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倾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原创长篇小说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姜燕鸣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应该说,每个清晨对宋香菊都是一样的,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睁开眼睛时,天还没亮,她在被窝里扭动了一下,宝琨还缠着她的腰呢。宝琨睡觉就爱贴着她。玩到半夜才进家门,现在正呼呼大睡,把一口秽气全灌到她的脖子里。她轻轻扳开他的手,摸摸索索地穿起衣服。屋里冷,寒气阴阴地扑过来,她唯有加快些动作。

起床时,江汉关大楼的威斯敏斯特曲刚刚奏起,六点,她的生物节律准时得很。

她在屋后漱洗时,见婆婆屋里的灯亮着,便隔着门叫了声:“姆妈,这早起来了?”那壁厢的罗太太有气无力道:“气得好死,哪睡得着?”宋香菊就不敢吱声了。她知道一作声又是事。原是婆婆最珍爱的一只翡翠手镯不见了,到处寻不到。昨日她去典当铺,本要当掉一件皮货,忽听掌柜的说宝琨前日来,当过一只手镯。罗太太要掌柜拿出一瞧,果真是自己的那只,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宝琨已不止一次偷老娘的东西。他要玩,香菊这边卡得紧。公公去世以后,家里就靠旅馆的一点收入过活,要是给他拿出去吃喝嫖赌,就得喝西北风了。宋香菊管不住宝琨,不是她无能,而是没那个工夫。她每天早出晚归,时间全花在经营旅馆上。家里几个人,婆婆只管打牌,宝琨是个浪荡子,小姑子还在上学,指望不上,就全靠她一个。她娘家本在后湖附近经营铺子,发大水那年受灾过重,家里穷了,只能嫁到境况稍好的罗家。那时宝琨的浪子习气还有所收敛,何况长相也不丑,又是独苗。婚后两年,她倒是过得无忧无虑。公公活着时,旅馆全是他一人经营,其他人都在吃闲饭,一点事都不用操心。哪知公公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婆婆耐活不得,儿子又不中用,就推给了她。到公公去世,这担子就真扛下来了。她本是不懂的,好歹公公那时还在,时不时地教她,现学现用,就这么懵懵懂懂地过来了。这是她对别人说的话,看似轻松,其实里面的甘苦唯有她自己清楚。进旅馆三教九流,七荤八素的都有,一个女流之辈在那种环境里待久了,总会被人说三道四。何况她年纪轻轻,颇有几分姿色,男人见了,难免勾起念想儿。要把那来来去去的人物打发妥当,没几下本事,还能把一个不大不小的旅馆经营得像模像样?她那风骚女人的名声也就是这么传出去的。

天渐渐亮了起来,先是灰白,而后淡青,密密匝匝的黑瓦灰墙笼在轻纱般的薄雾里,像苍茫之中的岛屿。往下看,窄窄的巷道上,已有人在走动,有的则在墙根下歪着,影影绰绰。她把几件刚洗的衣服晒在阳台的竹竿上,呼人几口清冽的空气,脑子顿觉一爽,好像把一宿的陈气都过滤掉了,面颊也被冷风浸得红润了些。再进屋,麻利地收拾了一下房间,给一侧床上的儿子小宝拢了拢被子,拎起每天携带的布包,便匆匆出门了。

那条巷子弯弯曲曲地伸展着,逶迤如蛇行,两旁店铺的排门都还关闭着,偶有女人拉开一扇门来,提着围桶轻悄悄去下河。街市还在沉睡中,石板路上却不乏人的流动,挑担的、背篓的、拎行李的,多是操着外地口音。她似水流中的游鱼一样穿行其中,敏捷灵动,只想快一些到达旅馆。

“早啊。”香菊跟水池边洗涮的女人打招呼。

“早。”女人应了一声,有些勉强。对名声不好的女人,女人们的敌视是本能的。

等她走开,两个女人便嘀咕开了。

“她可有本事呢,那旅馆里住下的男人,都是被她笼络进去的。”

“晓得哟,这娘儿们跟洪帮、警察局打得热乎,谁不知道她的能耐。”

宋香菊没在意背后女人的嘀咕,也顾不得想。她是个忙人,有太多的事让她操心。尤其是近来,涌进汉口的人越来越多,各个旅馆的住宿率直线上升。客源才是她最关心的。泰昌旅馆离江汉关码头不远,虽处在背街,但酒好不怕巷子深,在附近也算有些名头,回头客不少。何况近水楼台先得月,新旧面孔频频轮换,也就水涨船高,那店门自然不分昼夜地开着,络绎不绝地进出着人流。

P3-P4

目录

序章 逃难

第一章 汉口

第二章 伊人

第三章 罗家

第四章 相遇

第五章 空袭

第六章 亮相

第七章 新秀

第八章 报复

第九章 苦乐

第十章 祸福

第十一章 亲事

第十二章 演出

第十三章 移情

第十四章 看戏

第十五章 凯旋

第十六章 战始

第十七章 未央

第十八章 流火

第十九章 入秋

第二十章 离散

第二十一章 倾覆

序言

2014年4月1日,收到作家出版社韩星先生确定《倾城》出版的短信,那一刻,如释重负。

我很清楚小说的价值,此作获得中国作协2013年度重点扶持篇目,让我确认自己的构想和判断是正确的。作家出版社决定出版,是对小说文本的肯定。当然,也庆幸遇上欣赏此作品的编辑老师。

这一天,是张国荣的忌日,彼时,我正听着那首《当爱已成往事》,以此怀念歌者,一时觉得,这首歌就像是此部小说的浓缩。

1938年的武汉,是一段难以抹去的岁月,作为战时首都,也是中国抗战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被人遗忘,即使是武汉人,也知之寥寥。我先也不了解,直到写了《汉口的风花雪月》,里面有一章节是由撞机英雄陈怀民而构思的故事,查阅了一些史料,对那段历史才略知大概,且记住了那个屈辱的日子,1O月25日,武汉沦陷。

清明时节,去武昌石门峰公园祭祖,总要经过松柏掩映中的武汉抗战纪念园,那里不曾埋葬抗日英烈们的忠骨,只有他们的名字与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嵌刻在黑色大理石墓墙上,记录着曾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心情难以平静,也驱使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涉猎,却一直没敢动笔写部长篇,准备不够,信心也不足,怕自己的拙笔无法驾驭那些宏大的场面。且“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思想意识的各种原因,武汉抗战的伟大历史功绩被淹没在错误的历史观与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中”。(毛传清语)自然也有所顾虑。

然而,这一年,究竟与我相关,因父亲就是武汉会战开始的六月在汉口出生的,后遭遇轰炸,险些夭折。

我知道自己已回避不了,尤其是看了一部厚厚的《武汉抗战史料》之后。那些封存的历史,那些一直被人曲解的真相,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间……在一次次地激发我的创作冲动。总要有人做这样的事,给世人,也给后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作家,应承担起抒写这段历史的重任,也责无旁贷。

七十多年,父亲已垂垂老矣,让我明白,与那个时代的距离有多远。我要穿越七十多年的光阴,得需要用多大的功夫,才能捕捉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感受到那个氛围,从而写出它的味道来。

史实是一定要有的。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因一个个历史事件的展开而有了他们的轨迹,不同凡响的人生也因那个特别的时代而造就。

但此部小说并不能让人物那么随心所欲,得由事件牵制着。那些重大事件都是真实的,场景也力求真实,以体现出那个时代特征。但人物是虚构的,通过一个个事件来抒写他们的命运,而呈现一个大的格局,就不止一个入或几个人,而是一批女人、一批男人,以此使那些画面得以延展和丰富。具体做来,那些历史场面,怎样能够真实地再现,又不湮没了人物;而众多的人物,怎么做到不顾此失彼,又有所侧重,实在考量着驾驭作品的能力。

都想到了,写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一直找不到感觉,甚而万字的开篇都浮在纸上,人物是人物,我是我,没有跟他们产生情感的互动。时代的间隔,抑或没找到好的切入点,也跟当时的心境有关。直到出现徐瑷,有了那个看似平常却影响命运的遇见,小说才算找到了内核,有了生机和质感。

最初的构思,徐瑷只是个次要人物,名字也非如此,有一天,偶然看到那个瑷字,犹如发现沙砾里的宝石,惊喜不已,把先前的名字一改,果然眼前一亮,人物顿时就活了。感觉也随之而来,好像她就在我的身边,娓娓讲述着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我被她牵着往前走,渐渐地,才发现她一直掌控着全局,自然而然地上升为女主人公。

书中写了不少爱情,一直以为,设置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背景是最有韵味的,可以写到极致。那是既传统又开放的时代,男女之间的交往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他们浪漫风流,又不失格调和气度,可谓恰到好处。那些爱情也表现得至真至纯,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四个女人的爱情皆执着而凄美,人物又显有各自的主色调,徐瑷是风情,佳莉是青春,香菊是泼辣,云素是忧郁……无论她们展示出的个性和面貌如何,她们都只是一个个小女人,追求纯真美好的爱情,过自由自在的小日子。然而战争改变了她们的命运,在经历了生死离别的伤痛之后,几个女人都相继投身于抗战洪流之中,她们也别无选择。

小说从2013年的春天开始动笔,一直写到秋天,跟书里的时序变化一致,景物也有了鲜活的参照。过程却是寂寞而艰苦的,不光是体力和脑力上的消耗,还有心理的承受,为了保持那个情绪和状态,几乎足不出户,到落叶满地的深秋,也走到了那个结局。停笔的一刻,已累得力不可支,心也空乏得找不到归路,好像把一切带走了,激情、忧伤、幸福、怀念……都赋予到小说中,要说的话也都在小说里。忽然觉得,那几个女人已融进了自己的身体里,就像是自己的一部分。写小说的过程,也是一次心灵的涅檠。或许在那个时代里沉浸得太久,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也感到不可思议。入总得要有点敬畏之心,什么都可以指责,可以贬损,可以颠覆,可以搞怪,没有了基准和底线,这个社会还会变成什么样子,真的不敢想象。过去的那个战争年代,物质贫乏,颠沛流离,人却活得有意思,只因那时的人们心中还怀有理想、信念和爱,这样的社会才有生机,民族才会有凝聚力,抵御外敌才会那么奋不顾身。此时才感到,写这部小说还有那么一点现实意义。

本有千言万语,一时又觉得无话可说,或许说出来的也是废话。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

歌声还在一遍一遍地回响,小说也在一页一页地翻看,吸引你的,不过是那些触动心弦的地方,如果还有一点点的共鸣,时间也算没有白花。于作者而言,也算是一份欣慰。

此时,正是草木葳蕤、繁花似锦的春天,就像书中那些正当青春年华的女子,此后的命运由不得她们,就如同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总会枯萎一样。谁又躲得过呢?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不止一个徐瑷听了伤悲,亦是书中几个女人一个苍凉的写照。至于别人,也难免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多少恨,也都是过眼云烟。但总有那么一刻,会无端地记起,某一天,某个瞬间,莫名地感喟一番。才知道,从前并非空白,眼角的细纹已渐渐凝成一首岁月的诗,无论调子欢快抑或忧伤,亦然在秋天的某个黄昏,面对渐渐西下的夕阳,悠然地笑谈往事,云淡风轻。

姜燕鸣

2014,4,28写于沌口

2014,7,28改

内容推荐

姜燕鸣所著的《倾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原创长篇小说丛书》是首部以1938年的汉口为历史大背景的长篇小说。《倾城》在还原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构建故事,通过徐瑷、罗佳莉、宋香菊、龚云素四位女性命运的走向,渐次展开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事件:难民大迁徙、武汉空战、献金运动、武汉大会战、中山舰沉没、武汉沦陷、宜昌“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生动鲜活地描绘了作为全国抗战中心的武汉,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图景。生逢乱世,鱼龙混杂,各路人马在武汉明争暗斗,爱情就像夜空的烟火,璀璨而短暂!

老汉口风情,浪漫又忧伤。站在1938年汉口的街头,能感受到市民群情激奋的抗战热潮,那些美好的故事,在岁月的淘洗中,显现特有的光彩,备感珍贵,令人怀念。

编辑推荐

姜燕鸣所著的《倾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原创长篇小说丛书》很有民国风情,笔触亦是迷人。郎心如铁妾心苦。

书中那几位美丽的女子,用中国女性的坚韧与牺牲精神,让那段绝望而且混乱的烽火岁月荡气回肠。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一卷关于1938年抗战时期武汉的浮世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