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国维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国维、吕思勉、张荫麟、缪凤林、李源澄、鲁迅、岑仲勉、金毓黻、李思纯、孟森、梁启超。相信每一位喜欢国史的读者,对这十一位国学大师并不陌生。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一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选取了这些学术权威人物的著作,比如吕思勉讲《从“三皇”到“五帝”》、王国维讲《殷周制度论》、张荫麟讲《周朝的兴起》等。

内容推荐

就人类社会而言,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由近到远,模糊了它的真实面孔。还原历史真相、正确解读历史,是每一位历史学家最基本的治学态度。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启超说:“欲知历史真相,决不能单看台面上几个大人物几桩大事件便算完结,重要的是看出整个社会的变化活动。”王国维编写的《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集中了十一位国学大师智慧的结晶,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讲述得跌宕起伏。

近代最受欢迎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告诉我们,学历史不是为了可以做前车之鉴,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实,略加思考,任何事物都是如此。所以,我们读这些国学大师所讲的历史,不仅能够增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我们的判断力。

目录

第一编 吕思勉、王国维、张荫麟讲先秦史

 从“三皇”到“五帝”

 殷周制度论

 周朝的兴起

 霸国与霸业

 孔子学说中道德之标准

 老子之学说

 秦国的统一之路

第二编 缪凤林、张荫麟、李源澄、吕思勉讲秦汉史

 秦汉史总论

 项羽与巨鹿之战

 楚汉相争及其结局

 纯郡县制的重建

 汉代大一统政治下之政治学说

 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

 后汉的盛衰

第三编 吕思勉、鲁迅讲魏晋南北朝史

 魏时将帅之骄

 晋初的形势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南北朝的始末

第四编 吕思勉、缪凤林、岑仲勉讲隋唐五代史

 隋朝和唐的盛世

 唐朝的职官与选举

 府兵制的起源及其评价

 唐朝的中衰

 唐朝的衰亡与沙陀的侵入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五编 张荫麟、吕思勉、金毓黻讲宋史

 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北宋的积弱

 北宋的外患与变法

 南宋中兴之机运

 宋之灭亡

第六编 吕思勉、李思纯讲元史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元史学之鹄的

第七编 吕思勉、孟森讲明史

 明朝的盛衰

 靖难两疑案之论定

 土木之变

 权臣和党祸

 正嘉隆三朝之学术

 崇祯致亡之症结

 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第八编 梁启超、孟森、吕思勉讲清史

 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

 明清的兴亡(节选)

 清代的盛衰

 鸦片案始末

 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的衰乱及覆亡

试读章节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故当夏后之世,而殷之王亥、王恒,累叶称王;汤未放桀之时,亦已称王;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周初亦然,于《牧誓》、《大诰》,皆称诸侯日“友邦君”,是君臣之分亦未全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嫡庶者,尊尊之统也,由是而有宗法,有服术,其效及于政治者,则为天位之前定,同姓诸侯之封建,天子之尊严。然周之制度,亦有用亲亲之统者,则祭法是已。商人祭法,见于《卜辞》所纪者,至为繁复。自帝喾以下,至于先公先王先妣,皆有专祭;祭各以其名之日,无亲疏远迩之殊也。先公先王之昆弟,在位者与不在位者祀典略同,无尊卑之差也。其合祭也,则或是上甲至于大甲九世,或自上甲至于武乙二十世,或自大丁至于祖丁八世,或自大庚至于中丁三世,或自帝甲至于祖丁二世,或自小乙至于武乙五世,或自武丁至于武乙四世,又数言自上甲至于多后衣。此于卜辞屡见,必非周人三年一袷、五年一稀之大祭,是无毁庙之制也。虽《吕览》引《商书》言“五世之庙,可以观怪”,而卜辞所纪事实,乃全不与之合,是殷人祭其先无定制也。周人祭法,《诗》、《书》、《礼经》皆无明文。据礼家言,乃有七庙、四庙之说。此虽不可视为宗周旧制,然礼家所言庙制,必已萌芽于周初,固无可疑也。古人言周制尚文者,盖兼综数义而不专主一义之谓。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迩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此其所以为文也。说庙制者,有七庙、四庙之殊,然其实不异。《王制》、《礼器》、《祭法》、《春秋谷梁传》皆言天子七庙、诸侯五;《曾子问》言‘‘当七庙,五庙无虚主”;《苟子·礼论》篇亦言“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惟《丧服小记》独言“王者柿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郑注:‘‘高祖以下也,与始祖而五也。”如郑说,是四庙实五庙也。《汉书·韦玄成传》:‘‘玄成等奏:《祭义》日:‘王者柿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言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而不为立庙,亲尽也;立亲庙四,亲亲也;亲尽而迭毁,亲疏之杀,示有终。周之所以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公羊》宣六年传何注云:‘‘礼,天子诸侯立五庙。周家祖有功,宗有德,立后稷、文、武庙,至于子孙,自高祖以下而七庙。,,《王制》郑注亦云:“七者,太祖及文、武之祧,与亲庙四。’’则周之七庙,仍不外四庙之制。刘歆独引《王制》说之日:“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七者其正法,不可常数者也。宗不在此数中,宗变也。’’是谓七庙之中,不数文、武,则有亲庙六。以礼意言之,刘说非也。盖礼有尊之统,有亲之统。以尊之统言之,祖愈远而愈尊,则如殷人之制,遍祀先公先王可也。庙之有制也,出于亲之统;由亲之统言之,则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亲,上不过高祖,下不过玄孙,故宗法服术皆以五为节。《丧服》有曾祖父母服而无高祖父母服,曾祖父母之服不过齐衰三月。若夫玄孙之生,殆未有及见高祖父母之死者;就令有之,其服亦不过袒免而止,此亲亲之界也。过是,则亲属竭矣,故遂无服。服之所不及,祭亦不敢及。此礼服家所以有天子四庙之说也。刘歆又云:“~-T---L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_而殡,五月而葬,此丧事尊卑之序也,与庙数相应。”《春秋左氏传》日:··名位不同,礼亦异数”,“自121~2T,降杀以两,礼也。’’虽然,言岂一端而已。礼有以多为贵者,有以少为贵者,有无贵贱一者。车服之节,殡葬之期,此有等衰者也。至于亲亲之事,则贵贱无以异。以三为五,大夫以下用之;以五为九,虽天子不能过也。既有不毁之庙以存尊统,复有四亲庙以存亲统,此周礼之至文者也。宗周之初,虽无四庙明文,然祭之一种限于四世,则有据矣。《逸周书·世俘解》:“王克殷,格于庙。王烈祖自大王、大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此太伯、虞公、邑考与三王并升,犹用殷礼,然所祀者四世也。《中庸》言“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于先公之中追王二代,与文、武而四,则成王、周公时庙数虽不必限于四王,然追王者与不追王者之祭,固当有别矣。《书·顾命》所设几筵,乃成王崩,召公摄成王册命康王时依神之席,(见拙撰《周书顾命考》及《顾命后考》)而其席则牖间、西序、东与西夹凡四,此亦为大王、王季、文王、武王设。是周初所立,即令不止四庙,其于高祖以下,固与他先公不同。其后遂为四亲庙之制,又加以后稷、文、武,遂为七庙。是故遍祀先公先王者,殷制也。七庙、四庙者,七十子后学之说也;周初制度,自当在此二者间。虽不敢以七十子后学之说上拟宗周制度,然其不如殷人之遍祀其先,固可由其他制度知之矣。

以上诸制,皆由尊尊、亲亲二义出。然尊尊、亲亲、贤贤,此三者治天下之通义也。周人以尊尊、亲亲二义,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而以贤贤之义治官。故天子诸侯世,而天子诸侯之卿大夫士皆不世。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以事实证之,周初三公,惟周公为武王母弟,召公则疏远之族兄弟,而太公又异姓也。成、康之际,其六卿为召公、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而召、毕、毛三公又以卿兼三公,周公、太公之子不与焉!王朝如是,侯国亦然,故《春秋》讥世卿。世卿者,后世之乱制也。礼有大夫为宗子之服,若如春秋以后世卿之制,则宗子世为大夫,而支子不得与,又何大夫为宗子服之有矣!此卿、大夫、士不世之制,当自殷已然,非属周制,虑后人疑传子立嫡之制通乎大夫以下,故附著之。P17-19

序言

国史原指国家史官修撰的本朝历史和本朝实录,后来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后汉书·班固传》:“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唐代司空图《商山》诗之一:“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等文献史料记载为证。《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并非指十一位国学大师讲近代史,而是上起先秦,下至清末,讲述整个中国的发展史。

这十一位国学大师排名不分先后,分别为王国维、吕思勉、张荫麟、缪凤林、李源澄、鲁迅、岑仲勉、金毓黻、李思纯、孟森、梁启超。相信每一位喜欢国史的读者,对这十一位国学大师并不陌生。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一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选取了这些学术权威人物的著作,比如吕思勉讲《从“三皇”到“五帝”》、王国维讲《殷周制度论》、张荫麟讲《周朝的兴起》等。可以说,该书的每一篇文章,均对中国历史上的现象或事件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而这十一位殿堂级的人物,为传承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他们独到的见解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他们的作品一经问世,深受历史爱好者的喜爱。

我们立足于大师们的鸿篇巨著编辑此书,从数百万文字中,进行精心遴选,撷取大师最具个性最有见地的文章,奉献给读者。有理由相信。本书从历史性、思想性及文化性等方面,都是一个权威的版本,因为这十一位殿堂级大师的传世经典史作,道尽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百年来中国最优秀的历史读本之一。相信每一位读者阅读本书后,对中国历史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会用一种睿智的目光重新审视那些历史中的点点滴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5: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