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后七日》作者、林荣三文学奖首奖获得者、金马奖编剧刘梓洁首部短篇小说集
1、 《亲爱的小孩》是《父后七日》作者、林荣三文学奖首奖获得者、金马奖编剧刘梓洁历时十年写就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曾获联合文学小说奖。
2、 本书被视为“一种时代宣言”,代表了“21世纪女性的声音”。刘梓洁以其独到视角观察并思考现代女性、感情的意义,表现其超越性的女性观。
3、 刘梓洁的文字干净、利落、犀利、幽默,节奏感强,颇具电影画面感。
4、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亲爱的小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梓洁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父后七日》作者、林荣三文学奖首奖获得者、金马奖编剧刘梓洁首部短篇小说集 1、 《亲爱的小孩》是《父后七日》作者、林荣三文学奖首奖获得者、金马奖编剧刘梓洁历时十年写就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曾获联合文学小说奖。 2、 本书被视为“一种时代宣言”,代表了“21世纪女性的声音”。刘梓洁以其独到视角观察并思考现代女性、感情的意义,表现其超越性的女性观。 3、 刘梓洁的文字干净、利落、犀利、幽默,节奏感强,颇具电影画面感。 4、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内容推荐 女人的故事,或者说男女的故事,从这里开始。《父后七日》作者、宝岛才女刘梓洁历时十年创作首部短篇小说集,十个故事每一个都有如一出高潮迭起、令人沉陷其中的电影,犀利地直捣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核心。读到最后,我们终于明白《亲爱的小孩》不是小说,而是我们渺小而伟大、难堪而坦荡、荒谬而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一个不被珍惜与不被选择的女人,有着刮刮乐一般没输没赢的性生活。曾飘至生命中的那些男士,最后都悄然离开,只赠予一句“你值得更好的”。在爱情里遭遇无数难堪和挫败后终于发现,那个亲爱的小孩,将是绝望中的小小希望。…… 目录 推荐序 亲爱的小孩 礼物 搞不定 马修与克莱儿 我们 失明 激光 日历 上海新桃花源记 失忆与失踪 代后记 美好的酸痛:十年十问 给大陆读者的话 试读章节 3.一句话 爱。什么是爱?爱与性可以分开吗?如何观察一个男人对你只有性还是有爱?这些问题,就像女生如何快速达到高潮或如何让你的他欲仙欲死一样,《柯梦波丹》创刊以来每期都有大师循循善诱并提供测验量表,如此老哏,每次我去剪发还是都乖乖把它看完。而现在,我像个心理测验出题机一样问着M。,i,H每次开车时总把一只手腾出来让我抓着,那是爱吗?我低头看书时,L会帮我把垂下来的刘海轻轻拨到耳后,那是爱吗? 吧台另一侧,一位假睫毛贴得好长好密的美丽熟女,露出妹妹别天真了的表情,媚然一笑,说:要知道你爱不爱一个男人,很简单,就是看你愿不愿意吃他的精液。太猛了大姊,这么说来我一个都没爱过。(有次和L想要玩玩看结果我冲到浴室呕半天好尴尬。) 其实以上我都在装可爱。爱不爱,我很清楚,是要看分离8那一刻。 我和N在床上缠绵悱惻了两年,从没说过爱字,他到要上飞机的前三天才在电话中告诉我,要跟家人移民到洛杉矶去了,不会再回来。有些书要还你,看你要来拿还是我拿过去? (谢谢哦好有礼貌的分手仪式式吶你怎么不干脆说要叫快递。)我过去了。我当时与人分租一层公寓每周去一次他那一厅一房一卫一厨的住处,那对我来说已经是舒适得不得了的小窝,而现在,收拾得千千净净,只剩一条长沙发和一袋还我的书。我们分别坐在沙发两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两年前,我和一样朋友到他家吃吃喝喝,解散时大家在门口穿鞋有人先去按电梯,我弯腰穿着平底绕踝系带凉鞋,N对我说:你留下来。我乖乖坐沙发,等着他,他送完朋友回到沙发上,我们就这样开始。 厨房还有些碗盘,你需要吗?他有点艰难地开口,仿佛是他最温柔的道别。我摇摇头,两颗大泪珠咚咚掉下来,我低头看着白色瓷说:你一句话,我可以放弃现在生活的所有东西,买一张机票跟你女美国。抬头一转,看到他脸上挂着长长的两行泪。对望一眼,他把我抱进怀里,说:你还年轻,你的路还很长。他送我到门口,摸摸我的左脸颊,说:要快乐。我说:你一句话我会马上到你身边。那大概是我这个俗辣这辈子最勇敢的一次。 N走了。我着魔似的每天到瑜伽教室报到,基础的进阶的各种派别 的课胡乱上,一个月操掉好几公斤体重。然后,我突然顿悟事情不该这么瞎,问了N的好友,果然,这两年他其实另有出双入对的女友,而他带着她去美国展开新生活。 在美国的N偶尔来信,寄些超好笑影片或超可爱猫狗或超恐怖快餐店内幕的群组转寄信,我偶尔回一两行不痛不痒的字(我从没问他那晚的眼泪到底是为什么),好像只是为了拉一拉线,彼此确定,哦,你还在。两年忽而过去,我陆续遇见H和L,H和L又陆续消失。 所以说,你是遭遇好严重的情伤,所以放逐自己吗?不,不是这样的。感情并没有这么奏效的因果律。每个人出现的时候我都希望,拜托这是最后一个了,让我们维持稳定长久且公开的关系,快快乐乐生个小孩。可是偏偏好像我身上有个大破洞一样,每个都留不住。 没有因果,但填空、递补却在冥冥之中发生着。就在L回去后的两天,N发来了越洋简讯:要来美国跨年吗?我尽量把它想成是另一张刮刮乐,而不是我等待着的一句话,但我还是火速买了好贵的机票。N帮我订好了洛杉矾华人区的民宿,他那几天不回家住,而陪着我,我们在跨年夜穿越美墨边境到提华纳,然后到拉斯维加斯吃喝玩乐了一个礼拜,再深入沙漠,住在国家公园露营区的小屋,最后回到洛杉矶。但除了晚上睡同一张床之外,我们像朋友,对那些大卖场里、名牌outlcc里、餐厅酒吧里、赌桌边过度殷勤的美式问候(哦你们是夫妻出来玩啊有没有小孩呢?),彼此也很有默契地说:不,我们只是朋友。 忘了是第几夜,两个人做完后在黑暗中互拥,我哭哭啼啼跟他说,我们生一个小孩吧,我可以自己养自己带,绝不找你麻烦,要签切结书都可以。他不肯,说他受不了心里的负担与牵挂,说我想得太天真太容易.我会很爱很爱小孩的,我哭到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我,哭到连我自己都讨厌自己,哭到睡着了。半夜迷迷糊糊,他的身体挑逗着我,他想.来第二次,我的身体回应了,他到最后一刻仍抽出来,射在我的肚皮上。我想进浴室去,用手指或面纸蘸一蘸,自己手工送进去,也许会有奇迹,就像医药版报道游泳都会怀孕那样。但我只是瘫着动不了,眼睛张不开,身上的泪痕与精痕像隐形的绳子,把我绑在床上,只能任疲累与睡意一波一波将我带向深层睡眠,那儿将提供完整修复。醒来已天亮,N不知起来多久了,他穿戴整齐坐在窗前,我全身赤裸坐在柔软洁白的被褥中间,静静看着逆光的他。他转头看我,眼里有柔情:我下去帮你买咖啡好吗? 最后一天,他送我到机场,把车停在临时下客的车道上,帮我拿下行李。我知道他不擅长道别,拥抱与吻别都太沉重,便给了他一个露齿的笑容,说:Bye-by。,拖了箱子就转身。他把两只手搭上我肩膀,凑近我,说:要快乐。我没再转头去看他的车,进了大厅,通过磨人的安全检查,上飞机。十四小时的飞行,空服员会过来喂食三回,我一餐都没吃,没看书没看电影,双手环抱住肩膀,昏睡再昏睡。快降落时,邻座的东南亚小帅哥友善对我推出一片口香糖,我摇摇头。我知道这趟美国行刮刮乐的最大意义就是,我什么奖都没中,我无法再拿去换下一张。好吧隐喻真的很烦。也就是说,我明白了我无法再去跟姊妹淘们撒娇说这些无疾而终的关系是很瞎很白烂或只是玩玩而已,而是,我面对了自己:我是一个不被珍惜与不被选择的深深挫败的婊子。 不爱何其残酷。但你会对一部吃光你钱的吃角子老虎机哭天抢地,摇着他肩膀跪求他在他脚下哀号昨天不是还好好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呢?不会嘛,对不对。说到底,都是自愿的。你不该因为对方没有给你等值或加倍的回报就觉得他对不起你。钱是你自己要投的。你只能说:哦,对,我运气不好,我衰小。 而,也就在那一刻起,衰小的我没有了性生活。 4.劝生堂 劝生堂堂主伉俪切爸切妈爱情长跑十五年。十五年里他们一起爬完台湾所有的山,溯勘无数条高山溪流,不过癮,毕业后又跑去美国科罗拉多州攀冰岩,去爬阿根廷第一高峰。最后切爸完成了七大洲七顶峰,圣母峰队伍胜利归来,切妈去接机,在记者簇拥下,切爸向切妈求婚。婚礼还没办,两个人先去巴黎巴塞罗那度蜜月,回来就发现怀孕了,把肚子里的小孩取名叫切。切.格瓦拉的切。 既然在巴黎巴塞罗那怀的,怎么不叫两巴呢?话一出口,我自己哈哈大笑,切妈也笑到一直拍我,在隔壁书房的切爸喊着:两巴,台语能听吗?我们又狂笑不止。十个月大的小切抓着奶瓶躺在我和他妈中间滚。 P14-18 序言 男女故事,从头说起 刘梓洁完成《父后七日》时,已经为台湾散文书写创造新气象。她干脆利落的字句,不因循俗套的书写,很快就为台湾文坛宣告新世代的到来。出生于一九八。年的她,无疑是一个起点,在此之前,作家不免背负许多传统的重担,即使不谈家国,也多少要强调性别。她创造节奏活泼的文字,把一场殡葬送别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即使不是节庆,却描述得热闹缤纷。那是眼泪与悲伤的净化过程,也是怀旧与思念的升华。不久以后,《父后七日》又改编成电影,作者本人也参与编剧并执导。一篇充满戏剧性的散文,能有如此转折,正好可以彰显她想象的能量。它可以缩小成篇幅有限的静态作品,也可以膨胀成为动人心弦的剧故事,证明她握有一支魔术的笔。 戏剧性,原就属于伸缩自如的概念。当平面想象转化成立体演出,需要许多艺术的跨越,已经不仅止于文字的操控而已。她写散文时。本身就隐藏了小说的叙述能力,或者确切地说,在行文之间就具备说故事的欲望。因此,她的文字张力不可小觑。她可以写散文,更可以是写小说的料子。她在两种文体之间的互换,简直是进出自如。一般散文需要内在逻辑来支撑,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多少会保留延伸的轨迹。刘梓洁却勇于切断,也勇于跳接,其中有不少悬宕空间需要读者参与想象。这正是她风格的迷人之处。 《亲爱的小孩》是她的第一本小说,最早一篇完成于二〇〇一年。身为现代都会的女性,已经与上世纪的典范拉开一段距离。到一九八。年代之前,女性被赋予的任务极其复杂,至少要在生命中完成婚姻的任务。在台湾社会解严前后,女性扮演的角色更是负有多重任务。她们不仅要冲撞政治体制,也要背叛传统,甚至连带必须从事启蒙运动。到达上世纪末端时,女性小说已经蔚为风气,却还是带着紧绷的情绪。刘梓洁这世代在文坛登场时,看待社会与家国的议题已经非常从容。她所表现出来的自主与自信,无须投入无谓的论战,也无须经过内心挣扎;凡出现在思考或意念,都可融入小说故事里。 刘梓洁这位都会女性,似乎有某种程度的恋父情结,父亲的意象若有似无,往往在她的爱情与记忆中浮现。不管是纠缠或缠绵,父亲影像挥之不去。那好像是生命中的秘密,也是她心灵底层的稳定力量。在乍起乍灭的滥情与恋情里,父亲代表着一种救赎的意义。对父亲的眷恋,即使在《父后七日》的散文与电影,就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父亲意象,无论是真实或虚构,都暗示着感情上的某种匮乏与向往。父亲的在与不_在,亦即爱情的完成与未完成,不免也牵动着读者的情绪。她的文字很干净,从不拖泥带水,从不耽溺于烦琐叙述,只要三言两语就把读者带进特定情境里。对于男女关系的描写,她抱持疏离与淡漠的态度,纵然触及性爱场面,她仍然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小说集里的《搞不定》,是她说故事的一个范式,干脆利落,节奏迅速。 一个叫老K的男人,擅长调情。他勾搭女人已经有一段历史,似乎阅人无数,但在内心深处却有他苦不堪言的挫败。换过一个女人又一个女人,仿佛充满优越感,却乏善可陈。刘梓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俯视着男人是何等伪善、懦弱、不负责任。这篇小说等于宣告男人主宰社会的时代已经过去,或者精确地说,这样的小说诞生时,这个世界不再只是由男人来解释。小说中的男人是主角,但他的言行举止却是由女人来操控。作者并不诉诸强烈指控,反而借由轻快冷静的文字技巧,徐徐彰显女性批判的力道。 主题小说《亲爱的小孩》,完全翻转了男女的位置。有这样一位都市女性,接近男人是为了生小孩。她主动寻找伴侣,也自主决定是否要传宗接代,这当然是非常嘲弄,也是非常颠覆的一个议题。当女人主宰感情时,男人只能处在被动或配合的地位,截然不同于过去的那种蛮横或傲愒。试看她写的这段文字: 抽烟喝红酒交男朋友浪迹天涯像一盒随时都可能被撞翻的爆米花,满地狼藉与悲凉随时一触即发。我自知不是那块料,无法过了四十岁无夫无子依然美丽自信叱咤职场。如果没有小孩,我只会蹲在地上一直捡一直捡爆米花而已。 刘梓洁的文字能力在此彻底表现出来,连续二十八个字,毫不中断写出想要生小孩的单身女子心境。她一口气讲完,为的是要表达内心的焦虑与饥渴。婚或不婚,是一种抉择;生或不生,又是另一种抉择。这种选择权,全然掌握在这位都市女子的手上。这已经不是写小说而已,她要传达女性的新观念、新价值与新身体。有些小说可能在乎技巧与艺术,但这篇小说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视为一种时代宣言。 刘梓洁,属于二十一世纪台湾女陸的声音。她说故事时,抽掉了太多不必要的交代,而且也略过许多过场的叙述。她说话的语气代表高度自信,被动、被解释、被填补意义的女性身份在她笔下已经一去不复返。她的故事都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衔接起来,也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不断移动。女人的故事,或者男女的故事,就从这里从头说起。 陈芳明(政大台文所教授) 二〇一三年七月一日 后记 美好的酸痛:十年十问 1.这十篇小说的戏剧张力十足,但同时又“真实”得不可思议。你如 何搜集这些故事题材?在写就这十篇小说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比如情节难以发展、写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等。 我很少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去“构思”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经意地被某个事物或“戏剧化”经验击中,我会有种“咚!”的感觉:就是这个!这个可以发展成小说。但这个现实经验,其实就只是像大富翁游戏的第一次骰子,它帮我起了一个头,或给我一个人物,接下来的每一步,进进退退,机会命运,就是开了word档之后的事了,也就是说,变成‘‘作者和小说”之间的事,与现实不太相关了。 如《日历》是大学时编刊物去印刷厂,看到里面那些排版小姐,想到恐怖的、僵滞的年轻生命;《失明》是我当时因为干度近视,常常受针眼、结膜炎、角膜刮伤等眼疾所苦;《亲爱的小孩》则是三十岁过后,自己与周围朋友都来到面临“想生、不想生、如何生、想生的生不出来、不想生的意外怀孕”的人生阶段。 若说读来“真实”,我想是无论剧情如何跌宕,我一直都希望把情绪与情感逼到最真,它就像是一条绳索,必须紧抓不放,虚构的人物与故事才能飞檐走壁。这也常常是写作过程最难的部分,有时觉得这绳子有点虚假、有点危险,我和小说中这些男女就停在悬崖上,定住不动,一停半个月或几年都有。大概这也是写得慢的原因。 2.从《失忆与失踪》到《礼物》中间隔了整整十二年,这十二年之间, 你如何看待写作这件事?这十篇作品在你的写作生涯里有没有什么特 別重要的意义? 比较把写作当回事,应该是从十年前《失明》得到小说新人奖开始。但即使拿到这张“文坛入场券”,我还是没有乖乖入座,跑去做了编辑、文案、记者等文字工作,中间断断续续写小说和散文。七年前,散文《父后七日》得奖,接着改编电影卖座得奖等等,一连串“显著”的事,我就变成写“散文”和“剧本”的作者了。一直到去年《短篇小说》杂志在万众瞩目下创刊,我应邀交稿一篇,《亲爱的小孩》因此被看见了,很多出版人和读者跟我说:“哇,原来你也会写小说。”(笑)这是蛮有趣又无奈的现象:一个作者如何被认定,不是因为他写了什么,而是他被看见了什么,以及如何被看见。 但的确是因为《父后七日》,我才开始跟写作“玩真的”。之前几年我都还不认为自己真的“能写”“爱写”,它给了我许多信心与定力。 3.在你的散文作品里,读者常常感受到小说的戏剧感。在你的这部小说作品之中,也时时流露出散文朴实真挚的.隋感。对你来说,写散文和写小说各自代表什么呢? 写散文是“再造已知”,比较像整理收纳一个事件或状态,像是规划好的旅行,途中当然也会有惊喜,会有意外,会有小确幸。写小说就如前面所说,像是带着自己虚构出来的人物攀岩登峰,最后一起到达未曾想象的地方。 但两者对我来说,不可稍有闪失的,都是“腔调”,也就是说故事的方式。我想腔调就会决定情感。 4.在《父后七日》里,你挑起了生命里又轻又重而我们时常忘却的悲伤,并告诉我们“请收拾好您的情绪,我们即将降落”。在《亲爱的小孩》里也时常触及“悲伤”这个生命困境,但这里的悲伤好像不只是一个事件,而比较接近一个常态,几乎像是构成生命的一种元素。对你来说, 悲伤是什么?你希望透过故事里悲伤的人来表达什么? 与其用“悲伤”来说,不如来谈谈造成悲伤的原因吧。这十篇小说里,有失去、分离、背叛、被欺骗、得不到所爱……或根本就只是迷惘骚乱、搞不定自己,而形成的大片悲伤。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恋恋风暴》里,西恩.潘饰演一个非常搞不定自己的人,不只无法控制情绪,还有暴力倾向,天天闹事。最后他被关在监狱里时,流着泪对来探监的妻子说:“我们人为什么不可以一出生就很老了?越活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纯真,然后最后在母亲的子宫里死去。” 既然成长、生老病死都是不可逆的必经过程,那么途中必然会遇到各种伤害。我们无法一生下来就是身经百战、世故圆熟的人,所以必定跌跌撞撞、吃亏学乖或学不乖。唯有等到尘埃落定,回头一看,“唉,都过去了。”才有点云淡风轻,有点成长。但下一次,它又来了。 我觉得这些伤害,并不完全是大到住院开刀那种。有时就像日积月累的肌肉僵硬或筋膜沾粘,我们偶尔去按摩或做些纾缓运动时,会说:“对!就是这个酸痛的感觉!”会发出美好的哀号,希望按摩师不要停(笑)。但只要我们每天使用身体,这些压力或紧绷就会存在。我想我是用小说,点出或唤起这些必然存在的美好的酸痛吧。 5.在你的作品中,“旅行”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旅行看起来像是流浪与漂移,也像是整理与重生。可否从《亲爱的小孩》里的这些故事来谈谈“旅行”,旅行之于主角的意义,之于你写作的意义。 我很喜欢在旅行中观察人。因为一个区域的特性,会群聚某一种特定的人,我会抓取他们“想当然耳”的普遍性,再帮他们加上独特性。如《亲爱的小孩》的主角,的确有些是我去巴厘岛,从独行女子身上采一点样本,慢慢形塑出来,想当然耳,她们是来灵修、来度假、来希望可以遇到《享受吧,一个人的旅人》里面的大帅哥,但有没有可能她们之中有一人是很想生小孩的呢?我会这样开始想。《礼物》则是我在洛杉矶华人区,看到有些来待产的华人孕妇,想当然耳,她们是为了美国籍。但也许里面有更戏剧化的故事。 当然不可能看到一个样本就决定了,都是一点点、一点点采样而来。 旅行是一个移动、漂浮的状态,充满碰撞与机遇;十篇小说里,很多处理到骚乱不定、躁动不安的生命状态,所以很自然地加入旅行的部分。 旅行对我写作的帮助,不只是在取材。而是,写小说就像是进入一陌生之地;那么,若能经常把自己丢到陌生地方,我想应该是很好的训练。 6.《亲爱的小孩》里绝大部分的故事都以女性作为主要叙事口吻,这些女人拥有各自的特质和.性格,你如何塑造她们?如何让她们走进故事里?或者,如何让她们发展成自己的故事? 我借用、但稍微改一下《马修与克莱儿》里面的话来说。小说里的这些女性角色,应该都是“如果我是男的,我一定会喜欢上的那种女人。”(笑) 她们并非完美,各自有吸引人的地方,也都有性格上的弱点。每次写到中间,我都会觉得好像已经跟她是很要好很要好的朋友,可是把她塑造完成之后,就必须告诉她:“嘿,我要离开了。”这才是写小说最精彩的开始。比如说《礼物》,下笔时,我以为大概也是写个八干到一万字,用“礼物”来讲男女之间的品位与权力关系。但李君娟的形象越来越明显之后,是故事跟随着她发展了。等到写到最后一个字,变成她在告诉我:“嘿,我要离开了。” 小说写完之后的疲惫与后坐力,我想有时是来自这里一一与心爱的人物告别。 对了,其实每位女主角都有各自的“主题曲”,甚至“片尾曲”。这些歌曲与音乐对我形塑人物与铺陈情节非常有帮助。希望有机会可以分享给读者听听。 7.假设现在有一个难搞的男人和难搞的女人,你会推荐他们看《亲爱 的小孩》里的哪一个故事? 我想应该就看《搞不定》吧。可以比较看看谁比较难搞。 8.我们都相信有很多人看这本书会哭着笑、笑着哭,你想对这本书的 读者说什么? 曾有朋友告诉我:你的小说太“好看”,会让人以为你的作品除此之外就没有价值了。我知道他所谓的“好看”既是褒也是贬。褒的是,就是好看。贬的是,容易看,浅薄通俗。 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希望读者看到的东西。所以希望读者在汙哭好笑好看之外,还能多看出一些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应该都不太一样。 9.小说相较散文,应该更容易改编。这十篇小说,有改编成电影的计划吗? 不能每次都一鱼两吃啦。(笑) 但的确《亲爱的小孩》有个同名剧本在进行。不过人物、情节与小说并不完全相同,比较像“现代男女求子记”,是个都市喜剧。 10.写完两本散文、集结了一本短篇小说集之后,接下来你计划写什么? 有一个日治时代家族故事,已经开头很多年,一直没写完。我觉得是我之前的人情世故还不足以关照,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拿出来写写看,我有没有能力带着这些大正昭和时代的乡绅和妇女,再往上攀爬一点。有些题材与情感,我相信绝对需要年纪与历练才有能力处理,只靠自以为敏锐的天线与小聪明是撑不起来的。但我想这次应该不用再等十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