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新课标必读书目)(精)/中小学同步课外阅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春秋)老聃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课标必读丛书”精选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书籍。

学习国内外经典文学,做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认准新华先锋精装红皮系列丛书!

热销黑皮系列升级版:更精美小巧,更明亮多彩!

本套丛书不仅囊括了许地山《落花生》、叶圣陶《稻草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雷锋《雷锋日记》、萧红《小城三月》、林徽因《人间四月天》等国内一批文坛经典之作,还翻译收录了《安徒生童话》《了不起的盖茨比》《秘密花园》《希腊神话》等国外经典著作,涵盖了语文学科的散文、小说、诗歌、自传、寓言、科普等多种作文形式,语言考究,皆为名家范文,专为学生阅读精心挑选收录。

《老子(精)》是对老聃代表作《老子》一书的解读文本。

内容推荐

《老子(精)》是对老聃代表作《老子》一书的解读文本。《老子》又称《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大部分。全文只有五千言,但精练、生动。迄今为止,解释、研究《老子》的著作数以万计。本书中,编者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学说,进行适当取舍,以及谨慎的阐释,力求让读者在对“五千言”逐字逐句的解读中,体悟“道”和“德”的含义。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非常抽象,可以描述,但它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存在。“名”反映事物的面貌,可以根据事物的特性命名,但事物的面貌也是千变万化的。

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万物是没有名称的;宇宙发端之际,又是以名称来相互区别的,名称是万物的基础。

所以,人类常常置身抽象的“无”中,以求能了解万物的奥妙;也常常通过事物的现实存在去推测它的始末。

“有”和“无”其实是同时产生的,只是名称不同,它们都非常的玄妙。而且它们的玄妙又是那么神秘、深邃,可以视之为洞悉宇宙万物奥妙的门径。

【阐述】

本章是《道经》的第一章,主要围绕“道”展开论述。《老子》从第一章第一句第一个字开始讲“道”—“道可道,非常道”。都说万事开头难,撰述哲学篇章或联属诗词曲赋也是如此。难就难在,它往往为读者指示出一个思考问题的大方向,所以说全书的开篇一般都很重要。《老子》的第一章自然是很重要的,但理解起来又是很困难的。读完这一类似于绕口令的篇章,好像确立不起什么方向感。

老子教诲我们看问题要看得全面些,不仅要看正面,还要看反面和侧面。尽力做到面面俱到,反复堪比,对问题的认识才会更有谱,更有把握。事物都有“有”的一面,也有“无”的一面。大部分人看重的都是有形的、具体的、外在的东西,而老子却要引导我们注意到“无”的因素。超越了“有”,关注到“无”,这表明一种境界正在酝酿生成—“无”处有诸多妙处。

有,虽然存在了,但同时就意味着限定,人在其中不得自由挥洒,少了腾挪转移的空间。杧果就是一种水果,无论说得怎么天花乱坠它都是杧果,你改变不了什么,“有”就是具体的存在。但你要知道杧果承载着一个巨大的“无”。青涩的推销员会说,快买我的杧果吧,来自海南,质量好,价格便宜。老练的绝不会这样有一说一,他也许会说,成色这么好的杧果,带它回家,放到果盘里,你和家人就会一起看到三亚阳光的影子,闻到海南阳光的味道,享用到无污染又新鲜营养的水果。诉诸虚无的感觉,把人引入一个若有若无、或有或无的气场之内,消费者的心理防线自然而然就消融殆尽了,接受起具体的产品会更容易些。

所以,世界著名的推销员吉拉德就说:我不是在推销产品,而是在推销一种感觉。比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推销的就不仅是产品—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更多的是在推销或者传递一种感觉—若有若无的感受。

传递出这种虚无的感觉,其实也是产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甚至可以超越有形的产品自身。一家声名在外的牛排店,它真正赢得顾客的并不是什么牛排,而是在烤牛排时发出的“滋滋”的声响,以及旺盛人气带来的小气场—连嘈杂声都变得有滋有味。顾客吃味道鲜美的牛排,听让人垂涎欲滴的声音,感受周围人的心跳、兴奋和喜悦,合起来才是就餐的幸福感。

在政治层面上,老子强调领导者应该具有从“无”中能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从“有”中能观察体会到“道”的端倪及其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能力。

总结一下来看,首先道是不可言说的,不能用概念的方式去把握;其次,道是天地万物开始的地方,是起点,是根源。老子所说的“道”好像是很玄的,其实在此章中的“玄之又玄”要表达的是道体之深远不可分别,并非玄不可解之意。正如苏辙所言,“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逼玄”,老子常常以“玄”字寄寓极致之意。

老子说“道”不可名状,不可用概念来表达,但他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概念—“道”。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吗?其实不然,老子在后面的章节有进一步的解释,道体是一个浑然莫可名状的存在,无以名之,勉强用一个“道”字来称呼它。老子此举乃是因地制宜便宜行事。

道,是大道,是小径,是坦途,是津梁……一说出来,一具体就好像不是原来的那个“道”了。于是,老子就反方向切入,举出许多经验世界的实例来描述大道,然后一一打破击碎,告诉你这个理解方向不对。经过一系列的否定性表述后,道体就在一个虚无空寂的状态中呈现出来。这需要用心灵的本能去感知。P1-3

序言

纵观《老子》全文,只五千言,但精练、生动,其微言大义让古今中外无数研究者魂牵梦绕。迄今为止,解释、研究《老子》的著作数以万计,各家引经据典,似乎都有一番道理,但真正能够服众的观点并不多。这种莫衷一是的局面,正体现了《老子》的无穷魅力。

《老子》,又称《道德经》。经,本来指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也指南北向的道路。经,又可引申为常道,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后来,“经”成为对典范著作及宗教典籍的尊称。如此来看,《老子》一书就是在讲“道德”,此“道德”并非今天意义上的道德,而是包含“道”和“德”两大概念。《道德经》一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大部分。“道”和“德”,不言而喻,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如果说老子哲学思想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一辆有战斗力的战车,那么“道”和“德”就是两条腿、两个车轱辘,可以让人立起来,让车跑起来。

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呢?

本书中,我们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学说,进行了适当的取舍,以及谨慎的阐释,力求让读者在对“五千言”逐字逐句的解读中,自然而然地体悟“道”和“德”的含义。我们认为,对于这两个内涵丰富、深邃的词汇,任何过于武断和排他的解释,都是不负责任的。也许,真的只有通过“悟”的方式,我们才能理解道家的真谛。

后记

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因其对中国哲学及社会思想影响深远,而被后人尊称为“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传说《老子》一书为李耳所著。《老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八十一章。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的源头,与《论语》、《易经》并称为“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全书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同时书中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为历史上的一些统治者所尊奉。自公元7世纪《老子》传入日本以来,《老子》已经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众多语言。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老子》典籍已有一千多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7: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