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亭贵族之家(精)/文汇名译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屠格涅夫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达莉娅·米哈伊洛夫娜每年夏天都要携同她的子女(她有一女二子,女儿叫娜塔莉娅,行年十七;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九岁)住到她乡间的庄园来,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也就是说,她家终日男客盈门,尤其是单身男人;至于外省的太太们,她是讨厌的,一概拒之门外。但是这些个太太议论起她来,也够她受的!据她们说,达莉娅·米哈伊洛夫娜目空一切,不守妇道,是个暴戾的泼妇;尤其可恨的是,她口无遮拦,简直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达莉娅·米哈伊洛夫娜乡居期间,对自己的确有所放任,出言吐语、待人接物都不够检点,隐隐约约可以觉察出这位京都社交界的名媛,对簇拥在她周围的这群闭塞、渺小的土包子是颇有几分蔑视的……她对待京都的熟人也十分放肆,甚至还讥嘲他们,但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蔑视。

说句题外话。读者,你们有未发现,凡对下属漫不经心的人,对其上峰却从来不会漫不经心。这是什么缘故?不过,这类问题问了也是枉费口舌。

当康斯坦丁·季奥米德奇终于背熟塔尔堡的练习曲,离开他那间窗明几净的舒适的卧室,走到楼下客厅的时候,看到一家子人和这家的常客都已到齐。沙龙已经开始。女主人蜷腿坐在一张宽大的沙发床上,正在翻阅一本新出版的法文小册子;靠窗的绣架两旁,一边坐的是达莉娅·米哈伊洛夫娜的女儿,另一边坐的是家庭女教师m—lleBoncourt,她是个老处女,六十来岁,又瘦又干瘪,头上戴着黑色的假发,假发上套着花里胡哨的包发帽,耳朵里塞着棉花;巴西斯托夫坐在门边的角落里看报,彼佳和万尼亚在他旁边下跳棋。靠壁炉背手站着一个中等身材的先生,头发蓬乱、花白,面色黝黑,一对乌黑的小眼睛十分灵活,此人就是阿夫里坎·谢苗内奇·皮加索夫。

这位皮加索夫先生是个怪人。他痛恨世上的一切事和一切人,尤其是女人。他从早到晚骂声不绝,有时骂对了,有时骂错了,但是不管对也罢,错也罢,只要是骂,在他来说就是莫大的享受。他动不动就要发怒,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他的笑声,他的嗓音,以及他整个人仿佛都是由怒火锤炼出来的。达莉娅·米哈伊洛夫娜乐意接待他,因为他乖戾的言行举止可以供她解闷。他的谈吐的确相当可笑。夸大其词已成为他的嗜癖。比方说吧,只要有他在场,无论谈起什么不幸的事,譬如有个村子遭了雷击,或者洪水冲毁了磨坊,或者有个庄稼汉不慎用斧头砍断了自己的手,他没有一回不满腔愤恨地问:“她叫什么名字?”——就是说,那个挑起这场灾祸的女人叫什么名字,因为根据他的信念,女人是祸水,凡有什么灾祸,只要刨根究底,没有不是女人引起的。有一回,一个跟他只有数面之交的太太要留他吃饭,他竟给她下跪,涕泗俱下而又怒容满面地求她饶他一命,说他从未开罪过她,而且今后再也不会到她府上来惊扰她了。有一回,达莉娅·米哈伊洛夫娜家的一个洗衣妇骑的马,冲下山去,将她摔进沟里,险些送掉她的命。从此,皮加索夫一提到这匹马,便一叠声称它好马,好马,而那座山和那条山沟在他眼里也成了风景胜地。皮加索夫一生坎坷,养成了他这种乖戾的习性。他生于清贫之家。他父亲是给官府当差的,胸无点墨,所以对儿子的教育漠不关心,认为只要供儿子衣食就已尽到人父之责。她母亲疼爱他,可是很早就弃世了。皮加索夫靠自学成才,他自己拿主意进了县立学校,然后进文科中学攻读外语,学会了法语、德语、英语,乃至拉丁语,以优异成绩从文科中学毕业,考入杰尔普特大学。在大学里他穷得不得不为吃饱肚子而奋斗,纵然如此,还是修完了三年的大学课程。皮加索夫资质平平,他的出众之处是坚韧和顽强,然而他身上最强烈的则是虚荣心,他一心想出人头地,跻身上流社会,不愿听凭命运播弄。他之发奋学习,他之进入杰尔普特大学,都是受虚荣心的驱使。贫穷使他愤世嫉俗,养成了他善于察言观色和玩弄手腕的习惯。他的言谈自有一功,他从青年时代起便练就了一种字字毒辣、句句愤慨的独特口才。他的才思并不高于一般水平,可他的谈吐却显得他是个聪明人,甚至非常聪明。在取得学士学位后,皮加索夫决心竭尽全力去获取更高学位,做名学者,因为他深知在其他任何竞技场上,他是怎么也竞争不过他的同窗的(他千方百计结交出身上层的同学,懂得怎样讨好他们,甚至不惜对他们阿谀奉承,尽管骂不绝口)。然而在做学问上,说白了,他可不是这块料。他发奋自学并不是出于对学术的热爱。实际上,皮加索夫知识十分有限。在论文答辩会上,他惨遭败北,而和他同寝室的那个大学生,虽然资质极为一般,平时一直被他冷嘲热讽,却因受过扎实的正规教育而大获全胜。这次失败把皮加索夫气疯了;他把自己的书籍和笔记本统统付之一炬,弃学求官去了。起初他倒官运亨通,虽说他并不十分精明干练,然而却极富自信心和魄力;可惜他想升官的心情过于迫切,操之过急,栽了大跟头,只得退出官场。有三年工夫,皮加索夫在他买下的一个小村子里闲居,突然间,他结婚了,娶的是一个略略读过几年书的富有的女地主,他就是凭着他那种放荡不羁、讥嘲挖苦的举止使她上钩的。但是皮加索夫的脾气过于暴戾,且懒散成习,把家庭生活视为累赘……他的妻子跟他生活了几年,便偷偷跑到莫斯科,把她的领地卖给了一个狡猾的骗子,而皮加索夫却刚刚在那片领地上修建了一个庄园。这最后一次打击彻底摧垮了皮加索夫,他同他妻子打起了官司,结果没有胜诉……从此他就过着独身生活,经常去四邻串门,他在背后甚至当面都要骂他们,可他们仍强装笑脸接待他,他们并不觉得他真那么可怕,——从此他也没有再拿起过书本;他的农奴们境况倒还过得去。

P14-17

后记

我还是半大小子那会儿,生性顽劣,不肯在求学这样的正经事上下功夫,所以闲的时候较多。而在那个年月,一个中学生闲下来除看几场电影外,少有其他娱乐,只好看看小说解闷,小说中我喜欢看外国小说。于是,屠格涅夫的作品,当时凡有中译本的,我差不多都看过,独《猎人笔记》,我几次拿起,只翻了几页就撂下了,总觉此书枯燥,乏味。可见那时我把屠格涅夫的小说是当作闲书来看的。

他的小说只有一部我终于没有将其视为闲书,那就是《贵族之家》。

这部小说是我同寝室的一位学友借给我的(他现在已是大陆之外深负盛名的中国作家了),记得他郑重其事地跟我说:这是一本使全俄国为之流泪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拿过书来,上课时放在台板下边偷看,晚自修时溜回寝室看,熄灯后打着电筒看,一夜下来,枕头湿了一片。

这部小说以其所营造的完美的悲剧氛围,令我的心灵激荡不已,我所看过的小说还没有一本给予我如此强烈的美感的触动、悲剧的启示和无尽的遐思。

所以此次蒙出版社谬爱,邀我译《贵族之家》,我欣然从命,竟不顾此前已有多位名家以他们的如椽大笔译过此书,也不顾我本已债台高筑,旧的译债远未了清,又接起新的生活来。这颇有点像驰骋于上海住房装潢市场的杂牌装修队,一家人家的房子还没有装修好,又急着去揽新的生意,让人家久久不能搬入新居,呜呼,世道之不古!

不料动手翻译了相当一段时间,我总觉纳闷,怎么少年时代那份心灵的激荡如今连影子也没有了?不唯如此,甚至对小说有些生厌,怎么老是像报流水账那样叙述一个个人的经历和家史,不见情节展开,不见人物性格?我埋怨自己草率地接受了这件译事。然而译了一半之后,自觉译得越来越投入,有时忍不住老泪盈眶。我很高兴,我在这部小说中找到了自己久已失却的青春。

此时我方悟及,屠格涅夫之可贵,就在于他并不是那种一开始就把读者紧紧抓住的侦探小说大师,更不是一味雕琢的文人。他是以其最后的结局使读者回肠荡气,沉醉在不绝于耳的余音之中的语言巨匠。窃以为《贵族之家》的结局是对人性的高度概括,而人性是超越一切时代、超越一切国界的。这就是好的小说能传诸久远,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所在。我终于认识到看屠格涅夫的小说,不可像我那样抱浮躁的心态,要细细品味,要懂得没有前面的铺垫,何来结尾的苍凉道劲。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如果天公假我以时日,我会抽空一读《猎人笔记》,在欣赏作者对俄罗斯景色诗意盎然的描写中,渐入佳境,否则这部小说何以会受到普遍的推崇。

此次出版社邀我译《罗亭》和《贵族之家》,我本想尽力译得好些,结果却力与心违,徒怀虚愿,只好在自己心中留下深深的歉意。  戴骢

目录

罗亭

贵族之家

译后漫笔

序言

桂国强

经过编辑团队的不懈努力,汇集了国外优秀文学名著的《文汇名译名著》第一辑十卷本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欣慰之余,不由得想起一位学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优秀的文学是全人类的。”确实,作为一家为诸多读者所喜爱的出版社,我们理应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和民族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奉献给中国的读者,共享人类的精神财富。

我们之所以将丛书定名为《文汇名译名著》,在很大程度上是藉以表达我们对那些为翻译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翻译家由衷的敬意。我们认为,要让中国读者最精准地读懂、理解一部外国名著,尽享名著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优美意境……如果没有翻译家高超的翻译水准和忘我的工作状态,那无疑是不可思议的。屈指数来,在中国,举凡在读者中影响巨大、脍炙人口的外国文学名著,几乎每一部都倾注着翻译家们的汗水与智慧!

《文汇名译名著》丛书是一个开放的系列,我们将不定期、规模化地推出由我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的包括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各种语言、各个国家的文学名著,适时奉献给读者。在策划、组稿、编辑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翻译家及其家属的热情指导与大力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是为序。

(作者为中国出版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汇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本丛书主编)

内容推荐

《罗亭贵族之家(精)》包括了《罗亭》和《贵族之家》这两部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品。在这两部小说里,屠格涅夫拓展了俄罗斯文学中独特的“多余人”形象,写出了新旧交替时代中,那些具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却又无力改变现实的一群人的尴尬处境。但是,这些人发出的质问、呐喊与自我批判的声音,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依然振聋发聩。

屠格涅夫的这两部名作,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及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编辑推荐

《罗亭贵族之家(精)》包括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和《贵族之家》,作品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两部作品主人公的悲剧,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罗亭》描写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初步接受民主主义思想的罗亭,胸怀改革大志,竭力鼓吹改革的思想,一次次开始前无古人的事业,但转眼便碰得头破血流。面对贵族少女娜塔莉娅纯洁、热烈、义无反顾的爱情,他反而犹豫、彷徨、恐惧,充分暴露了贵族知识分子的软弱。然而,罗亭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牺牲在巴黎的街垒之上,这一悲壮的结局又给沙皇残暴统治下的俄国带来一线希望之光。

《贵族之家》则鲜明、形象地描绘了俄国贵族的兴衰史。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贵族少女的指点与拯救。然而他于迷惘之时不断喊出的“怎么办?”却震动了整个俄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6: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