非常缓慢,时断时续,甚至几度哽咽……此时我们也被感动了,心里酸酸的……身高1.83米,身材魁梧、年近60岁的汤老师,不仅展现他柔情的一面,而且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是一位有良知、有善心,敢于担当的新闻记者。他说:一个好的记者一定要是一个好人,这个好人要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只有这样,才有明辨是非的思想和能力,才有做事坚持下去的动力。

新闻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与工具。在他从事新闻记者的生涯里,汤老师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誓言,通过新闻报道为呼格吉勒图“呐喊”仅是其中一例。2005年11月23日,为了替枉死的呼格吉勒图昭雪,汤老师经过采访写出了第一篇反映呼格吉勒图冤案的报道。P1-3

序言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守自己定的一些“规矩”,不给别人出书写序是一条。为汤计的新闻作品集《职责与真相》作序只能算破例。

我之所以要“在此破例”,是想表明一个态度:全力支持坚定履行新华社职责的记者。

汤计是坚定履行新华社职责的记者吗?我是这么认为的。这首先是从前些年他所作的报道、近两年一些媒体对他的报道中形成了印象;进而从新华社和有关团体乃至中央对他工作的褒奖中加深了这个印象;看了《职责与真相》书稿后得到了确认。

收入《职责与真相》中的新闻作品,可以证明汤计在当今环境下能全面地履行一名新华社记者的职责,不易。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得出他认真领会了宪法和中央的方针政策、能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能坚持深入实际采访……特别是为推动呼格吉勒图冤案平反,他从2005年到2014年9年时间不抛弃不放弃,先后写了9篇新闻调查;为揭穿“王木匠”诈骗案,也在几年中先后采写了8篇系列报道。其间,他所经历的威胁利诱是可以想象到的,但汤计坚持住了。这在他30年新华社记者职业生涯中占了近1/3时间,我看可以证明汤计坚定履行新华社记者的职责,经受住了实践和历史的考验。我曾因此说过“做记者当学汤计”的话。

新华社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初创时期建立、由中央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通讯社。在80余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一代接一代的新华社记者始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与党员、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战斗,一起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项实践活动。其间,在履行职责中一样牺牲了不少记者,一样作出过积极贡献,也一样出现过曲折和失误。但新华社记者这支队伍从没有满足现状,也从没有在牺牲和困难面前动摇退缩,而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随时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在克服困难中继续前行。所以,我曾说“新华社记者”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一向在党和人民心中享有很高的信誉。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在近10年的上访中,每当感到无助时就想到找汤计“哭诉”,甚至有同情上访老人的司法机关负责人也建议去找汤计。这是几代新华人在坚持履行新华社职责中,用实实在在的“作为”乃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而赢得的。

同时,我也很清楚,在不同时期特别是新时期里,新华社记者履行职责随时可能遇到各种不良社会因素的挑战,也确有极少数记者未经受得住考验,甚至做了些“毁损”新华社记者这个“金牌”的事,致使新华社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上的形象受损,地位有所下降。

为此,我在任新华社社长期间,曾在全社上下开展“护牌”“强牌”行动——普遍地、一以贯之地要求、支持记者忠实履行新华社职责;及时地、旗帜鲜明地保护认真履行新华社职责的记者,即使有时出些失误,只要基本事实准确,就要为他们承担责任并热情帮助总结改进,绝不一味指责;坚决地、公开地、严肃地查处各种形式的“毁牌”行为;明确强调新华社的“地位”靠“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号召记者和所有员工要靠实际行动恢复和增强新华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和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在每年与新入社的大学生见面时,都要讲“人人了解新华社,人人热爱新华社,人人为新华社作贡献”的希望;针对新创办的《嘹望东方周刊》新聘用人员较多的情况,要求他们开展“新华社教育”……

我始终有一个观念,就是新华社记者这支队伍是可以信赖的,汤计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职责与真相》中的新闻作品也是无数作品中的代表。因为新华社记者这支队伍是在几十年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一代接一代延续下来的,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包括以“真实为生命”、坚持“全国观点”“勿忘人民”、以“调查研究为看家本领”、做“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等在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传统和作风在社内外影响都很深,对新华社记者队伍的成长起着熏陶和规范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为新华社记者履行职责提供了可以大有作为的良好环境。今年以来,党中央又对新华社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坚信,像汤计这样坚定履行新华社职责的记者一定会不断涌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6: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