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就突然想写一些关于自己的文字。记录也好,虚构也罢。
时间流逝得让我有些措手不及,那些曾经我无比怀念的过往仿佛就这样在世界巨大的碾压下破裂成了碎块。一切都好像苍白了似的,记忆被时光切割成段,我只能一片一片地拾起,从中读取那些似乎只属于我的梦。
旧时的人生应该是有很多人参与过的吧。以前的我似乎不懂得什么是悲伤,只是任性地、近乎偏执地去做那些我想做,喜欢做的事,讨厌我不喜欢的人。
如此简单。
我忘了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伤害自己。胸口左侧的疼痛在某一天终于击垮了我引以为傲的意志力,于是它奴役我了。从此,我的肉体便成了代替灵魂受罪的载体,可以任我伤害,去分担我心口的痛了。可是,我为什么会疼呢?
最初的原因我已经忘了,只是意念告诉我,你该疼了,于是我的心开始听话地疼,莫名的,漫无目的的。
曾经,在一段记忆片段里,我记得自己喜欢信乐团的歌。无关好听或者热爱,只是固执地爱上那种摇滚打击乐带给我的听觉上以及灵魂上的震撼。爆裂的音乐仿佛可以把我的身体撕裂开似的,一种孱弱生命力和强烈音乐之间的对决。于是我败了,败到最后只能落荒而逃。
最后的结局似乎是我不勇敢了,时光仿佛蚕丝般一点一点把我的过去包裹成茧。而我的过去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凭时间把它束缚,装进时间提前为它做好的茧,脱离了我,脱离了自己。
我越来越看不清了,“曾经”这个东西最终还是破茧化蝶了吧,要不然它怎么会和我记忆里的曾经脱节呢。记忆里的我,坚强而勇敢,可以微笑面对所有的伤痛。可是又为什么,我现在变得喜欢退缩了呢。
2008年的时候,我得到了我认为值得用一生去交的几个朋友。她们似乎都比我自己还了解我的性格、脾气、爱好,等等。她们仿佛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包容我的人。
冉冉,一个爱笑、善良、正直的女生,对我却有着不知名的霸道,和我妈似的,整天就喜欢管我。
初中的我,没有脾气,或者说,脾气很小,也就那样任她管着,不说不闹。
冉冉曾经和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想宠你,我觉得宠你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半晌没有说话。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那时的我,腼腆而羞涩。我想,当时的我,心里应该是很开心的吧。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笑不出来。嘴角在听到那句话时有轻微的上扬,而眼眸里却充满了悲伤。
什么是幸福?我似乎越来越摸不清了。我记得曾经有位浪漫主义派别的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就是你爱的人同时也爱着你。真的是这样吗?或许被宠爱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抑或刚才听到冉冉说那句话的时候心里小小的满足就是幸福。可是,那又怎样呢?幸福终不过是转瞬即逝罢了,停留在我身上,印刻在我灵魂里的终是悲伤,不是吗?
冉冉最后还是摸了摸我的头,走了。我想,她应该是知道我的。有一种喜悦不必说,都懂,有一种相知叫沉默。
初中的时候,我的数学就成了我致命的伤。数学似乎总是和我过不去,任凭我怎么努力都学不会。好吧,我坦白,我从未努力学过数学。用数学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如果能清醒地上完一节数学课都是奇迹。”于是,就这样,数学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我。
相反,冉冉的数学成绩优异得可怕,每次不管周考还是月考抑或期末考试,她的数学成绩永远是班里第一。每次考完试,冉冉都会像一个老者一样,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应该好好学数学了。可是每次听的时候我都吊儿郎当的,甚至摇头晃脑地和冉冉扯其他话题。语文成绩优异的我每次都能成功地带着冉冉跑题。(P4-6)
这些被打碎的记忆碎片开始拼凑在了一起。我读懂了她的思念,她的无助,她的骄傲,知道了她的寂寞无奈无能为力。我也很乐意看到读者从书中找到他们曾经有过的感觉,得到他们感同身受的认同。——责编推荐
后记
我是喜欢写一些文字的,一些表面上读起来平淡如水的文字,在你某一天某一刻某一件事后突然回想起的文字,那种在你不知不觉已经深深地渗入你的骨髓伴你成长的东西。或许是可以用厚积薄发来形容的吧,有些东西只有经过时间慢慢地洗涤才可以发光发亮的。
当我们在生命的某一刻突然发现有些自己想要拼命记住的东西是那么容易随时间流逝的时候,文字便是用来记录曾经的一个最好的方式。我一直这样认为。
最初写文的目的,或者说初心,其实很简单。看的文章多了,心里也就想像那些作家一样写些什么出来。应该说,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都有一个作家梦的。不管知名度高不高,是否有人喜欢,这都是自己的一种荣誉。那时候的自己还未满18岁,因此,作家梦就变成了18岁成人礼的一个实践过程。我想把我的第一部作品,当作我人生第一次值得纪念的礼物。所幸的是,19岁生日之前,我完成了它。
关于本书,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想将它出版,仅仅是想集稿成册,给自己留一份念想,存一份感动,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后来,在多位文学界老前辈的鼓励与家人的支持下,我才有勇气决定将这份“青涩的青春”呈现给读者,向社会展露关于我们90后的,来自青春的痕迹。
两年前的我很喜欢小四的作品,他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忧伤像极了我难过时候的样子,不仅仅如此,我更佩服的是他文字里的那种向上的张力,这让我极大地喜欢上了文字带给我的舒适感。于是,我想学着他一样,以自身为写照,写出一部作品来。
当然,我现在依旧很欣赏小四的文风,只不过或许是时间长了,最初的依赖感和欣喜慢慢变淡,而且自己也在岁月不知不觉的拉扯下慢慢成熟,以前很多偏执的想法都逐渐放下了,放开了。
我相信,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与改变中前进,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抱怨很多,哪怕身边一个看似并不重要的事有时候也会让我们牵肠挂肚很久。我还记得两年前动笔开始写这部作品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是满满的悲伤和绝望,似乎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再有机会得到希望,恋旧似乎变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任何时候提起心里都是充满着不舍和难过。而再到后来,我过了19岁生日,再提起笔去写下一些东西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文字虽然还是会让人感到难过,但是总是可以从中再看出些希望之火的。我最初的不舍和难过,慢慢转化成。些放手和看透,我知道我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又多学会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接受。
整本书中掺杂的不仅仅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还有发生在我梦里的故事。那些在海边、在酒吧,甚至穿越了年代回到古代的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都是我从梦里拾回来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梦到这些,我也不知道梦到这些意味着什么,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这些故事感动到我了,并且仅为我所有。所以我讲了出来,而它们变成了我笔下的那些个样子。
这本书从逻辑上看似乎很乱,根本找不到一条线可以把它们都串起来。确实,因为它们不是一个完整的大故事,也并没有单纯地围绕着某一个完整的主题去进行。它们仅仅是我在难过时、在有所感悟时,或者在梦中挣扎后醒来时记录下的文字。它们是我从18岁迈向19岁进而向20岁奔跑的一个记录,是我那个短暂青春的缩影。但是,我还是将它们作了归类,区分我的情感状态,以飨读者。
书名之所以为“仰光”,是因为我一直相信,黑暗的背后一定就是光明。哪怕天空布满乌云,待你下一次抬头时,一定会是晴空。人生本来就是个成长的过程,从最初的执拗变成最后的看开,没有谁会一直原地踏步。我们都会在成长的某一个阶段,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新的认识。所以,哪怕这本书中有些内容比较晦涩,但你还是可以从中捕捉得到点点光明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从这本书的某个篇章中自然地找到自己曾经在某一个时段的经历。像我一样,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年少的时候轻狂过,迷茫过,也想过放弃,也考虑过梦想。但是他们并没有像我一样,用文字记录下来。而我很乐意看到他们可以从我的书中找到他们曾经有过的感觉,得到他们感同身受的认同。
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感谢为我的作品作序,以此鞭策、鼓励并寄予我希望我的各位文学界前辈;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为本书付出过的编辑们;感谢一直陪在我身边的那些人,那些给我力量写下去、坚持下去的你们。
2015年8月
写于贵阳
我见青山多妩媚
如今,能够踏踏实实地用心去体察生活,把自己埋在文字的田园里认认真真地用情去描摹生活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年纪不大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旋木安静的《仰光》让我们有一种眼前突然发亮的反应。作为一个一直在把玩文字,让文字浸透到自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浸透到自己的骨骼里的编辑来说,因工作性质日复一日绵延不断的文字长征使自己对一般的文章都会有一种麻木的感觉。然而旋木安静和她的《仰光》有点让我措手不及,这首先是因为她花骨朵一般的年龄,在这个年龄更多的人不是应付在学校功课的学业考试当中,就是沉迷干网络电玩产品累日耗时和卿卿我我的男女交往之中,而旋木安静却是用她手中的笔写出了《仰光》这样的书。其次,青春年华的女孩子能够用心去回忆、用情去追索、用自己的脑袋去深沉地思想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有很多人认为回忆是种病,甜蜜苦涩深藏其中。其实,更多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过往幸福的玩味,旋木安静就是这样,她在自己的年轻的心灵世界中反复审视逐渐从自己身上褪去的稚气与天真,不停地拷问幸福的涵义、成长的秘籍、理想的选择,她把自己挂在面颊的一颗颗晶莹的泪珠用思想的绳索链结接成让人赞叹不已的珍珠项链。这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人生的道路上积极奔跑的健康的充满爱意的阳光女孩。
花开花谢是自然规律,相聚离别是人生常态,需要坦然面对,否则看到满地樱花也会是种殇。平行交叉,是人生轨迹,也是种架构,编织着我们的喜乐年华,也如同时空隧道一样,给了我们无数遐想。人生,最大的本领就是适应,无论是独到他乡为异客,还是身处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学会了适应,也便有了生根发芽的沃土。人生如戏,自己既是编导,又是主角,这一秒,滴一声就成为了过去,过去了就不可能重来,所以说,戏剧可以反复彩排,人生却是单行的,没有往返,也不可倒转,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要且行且珍惜。我们从旋木安静对于自己正在行进中的青春的反复考量中,看到了她对于人生的执着思考。一个阳光女孩能够深入地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人生价值的探索,对于我们、对于文学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通过一行行唯美的文字,我们发现:在旋木安静内心世界里,文字成了镂空灵魂的核心,音乐成为安抚她受伤痛苦的药剂,她已经深深地与文学艺术结缘,她的理想如同姹紫嫣红的焰火在高空中多彩绚烂。
整本书籍以回忆中小学以及走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为主线,中间穿插着难以忘却的生活碎片、对生活的所感所悟、从相恋到失恋以及不断成熟的心路历程,有欢喜,有伤感,这对一个90后来说并不容易,惟有张开每个毛孔认真吮吸生活的人才能做得到。整本书由“任时光荏苒不复”、“青春荒唐不负我”、“那些花儿”、“与梦私奔”、“番外小小说”五个部分组成,都是作者对20年来的人生历程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忆、所悟,绚丽的文字就如一只灵动的跳兔,不论跳到哪里总是那么吸引人的眼球。通读全书,就如同品尝用青春酿造的酒香和花骨朵散发的诱人的花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不娇柔、不做作,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人,父辈身上的优良品质得到了薪火相传,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在血脉中繁衍。曾经的卡哇伊,即使是任性也显得那么可爱,我看到了即将成为社会主力军的一代人不是传说中的颓废的一代,而是生龙活虎、生机无限的一代。如果旋木安静在以后的文艺生涯中,能够坚持做自己,将自己的风格发扬光大,再认真汲取传统的经典的文学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弘扬社会主旋律,针砭时弊,不焦躁、不做作,不为名利所惑,笔耕不辍,必将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旋木安静加油,为你鼓掌!
著名作家、画家、诗人刘文科
2015年8月
由旋木安静所著的《仰光》整本书籍以回忆中小学以及走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为主线,中间穿插着难以忘却的生活碎片、对生活的所感所悟、从相恋到失恋以及不断成熟的心路历程,有欢喜,有伤感,这对一个90后来说并不容易,惟有张开每个毛孔认真吮吸生活的人才能做得到。整本书由“任时光荏苒不复”、“青春荒唐不负我”、“那些花儿”、“与梦私奔”、“番外小小说”五个部分组成,都是作者对20年来的人生历程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忆、所悟,绚丽的文字就如一只灵动的跳兔,不论跳到哪里总是那么吸引人的眼球。通读全书,就如同品尝用青春酿造的酒香和花骨朵散发的诱人的花香。
旋木安静的《仰光》让我们有一种眼前突然发亮的反应。作为一个一直在把玩文字,让文字浸透到自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浸透到自己的骨骼里的编辑来说,因工作性质日复一日绵延不断的文字长征使自己对一般的文章都会有一种麻木的感觉。然而旋木安静和她的《仰光》有点让我措手不及,这首先是因为她花骨朵一般的年龄,在这个年龄更多的人不是应付在学校功课的学业考试当中,就是沉迷干网络电玩产品累日耗时和卿卿我我的男女交往之中,而旋木安静却是用她手中的笔写出了《仰光》这样的书。其次,青春年华的女孩子能够用心去回忆、用情去追索、用自己的脑袋去深沉地思想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有很多人认为回忆是种病,甜蜜苦涩深藏其中。其实,更多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过往幸福的玩味,旋木安静就是这样,她在自己的年轻的心灵世界中反复审视逐渐从自己身上褪去的稚气与天真,不停地拷问幸福的涵义、成长的秘籍、理想的选择,她把自己挂在面颊的一颗颗晶莹的泪珠用思想的绳索链结接成让人赞叹不已的珍珠项链。这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人生的道路上积极奔跑的健康的充满爱意的阳光女孩。